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3766200000019

第19章 身体的密码(1)

宝贝善于运用身体表达他的想法和感觉吗?他能否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他的平衡、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引起的能力都很好吗?这一切都是自发的吗?

原来如此运动

人的身体就像一棵倒着生长的树,基本都是按照从中间向周边、从上向下的路线发育成长——而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如何起到关键性作用呢?

子宫,是个运动场

胎动,就是胎儿在运动!但是,他是从何时开始运动的呢?

怀孕后第18周的某天,当你正摸着肚子纳闷着它的静悄悄时,突然手上一阵轻微的震颤,下腹部好像被撞了一下似的,就像有什么东西正在你的子宫壁上运动。是的,胎宝贝动了。接着,他又动了一下!这对你而言大概是个值得永远记忆的时刻。

其实呢,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日子里胎宝贝就已经开始运动了。

话说你才怀孕第6周时,还只是个胚胎的宝贝全身仅有8毫米长,即便如此,那微小的肌肉就已经开始扭动了。

8周大时,胎宝贝已然初具人形,可以区分出头、面、颈、躯干及四肢了。于是他开始从全身运动转为了单肢运动,每次只动一只胳膊或一条腿,而且通常都是右边胳膊或小腿的动作比左侧的多。这可是胎宝贝健康发育的一大进步呢,因为这证明了他的脊柱神经已经发育得足够长,大脑发出的信息已能传递到肌肉上,并指挥肌肉进行收缩或舒张。

到了10周大时,胎宝贝的肢体运动更是精细到了能够让手指也动一动,而且还能缓缓将其移到自己的脸上摸一摸。

到了5个月时,他已可以顺利地吸吮自己的拇指玩了。

其实,除了这些小动作之外,胎儿的本事多得出乎我们的意料,小到吮手指、握拳、吞咽、睁眼闭眼,大至打哈欠、伸展四肢、转身、翻跟斗等,真是多种多样。应该说,早在妈妈们能感觉到胎儿运动以前,他就已经在忙活着做健身操了,大概是在为出生后的日子做准备吧。

胎宝贝的运动最高峰在怀孕的中期前后,那时宝贝就像吃了生长魔豆一般迅速长大,子宫内的空间变得拥挤不堪,运动这档子事也就只好暂停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不由自主的动作已开始受到高层脑部中枢的控制。

怀孕期的后半段开始出现比较精细的动作,有的动作是宝贝在子宫外求生存必需的。例如,胎宝贝长到大约第27周时就已能持续“呼吸”,吸吮与吞咽的功能将在第28周达到协调。但是要想将吸吮、吞咽、呼吸三个动作统合在一起,还得等到第33周。因此,通常一个不满33周的早产儿是不会吸奶瓶的,这大概就是因为腹中的整套操练还未完成,就匆忙地出来看这花花世界了。

忙碌的胎动并不只是闲着没事乱动,他们正在让自己的肌肉得到足够的强化,以求能获得一个健壮的身体来应对外界的风风雨雨。所以,如此推算下来的话,刚出生的宝贝虽然少不更事,但却早已进行了七八个月的运动练习了。

科学真相

实验已经证明,用超声波观察胎儿,在妈妈的肚子旁用声音刺激(如摇拨浪鼓)或光照,均会引起胎宝贝的反应。胎儿起先会惊跳,随着刺激次数增加,他的运动减弱,胎宝贝对反复的刺激将慢慢地习惯。如果父亲经常对着妈妈的大肚子呼唤“宝宝”,胎宝贝也会引起反应,脸转向父亲。实际上,运动从胎内就已开始,而且会有规律地进行。

胎宝贝那丰富多彩的各种运动有着很多目的,运动本身对肌肉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对脑内神经细胞的生长是必需的。脑内神经细胞的扩展使臂和腿发育成长,运动可帮助其发育,运动也使未来的神经通路及分支得到发育。由于神经的发育使手的控制能力加强,如果妨碍任何一个部分运动,都会出现关节僵硬、肌肉和神经衰弱、骨骼发育不全等情况。因此,父母所感觉到的胎儿运动(胎动)对宝贝的发育至关重要。

指导小手册

在胎宝贝运动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如果能和他一起动起来的话,不仅能让胎宝贝在妈妈的肚子里发育得更健康,也有利于他出生后运动能力的发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韵律操:

孕妈妈和胎宝贝的韵律操开始啦!

