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3783000000003

第3章 把握正确的投资心态(2)

4.不计一时之失,方可长久获利

在巴菲特从事投资的几十年里,他一路攻城略地、过关斩将使自己成为了投资界里不败的神话。但是巴菲特本人却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于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这个错误指得就是巴菲特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投入近百万美元控制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这里就要提到他的老师格雷厄姆。可以说正是这位华尔街的大师极人物将巴菲特带入了投资的殿堂,在巴菲特还略显稚嫩的时候,格雷厄姆成为了他的领路人,他开始将自己的投资心得一点一滴地灌输给巴菲特,让巴菲特从中吸取营养,到最后巴菲特已经可以将他的投资理念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其中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格雷厄姆的以最低的价位购买股票,然后在价格上涨时将其售出。当时的巴菲特对这个理论可谓是深信不疑。但是他却没有发现这个理论本身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它可能会使你买入一家十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这样可能会使投资者遭受最大的损失。而巴菲特购买登普斯特?米尔公司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家公司是一个经营风车和农用设备的传统企业,其实这家公司并不像他的管理者说的那样运营良好,但是巴菲特似乎也并没有在意,因为它的股票价格是十分诱人的。于是巴菲特就成为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然而事实并不像巴菲特所想象的那样顺利,这个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事实上,它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它的管理层无法让巴菲特充分信任,它的日常开支数额庞大,库存货物严重积压。此时的巴菲特终于意识到他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于是他决定将手中持有的该所有的股票脱手。

但是决定容易做,而要找到一个愿意购买这些股票的人可是要比登天还难了。如果只是少量股份也许脱手还比较容易,但是庞大的数量让巴菲特陷入了痛苦之中。漫长的等待使得巴菲特心急如焚。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巴菲特终于等来了他要找的人,这个人就是哈里?伯特。他给巴菲特的印象是沉稳持重、精明能干,初次见面的惺惺相惜让巴菲特松了一口气,也许此时的巴菲特可以睡个好觉了。

事实证明巴菲特果然没有看错人,登普斯特?米尔公司在哈里?伯特的手里焕发了生机,随着库存的减少,公司开始有了盈余,这让巴菲特开心不已。当巴菲特最终从场有惊无险的投资中脱身时,他不得不承认对于那些糟糕的企业,即使你有通天的本领也不会让它变得可以为你增加利润。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定是明智的,果断的出手使他避免了严重的亏损。

巴菲特曾说过:“我不会只为增加我们公司收入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业务,但如果公司一旦出现将来可能会大亏本的迹象,那么,哪怕它目前效益很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

在巴菲特看来,聪明的投资者在发觉的投资可能出现亏损的兆头时,他会果断的选择退出。因为他们深刻地懂得不计一时之失,方可长久获利的道理。吃一堑啊长一智的巴菲特从那次失败的投资中学到了让他受益终生的道理。他认为,在寻找投资企业时,不要贪图它低廉的价格,这种低廉的价格很可能会使你泥足深陷,一旦判断出它不符合你的标准,那么你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立刻放弃。道理很简单,对于这种没有持久竞争力的企业,在将来的竞争中一定会处于劣势,它不可能有让投资者获利的能力。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巴菲特的另一个聪明的退出决策。在巴菲特早期所投资的众多企业里,有一个企业叫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公司是巴菲特最早投资的企业。这家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个公司经过合并之后,终于跻身于英国实力最强的工业公司的行列。但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的时候,公司经营情况出现了问题,于是公司高层决定对公司进行重大调整,便把该公司同哈萨威制造公司进行了合并。但是事实并不像他们当初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公司经营利润仍然没有停止下滑的脚步,公司股东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随着损失的有增无减,公司的股东们的信心也在被一点点的被啃噬。于是他们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开始考率从纺织行业撤资。但当时的巴菲特却认为继续经营纺织品业务并非像股东们想象的那样让人失望,尤其是对于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来说,因为相比之下,公司无论是在员工素质还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他选择继续等待公司走出困境的那一天,但残酷的现实终于将巴菲特最后的希望打碎。

纺织业以它固有的特点已经决定了它并不是那种属于高回报率的行业。从技术层面来讲,纺织业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即使是像伯克希尔?哈萨威这样的大型生产企业也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如此一来,就很难和其他竞争者拉开距离,可想而知,它创造利润的难度有多大。再加上巨大的资本投入,这对于本已负重累累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来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这让向来信心十足的巴菲特突然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正当他进退维谷时,1980年的公司年报让巴菲特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做出了结束纺织业务的决定。在巴菲特看来,虽然放弃这个历史悠久的业务让他有些不舍,但是他必须冷静的面对公司所处的现状,经营一个企业来不得半点意气用事,因为你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这次的放弃让巴菲特学到了很多,经历了一次内心的折磨之后,他知道了只有懂得如何放弃,才能迎接新的开始,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高。于是他开始重新谋划他的未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似乎普遍缺乏一种投资者本应具有的素质。当利润突然来到眼前时,他们在大喜过望之后立刻变得忧虑重重起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利润会在下一秒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他们就选择尽快卖出,以便从中得利。他们似乎并不知道这是长久获利的大忌。而当眼看损失在一步步向他们慢慢逼近时,他们便开始幻想不久的将来股价还会出现上涨,只要继续等待一定还会反败为胜。但他们永远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沉浸在幻想中时,灾难已经叩开了他的大门。

在巴菲特看来,这些投资者都是情绪的阶下囚,面对失与得的相互交织,他们方寸大乱,手足无措,内心的严重失衡最终把他们托进了失败的深渊。所以巴菲特告诫所有投资者,前进需要勇气和智慧,退出需要的则是破釜沉舟的果敢与气魄。看看那些声名显赫的投资大师们吧,他们都是努驾情绪的高手,他们都是不计一时得失,放眼未来的智者。

