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圈钱·圈套:上市公司内幕调查
3776200000014

第14章 抛砖引玉:再融资吸金术(2)

第三节 高负债救命线

上海电力(股票代码600021.SH)在再融资预期落空后,迎来的是市场的报复性大跌:2011年2月28日早间,上海电力开盘即下跌6.16%,领跌A股市场;盘中一度跌停,在大盘收复2900点的形势下,最后报收4.7元,下跌3.49%。3月1日,上海电力继续低开,在大盘继续冲高、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情况下,上海电力再度下挫,后报收4.64元,全天下跌1.28%。

上海电力的这场股价“过山车”起于2月21日晚间的一则公告。当日晚间,上海电力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正在筹划再融资事宜,有关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故公司股票自2月22日起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则公告发布当天,上海电力在大幅高开后封于涨停。其实,在该公告发布前的3个交易日,上海电力已连续放量暴涨,从4.12元迅速飙至4.87元,3个交易日涨幅达到18.2%,成交量也已超过此前近一个月的总成交量。

事实上,从201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起,上海电力就已酝酿出一波上涨行情:从2月9日到停牌前的2月21日,在连续10个交易日内,上海电力几乎呈现“一字形”上涨态势,最高曾在2月21日冲高至4.87元,累计上涨22.36%,而就在年前,上海电力曾一度下探至3.79元。

然而,就在停牌一周之后,即2月27日晚间,上海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考虑当前行业状况以及公司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进行再融资的条件尚不成熟,故自2月28日复牌。且承诺在股票恢复交易后3个月内不再考虑股权转让、发行股权、收购、资产剥离或资产注入等其他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至此,再融资一事就此搁浅。

一、提前泄露了消息?

“公司选择在这个时点停牌公告再融资,确实让市场没有预想到。”2011年3月2日,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期关注上海电力的电力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媒体。

“从其公告前的走势看,明显有资金流入痕迹,很有可能是部分资金率先获得了消息提前介入。”市场人士也向媒体分析称。事实上,从2011年年后大盘恢复上涨,上海电力就一路同涨,在公告前一日更是冲至涨停,这难免让市场联想其中有内幕消息泄露,导致资金提前介入。

而上述电力行业资深分析师也判断,不排除公司在制订再融资计划过程中有消息从其他渠道泄露,导致投机资金介入的可能性。另外一则引起媒体注意的消息是,就在2011年2月22日上海电力发布停牌公告后,市场即有传闻称为挽救上海电力不断下滑的业绩,其控股股东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拟将核电资产注入。

就上海电力2010年的业绩来看,与2009年相比较,业绩再次大幅下滑:2009年,其净利润尚为3.83亿元,而到了2010年第一季度却突然变为亏损6546万元;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再次萎缩至210万元左右。

但对上海电力来说,期望大股东注入资产来拯救自己只是一个“美梦”而已。上海电力的控股股东中电投系五大集团之一,其资产遍布内地及港澳地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电力被定位为全国性发电公司,而在A股上市的上海电力、漳泽电力、九龙电力、吉电股权、露天煤业则被定位为区域性发电公司。

安信证券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张龙在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已指出:“除了中国电力下属的电厂外,集团在华东地区的几乎全部电厂都已在上海电力手中,因此,大股东向上海电力进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张龙还表示:“上海电力未来的主要发展路径将以新建为主、收购集团外资产为辅。”

此外,从上海电力2010年的三季报分析,上海电力财务费用达6.5亿元,而同期净利润只有21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财务费用相当于净利润的307倍左右。有市场人士分析,“如果政策面上继续加息,必将进一步引发上海电力的财务费用继续上升,公司很可能在2010年再次出现亏损”。

二、或因解困高负债

“如果公司通过发布停牌公告是为掩盖核查股票异动的这种可能性被排除,那么公司在这个时点提出再融资,最大的可能是为了解决高负债的困境。”2011年3月2日,分析师张龙向媒体分析。

早在2009年3月27日,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在“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就发出警示:“因目前电力央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电力行业已进入风险攀升阶段。”于是,国资委将负债率问题纳入了2010年度国企业绩考核指标,并要求电力企业的负债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

然而,根据电监会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80%,其中除了中电投负债率略降0.2%外,其他四大电企负债率均持续增长。

资本点睛:

为应对国资委考核,五大发电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黔源电力皆在2010年结束之前完成了再融资,大唐发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资产负债率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电更是一年内两次增发,募资金额超过百亿,华能国际通过A股和H股募资金额也超过百亿,成为我国电力上市公司中最大的单笔再融资。

然而,上海电力这次融资却在一周时间内宣告流产,“主要是业绩受困,得不到市场认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跑马圈地会越来越难”。

第四节 地产融资何其难

不仅仅是要慢下来,高铁概念股遭遇到的另外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停下来。

高铁事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1年8月10日晚间,中国中铁(股票代码601390.SH)宣布:鉴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政府审批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故公司尚未实施的62亿元定向增发方案因股东大会决议失效而自动终止。

也就是在当天,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同时暂停审批新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

这个政策“急刹车”让中国中铁打了个趔趄。毫不意外,市场将中国中铁终止定增方案与“7·23”动车事故联系了起来,然而,此次定向增发被终止却并非如此简单。

一、62亿元融资梦成空

8月11日,中国中铁H股开盘后急挫,一度急跌7.36%至2.14港元,再创上市以来新低。当日最终报2.17港元,下跌6.06%。

中国中铁在A股也遭遇同样的情形:早盘随大盘低开3.13元后,在大盘的强力拉动之下震荡上行,最低曾下挫至3.13元,最终报3.19元,总成交为314107手。

根据中国中铁2010年6月发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中国中铁拟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5.18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每股4.11元,计划募集资金62.39亿元。其中,中国中铁控股股东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认购数量调整为不超过约8.6亿股。

按照当时的增发预案,所募资金拟分别投入深圳市地铁5号线BT项目和柳州市双拥大桥、维义大桥、广雅大桥及北外环路BT项目中。

2010年8月,由于中国中铁2009年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完毕,公司将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底价下调至不低于每股4.05元,发行数量则由不超过15.18亿股调整为不超过15.40亿股,其中控股股东中铁工认购数量不超过8.64亿股。

“7·23”事故发生后,高铁板块、铁路基建板块遭遇滑铁卢,股价大幅下挫,铁路基建板块于2011年8月11日最终报收1892点,与当年2月份时的最高点位2634点相比,已跌去28%。而发生本次事故的甬台温铁路铺轨工程的承建单位中国中铁也被卷入其中——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一局和中铁四局负责甬台温铁路铺轨工程,其下属的中铁电气化局负责此条线路的电气化系统。

受此牵连,中国中铁的股价持续下跌,据媒体统计,截至2011年8月11日的14个交易日内,中国中铁已累计下跌17.14%,单日最大跌幅高达5.71%。8月11日更是报收3.19元,距离4.05元的增发价格折损超过两成。

二、地产业务拖累融资

2010年6月,中国中铁首次公告再融资方案。8月12日,公司召开了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10年第一次A股类别股东大会和2010年第一次H股类别股东大会(以下简称“股东大会”)。当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51788万股A股股票。该股东大会决议的有效期为1年。2011年8月11日是有效期的最后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