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秉贵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3728700000021

第21章 病房

国家的暂时困难度过了,经济形势好转了,张秉贵却病倒了。

一九六五年七月,国家规定高价食糖和糖果退出高价,实行平价敞开供应。柜台前重又挤满了顾客,甚至又排起了长队。张秉贵更加精神抖擞,看到欢乐的人流,听到对党和国家的赞颂,他比吃什么糖果都甜美。

也许是过于兴奋,抑或是积劳成疾,张秉贵在柜台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异样感觉:头晕、肚胀、出虚汗,两腿酸软,不听使唤。困难年月都没有这样。这是怎么啦?

张秉贵来到他一向很少光临的医务室。医生们见他病得不轻,立即陪送到协和医院急诊。经过检查化验,很快就确诊为迁延性肝炎。医生抱怨他为什么不早来诊治,要求立即住院治疗。张秉贵恳求说,形势刚好转,正该出把力,他不能离开柜台。医生的回答斩钉截铁,毫无通融余地,同时说服他休息是为了工作,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张秉贵住进了北安河疗养院甲区病房。

好静呀?这里已是离城几十里的山林,人迹稀少,车马不闻。时正炎夏八月,风不动,树不摇,果然是“蝉噪林益静,鸟鸣山更幽”。张秉贵从来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过。环境越安静,心情越烦躁,一路辛苦,他已经十分疲劳,躺在病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朦胧中眼前还是顾客亲切的笑脸,耳边仍然是喧闹的市声。连续几天,他都不能安静地休养。饭量更少了,体力更弱了,整天焦急不安地躺在床上想心事。

医生发现张秉贵情绪不好,安慰他既来之则安之,向他讲养病的辩证法,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他对医生说:“太感谢您及时提醒啦?我是‘事到头前迷’。售货工作中充满辩证法。这些年我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与同行中许多人交流过心得体会。平日工作忙、环境乱,没有很好地整理和消化,现在养病,正是大好机会。我有事干了,请您放心吧?”医生既感欣慰,又很钦佩,反复嘱咐他不可太累,张秉贵则迫不及待地取出几页白纸订起学习计划来了。

清晨,张秉贵很早就起床了。住院几天来心烦意乱,足不出户。今天他情致极好,出来散步,才发现周围景物如此美妙。西南面的鹫峰,一片苍翠;西北面的金山,绿树阴浓正是“两山排闼送青来”。夏日得居此地,也算人间仙境了。庭院布置得也很精致,高大的藤萝架,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凳,佳木繁花,相映成趣。病友们有的散步,有的练静坐。有的练太极拳。今天,他才有兴致观察别人,有的神情悠闲,有的愁眉苦脸,而他竟是这般兴致勃勃。他要让这段疗养生活更充实些,成为今后进步的新基础。

《毛泽东选集》和笔记本,托人捎来了,还有剪自报刊的许多商业先进人物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笔记。他按照自己订下的计划着手整理柜台上的辩证法。

新的病友入院了,是个文静的年轻人,住在另一张病床上。

年轻人姓陈,是三里河商场的售货员,形容憔悴,表情冷漠,进门只向张秉贵点个头,连句话也没说,便躺下看起小说来,好像这间病房只有他一个人。

张秉贵想,病友可能有思想负担,便没有同他攀谈。等到病友起来找水喝的时候,张秉贵才一面张罗一面问他患了什么病。

小陈无精打采地回答:肝炎——,又躺下拿起了小说。

张秉贵安慰他:“我也是肝炎,医生说会治好的。这里条件不错,你不用担心。”

小陈说:“我一点也不担心,倒是挺称心。站柜台真没劲,老想得个慢性病好有空看看小说,这回正好如愿以偿。你看,我带来了这么多小说。”他指了指网袋里的一大摞书。

“站柜台怎么没劲?”张秉贵对这句话特别感兴趣,不肯轻易放过。

“你没站过柜台当然不知道。麻烦、琐碎、单调、乏味,赶上爱挑剔的顾客,给你来条批评意见,领导还抓住不放。青年人总想干一番事业吧?站柜台既不出产品,又不能发明创造,你说有什么劲?”

