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本草纲目补益中药养生速查
3769900000004

第4章 补益气血防衰老(1)

养血

三七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

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

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药材档案】

别名:山漆、金不换、血参、参三七、田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传统功用】

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滞者疗效更佳。单用即有效,或配伍其他止血药。

【药理作用】

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溶栓;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等。

【应用指南】

治疗跌打瘀肿

三七3~6克,与甜酒共磨内服。

当归

《本草纲目》记载当归:“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

【药材档案】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归、马尾归、云归、西当归。

来源: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传统功用】

补血调经:用于血虚萎黄、心悸失眠等。

【药理作用】

促进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对子宫有双向调节作用;减弱心脏收缩力;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肝损伤;促进胃肠蠕动;抗变态反应;抗氧化等。

【应用指南】

治疗月经不调

当归、熟地黄各9克,白芍药、川芎各6克,用水煎服。

熟地黄

《本草纲目》记载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药材档案】

别名:熟地。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传统功用】

补血养阴:用于血虚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

【药理作用】

增强骨髓造血系统功能;抗血栓形成;抑制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抗氧化;调节异常的甲状腺功能。

【应用指南】

治疗白血病

熟地黄、龟甲、黄芪各15克,急性子、赤芍药各9克,三棱、莪术、红花各6克,切碎,水煎服,每日一剂。宜于急、慢性白血病。

阿胶

《本草纲目》记载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

【药材档案】

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来源: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传统功用】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头晕、心悸,或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

【药理作用】

促进造血功能;止血;耐缺氧;抗寒冷;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休克;利尿;抗辐射等。

【应用指南】

治疗妊娠腹痛、下痢不止

阿胶60克,黄连、石榴皮、当归各90克,艾叶45克。上药共为细末,水6升,煎至2升,分3次服。

补气

人参

《本草纲目》记载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泄久痢,小便频数淋漓,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药材档案】

别名:人衔、鬼盖、黄参、血参、棒槌。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传统功用】

补脾益肺: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呕吐泄泻、舌淡脉缓、肺气不足、咳喘乏力。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抗休克;小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大剂量减弱心肌收缩力;抗肿瘤。

【应用指南】

治疗消渴引饮无度

人参、瓜蒌根各等份,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麦冬汤送服。

西洋参

《本草从新》记载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药材档案】

别名:西洋人参、洋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肺、心、肾经。

【传统功用】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用于肺肾阴虚火旺、劳热咯血等,常与滋阴降火药同用;外感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等,常配伍清热生津药;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等。此外,还可治疗肠热津亏之便血。

【药理作用】

耐缺氧;抗疲劳;抗应激;抗心律失常;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应用指南】

治疗体质虚弱

西洋参6克,麦冬、何首乌、黄精各15克,生地黄20克,冬虫夏草5克,水煎服。

太子参

《饮片新参》记载太子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药材档案】

别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米参。

来源: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传统功用】

补气生津: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尤以气阴不足、火不盛者及小儿用之为宜。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疲劳;抗应激;抗病毒;抗肿瘤;镇静;镇咳等。

【应用指南】

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症

太子参15克,生黄芪30克,生白术、苦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炙麻黄、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

黄芪

《本草纲目》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药材档案】

别名:黄耆、绵黄耆、绵耆、独椹、箭芪、独根、二人抬。

来源: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传统功用】

1.益卫固表止汗:用于气虚自汗等。

2.利尿托疮生肌:用于气虚浮肿、气血亏虚、疮疡难腐难溃或久溃不敛等。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抗肿瘤;抗疲劳;耐缺氧;抗辐射;抗菌,抗病毒等。

【应用指南】

治疗糖尿病

用黄芪30克,水煎服,或水煎后代茶饮用。或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服。

滋阴

麦冬

《本草纲目》记载麦冬:“去心热,止烦热,寒热体劳,下痰饮。”

【药材档案】

别名:麦门冬、寸冬、沿阶草。

来源: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传统功用】

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咯血等。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抗心肌缺氧;抗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提高耐缺氧能力;降血糖等。

【应用指南】

治疗慢性胃炎

麦冬、太子参、丹参各15克,制半夏、炒栀子、牡丹皮各7.5克,柴胡、甘草各6克,生白芍药、青皮各10克,水煎服。

黄精

《本草纲目》记载黄精:“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

【药材档案】

别名:萎蕤、野生姜、山生姜、土灵芝。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黄精或多花黄精、滇黄精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大黄精”。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传统功用】

1.润肺滋阴:用于肺阴不足、肺虚燥咳等。

2.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腰酸、头晕、足软无力等。此外,还可用于消渴属气阴两虚者。

【药理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脂;降血糖;抗病原微生物;提高耐缺氧能力等。

【应用指南】

治疗胃热口渴

黄精18克,熟地黄、山药各15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水煎服。

墨旱莲

《本草纲目》记载墨旱莲:“乌须发,益肾阴。”

【药材档案】

别名:旱莲草、金陵草、莲子草、墨菜、黑墨

草、水旱莲、墨汁草。

来源:菊科植物鳢肠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甘、酸,寒。归肾、肝经。

【传统功用】

1.凉血止血:用于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及崩漏出血等。

2.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痛筋软等。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止血;抗肝损伤;增加冠脉血流量;抗诱变;镇静,镇痛等。

【应用指南】

治疗妇女阴痒

墨旱莲120克,水煎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

鳖甲

《本草纲目》记载鳖甲:“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痘烦喘,小儿惊痫,妇人经脉不通,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药材档案】

别名:上甲、鳖壳、甲鱼壳、团鱼壳、团鱼盖。

来源: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肾经。

【传统功用】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盗汗等,热病伤阴、余热不尽、夜热早凉,或热病伤阴。

【药理作用】

补血;抗肿瘤。

【应用指南】

治疗阴虚潮热

鳖甲、地骨皮、柴胡各3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15克,捣散,为秦艽鳌甲散,加青蒿5叶,乌梅少许,水煎服。

桑椹

《本草纲目》记载桑椹:“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药材档案】

别名:桑实、桑果、乌葚、桑枣、桑粒。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经。

【传统功用】

1.滋阴补血: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等。

2.生津润燥:用于津伤内热消渴、阴虚肺燥干咳、津伤肠燥便秘等。

【药理作用】

增强免疫功能。

【应用指南】

治疗心肾衰弱之失眠或习惯性便秘鲜桑椹30~60克,水适量煎服。

治疗腹痛

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9克,热酒服,取汗。

知母

《本草纲目》记载知母:“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药材档案】

别名:连母、水参、货母、韭逢、东根、苦心、儿草、兔子油草、山韭菜、虾草。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传统功用】

1.清热泻火:用于外感温热、壮热烦渴、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

2.滋阴润燥:用于肺燥干咳、内热消渴、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肠燥便秘。

【药理作用】

具有解热;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病原微生物等。

【应用指南】

治疗前列腺肥大

知母、黄柏、牛膝各12克,丹参20~30克,大黄10~15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龟甲

《本草纲目》记载龟甲:“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泻,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药材档案】

别名:龟壳、龟下甲、龟底甲、乌龟壳。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心经。

【传统功用】

1.滋阴潜阳: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用于肾虚骨痿,囟门不合及阴血亏虚,惊悸失眠等。

【药理作用】

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兴奋子宫平滑肌等。

【应用指南】

治疗阴虚有热之痿证

龟甲120克,炒黄柏150克,熟地黄、陈皮、白芍各60克,锁阳45克,炒知母、虎骨(炙)各30克,干姜15克,共研细末,酒糊为丸,每丸9克,每服1丸,每日2次,淡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