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礼物
景元四年(263)十月,天子下诏,进大将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赐九锡。这一次,司马昭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九锡”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推了还加,再推又加,好像跟司马氏父子三人较上劲了似的。好在这次司马昭终于接受了,手中有了一份样品,咱就借光开开眼界吧。
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诗经·大雅·既醉》)“锡”就是“赐”的意思。九锡就是天子送你个欢乐大礼包,包括九项大礼,具体内容各朝各代略有不同。
司马昭这包里有如下九种:车马,衣服,舞乐,朱户,纳陛,虎贲,鈇钺,弓矢,秬鬯。
这些东西实用价值不高,要得纯是一个范儿!本质意义在于,其形制规格无限逼近天子本身的排场,而且必须是天子特别嘉奖给你的,人臣绝对不能私自摆这个谱。
来,我们耐住性子,仔细翻检察看一番,顺道发挥下想像力,发掘一下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车马:两辆车,八匹马,一车配驷马,正好两套,天子驾六,你驾驷。这是表扬你遵纪守法,敬典崇礼,为天下典范,你可以坐着车马到处走走,给大家瞻仰一下光辉形象。
衣服:衮冕一套,赤舄一双,帽子衣服鞋,给配齐了一身。衮冕是皇帝大礼服和大礼帽,一般祭天地社稷,祭宗庙,登基等重大正式场合穿。冕就是那种头顶一片板,面前一排珠串,一帘幽梦风格的帽子;衮服则为宽袍大袖,布满各种含义深刻的花纹装饰的衣服。这套衣服,只能配赤舄,也就是红鞋子,皇帝的正式的鞋子有三种颜色,红,黑,白,红的规格最高。
你想,皇帝祭祀祷告,最要紧的内容是什么?首先当然是报告收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赐你这身衣服,意思是你把农林牧渔搞得很好,让大伙吃饱肚子了,你才有资格跟天子一起去向天地社稷、列祖列宗汇报工作。
舞乐:轩悬之乐,六佾之舞。这是很严肃的祭祖音乐和舞蹈,轩悬和六佾指的是乐队和舞队的规模。根据周礼规定,天子用“宫悬”(即四面乐队),诸侯用“轩悬”(三面乐队),大夫用“判悬”(两面乐队),士用“特悬”(一面乐队)。舞蹈演员一排站八个,每一排为一佾,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天子四八,你三六,你的规格仅次于天子,说明你忠孝两全,德行显赫,对得起八辈祖宗,祭祀时,你祖宗见到这排场,肯定含笑九泉。
朱户:装修特权,允许你家大门漆成红色。红色很抢眼,起个强调作用。因为你平定天下,传播我中国文化,让那些个蛮夷戎狄都心怀仰慕前来归附,把你家大门漆得鲜艳点,让他们千里之外都能看见。
纳陛:皇宫大殿的登堂入室权。古代的宫殿都建筑在大台子上,看看故宫太和殿,其实就一层平房,但算上地基台子,好家伙,30多米高。
你要进屋,先得爬台阶,台阶就是陛。群臣只能站在这台阶下,口称自己在陛下,要禀告点事,皇帝呢,其实在陛上。这纳陛就是升阶,登阶,为什么让你上来?你看,你一直给我选拔人才,咱这个工作班底多亏了你才组建起来,你上来,欣赏一下这陛下站着的济济人才,文臣武将。
虎贲:勇猛武士三百人。这个好理解,你克敌治暴,维护治安,这些勇士给你,一来可以增强你的力量,二来也是保镖。
鈇钺:铡刀一口,大板斧一只。君不见包青天三把铡刀混天下,而搞个鸿门宴之类的暗杀,大家也都喜欢在帐后埋伏十几个刀斧手,这俩玩意儿用来砍头最合适不过,一般是作为刑具,砍犯人的。你断案公允,用刑慎重,有资格获得这两把象征刑和法的礼器。
弓矢:彤弓,玈弓,各一张,彤矢,玈矢,各一百枝。顾名思义,红弓红箭,黑弓黑箭。弓箭一般是用于打仗,偶尔打个猎也能用,所以有时候,天子打仗就说打猎去了,什么“南狩”,“北狩”,“会猎于吴”之类。赐你弓箭,是表彰你治军有方,征伐诛戮的工作干得好。
最后作为九锡的收束,给了秬鬯一卣,圭瓒一副,就是一坛子黑小米酒,一个带长柄的玉勺子,再次赞扬你恭敬祖先,笃厚真诚,感天动地,神明有知,回家拿勺子舀酒祭神祭祖去吧。
加九锡,说好治理国家的各个方面,不但是你在做,而且还做得特完美。那万一你以后做得更好了,怎么办?拿什么奖励你,我的爱卿?不奖励,说不过去,奖励的话,只能拿皇帝规格那一套来奖了。
但一国不能有二主!你和天子一般高贵,干脆你俩内部商量一下,谁上谁下?