“你想干一番什么事业呢?”

“想有什么用?还不得服从分配?我的同学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参了军,谁叫我命里该着干这个呢?”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张秉贵继续追问。

“要说想倒也想过。进大学当工程师是没有希望了。搞搞文学当个作家也挺有意思。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嘛?不过我也就是想想而已。在柜台里八小时站下来口干舌燥,头昏脑胀,耳边嗡嗡响,什么心事全没有了。没想到上帝保佑,居然得了肝炎。休息个一年半载的,多看点小说也不赖。干事业谈不到,就算聊以自慰吧?”

小陈说罢,翻身坐起,端过茶杯喝水,抬头看到对面床头挂着的小牌竟是“张秉贵”三个字。他听过张秉贵的名字,也在报纸上看到过张秉贵的事迹,但并没有见过张秉贵。此刻,他像发现了什么奇迹,放下手中的小说,仔细端详着坐在床边含笑相对的中年人,不禁脱口而出:“您是百货大楼的?”“是,我叫张秉贵。”小陈不免有点尴尬,愣了片刻,忽然问道:“您怎么也得了肝炎?是累病的吧?”

这一问,正好碰到了张秉贵的“忌讳”。入院以来,他一直在想:养病也是任务,一定要战胜疾病,决不能让别人说:张秉贵累死了。所以他一听到“累病”二字就特别敏感,连忙摇头否认:“不是,不是?是被传染的。我不会累病,倒是离开柜台还真不习惯,总觉得站柜台是个乐事。你不是想搞文学吗?咱俩有缘住一屋,有了空我给你讲点柜台上的故事,也许是你那些小说里看不到的。”

张秉贵接触过的青年人不少了。他知道要帮助这位同行提高认识,靠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于是他采取了讲故事的办法,阐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和售货工作的乐趣,而且巧妙地同他自己正在整理的柜台上的辩证法结合起来。

两位病友,相处融洽,静静的病房充满情趣。在张秉贵所讲的故事里,不仅有商品学、经营学、市场学的内容,而且包含着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知识。以前认为站柜台没劲的小陈,竟成了张秉贵的助手,不但质疑问难,还帮助作文字加工。相处半年多,潜移默化,小陈有了明显的变化。当三里河商场的领导干部来院看望时,小陈积极建议邀请张师傅到本场去传经,并表示他养好病一定要争取作一名张秉贵式的售货员。

同行总是具有较多的共同语言的。张秉贵利用疗养时间学“两论”总结柜台经验的事,被住在乙病区的老陈知道了。老陈是海淀区一家国药店的店员,年龄同张秉贵相近。他患慢性肝炎住院已近两年,时轻时重,几度反复,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由于懂得一些医药知识,更增添了几分悲观情绪。他很少与人交谈,更不到别人房间串门。这天,他听说张秉贵服用枸杞很不习惯要求换药的事,特地到张秉贵的房间来看望,并且讲述了枸杞的药性和疗效,说服张秉贵坚持服用。张乘贵问他是否服用过,他说:“‘药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我已病入膏肓没有希望了。你是劳动模范,要争取赶快治好回岗位去。”

张秉贵多次到乙病区去看望老陈。他们基本上不淡疗养的事,只是一同回忆柜台生涯,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柜台,这是时代的镜子,人民生活的缩影。当年,它打着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烙印;如今,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两人越谈越起劲,越谈越振奋。静静的病房,平添了不少生气。老陈的心情开朗了。他们一同品味着在柜台上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幸福,一同展望柜台上更加灿烂的远景。老陈觉得张秉贵的确比自己高明得多、坚强得多。他对这位劳模不仅感到亲切,而且更加敬佩了。张秉贵则从老陈精神状态的变化中受到新的启示:热爱生活是治病的精神力量。

老陈的变化使医生感到新鲜:他积极配合治疗,不再讲泄气话,还时常不辞辛苦跟张秉贵一同步行到北安河镇上去逛街。这里有什么奥秘吗?张秉贵对医生说:我们都是售货员,逛街是我们特有的精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