首先,孕妈妈呈仰卧状,头部不要垫高,放段轻缓的音乐,让全身尽量放松。

胎宝贝的时间感;2.循序渐进:开始每周3次,以后按胎宝贝的反应情况逐渐增多;3.出现宫缩或临产的孕妈妈就不要再做此类体操了。

然后,孕妈妈用双手抚摸胎儿,从上向下,从左向右,反复10次。然后再用食指或中指轻轻触摸胎儿,再放松,轻轻抚摸几下。

韵律操的注意事项:

1.时间要固定:可以选择晚上9时至10时胎宝贝活动频繁的时候做,每次锻炼时间5~10分钟,这样还能提前培养温馨提示如果这一韵律操由爸爸来做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可就是双重的。其一,能让胎宝贝体会到男性的力量和父亲的爱抚;其二,爸爸对妈妈的爱护及关心,会使妈妈的身心更愉悦,进而也会影响到腹中的宝贝。

这样的韵律操需要持之以恒,也许开始的两个星期中,胎宝贝没有明显的反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胎宝贝就会与父母配合,做出明显的反应。如果感觉到胎宝贝有了轻柔的动作反应,则说明他很喜欢,可以继续进行。但是,如果感觉胎宝贝剧烈地蹬踢挥拳,就说明他不高兴、不舒服,韵律操就可以暂时停止了。不过,当胎宝贝不高兴地发起脾气时,妈妈可以轻轻摸摸宝贝的头部,他会很快安静下来的。

反射运动,原来如此当我们把手指轻轻放进那只超级迷你的小手中时,会发现小宝贝立刻紧抓不放。他那样用力地攥着我们的手指,以至于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把他整个人拉坐起来。这可是新生宝贝的独门绝技,人称“抓握反射”,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消失。

但是,对你而言,你会觉得这个才出生几小时的小人儿居然已懂得对人依依不舍了,因此,看着那只嫩嫩的小胖手紧紧地抓住爸爸的大手,那番温情足以让爸爸这个大男人流泪!所以,就让他沉浸在这样的亲情里吧!可千万别告诉他那只是新生宝贝的一种生理反射,只是个非常自然且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行为,并没有多少感情成分在里面。

科学真相

儿科神经和脑发展学的专家佛罗里安·埃南博士从进化生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反射行为的来源和意义。他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抓握反射是早在远祖的时候就被训练形成的,新生儿紧紧地抓住妈妈的皮毛,以防摔下来。”当光线过强时,眼皮会不由自主地闭上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这个信号传递到脑干,而没有到达更高一级的考虑和处理问题的脑皮层。如果要传到那里,我们就来不及闭眼了。有些条件反射,例如碰到热的炉台我们会迅速地把手抽回,这一动作甚至连脑干都不用经过,只是脊柱神经批准一下就已完成了。

而抓握反射则不同,它是脑干一手导演的结果。如果有什么碰到了新生宝贝的手掌心,那里的触觉感应器就会立刻由脊柱神经发出一个电子信号到脑干。脑干则马上给控制手指肌肉的脊柱神经发回一个信号,告诉它攥住那个触摸他的手指。触觉感应让他们自动地握紧拳头。如果这种条件反射的能力不自动消失,那么新生的宝贝就有可能无法用手去认识周边的环境了,因为他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手。

还有很多反射行为也是为了保住性命而作出的。比如当小宝贝的嘴接触到母亲温热的皮肤时,他会急切地开始寻找母亲的乳头,伴随这个觅食反射而来的就是吮吸和吞咽的行为了。如果宝贝不努力学习吮吸和下咽,那么在他掌握这些动作之前,可就有性命之忧了。

所有这些听上去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里面包含了极其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嘬奶头的动作,是与呼吸的控制分不开的。控制好这一系列的动作就是脑干的职责。但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儿,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适应和练习。

科学真相

乔治·巴特沃斯和布莱恩·霍普金斯在观察胎儿出生前的一个典型动作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胎儿会将手拿到嘴边。一开始他们认为这只是胎儿的一个偶然性的动作。但继续观察之后,他们发现新生儿会把手拿到嘴边,引人注目的是,手还没有到嘴边的时候,他们的嘴就已经张开了!小宝贝嘴边的肌肉一定是事先得到了一个时,他们通常没有觅食反射,但时,他们通常没有觅食反射,但让它们做好准备的信号。嘴巴等待手指的这一动作预示了新生儿将来能够完成带有目的性的动作。

研究人员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惊异地发现,当新生儿把自己的手指送向嘴边如果其他人试图触摸他的脸颊,就会有觅食反射发生。菲利普·罗沙特在1998年的观察中证实了这点,同时又指出,新生儿的这种条件反射应该算是最早的区分自己和他人身体的能力,也是区分自己与非自己的一个初级阶段。

但是这些反射动作不能一直保留下去。当大脑的力量强大到足够接管这些任务时,先天具有的反射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指导小手册现已识别的早期反射多达70种。如前所述,有些会持续不断地用到暮年,而有些却如朝露,只发生在新生儿时期,会在宝贝一岁之内随着脑皮层对脑干的逐步控制而渐渐消失。其中较常见的反射大约有7种:

最有想象力的反射——吞咽反射

用手指触碰宝贝的嘴边,甚至向他轻轻吹口气,都会看到他马上作出一个吞咽的动作,即使他根本就没吃到任何东西这证明他真的可以自己吃饭了!会吞咽可是个了不起的本领,它证明宝贝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吸吮奶水了最有力量的反射——抬头反射

