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3784100000010

第10章 处世口才让你游刃有余(5)

11.把话说的清楚深刻

“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谈话的高境界,平时我们至少要使我们的谈话深刻而有影响力,能够让人记住我们。

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同的人说同一话题,表达效果会大相径庭。那么,与人谈话怎样才能既将意思表达清楚又给人以深刻印象呢?

1.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亦如此,话不在多,简要则明;语不在华,中的则灵。听话人一般厌恶空话、大话,而对简明扼要的话较受欢迎。

2.因事明理,话丑理端

一些事理如果用一般道理说,虽然能说清楚,但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能用一些民间俗语说,也许就能让人永志难忘。有一次在市场上,一买肉者问猪蹄多少钱一斤,卖肉者说了价钱,这个顾客嫌贵。他的理由是,猪蹄净是骨头没有肉,希望能降一些价。卖肉者见顾客执意要降价,也做了些让步。收了钱以后,他很风趣地对顾客说:“今后你如果要买猪蹄,千万别嫌猪蹄骨头多。俗话说:‘有钱不买猪的脚,狗吃的多,人吃的少。’”卖肉人的话是不太雅,但话丑理端,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3.旧语新用,增加内涵

相传胡适由于多少有些惧内,便在朋友面前宣传他对夫人的新“三从四得”。“三从”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得”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当然,这不过是笑话,胡适也未必真正惧内。但由于他借用了人们熟知的语言格式,使这种奇谈怪论产生了特殊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牵强比附,增大反差

按说,语言表达应当合情合理,不能牵强附会。可是在生活中,把一些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内容,用仅有的一点儿相似点结合起来,故意增大相比附内容的反差,却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赵本山曾在一个小品中扮演了一个车把式,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被一个陷入泥坑的汽车挡住了回家的路。由于汽车司机对他不礼貌,他便说你神气什么,不就是跟我同行吗。汽车司机说,我怎么能和你是同行。他说,咱们不都是车老板儿吗?后来,汽车司机想用他的驴把车拉上来,让他把方向。汽车司机说,你知道怎样转向吗?他说,这有什么,不和我赶驴车一样吗?他边说边做手势说,喔、喔,就是朝右;里、里就是朝左;驾,就是前进;捎,就是倒档;吁,就是刹车。赵本山把赶驴车的一套术语和开汽车搅和在一起,虽然是牵强比附,倒也让人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5.真知灼见,不同凡响

上面我们所说的都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实际上,仅靠技巧不一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想给人以深刻印象,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语言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有超人的见解。有了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才能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巧比妙说,生动形象

有人说话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比喻。比喻的特点是生动形象,自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曾有外国女子问辜鸿铭。为什么可以一夫多妻,却不能一妻多夫。辜鸿铭说:“见过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哪里见过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这话虽然是强词夺理,却也显得振振有词。有学生问老师说:“老师,你的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还那样谦虚?”老师回答说:“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得越多,这个圆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这些话就是因为说话人巧比妙说,才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7.自我解嘲,幽默风趣

有哲人说过,认识自己的可笑其实是一种智慧。因为自我解嘲往往是把自己的短处、缺点由自己展示并加以夸大和突出,通过这种展露,表现出你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坦荡广阔的襟怀。马克?吐温有一次乘火车旅行,中途列车员过来检票,马克,吐温翻遍身上所有口袋,就连座席和地板也仔细搜寻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车票。这时列车员已认出这位大作家,便安慰说:“算了,先生,别找了,您回来时把车票让我看一下就行了。如果实在找不到,那也无妨。”马克?吐温却像十分焦急地说:“怎么无妨呢?要是找不到这张车票,我怎么会知道今天我是上哪儿去呢?”马克?吐温丢了车票不假。为此也挺难为情,可他怎么也不至于连自己去哪里都忘得一千二净。面对列车员的宽慰,他灵机一动,干脆嘲弄自己一番,简直把自己夸大成一个白痴。这样一来,不仅机智地解除了眼前尴尬,还通过幽默的调侃暗示列车员,自己确实有票,只是一时间找不到罢了。

12.让你的谈吐有影响力

有的人让人过目不忘,有些人说的话让人犹新,有的人语惊四座,有的人只要开口就说出掷地有声的话来,这些都是有影响力,说话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再加上真才实学,那么,开口就是“别有一番风味”。

1.谈话时要显示出自己的本色

作为一个谈话者,要使自己的谈话有影响力,必须显示自己的本色,不要试图去模仿别人,也不要试图去表现不属于你的风格的东西。有人总想模仿别人,尤其是想模仿那些所谓的成功者或知名人士。那就是为什么生搬硬套者失败的原因。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能去刻意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说话的口吻,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是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的,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你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

一位着名的企业家坦率地说,他的任何成功都要归属于他与人谈话的能力。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谈话者,应具有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为人慷慨大度,热情可信。他从来不想模仿任何人,只想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他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有些人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企图表现得非常友善,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广告一样。这些人的失误在于失去了他们自己的本色,别人不会买他们的账。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要轻易地将自己改变,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为一个虚伪的人,不管别人喜欢与否,要相信同别人谈话的我是真实的我,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别人。

2.说话尽量有力而明确

说话有力会使语言表达得明确和使人信服,也会给你的话增添活力和分量。

怎样才能使说话有力?要尽量使用一些表示动态的简短而积极的动词,诸如:打破、切断、驱动、打击、促使等等。这样的词汇能赋予语言以生命力,这样的动词能鼓励人们去做事。

另一种使说话有力、使人信服的方法是表达要清晰和简洁。即使是再困难的问题,也要一步步加以解释,使人听起来通俗易懂,条理清楚。如果在说话时模糊或抽象,就不能达到使人信服的效果。所以要使说话增加力量,必须用简短易懂、直截了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3.使用大量有力的词汇

在仔细观察总结后,你可以掌握什么样的词汇最能在他们的心灵上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反应,什么样的言语最有力量。

一个精明的房地产代理人告诉房主他乐于帮他卖房子,但在他与房主的谈话中,他从来不使用“家”这个词,“家”是一个感情色彩非常浓重的词。卖主虽然十分愿意将他的房子卖掉,但一提到“房子”与他的“家”分别,还是会变得很不情愿。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想把自己的家卖掉,他想卖出去的只不过是这座房子。同样的道理,这个房地产代理人对买主也从来不使用“房子”这个词来推销,他总是说,能给买房者提供一个“家”。

虽然,这两个词代表着同一物体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房子”不带有感情色彩,只是用各种材料建成的一个实体,而“家”便是你身心所牵挂的地方,是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词,两者区别看似微小,实则甚大。

总之,使你的谈吐变得有影响力,不妨表现你的本色,用好有力的词汇表达,使说话明确而清晰,富于魅力,富于激情,从而为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