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定位:企业利润的GPS导航
3790600000010

第10章 定位:将品牌“钉”入(2)

四、以激情为导向

在新经济环境中,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个性化服务的加强,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根据最新市场趋势的发展,过去大家奉为圭臬的“顾客满意”已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顾客的青睐与忠诚。营销大师科特勒教授曾经说:“除了满足顾客以外,企业还要取悦他们,点燃他们的激情。”在市场环境、顾客需求骤变的前提下,企业定位的着手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关心是否能引发“上帝”的激情,多研究“用户心理学”,以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为中心,通过细致入微的体贴关怀,投其所好,向顾客奉献爱心,送去温暖,努力创造顾客“心跳”的感觉,使其心悦诚服乃至“激情燃烧”。

很多饮料、运动产品都以激情为导向进行定位,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耐克、美特斯·邦威等,这些品牌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活力和激情,所以它们做得很成功。有很多品牌不太注重对品牌特征和个性的塑造,虽然很努力,结果只是混了一个脸熟,在消费者心中没有留下印象,消费者也无法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

以激情为导向的定位,也必须有差异化。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可口可乐的广告有很多种,但都坚持动感、激情和活力,品牌定位于“运动”,比如2010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它们推出了一个“到哪里都是主场”的广告,很有感染力。百事可乐的策略则有不同,它更注重找自己的形象代言人,除了体现动感和激情外,还有时尚和音乐,比如请郭富城、王菲等歌星,赞助音乐节目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都是以激情为导向的定位,也要体现出差异性。

“苹果”的走红表明,消费者达成交易的决策基础不再是价格而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激情,是一种心理满足。因此,感觉有价,激情有价,消费者愿意为感觉付费,为激情买单。激情可以打动消费者执币观望的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达到顾客的超级满意乃至感动,从而实现顾客利益和企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善莫大焉”!一些成功企业以“顾客感动营业”作为新的“营销兵法”,掀起了“心”经济的盖头。

五、以因果关系为导向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减肥产品,包括药品、保健品和减肥器材等。很多消费者看重消费后的结果,于是商家也就把握这一点大做文章,其产品定位套用“因为你买了,所以怎样怎样”,诉求于产品将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怎样的结果感受。商家告诉消费者吃了这个产品会怎么样,这个产品有什么特点,而且有些广告还采用证言式,找一些服用者作对比,服用前和服用后有什么不一样。商家想做的就是告诉消费者这种品牌能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品牌给你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什么,说得很具体。

一位推销员向一位女士推荐教育保险。刚开始时,这位女士无动于衷,后来聊到孩子时,这位女士抱怨说:“我的孩子一点都不像他爸爸,我真担心,将来他能否像他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学者。”推销员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呀,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您也希望孩子像爸爸一样成为一位大学者,但你们并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兴趣,如果不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压力,您的孩子也许就能发挥出他的潜能,会考上他喜欢的学校。如果他能考上大学,学费就要一大笔;每学期的生活费、住宿费等,又是一笔庞大的开销;而如果出国的话,那所需费用就更多了。必须得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呀!”

就这样,一语惊醒梦中人,推销员把这位女士对孩子的期望拓宽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这位女士签了5年的教育保险合同。

显然,推销员是经过培训的,当初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就是以因果关系为导向,定位在顾客将来的收益上。有形的产品更是如此,你想做的品牌关键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当“结果”能吸引消费者时,品牌也就有生命力了。

定位的五大原则

心智有限,定位要“七上八下”;

心智厌恶混乱,定位要简单;

心智缺乏安全感,定位要重历史;

心智不变,定位莫轻变;

心智会失去焦点,定位莫稀释。

定位落地的五把标尺

企业的定位适合什么阶层?

你是否曾尝试将互相冲突的客户群拉在一起?

企业的品牌定位,其中理性价值(功能)和感性价值(感觉)各占比例大约是多少?哪个占主导?

一个阶层

企业的定位适合什么阶层?这一阶层与其他阶层是共容的还是冲突的?