将宝贝的双脚固定在台子上,拉着他的前臂,朝自己的方向慢慢将其拉起,检查宝贝肌肉的张力如何。这时,宝贝的腰部和脖子会直起来,能够保持几秒钟的抬头姿势。

宝贝的这种抬头反射很快就会消失。等到他3个月的时候,他会重新抬起头来。这次,是宝宝真正学会抬头了。

最受欢迎的反射——觅食反射

如果轻轻挠挠宝贝的一边嘴角或者脸蛋,他就会朝那边转过头来,而且会将嘴巴张得大大的,寻找能放入口的食物源,像极了嗷嗷待哺的雏鸟。

当你想让宝宝正确地找到乳头的时候,或者想给他照一张标准的侧面像的时候,这个反射可是非常有用的当婴宝贝长大到3~4个月的时候,已会用哭这种动静更大的方式来召唤大人给他喂奶了,这种觅食反射便会慢慢消失。

最会骗人的反射——踏步反射

如果把宝贝竖着抱起来,并以拇指扶住其头部背侧使婴儿直立,然后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宝贝便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如果在他的前方放置一个硬的障碍物,他还会抬起脚,好像要迈过去似的。足月产的宝宝这种自动迈步是用脚掌进行的,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往往是脚尖着地。

这大概是新生宝贝所具有的反射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种。

看到自家的小人儿居然像模像样地迈出了几步,你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他应该要到1岁左右才能学会走路,然而,现在他真的是在迈步这种反射一般在宝贝出生后6周左右就会消失。如果出生后没有迈步的反射,也不要惊慌,这可能是由于他在子宫里蜷曲的姿势保持得太久,所以在出生后的几天中,他在伸展身体时会有困难,或感到疼痛。

这种“走步”行为为什么会消失?宝贝努力锻炼各项肌肉的最终目标不是要走吗?

原因是宝贝在出生后的头几周内体脂肪迅速增加,两腿变重了,力量却没有增强,所以根本抬不起腿来。按统计,体形粗壮——体重相对超过身高的婴儿比略瘦的婴儿提早“丧失”踏步反射。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类走”的形式存在着。比如宝贝醒来躺着的时候最爱的消遣之一——蹬腿,也包含相同模式的肌肉

活化与关节运动。蹬腿和踏步不同的是,不需要宝贝对抗地心引力就能轻易把胖腿提起来。大约在3个月的时候,宝贝开始热衷于蹬腿运动,4~7个月是高峰期,一直到满一岁又逐渐消灭,而一岁也是开始真正走出第一步的时候。

最有趣的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刚出生不过4个月的宝贝怕痒吗?可以用一根小棍子试一下,当你由宝贝的脚跟慢慢向前轻划直到他的脚底外侧缘时,会看到他的拇趾缓缓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然后再蜷曲起来。

出现此反射是因为宝贝的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不成熟。如果没有反射,可就需要去看看医生了。

该反射约在6~18个月期间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能出现。

最具警觉性的反射——拥抱反射

我们都曾做过一些恶作剧,例如突然跳出来吓友人一跳,趁其不备再猛拍他一下,等等。如果和宝贝也玩一玩呢?比如用手托住宝贝的头、背部,使其呈斜卧位,躯干与床面呈30度角,然后将手突然移开。这时,宝贝会大幅度伸展四肢,然后马上又缩回,小胳膊紧紧抱在胸前,小腿也蜷缩起来,而且还会哭闹。这种姿势像是在进行自我保护,又像是在呼救。用力拍一下宝贝的床垫,也会引起此反射。

正常情况下,这种拥抱反射在宝宝3个月以后就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宝宝会作出成年人受惊吓时的反应。

此反射在出生后3个月内表现明显,6个月后完全消失。

温馨提示

产科医生会在宝宝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检查新生儿的早期反射。这种早期反射检查可以评估宝贝的成熟性,筛查他是否有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或者大脑障碍。

身体运动的秩序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倒着生长的树,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基本都是按照从中间向周边,从上向下的路线发育成长。

先长好躯干,之后逐渐向外围进发。这是因为颈部和躯干的肌肉大多由“先锋官”——脑干内的运动神经控制,而四肢肌肉则受坐镇的“最高级别长官”大脑皮质内的运动神经领导。按照领导总是最后才露面的规律来说,“最高级别长官”大脑皮质最后才能发育好并开始行使权力(大脑的发展顺序是从后向前生长),所以宝贝最先能控制的是躯干和头部的肌肉——先能够维持身体的姿态,之后才能指挥自己的四肢和双手动作,这再自然不过了。

之后,肌肉从头开始发育,一直到脚为止。这就是为什么宝贝都是先能控制头和脸的动作(微笑、动嘴的表情等),然后才有手臂的动作(伸手够物、自主的抓握),之后才有腿的动作(爬、走)。

在这个生长过程中,大脑中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对宝贝的肢体运动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就是小脑。

别看小脑貌不惊人,又皱又小的一团,住得也比较偏僻位于大脑的后部,在大脑皮质下面,脑干的后面。但是,谁都想不到这个小不点儿的权力却是不容小觑的。它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空中交通控管中心的作用,内部有着密到极点的神经元网格。

别看它只有整体脑部结构的十分之一大小,但是其中神经元之多却占了全脑的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