5.增强保密意识,切勿泄露投资策略

巴菲特提醒所有投资者,不要被人们的言论所左右,也不要把你的所作所为告诉给其他投资者。在投资事业上很少犯错误的巴菲特曾经犯过一个错误,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

在巴菲特刚刚开始他投资事业的时候,他在邮局的一个亲戚告诉他,美国邮政不久将要取消蓝鹰印花,而且价格十分便宜。这让热衷投资的巴菲特立刻意识到他赚钱的机会来了,因为在他看来,将来这种蓝鹰印花将来一定会升值,而且会远远高于目前这个价格。掩饰不住兴奋的他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朋友,于是就在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高兴的时候,他的朋友已经抢先将几乎所有的蓝鹰印花都买走了。蒙在鼓里的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开始购买时,他才如梦初醒,原来他已经晚了一步。

虽然疏忽大意让他错失良机,但却让他从此学会了为自己投资策略保守秘密。在他看来,投资就是一场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心理与智慧的较量,投资策略是胜利的关键所在。就像是行军打仗一样,谁能够做到使自己的战略战术密不透风,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投资市场上虽不会有流血冲突,但其残酷性是所有投资者有目共睹的。如果投资者不小心将自己费尽心血研究出来的投资策略走漏了风声,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行动已经被远远的落在后面了,多日的心血一时间就灰飞湮灭了。

巴菲特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总是对自己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投资决策守口如瓶,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他也不会透露半点风声。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整天混迹于股票市场上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其实都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虽然没有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但投资场上也充满了被利润的光环掩盖了的残酷。这样的残酷无声无息,但却可以让人们万劫不复。然而它的万般诱惑却也可以抓人魂魄。当千千万万的人们在设想从中渔利时,他们一定要做的就是要为他们的行动密谋策划。因为完美的投资策略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护身符,它决定着投资者能否在充满险恶的股票市场上胜出,。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能否可以助投资者一臂之力,则要看这个投资策略是否有它独到的地方。当投资者费尽心思终于把投资策略研究出来以后,此刻他们就一定要注意精心保护,因为它渗透着自己的心血,同时更决定着投资者的命运。一旦投资者不慎让这个策略走漏了风声,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就已经接近不战而败了。

而对于巴菲特这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投资大师来说,树立浓厚的保密意识似乎就显得的更加重要,作为一个在华尔街最擅长研究股票、分析股市的投资者,他通过阅读各种股市资料,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投资信息,而这些信息就成为了巴菲特接下来制定投资策略的最重要的参考凭证。这是决定巴菲特最终是否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所以巴菲特必须做到使他的投资策略密不透风。就拿当年他收购可口可乐来说吧,当大多数投资者都选择出售该公司的股票时,巴菲特选择了低价买进,当被人问到为何这样做时,他只是敷衍地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饮料而已。”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使巴菲特在众多投资者的眼中,显得格外深不可测。人们总是被他一个个超出常理的举动惊呆,总是不停地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总是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但巴菲特却每一次都让他们更加茫然。就是因为这样严禁的态度巴菲特在他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也使他成为了投资界最为耀眼的超级巨星。

巴菲特的事例就是在告诉所有投资者,投资策略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给自己的投资策略加上一道又一道保险,才能确保自己出奇制胜。

6.树立风险意识,降低投资风险

股票交易市场给所有投资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阴晴不定,变化多端。它可能是天使,会圆了投资者的发财梦;但它还可能是恶魔,把这个梦撕得粉碎。多年的投资者经历让巴菲特看透了股票市场的真正面目。他说:“买股票和谈生意如出一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股票市场的险恶让每一个投资者都心生恐惧,因为无处不在的风险可以吞噬每一个投资者。所以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时刻都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千变万化的股市面前保持绝对的冷静与理智,才能自身的安全,在风险来临时能够全身而退。

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投资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拥有着复杂的情绪,他们拥有着无限的欲望,当强烈的欲望完全控制了他们的思想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当然这些行为都是和理性背道而驰的。所以当股票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们就像脱了缰的野马,疯狂地向股票市场冲去。但是,市场的走势永远让人捉摸不定。当股价开始出现下跌时,他们一脸茫然,就像是一个个被冻僵了雪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就算是获利的绝好时机真的到来了,他们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止步不前。他们似乎永远也看不出其中的奥秘。其实,当股价每下滑一个台阶,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降低了一分,如果在这时果断买入,获利的机率会大大增加。而当股价每上涨一个台阶,风险也跟着增加,这时如果大量买入,无疑是玩火自焚。

当然过分谨慎,畏首畏尾并不是具有风险意识的表现。如果投资者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机会就会很容易与自己擦肩而过,结果只能后悔莫及。巴菲特却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知道凡事都有两面的道理。所以当上个世纪70年代那场灾难席卷华尔街,大部分投资者中由于过分恐惧而销声匿迹时,巴菲特却上演了一出疯狂购买的好戏。他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相继将可口可乐和《华盛顿邮报》揽入怀中。

因为巴菲特清楚地知道,这绝不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他早已经对这家公司了如指掌了。这家公司拥有着最优秀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而且忠诚可靠;该公司的资产价值竟然会被一些过于情绪化的人严重地低估;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怎么会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顷刻之间就一文不值了呢?无与伦比的优势总有一天会让它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如此一桩百年不遇的好买卖,此时要是再去顾及会不会有风险,就难免有些庸人自扰了。

面对众人吃惊的表情,巴菲特语重心长地说:“每当投资者者要进行投资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当风险到来时,你是否真的做了充足的准备来抵制它的攻击?如果没有,就不要采取行动,否则投资者将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