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3760600000027

第27章 1957年

1月,毛泽东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的总结中,又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是对的。真理是同错误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美是同丑作比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善事善人是同恶事恶人作比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香花是同毒草作比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作比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禁止人们同丑恶、同谬误、同唯心主义、同形而上学见面是很危险的政策,这将引导人们思想衰退,思想僵化,单打一,见不得世面,唱不得对台戏。我们共产党人对反面东西知道得太少,比较单调,因此讲不出几句有说服力的话。他还说:有些作品要十几年才能生产,如大型文学作品;有些在一个时期不可避免,如过去把剧目控制得很死,现在一放,牛鬼蛇神都出来了。过去你看不到,现在看看也无妨,不要一出来就骂,这对增产粮食棉花影响不大,也不影响财政。爱情戏演一点也可以,让观众去判断,不忙禁止。指出:主要的占统治地位的东西,必须力争是香花,折一把都是臭的也不好。毒草占次要的地位就没有害了。在这次会议的插话中还指出:每个省要有一二个马克思、一二个鲁迅。每个省要培养理论家。现在有培养唱戏的、画画的,没有培养搞理论的。这也是个体制问题。你们靠中央,中央并没有不让你们搞。毛泽东在插话中还指出:(文学艺术上)百家争鸣有好处。让那些牛头蛇身鬼子王八都出来。各省要注意,对重大的成熟的问题,以一个人为主,组织些人写文章,准备一个月写一篇,把邪气压下去,种牛痘可以产生免疫力(给你身体内部埋点对立物),为什么文学艺术不可以种牛痘?[136]

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说:“香花是跟毒草相比较,并且同它作斗争发展起来的。”“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过去把剧目控制得很死,不准演这样演那样。现在一放,什么《乌盆记》、《天雷报》,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到戏台上来了。这种现象怎么样?我看跑一跑好。许多人没有看过牛鬼蛇神的戏,等看到这些丑恶的形象,才晓得不应当搬上舞台的东西也搬上来了。然后,对那些戏加以批判、改造,或者禁止。有人说,有的地方戏不好,连本地人也反对。我看这种戏演一点也可以。究竟它站得住脚站不住脚,还有多少观众,让实践来判断,不忙去禁止。”[137]

[附注]《乌盆记》,京剧传统剧目。据元杂剧《丁丁当当盆儿鬼》,又写入小说《三侠五义》。写窑户赵大害死缎商刘世昌,将其尸烧成乌盆,鞋工张别古向赵索欠,得盆。刘魂托张向包拯鸣冤,包拯杖毙赵大。

《天雷报》,京剧传统剧目,又名《清风亭》。写磨豆腐为生的张元秀拾得婴儿,取名张继保,抚养成人。后张夫妻为老病所缠,沦为乞丐,在得悉张继保中状元返里消息,前往相认,张翻脸不认人,二老悲愤,双双碰死,张继保也为天雷殛毙。

毛泽东又说:“世界上的事物,因为都是矛盾着的,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发展,都是波浪式的。太阳的光射来叫光波,无线电台发出的叫电波,声音的传播叫声波。水有水波,热有热浪。在一定意义上讲,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138]

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内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139]

3月1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作结束语的提纲中写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普及,要提高,京戏原来是地方戏,将来也可能转化。散花野草也有用处,其中有些可能转化为香花,香花也可能变得不香了。”“批评问题。不要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应允许互相批评。”[140]

3月8日,毛泽东同文艺界人士谈话,引用南朝梁代萧统的话说:“事出于沉思”,这是思想性;“义归乎翰藻”,这是艺术性。单是理论他不要。要有思想性,也要有艺术性。有人请毛泽东谈谈继承遗产的问题,毛泽东讲到:我并不赞成牛鬼蛇神,过去的办法是压,现在出来则害怕了,遗产中有许多糟粕。对一些传统剧目,过去我们禁了几年,别人有些反感,现在开放了,也可以批评,但批评要说理。一些牛鬼蛇神的戏,看看也可以,我们看《封神演义》,不是牛鬼蛇神吗?社会上有牛鬼蛇神,剧目里有也不稀奇。演来看看也没有什么可怕。拿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它,当然很好,又拿不出来,还是让他演吧!否则,等于是不让他们演戏。牛鬼蛇神,戏是看,鬼不一定信。老百姓天早信龙王,风调雨顺,他又不信了,雨多了他更不信。放一下就大惊小怪,这是不相信人民,不相信人民有鉴别的能力。不要怕,如果每个舞台都是牛鬼蛇神,人民不反对?![141]

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讲话中说:“最近一个时期,有一些牛鬼蛇神被搬上舞台了。有些同志看到这个情况,心里很着急。我说,有一点也可以,过几十年,现在舞台上这样的牛鬼蛇神都没有了,想看也看不成了。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142]

3月18日,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他说:“听说去年评级的时候,就有些人闹得不像样子,痛哭流涕。人不是长着两只眼睛吗?两只眼睛里面有水,叫眼泪。评级评得跟他不对头的时候,就双泪长流。在打蒋介石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时候,土地改革的时候,镇压反革命的时候,他一滴眼泪也不出,搞社会主义他一滴眼泪也不出,一触动他个人的利益,就双泪长流。听说还有三天不吃饭的事情。我说,三天不吃饭,没有什么要紧,一个星期不吃饭就有点危险了。总而言之,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为个人的利益而绝食,而流泪,这也算是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有一出戏,叫《林冲夜奔》,唱词里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们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他们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弹几滴眼泪。至于你那个什么级,就是评得不对,你也要吞下去,眼泪不要往外头流,要往里头流。”[143]

