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是我们的成功榜样:跟全球顶尖管理大师学管理
3740500000035

第35章 榜样十一: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1)

企业:松下电器工业公司

职务:董事长

学历:小学

行业:电器业

榜样精髓:

○在本公司所信奉的精神信条中,有一项是力争上游。公司业绩的进展或个人的成功,如果没有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经营事业本身,就好像面临真枪实弹的战场,如果没有奋战到底的旺盛精神,最后总是要败下阵来,全盘皆输。

○赏罚分明,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必然使人心涣散。

○对于抱怨的顾客,我实在是非常地感谢。

○如果贸然解聘职工,会动摇大家的信念。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应该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一个人再聪明,也一定不是什么事都明白的人,一个人的能力和才智是有限的,有时候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会很不全面,因此要集思广益,否则很容易导致失败。

一、顽强拼搏,在艰难中创业成功

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歌山县的一个小村子里,童年的生活可以说是祸不单行,十分痛苦。很小的他就开始在尘世中摸打滚爬,磨练出了坚强的性格,再加上他聪明勤奋,不怕失败,终于他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了……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下幸之助诞生了,排行老八。

松下家里是地方上很有声望的家族,由于在一次生意中不幸惨败,倾家荡产,松下家开始走向没落。

松下幸之助4岁时,松下家的没落已成定局。

在童年,松下幸之助进入了和歌山市的雄小学学习。一些令人心寒的回忆中,他却保留了一块乐土——小学的几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他渡过了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愉快的童年。学习上,擅长算数思维和发挥表述作用的他常常令老师感到惊愕,而不擅长背诵的他却又往往引来同学们的逗笑。

正当在学童的幸福生活中将要读完四年的全部课程时,父亲来信了,要他到大阪去做小伙计。送行的路上,母亲周到细致地告诉他到大阪后应该注意的地方,松下幸之助只是一味地“嗯、嗯”点头,对他来说,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单独旅行。

在大阪的一个做火盆买卖的店铺里,松下幸之助当了小伙计。

松下幸之助在火盆店干了三个月后,又到了一个叫五代的自行车店干了五年多。在这期间,他从一个跑堂小伙计到机灵的中坚店员,受到店主的器重。

但是,在入店第七个年头,即1910年6月,他忽然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到一个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环境中去。

一旦决定就迫不及待。实际上他的转行是花了时间的。五代自行车店的主人夫妻待他很好,所以他很难开口对他们说:请允许我辞职。直到有一天,他终于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拿就擅自离开了店。到姐姐家后,他才写了一封信给五代夫妻,对自己所采取的非常手段及行动表示歉意,同时恳切说明不得不这样做的心情。

三个月后,一纸大阪电灯公司的招书,使他走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

进入大阪电灯公司,他日夜期待得到的职位,只是室内安装电线的练习工。生来便赋有的技艺才能,再加上对工作产生兴趣,进公司不久,松下幸之助就有了显著的进步。进入“幸街营业所”工作三个月之后,该公司增设“高津营业所”,公司知道他工作成绩优异,就调他到新成立的营业所担任领班。

1917年春天,正值春风得意之际,松下幸之助由装电线的工人升为检查员,得到了这一人人都梦寐以求的职位。他具有的超人判断力,在公司里名声卓著;他做的调查报告,不用说没有瑕疵,就是指挥工人做工,向用户交涉各种事务等,他也做得有板有眼,至为恰当,上司与同事无不对他表示佩服。

生活上的舒心,公司的看重,曾经让多少人羡慕。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22岁的时候,他辞去了检查员的职务,开始独立经营。

困难不断而来,资金怎么办?厂房怎么办?但是不管怎样,工厂还是要办的。没有厂房,就在自己住的屋子里挤。资金只有100元钱,就连买一台必备的机器都不够。

在朋友的斡旋下,又借来了100元钱,工厂终于开业了。但是,开业不久,他们便懂得了阻碍的滋味。抱着自信制作出来的产品,根本就无人理睬。

此时,松下幸之助想到了大阪电灯公司,只要他想回来,靠领取工资生活,仍然可以平平安安地度日,但这绝不是松下幸之助要走的路。只要继续进行改良和钻研,一定会出现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的。坚守孤垒的做法,终于得到报答。

一年年底,从大阪市内的批发商那里来了一笔意想不到的交易。原来在川北电气电风扇工厂制造的陶器电风扇阻盘,想试用炼物制造。当时,在很多领域开始使用这一工艺,如果可行,耐久力和成本将有明显的优势。

松下幸之助终于有了第一批订货:1000个电风扇的阻盘:他日夜奋战,在交货期到来之前,终于完成了订货,得到了160元钱的收入。这是他第一次得到80元钱的利润,他第一次深深地感到这钱的分量。