所以,九锡是个非常微妙的嘉奖,既是至高无上的奖励,也是君王对重臣的试探、暗示、威吓,意思是可以了啊,我已经注意你了啊。所以一说加九锡,臣子照例要推让,好意我领了,东西不能收,而且天子好端端地一般也不送这个,别给人吓出个好歹来。
不过,世事无绝对,权力有消长,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如果重臣老实不客气地收了九锡,说明他对将来的局势发展,已经稳操胜券。实际上,真到了这一步,他不但敢接受九锡,还敢主动向天子讨要。这事王莽干过,曹操干过,司马昭也这么干了。
为什么司马昭之前一再退让,这一次却敢于接受了呢?因为平蜀战役的顺利进行为他赢得了资本。
不要小看益州,在三国地图上目测,若除去控制相对松散的西域长史府那一部分,整个魏国的领土,大小和一个益州差不多。三国鼎立,不仅是名号,也有领土依据。
益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四川盆地富庶安乐是著名的,锦城嘛,你看九十四万人口,其中非生产人员就占十四万多,居然养活起来了。其次,三面崇山,仅东面以长江三峡与东方相通。由重庆东出,经三峡、巫山,可直抵荆襄,顺流而下,就算不能一举取得吴地,也可向东推进,渐渐蚕食,总比跑到长江入海口附近,横渡天险要舒服一些吧。
这次资本扩容是司马昭的个人业绩。如果之前他在魏国股份公司里还只是个高管,占那么30%的股份,现在至少能占51%了吧,那么,这家公司是时候改姓司马了。
话虽这么说,嘴上还是要谦虚一下的,也可借机看清哪些人是坚决拥护自己的积极分子。
积极分子很快就争先恐后地现身了。
以司空郑冲为首,群官力劝司马昭接受相国、晋公和九锡。这帮人也没什么新鲜说辞,左不过是捧出伊尹、周公、姜尚仨老头,把人拔高,再联想齐桓、晋文俩霸主,给人垫底。这三老二公频频出镜,真该向后人收点版权费。
说到最后,大家被大家感动坏了,声泪俱下,明公你要不答应,我们一齐撞死南墙算了。司马昭赶紧安慰大家,莫冲动,不要做傻事,我答应就是了。
说来道去,多亏邓艾和钟会此战争气,司马昭决定好好表彰他俩,于是跟曹奂打了个招呼,封邓艾为太尉,钟会为司徒,均列三公。郑冲表现也很好,给你个太保当当。
两个欲求不满的家伙
事情要从邓艾尚在洛阳时说起。
接到出征命令后,邓艾当晚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坐在山上看风景,潺潺流水,蜿蜒而下。当时,依靠解释万物之间联系和变化的经典理论——《易经》,占卜吉凶的方法多种多样,任君选择。薅点草茎揲个蓍啦,捉个乌龟烧烧壳啦,嫌DIY太麻烦的,可以直接向专业预言人士讨教。
殄虏将军爰邵有两个绝活儿,易经和解梦,干这事绝对专业对口,邓艾便带着这个梦去拜访他。爰专家一听此梦景象是高山流水,立刻将其抽象为一个卦:兑为泽,艮为山,上兑下艮,水山蹇是也。
卦辞曰: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贞吉。
西南和东北,联系当下的现实,就是成都和洛阳嘛。从洛阳出发到成都,一帆风顺,从成都班师回洛阳,没门没路。
大体上这是个吉卦,但也含有悔吝凶的成分,因此,爰邵试探性地对邓艾说:“此去必定克蜀,但卦象说有去无回,希望将军多多小心。”
邓艾不太高兴,怎么叫有去无回?蜀汉的顶梁柱就是姜维,那是我手下败将,其余人更不足道,如果我打胜了,又怎么会回不来?