LV、宝马等品牌定位高端,这一阶层与其他阶层是共容的。这些品牌越是定位高端,反而愈加吸引中端客户,他们希望通过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相反一些定位中低端的品牌则对于高端人士没有吸引力。但很多企业都会犯这样的错误,试图以一种中低端的品牌去拉拢高端人群,或者让一种高端品牌自降身价去迎合中低端人士,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越努力迎合反而越无人问津。

一组人群

不同的人群之间也存在共容与冲突的问题。“汉堡王”定位成年人群,反而将许多孩子从麦当劳中吸引过来,因为孩子总希望自己尽快长大,不再被当做孩子对待;同样的,定位年轻人的百事可乐会吸引许多中年人,因为没什么人愿意承认自己老了。这些都是共容人群的品牌定位。但有些品牌则不然,我们曾经有一位客户,他的酒店定位的是政府官员,这一阶层有其特殊性,与其他人群无法共容。任何试图将互相冲突的客户群拉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使你损失客户。

一个区域

并非所有的区域都适合推广企业的品牌。有些品牌适合全国发展,有些品牌则适合在特定区域固守。比如一些口味偏辣的食物可能仅仅适合四川湖南等地区;而一些纯国产的品牌则难以进入上海。

一种战法

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战法,有些品牌适合进攻,有些品牌则适合防守。如果企业在某个区域占据主导,那么在此区域的任务就应当是防止其他品牌入侵消费者的心智,尽量宣传“第一”“最好”这样的大众概念;而在其他品牌占据主导的区域,为了分化市场,应尽可能地提出区隔概念,告诉消费者你与领导者品牌的不同在哪里,你的好处在哪里,从而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一种价值

企业的品牌定位,其中理性价值(功能)和感性价值(感觉)各占比例大约是多少?哪个占主导?比如可口可乐纯粹是一个以感性价值为主导的品牌,而王老吉则相反,理性价值更占主导,这决定了两者的品牌推广方式天差地别。可口可乐需要代言人,需要众多的公关活动体现“感觉”,而王老吉则需要消费者集中注意力关注其功能。如果品牌推广的方式与品牌的定位不相称,那么砸再多的广告费也只会是打水漂。

精准定位的七大秘诀

定位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

如何应用这些秘诀实现精准定位?

秘诀一:不走寻常路,才能有出路

玛丽莲·梦露以她的美貌闻名,麦当娜是性感,爱因斯坦则是智慧。玛丽莲可能有高智商,但是这并不重要,令她特别的是人见人爱的美貌。佳洁士也是如此,它就是防止蛀牙,它的口味如何并不重要。拥有与众不同之处是区隔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首要方法。

通常情况下,一个品类最大的特性往往由行业领导者所占有,此时我们万万不可模仿领导者,必须找到品类的另一个特性。遗憾的是,试图模仿领导者的情况太多了,它们的理由是“它们肯定知道什么有用,所以让我们做类似的事”,这是不合理的想法。更好的方法是去找一个相反的特性,并以此同领导者较量。

如果我们不是市场领导者,那么我们产品的特性必须有狭窄的聚焦,而且在品类中“可以获得”,同时没有其他人锁定它。比如说,虽然“防止蛀牙”的特性在美国是属于佳洁士所有,但在中国却没有一个品牌去抢占,这就是可以获得的机会。高露洁很聪明,从1992年就开始在中国抢占“防止蛀牙”的定位,它成功了,以至于在后来的许多年中,虽然佳洁士用了比高露洁大得多的预算试图抢回这个特性,但都没能成功。

最有效的特性是简单并以利益为导向的。无论产品以及市场的需求如何复杂,聚焦并保持单一的诉求要比两个或三个诉求好得多。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显着差别就是百事以年轻人为导向,如果百事变得“同质化”,喊出诸如“可乐的乐趣”的口号,无疑将会丧失它的特点。

永远记住,我们一定要有专长,并在专长上决定自己是不是数一数二的。用产品的特性来做定位,千万不要想全部特性都具备,消费者只记得住我们的专长是什么,我们只能在自己的专长区域得到市场。一旦我们不再聚焦自己的专长,我们将会冒“什么都不是”的风险。

而对消费者而言,有些特性比其他特性更加重要。你必须设法占有最重要的特性。

但是有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一旦一个特性被你的竞争对手成功占据,它就消失了,我们称之为排他定律。你必须找出另一个特性,表现这个特性的价值,以此扩大你的份额。

汽车行业就是这样。美国汽车以其“大”“动力足”和“舒适”特性多年来统治了全球汽车市场。而大众汽车是第一种“经济”“可靠”和“难看”的“小型”汽车。推出伊始,美国汽车界不以为然:“美国人想要外观好的大型汽车,我们有研究可以证实这一点。”接着又出现了日本产的有着漂亮外观的小型车。这次美国汽车界慌了,因为1997年当年共销售了130多万辆小型车,其中的40%是日本和德国产的。

