书城管理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3791800000012

第12章 专注执着的决策者(4)

2009年,百度已经拥有7000员工,占据76%的市场份额。在一次战略沟通会上,李彦宏通过网上直播再次向全体百度人重申:“我们做事必须有领导者的心态,要best of the best,把每件事做到极致,做得比别人都更好-不是好一点儿,而是好很多。”在他的心里,这个极致是永无止境的。

随着百度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大,百度的员工们对竞争对手越来越轻视,说话也越来越傲慢。一次,李彦宏在一个产品讨论会上问起大家对竞争对手的一项新技术的看法,没想到,好几个人都非常轻视地表示出“我看没啥前途”的态度。另外一些人则表示还未来得及关注研究。就在大家都陶醉于取得的现有成绩时,李彦宏走上前台,给大家分享了苹果公司创始人、CEO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这段演讲的题目是“hungry,stay foolish”,即“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李彦宏说:“当我们满足于现状的时候,倒退、挫折就会到来。每一个百度人,永远不要满足,永远要记住,始终保持‘饥饿’与‘愚蠢’,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这样,公司才能更迅速地发展,每一个百度人,也才能跟上公司的成长。如果我们不能不断学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2006年下半年,百度内刊《简单》的第4期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些让我们更担忧的事》。说是文章,其实是身为老板的李彦宏给所有内部员工的一封公开信,文中提出一句石破天惊的励志标语:“百度永远离破产只有30天!”

专注执着的决策者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在经营企业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和居安思危的心态,就难以保持学习和长跑的动力。在李彦宏看来,如果每个员工在每件事情上都保持竞争的心态,这个企业一定会比竞争对手好出许多。

难怪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这样评价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里,百度是个后来者。但是在完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百度后来居上,在中文搜索市场取得了领先。而且,这样的领先,是在和世界上最优秀同行的竞争中取得的。”

低调:埋头做事的CEO

李彦宏曾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的人,所以我选择去做那些不需要天天请客吃饭,交际应酬,而只需埋头苦干的事情。我不需要刻意去思考哪类人是我要争取的。我要做的就是,让远在边疆种地的农民能像大都市里的人一样,想知道什么就立刻能便捷地知道。这是我致力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注细节,追求完美

李彦宏具有渊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东方人特有的气质,被人们看做是典型的“儒商”一类。李彦宏是个公认的低调的人,尽管他时常感到自己内心的“狂野”,但事实上,凡是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在公开场合露面时,李彦宏挥洒自如的背后总显得有些腼腆。

说李彦宏腼腆是有根据的。

2000年,在百度成立之初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在为数不多的记者面前,李彦宏的语言和动作都表现得不是那么的自如。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按照之前写好的稿子背出来的。在记者提问的环节,几乎没有人能够问得出问题来,因为在场的记者们几乎都没有搞清楚他在讲什么。

但内敛不善交际的人有他的特点,就是心细,注重细节。这对于技术型人才来说无疑是优点。

在细节上,李彦宏总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用李彦宏的话来说,百度就是靠把每一个地方做到极致,靠每一个地方的细微改善来自信迎敌的。

在中文语言处理能力上,本地搜索公司的优势更让Google难堪。比如,《功夫》公映之前很久,在百度上检索“功夫”就能直接指向周星驰的电影,可是Google搜索相同的“功夫”,则大失所望。这些时令性的关键词都需要专业团队去随时添加,由于Google缺乏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量,尤其是对中国互联网信息检索存在的问题了解不透,所以,Google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很慢,本地化技术服务力量也跟不上,无法解决国内网民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2005年1月31日,百度迎来了5周岁的生日。这一天,中文互联网可查网页数达到6亿,百度的用户达到了9400万。

据统计,当时中文网页共有8亿多,其中有2亿多垃圾网页,真正有价值的网页有6亿。如果在6亿网页中人工寻找答案,按照每分钟读一页的速度计算,需要1140多年;而通过百度,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能够找到答案。同时,网页越多,有价值的答案也就越多。

随着百度网页数全面扩容,搜索结果更加全面,越来越多的非百度用户转而使用百度,这更筑高了技术壁垒和竞争门槛,使百度在国内搜索市场领先的地位无可撼动。

出其不意创奇迹

2011年4月12日,在第六届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表示,要想在今天的互联网市场环境下抓住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面对两大挑战:专注与创新。而最后胜出的一定是闹中取静、埋头苦干的人。