邓艾不信这个邪。等到纳降刘禅,取得成都之后,更是把这件事给抛到脑后了。不久后,洛阳更传来自己升为太尉的消息,邓艾不禁得意起来。
人,热衷于树立某种纪念性建筑,小寡妇还想立贞节牌坊呢,邓艾自然也不例外,他在绵竹起土筑台,纪念自己的赫赫战功。
有了实体纪念物,邓艾还觉得不过瘾。在蜀中料理战后事宜,等待同事钟会期间,邓艾经常去找前蜀汉那些士大夫开茶话会,大家谈谈心,聊聊天。说是聊天,但多半是邓艾演讲,其他人洗耳恭听。
邓艾每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品评人物,说到姜维,笑道:“姜维啊,了不起的英雄豪杰,可惜命运不济,碰上我邓艾,算你倒霉啦。”
说到高兴处,邓艾又对面前这群陪聊的士大夫说:“诸君幸亏遇上了我老邓,才有今日平安富贵。如果遇上前朝吴汉那样的人(东汉初名将,数克成都),你们的脑袋早不在肩膀上扛着啦。”
在蜀汉士大夫那里过足了瘾,邓艾又开始骚扰司马昭,给领导写信,建议进一步的工作计划。
信中说:“兵法有云,先声夺人!如今东吴惊恐,咱趁机把它也灭了吧。不过我也考虑到将士疲劳,那咱们先缓缓,做点准备工作吧。陇西方面军留两万,蜀兵也留两万,一边生产一边训练,煮盐冶铁,伐木造船,其他人先回家歇着。过段时间,往东吴派个嘴皮子利索的使节,晓以利害,吴国不战可平也。
“哦,对了,现在的关键啊,是要优待刘禅,做给东吴孙休看看。我看,刘禅可以留在蜀地,暂时别让他进京了,不然吴国还以为你流放他呢,不利于劝降。现在封他为扶风王吧,还有啊,这个广陵,城阳啊,blah,blah,blah……”
司马昭见到这封信,付之一哂,嘿嘿,这邓艾老儿想是有点儿得意忘形了。算了,老将军这么大年纪,又有大功,也别太驳他的面子。
于是,司马昭令监军卫瓘传话给邓艾,这些建议司马公已经看了,凡事你及时汇报,等领导批准了再干。
邓艾顿时觉得灰头土脸。这些天听惯了部下和蜀汉旧臣们的歌功颂德,他已把自己视作最伟大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战争心理学家了。兴冲冲写封信,领导连个直接回复都不给,邓艾觉得委屈,我这么拼命为啥啊,还不是为了国家?
他忍不住又写了一封信,行文不像上次得意轻快,一股怨妇腔调,“我受命出征,一直奉行领导的指示,现在已经降服了敌酋。至于我封刘禅等人,提拔手下将士,那也是合乎权宜的计策。现在蜀国既然已经投降,那就应该马上直捣东吴,趁热打铁,扩大战果。如果事事都等上面的政策,黄花菜都凉了。”
如果言尽于此,还可以说老将军一腔热血,想赶在有生之年实现荡平二虏、一清四海的壮志,不免冒进急躁了些。可邓艾千不该,万不该,又多说了两句,“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疑惑)以损国家计也。”
兵法这么说没错,可是,兵法之上还有国法,邓艾,你今天遵守了没有?