他们继第一次支付1000个电风扇的阻盘为起点,不久又追加了2000个订货,全家一下子就忙开了。订货似乎还会继续,穿过困境的笼罩,前程射进了光明。松下幸之助精神抖擞,他觉得,从此可以继续进行原来的主要工作了。在一切都顺利周转过来之时,他下定决心搬迁。

搬迁到的地方町门是大开町,是吉利的町门,门牌是844号。在小小的街道里,工厂机声隆隆,开始全力运转了。门前挂起“松下电器具制作所”的木牌,多少有点耀眼的感觉。

松下电器的历史,从此掀开了第一页。

对于松下幸之助来讲,制作电风扇阻盘的工作,是逆境中意外的救神。他一边完成阻盘的订货,一边着手其本行的配线器材的改进工作——这才真正是松下幸之助的工作。费尽心血,他终于成功地制造出配件插头。

这种配件插头,原来就和软线接通,作为没有电的房间要用电的配线器材广泛使用,但使用上很不方便,价格也很贵。经过松下幸之助的改进后,插头使用非常方便,以独特的方式制造,不仅样式新颖,价格也很便宜。通过批发商出售之后,用户评价很高,订货不断。松下幸之助加紧制造,给开张不久的松下电器具制作所带来了经济上的良好转机。在批发商方面,也多少有了点名气。

为增加生产,人员也增加了四五个。下一步,着手改良双灯用的插头,采取实用样式。卖出之后甚至获得超过配件插头的好评。这是大开町工厂开张以来不到一年的事。

带着配件插头和双灯用插头进入产业界的松下幸之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几年之内,不仅在技术上,在经营上他也积累了很多经验。

经过几次走访,松下幸之助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很多商店都愿意卖他的商品。后来销路慢慢地稳定下来。

大正十二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产品,炮弹型自行车灯从松下电器制作所诞生了。自行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夜间使用很不方便,于是松下幸之助研究出了炮弹型自行车灯。这种灯性能好,耐用,经济,成为自行车的必备之物。

1924年9月,炮弹型车灯每月生产量已超过1万个大关。

1929年底,日本国内经济混乱加剧,受秋季急速高涨的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各行各业不断出现破产的情况。即使已具相当规模的松下电器制作所,也不能幸免于全产业界都受到的相同打击,松下电器具的销售量锐减到一半以上,库房中挤满了堆积如山的产品。

一切情况并没有改变,这时各个厂家不得不减少员工和工资。这时,松下幸之助也感到十分着急。

松下幸之助毕竟是松下幸之助,在危急时刻,他的经营策略再一次起了决定性作用。那就是:生产减半,职工一个人也不解雇。而且,工厂只开工半天,却支付全天的工资。另一方面,店员不休息,要求全力贩卖,把库存货物一扫光。在松下幸之助看来,这种困境只是暂时的,如果将特地录用来的职工裁减掉,在今后的发展时,这种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这也会自己威肋自己的经营信念,这种事是绝对干不得的。

消息传到全体职工耳朵里,顿时响起了宛如打了胜仗的军队的欢呼声。单靠这种声音的力量,松下电器制作所便渡过了萧条。后来,职工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激昂的斗志工作,雄积如山的存货很快减少,过了两个月,仓库就空了。工厂又进入了全力生产的阶段。

松下幸之助使所有人士气高昂,不仅渡过了眼前的危机,而且增强了全体职工的坚强的团结信念和一体感。

1932年,无论对松下幸之助,还是松下电器事业,都是成功的一年。设置了贸易部,活跃了海外的立足点;相继在各地扩充组织设施。这一年的11月,天皇到大阪时,仰仗天皇的来临,政府大量收购收音机。

时值创业十四年,松下电器的阵容,合起来已有一二百人。作为产业界的一颗流星,松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令世人所瞩目。

二、意识超前,以质量取胜

一流的价格必须伴随着一流的质量,否则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站不住脚。松下公司不断地提高灯泡的质量,结果,其市场占有率后来超过了开始时遥遥领先的M牌灯泡。

1917年,松下幸之助望着大阪市内那穿梭往来的电车及发光的电灯,意识到电将在人类历史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他毅然决定投身电器制造业:正是由于这一次“超前”,诞生了松下电器王国:

“二次大战”后,松下幸之助敏感地意识到,饱受战争苦难的人们,渴望和平与美好的生活,而家用电器可以大大地造福于人类,因此,他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产家电产品。正是由于这一次“超前”,使松下电器公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刚刚兴起,松下幸之助便清楚地看到,“同商品一样,技术也是可以买卖的东西”。基于这种考虑,松下公司由原来的一个“中央研究所”,很快扩展到二十多个研究机构。正是由于这一次“超前”,使得松下公司今天能够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保证;