3月19日,毛泽东在对南京部队、江苏、安徽二省党员干部讲话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应该坚持下去。应该“放”,不是“收”。他指出,文艺作品里的妖魔鬼怪,那是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化了的意识形态。这跟神话不同,比如《大闹天宫》是大家赞成的,没有哪个反对,还有什么《劈山救母》、《水漫金山》、《断桥》之类,那些都是神话,也没有哪个反对。就是有另外一些东西,也不必那么急,让它搞一个时期,会有人批评的。[144]

[附注]《大闹天宫》,戏剧剧目,又名《安天会》、《闹天宫》。据《西游记》改编。写孙悟空在天庭,因未邀参与蟠桃会,由是盗御酒、偷金丹、径回花果山、玉帝多次派天兵天将捉拿,反为所败。

《劈山救母》,戏曲剧目。又名《宝莲灯》,据元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写华山三圣母与书生刘彦昌相爱为夫妻,其兄二郎神以妹触犯天条,将她镇压在华山之下。后三圣母生子沉香;沉香获得神斧,战败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三圣母。有秦腔、川剧、绍剧和京剧等多种剧种。

4月4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议期间,谈到了越剧演员范瑞娟的第一篇文章。

据范瑞娟回忆:1957年初,中国新闻社约我写一篇文章登在香港《大公报》上,谈谈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目的是以亲切生动的切身体会向港澳和海外读者介绍戏曲演员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变化。我本来用的题目是《新中国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庭》,香港《大公报》发表时考虑到读者对象,将题目改为《我的丈夫,我的蜜月》。文章发表后,上海《解放日报》于1957年3月24日转载。没想到,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风波。尽管许多读者对这篇文章表示赞赏,但也有人提出批评,认为党报上不适宜登这样生活化的文章,应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情况,而且有人上纲上线,提到吓人的高度,扣了许多大帽子,使我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报社也为此受到一些读者的指责。这场风波惊动了刚到上海的毛主席。毛主席说:“我的丈夫就是我的丈夫,这是无可非议的。”“上海人口几百万,几百封信(指读者批评信)是少数嘛。报上也总不能天天都是上甘岭,讲讲丈夫、蜜月也可以嘛!”幸亏毛主席表了态,我和我的丈夫陈伯鸿才解脱了承受的压力,宣传媒介也由此得以摆脱类似的指责。[145]

4月15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说:“谁说要牛鬼蛇神?谁说要《火烧红莲寺》?看问题要有一个过程。问题是群众要看。普陀山仍在拜佛,基督教、天主教仍在信,我们也有迷信,脑子里有个框框,即是信佛教信回教可以,但戏台上不可以,总认为搞不得,这不也是迷信吗?为什么那些人信教拜佛都可以,就不可以在演戏当中也拜一下、迷信一下呢?他们有观众,不能压,只能搞些好的东西,与他们唱对台戏嘛!应该让群众复杂些,各种对立物有,我们的任务就是提高大家的科学知识,提高了,迷信就要逐步减少了。”[146]

[附注]《火烧红莲寺》,现代京剧连台本。系据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江湖奇侠传》部分章节所改编。写湖广巡抚卜文正私访红莲寺,被识破遭关押,柳迟等人即率兵围攻红莲寺,救出卜文正,火烧红莲寺。

毛泽东在杭州笕桥机场。

据专机服务员郭桂卿回忆: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啊?”“郭桂卿。”“郭桂卿,男娃的名字嘛。我看叫郭子仪吧,知道郭子仪吗?看过《打金枝》没有?郭子仪可是位民族英雄哪。”[147]

[附注]《打金枝》,传统京剧剧目,写汾阳王郭子仪八十大寿。七子八女均拟携妻或婿登堂拜祝;幼子郭暧妻升平公主持皇帝女不往,为郭暧打骂,公主愤而回宫向父母(唐代宗和沈后)哭诉,郭子仪闻后大惊,亦绑子上殿请罪;唐皇则以郭功高望重,且儿女事本非朝廷以应干预,反而晋升郭暧官阶。并与皇后劝解其夫妻和好。按,此剧又名《满床笏》,且有晋剧、秦腔、汉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徽剧、评剧和越剧;粤剧名《醉打金枝》,湘剧名《福寿山》。

毛泽东评论《打金枝》这出戏说:“郭子仪的儿子同皇帝女儿结亲以后,闹矛盾,郭子仪和皇帝各自批评了自己的孩子,解决得很好。这是说解决内部矛盾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他还说过郭子仪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当时有人告郭有谋反之心,郭听到后就把自己的门第敞开,任人参观,‘门户洞开’,这个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148]

5月2日,毛泽东陪同苏联伏罗希洛夫观看京剧《野猪林》。

当时原先饰演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失调,虽经名医治疗也不能迅速恢复。由是周恩来立即指示:李少春不能上台,可以让厉慧良顶替。演出在北京政协礼堂,厉慧良饰演的林冲很成功,行家评论和李少春酷似。演出结束后,领袖们走上舞台接见演员。毛泽东走到厉慧良跟前,握着他的手微笑着。毛泽东对厉慧良说了一句话:“你的林冲演得不错。”[149]

[附注]厉慧良(1923—1997),京剧演员,工武生。

7月1日,毛泽东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说:“文汇报写了检讨文章,方向似乎改了,又写了许多反映正面路线的新闻和文章,这些当然是好的。但是还觉不足。好像唱戏一样,有些演员演反派人物很像,演正派人物老是不大像,装腔作势,不大自然。这也很难。”[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