后来,邓艾又反复上过几回书,但一律如石沉大海,再没收到司马昭的回音。
邓艾找专家解梦的时候,钟会也去咨询了名士王戎,但他并不想问具体战术,而是打胜之后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聪明人跟聪明人之间的对话,向来不用长篇大论,钟会就问了四个字:“计将安出?”王戎答道:“道家有言,‘为而不恃’。”上句是虚的,实际建议也是四个字——为而不恃。
王戎给出这四个字,是基于对钟会性格为人的了解而做出的预警,提醒他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汉末,人物品评非常流行,到了曹魏,已形成完整的人才赏鉴和分类理论,比如刘劭的《人物志》,可谓古代人力资源专著了。大家没事可以拜读一下。
人物品评家,经常能通过观看人的相貌气质,给出命运和事业的预言,神奇的是,预言常常就应验了。比如许劭评曹操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话说蒋济也有一条相面理论,叫“观其眸子,足以知人”。钟会五岁的时候,他老爹就带他找蒋济看相。蒋济一见小钟会的眼睛,大惊大异,说:“非常人也。”
诚如所言,钟会后来的经历,证明他确实不是一般人。
我猜,这多半是皮格马力翁效应。人才=正面自我期许+正确方法+努力练习。这个公式,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秘诀了。
看相的经历,把“我不是一般人”的信念深深烙在了年仅五岁的钟会心中。钟会乃名公之后,还有一位循循善诱的母亲,加上天资聪颖和“以夜续昼”的苦读,他在成才的道路上以赤兔马的速度飞奔着,四岁发蒙学《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经》,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经》,十二《左传》,国语倒背如流,十五岁进太学,相当于现在十五岁就读研究生了,天才大爆炸级别的。
年方弱冠,钟会就被迁为中书侍郎,期间引起司马师的注意,顺利加入其智囊团。高贵乡公曹髦即位时,钟会已封关内侯。此后,在平定毌丘俭和诸葛诞作乱的过程中,钟会积极出谋划策,进一步锻炼了自己在政治官场的智斗角力的水平,得到了司马昭的宠爱和重用。
可钟会始终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没得到完全的发挥,自己的大志还没有完全实现。
卫瓘的困境
久攻不下的剑阁,让钟会很郁闷。
晓以大义的檄文也发了,动之以情的私信也写了,可姜维是个软硬不吃的主。而西线邓艾却捷报频传,江油拿下,涪县拿下,绵竹拿下,成都在望!
也许,剑阁即将不攻自破。钟会不认为这是个好消息,当然,对姜维来说,这更不是好消息,事实上,他还没收到来自成都的任何消息。
成都眼看要被攻占,主上到底有什么打算?是固守成都,是东向入吴,还是南下建宁(南中七郡之一,今云南境内)?
后院起火,大门剑阁还有什么必要守下去?先去广汉,看看主上究竟想往哪里退吧。于是,姜维抓住钟会一个漏洞,跑出了剑阁。
广汉郡内包括了涪水的大部分流域,西通蜀,东接巴,不论刘禅的目的地如何,东赴也好,南下也好,这里都是必经之地,他不会出了成都往西跑,奔着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去。
姜维窜入巴地,后面钟会紧追不舍,跑了一阵子,姜维接到了一纸最高指示,成都已归顺,姜维部队不要顽抗,就地向钟会投降!
众将士觉得窝囊,纷纷拔刀砍石,发泄心中的怒气。不过,生气归生气,命令是不能违抗的。
姜维向钟会投降了,身后是一众表情悲愤的蜀军将士。
钟会连忙上前迎接,道:“将军,为何来得这么迟?”
姜维神色肃穆,潸然泪下,叹道:“迟么?对我来说,这一日的到来,何其太速。”
钟会肃然起敬,对他厚加款待,除了把印绶等物归还,还出同车,坐同席,礼敬有加,亲热有加。没过几天,两人已经俨然知交好友。
在率军同回剑阁的路上,钟会和姜维“倾心”畅谈,经过数次试探挑逗,姜维从钟会遮遮掩掩的语言中,看到了深不见底的野心。这让姜维暗自惊喜,也许,蜀汉可以死灰复燃,形势可以惊天逆转。他向钟会提出了一个曾困扰无数良将能臣的问题:大功已成,是否功成身退,五湖西子,泛舟烟雨?
钟会的字典里,何曾有过一个“退”字?
他当即说道:“您这话说得太远了,今日这点成绩,对我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哪里谈得上功成身退?”
姜维一听,心里有底了,轻轻回了一句:“既然这样,凭您的才智,什么事做不成?用不着老夫瞎操心了。”
钟会对未来的蒙眬想法,经由姜维这一把推动,清晰了起来。入蜀这些天,他在战场上虽然没吃什么大亏,但此地易守难攻,足为霸业根据地的特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