90年代,世界家电市场已十分丰富,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一现实,松下公司及时调整了沿用几十年的“自来水”经营哲学,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经营哲学;

……

松下公司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超前”,一次又一次地发展壮大。

虽然说今天松下电器公司遇到过前所未有的竞争,如索尼、飞利浦、三星等,但仍旧能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在市场中占着很大的份额。

其实,松下电器公司并非今天才面临激烈的竞争,在其创业初便是如此。例如,1934年,松下电器公司决定生产电灯泡。当时,日本生产的电灯泡的水准大不相同,一流产品是T公司制造的M牌灯泡,每个售价35元钱,二流的25元钱,三流的15

元钱,四流的10元钱。松下幸之助决定生产一流的产品,并按一流的价格出售。

当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一些顾客时,有的顾客说:“松下先生,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觉得并不是很合理,因为M牌灯泡品质优良,所以才卖到35元钱,而国际牌(即Nationa1)第一次生产灯泡,就想卖到那个价钱,实在难以想像。”而有的顾客却说:“25元钱差不多,不然的话没人要。”

顾客的说法虽然使松下幸之助感到失望,但经过通盘考虑之后,他仍然坚持卖35元钱。松下幸之助对日本北海道的批发商说:“如果你们有培植松下电器公司的意思,就请卖35元钱吧,我们一定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这并不仅仅是我个人或松下电器公司的问题,而是我们国家能否培养出另一个一流厂家的问题。如果只有一个大力士独演摔跤,那么,这场戏又有什么好看的呢?一定要有两个人互相竞争,场面才会热闹。同理,电器业不也是如此吗?”

看到松下幸之助如此诚恳,而且决心已定,连最初表示反对的人都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们就试试看吧。”

一流的价格必须伴随着一流的质量,否则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站不住脚。松下公司不断地提高灯泡的质量,结果,其市场占有率后来超过了开始时遥遥领先的M牌灯泡。

松下幸之助说:“在本公司所信奉的精神信条中,有一项是力争上游。公司业绩的进展或个人的成功,如果没有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不会取得成功的。经营事业本身,就好像面临真枪实弹的战场,如果没有奋战到底的旺盛精神,最后总是要败下阵来,全盘皆输。”

松下幸之助就是靠着这种力争上游的精神,将其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身体力行,接受赏罚批评

赏罚分明,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必然使人心涣散。

虚心接受用户的批评,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两大好处。顾客的信任和发现自己的不足。

认真处理用户的批评意见,这正是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方面的又一过人之处。

松下幸之助十分注意学习中国历史,并从中吸取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他对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政治家商鞅采取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做法推崇备至。

松下幸之助不仅勤奋学习,而且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企业管理之中。

1946年,正是日本战败后最混乱、最艰苦的时期。松下幸之助认为,“在这么困苦的时期,我必须站在前面好好奋斗。为此,我今年绝对不迟到。”

1月4日早上,松下幸之助走出家门,跟往常一样,先搭乘电车到梅田车站下车,公司的汽车在那里等他。可是,当松下幸之助到了梅田车站时,却未见到公司的汽车,等了一阵子之后,仍未见到汽车的影子。松下幸之助心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不会如此。于是,他不再等了,搭上市内电车,赶往公司。就在这时,他看到公司的汽车正朝这边驶来,便慌忙跳下电车,坐上公司的汽车赶去上班。可惜,到公司时已经迟到了10分钟。

当松下幸之助问司机迟到的理由时,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疏忽大意而已。松下幸之助十分生气,心想:我这样绝对不行。于是,决定将与此事有关的8名人员给予减薪处分,并在当天上午将此决定向公司员工宣布。司机因有直接责任,处以减薪,理所应当。可为什么要处分其他人呢?因为司机有上司,本应督促司机尽职,司机之所以会迟到,是由于他的上司未尽到责任所致,所以也要受罚。以此类推,上下共有8个人受处分。最上面的是社长,即松下幸之助本人,他把自己当月的薪水全部奉还给公司。

赏罚分明,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必然使人心涣散。松下幸之助说:“企业团体内部的规章纪律要公平严格地维护。人事管理章程和作业守则等规定,不只是新进的小员工,连公司的社长、会长也要严格遵守,公司的秩序才能上轨道,员工的士气也才能提高。领导者要依照事实得失,公平而严格地施予适当奖惩,才能使整个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使公司的经营顺利开展。”

迟到10分钟,处罚8个人,包括自己在内。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身体力行,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