定位理论中的“排他定律”显示:一个特性被某品牌成功占据后,它就不能被其他品牌再度占据了。

虽然情人眼里出西施,但在光环萦绕下也会有意乱情迷的时候。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识往往存在这种“光环(或称之为晕轮)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或者某一方面的优缺点,铺陈开来,由点推面,形成整体上的认知。这对品牌的推广有建设性的意义,注重“第一印象”、坚持高标准、形象统一、理念连贯,才能让顾客晕得长久、恋得痴迷。

知名品牌自然地要被人们赋予光环,并因此吸引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市场份额,等等。驰名海内外的瓷都景德镇就曾凭借人们赋予它的光环——精美绝伦的瓷器和千年不衰的陶瓷文化,吸引了大量台商。台湾法蓝瓷、东秀陶瓷、华荣陶瓷等一批知名陶瓷企业纷纷落户景德镇,不仅为瓷都带来资金,更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

但是,制造品牌效应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力争使品牌与公司形象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效应叠加,共同提升。这一点宝洁公司就做得非常好。

有着170多年历史、在业界被尊称为“品牌教父”的宝洁公司,在推出新品牌时,非常善于利用光环效应。他们在初始阶段十分突出公司形象,以此带动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后再逐渐过渡到以传播品牌形象为主。而品牌的成功推出,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形象。宝洁公司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的品牌策略能达到三种效果:突出品牌价值;强化品牌形象;树立权威性和影响力。

但我们必须小心一点,那就是“与众不同”和“特立独行”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有差异是好的,但不代表我们的定位要奇特化,但往往很多广告公司会把我们的企业引入奇特化的歧途。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非常奇特的定位方式,企业的营销人员憋着劲想一个点子出来,还有些咨询公司或策划公司跟企业忽悠说有一个新奇的策略,其实就是弄得个性点。这个“个性点”是差异化的一种,但是他们创意出来的东西又往往不符合营销中的差异化标准,也不符合前边所列的差异化的条件以及其他定位的相关条件。

经常会看到这样奇特的利益点,比如说卖涂料的,说自己这个涂料是可以喝的,这个观点很奇特,但这个定位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涂料是刷墙的不是喝的,当然说是可以喝的,目的也一目了然,是要保证产品的环保性。即使是保证环保性,也不需要说这个产品就可以喝啊。因为,用“喝”这个奇特的方式做一个卖点可以在一个阶段的一个时间点制造话题,为了方便产品切入市场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它做成一个定位就出问题了,如果卖的就是能喝的涂料,就改变了产品的利益形式。

奇特的定位不一定就能赢,是因为这种定位脱离了产品的核心利益。消费者买涂料最主要的用途还是刷墙,环保性只是在整个的市场环境中一个阶段里所体现出来的关注点,用环保的利益点去作为产品的一个卖点,作为阶段性的促销点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产品的定位。

差异化和奇特化的区别是:差异化的产品是在成熟的市场中去抢夺不一样的市场;而奇特化则不同,奇特化是将一个共性需求利益转移成一个狭小的个性需求利益,奇特本身形不成一个产品市场,而是一个短时间的卖点,这个时间一过,市场就没有了。奇特点不是产品的核心利益条件下的个性不同,而是另外一个吸引眼球的利益,所以企业定位将产品做成奇特的就不一定能赢,因为我们要赢的是该产品的核心利益的市场,而不是要赢另外一个市场。

市场上多数的产品奇特化基本上都脱离了产品核心的基本利益市场。现在很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或者说企业自身,看到奇特的卖点时,都会惊喜,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惊喜使他们忽视了产品本来具有的核心利益,在短时间变成了一种“夜盲”,反而使自己不知道到底做哪个利益的市场了。如果这样,产品的市场定位就出问题了。

秘诀二:我是第一我怕谁

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对产品的印象,所以一流的公司都是贩卖印象的。要想让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某一类别的第一,也就是“创造品类第一”。

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去竞争。理想状况下最赚钱的行业具有最大的趋势、最广的市场、最少的竞争对手。

但多数商人都有跟风的习惯,看见哪里赚钱,就往哪里去,当所有的人都进入某一个赚钱的市场以后,结果反而就没有什么钱可赚了。

所以我们必须做第一。

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那个人叫林白,第二个飞越的是谁?不知道。

全世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那15分钟后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不知道。

中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那么第二个是谁?不知道。

世界上最高的峰是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是什么?不知道。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那么第二任总统是谁?不知道。

中国排名第一的烤鸭店叫全聚德,那么排名第二的呢?不知道。

这就是人们惯常使用的思维模式,消费者心目中只会认为第一品牌才是真正的好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