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风暴
3751100000001

第1章 推荐序

一个人的战争:乔布斯的成功禅语

价值中国网创办人林永青

林志共的《苹果风暴》使我回忆起在英特尔工作的日子。英特尔是一家和微软、苹果、惠普一起燃起“硅谷之火”的伟大企业。1997年我刚到英特尔工作,巧合的是,同一年乔布斯再次掌舵苹果。但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乔布斯,因为那时正是微软、英特尔、惠普的“水平产业模式”蒸蒸日上并占据个人电脑市场主导权的时代。微软和英特尔,一家是操作系统老大,一家是芯片老大,被业界称为“Wintel”联盟,当时正在改写从IBM、DEC、苹果等公司开始的IT业的行业标准,那正是苹果的“垂直产业模式”饱受质疑的时期。今天,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时候,苹果公司已经登上了IT业头把交椅,虽然现在就说苹果将战胜微软恐怕言之过早,但是,这确实是乔布斯一个人的战争,他上演了一场令所有人折服的完美风暴!

乔布斯和盖茨:硬汉和天才

人们总是忍不住将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做比较,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同样出生于1955年,同样从小就喜欢钻研计算机,同样是中途辍学创业,同样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判断力,同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专注于一件事”,同样创办了伟大的IT企业,同样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亿万富翁,更重要的是,同样都想“改变世界”!但我认为他们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个人:比尔·盖茨是一个天才,而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硬汉。盖茨令人高山仰止、望峰息心,而乔布斯却让人心潮澎湃,让有野心的人激发出更大的野心!林志共生花妙笔下描绘的是可以学习的乔布斯,这是我推荐这本书的最重要的理由。

林志共笔下的乔布斯是如此迷人——在创新上,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颠覆者,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推出新技术,还要把技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战略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主流分子,不仅有勇气反对成功的商业模式,而且在冷嘲热讽中坚持到胜利;在营销上,他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传教士,不仅善于以出其不意的故事情节吊人胃口,同样擅长营造高贵奢华的氛围与品位摄人心魄;在管理上,他是一个简约粗暴的独裁者,据说苹果公司的人事招聘的面试中有一道必答题:“你是不是处男?”他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实现最有效的沟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立刻执行;在文化上,他是一个自命不凡、永不妥协的“海盗头子”,不仅将这种海盗文化植入公司的基因中,而且努力使之制度化……这就是乔布斯,一个毫无理由的完美主义者,一个可以被打倒,但永远不会被打败的IT狂人!

乔布斯的“矛盾”世界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毫无疑问,盖茨和乔布斯的性格都是可以成就伟业的性格。但是,盖茨的行事风格比较理性,有迹可循,乔布斯却常常是“矛盾”的。一位传记作者揭秘说,这是因为“乔布斯的星座是三重双鱼座”。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价值观上、在知识的继承和超越上、在系统和部分的哲学思考上,乔布斯都表现出明显的“矛盾人格”——企业家还是传教士?经验还是智慧?专注还是多元化?零件还是系统?“重新发明轮子”还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然而,“道可道,非常道”,“矛盾”并不存在,“矛盾”产生于当我们在说不同事情的时候,我们以为说的是同一件事。禅的世界,不就是“矛盾”的吗?

乔布斯可以复制吗?

读完《苹果风暴》,有两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比尔·盖茨与史蒂夫·乔布斯究竟谁笑到了最后?如何看待他们的恩恩怨怨?第二,乔布斯可以复制吗?如何复制?

关于第一个问题,盖茨和乔布斯谁赢得了战争,《时代》周刊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乔布斯是盖茨的对抗者:他是个硬件大师,而不是个软件大师;他是个开拓者,而不是个跟随者;他是个创造者,而不是个克隆者;他是个打破旧习的倡议者,而不是行业标准的统治者。”应该说,不同的时代成就了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两个英雄,虽然二者作为IT行业的开拓者,几乎同时出道。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IT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让更多的人拥有电脑,让每台电脑拥有更多的功能,因此,微软和英特尔的“水平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地推动了技术创新,他们最先获得了成功。今天,当几乎人人都拥有了电脑,而且“摩尔定律”运行了35年之后,硬件成本已降至极低的情况下,拥有一款与众不同的iPod、iPhone、iPad已成为更吸引人的事情,乔布斯的“精品路线”和“体验经济”终于盖过了微软的“平民路线”和“规模经济”。我更关注的是另一方面,“企业的成功永远是人的成功”,离开了盖茨的微软和拥有着乔布斯的苹果是否已经无法竞争了?

从商业成功的角度来说,乔布斯已经超越了比尔·盖茨。但2008年,比尔·盖茨正式退出微软公司,并把580亿美元个人财产悉数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希望通过实践他所谓的“创新的资本主义”来继续改变世界,实现了从商人向慈善家的华丽转身。乔布斯赢得了一次好像“没有对手的战争”,从这个意义来说,也许乔布斯超越盖茨的意义似乎了不少。当乔布斯在几十年后成功地成为世界第一的“英雄”时,盖茨或许已迈开了走向“圣人”的步伐。有人猜测,乔布斯一定为此懊恼不已,但反观乔布斯的“佛性”,我更愿意猜测,乔布斯正在自我检讨当年因“少年得志”而太过骄傲,以至于先胜后败的经历,正在体味着今天“大器晚成”的厚重和自我超越的喜悦。

关于第二个问题,乔布斯可以复制吗?答案是肯定的,本书从产品策略角度举了联想乐Phone的例子,我再从人才策略和价值观方面举两个事例,说明乔布斯是杰出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企业的管理者都认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但对于企业中不合格的人才,应当坚决地请出去。中国企业家张瑞敏说:“纵容落后,就是对企业最大的不负责任。”柳传志先生也说过:“害怕得罪人,就会得罪工作。”同样,乔布斯的用人法则是:“当你发现有些员工并非最优秀的人才而不得不开除他们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开除一些不合格的人,我一直都非常讨厌以仁慈的方式做这件事情。”

再如,在对待“自我实现”的价值观问题上,乔布斯强调:“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而《做最好的自己》已经是微软前中国区总裁、Google前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一本书的名字;不久前,我为eBay前CEO梅格·惠特曼的中文版自传《价值观的力量》撰写了推荐序。eBay一直以价值观为力量“做最好的自己”,它要做最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梅格·惠特曼说,eBay一直坚持相信人性本善、行动导向、真诚正直、崇尚节约、专心致志等价值观,这与苹果对品位的追求、对产品的专注、对标准的苛求、对客户的尊重的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

我有几位在微软和苹果工作着和工作过的朋友,我因此研究过盖茨,也研究过乔布斯:盖茨让外人“心生敬畏”,而乔布斯却让外人“心向往之”。一生追求“佛缘”的乔布斯还未成“佛”,但正是作为“有缺陷的英雄”的他,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