李彦宏还特别以百度自身的发展为例,阐述了专注的重要性。他指出,尽管百度每年都有高速的成长,但我们还会关闭一些业务,“只有把你核心的业务拍实,把不够核心的业务,一点点地剥离出去,这样才能更关注,才能突破互联网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同时,李彦宏指出专注不仅包括产品和业务上的专注,也包括管理理念上的专注。“在管理上,你不要天天想着管很多事,要想着把你该管的事管好,管到极致,你的部门就变得极为重要,你的升职就水到渠成了。”

李彦宏的独特之处,是几大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中最具“美国风格”的,这就是技术导向、专注、专业,并保持基本的低调。

从创业初始,李彦宏就打定主意做搜索,在创业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改变。

李彦宏的这种典型的技术创业者特性,决定了百度的务实风格。这种务实风格,也是李彦宏创建百度希望达到的目标,即要在百度搜索框里,提供海量的搜索信息,让用户搜索到在别的网096站搜不到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彦宏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励精图治,关注用户体验,随时开发新产品。

2000年6月,刚成立不久的百度便推出号称全球“最大、最快、最新”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宣布全面进入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同年9月,正式推出面向企业级用户的网事通信息检索软件;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业模式-搜索引擎竞价排名;2002年6月和7月,百度先后推出深受网民喜爱的“IE搜索伴侣”以及业界首例“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同年11月,发布MP3搜索;2003年7月,百度推出图片、新闻两大技术化搜索引擎;同年年底,陆续推出地区搜索、“贴吧”等功能,将搜索引擎推入社区化时代。

但就在这一年,快速成长的百度进入一个发展瓶颈,虽然当时百度已经可以搜寻高达2亿中文网页的信息,但从用户请求得到响应的比例来看,还是有太多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经过分析,李彦宏及其技术团队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互联网上中文网页的数量太少,信息量远不能满足搜索者的需求。而在这样一个天然的瓶颈面前,强大的对手也都纷纷放慢了脚步。

面对这个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李彦宏却不甘等待。在他看来,这正是一个超越竞争者的好机会-既然网上现有信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何不让用户制造内容?

李彦宏在和百度一些技术人员讨论许久后,想出做“搜索+社区”的主意,以此来扩大搜索的内容和范围。这个立足于用户的需求想出来的创意,为网页搜索带来意想不到的支持,这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创举。这个产品,就是百度贴吧。百度贴吧的闪亮问世,帮助百度杀出重围,打开一片新天地。

贴吧的推出只是李彦宏创新的一个想法,但正是类似创新的想法不断得以实现,才让百度不断保持着竞争优势。

在李彦宏看来,创业就是必须做新的东西,成熟的东西别人已经做过,无从创业;做现在很热的东西,肯定没机会。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就是要试图判断两年之后什么东西热,或者若干年之后什么东西会开始热,然后从现在开始做,才可能把握住机会。所以要往前看,看趋势。

但是这个判断、推测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不能一下看到10年以后的产品。高科技产业瞬息万变,没有人能够看到1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往前看特别长时间是不现实的,没有哪个投资者有等你10年的耐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宏大壮观的场面、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演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诠释了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当时,李彦宏也在开幕式现场,在沉浸于绚丽变换的美景的同时,一种民族自尊心顿时涌现于李彦宏的心间:“为什么我们现在展示给世界的还是几百年几千年前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为什么近现代中国没有可以向全世界炫耀的新成果,比如说‘第五大发明’。”李彦宏进而想到,“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正是肩负着这样的责任,李彦宏率领他的员工,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期达到“用技术改变生活”“用技术改变世界”

的目的。

技术型公司及其企业文化李彦宏是工程师出身,做技术是他的专长。这就决定了百度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作为的李彦宏更愿意别人把他看成是程序员。李彦宏对“程序员”三个字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说,硅谷的一些经历能让我告诉程序员应该重视什么,我认为,作为一个好的程序员或者令人放心的程序员的标准是,不仅要能够解决问题,而且做出来的产品是可信赖的!

用技术服务社会

多年来,“百度”和“创新”成为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而“用技术服务于社会”“用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一直是李彦宏苦苦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