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史记》学生活
3698200000033

第33章 伍子胥列传(2)

【译文】

过了两年,阖庐派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夺取番地。楚国害怕吴国军队再次大规模地进攻,就把都城从郢城迁到了鄱邑。与此同时,吴国用伍子胥、孙武的战略,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威镇齐国、晋国,还降服了越国。

【原文】

其后四年,孔子相鲁。

【译文】

夫差攻楚取番地后四年,孔子出任鲁国的相国。

【原文】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豁计,与越平。

【译文】

五年后,吴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了吴军,弄伤了吴王阖庐的脚趾,吴军撤退。阖庐伤口发作,非常严重,临死时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了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能忘记。”当天晚上,阖庐就死了。夫差做了吴王后,让伯嚭做太宰,训练士兵。二年后,吴军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了越军,越王勾践带着残兵败将躲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贿赂太宰嚭请求讲和,甘心做吴国的奴仆。昊王想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忍辱负重。现在,大王如果留他一命,今后一定会后患无穷。”吴王不听,而是同意与越国议和。

【原文】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译文】

五年后,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无能,就出动军队攻打齐国。伍子胥说:“勾践一顿饭没有两样荤菜,他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看来是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占领越国,就和得了心腹疾病一样。大王不先消灭越国而是一心攻打齐国,这不是很愚蠢吗?”吴王把伍子胥的话当成耳边风,还是要攻打齐国。在艾陵吴军把齐军打得落荒而逃,接着,吴军又镇压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后才撤兵。从此,吴王听取伍子胥的计谋的次数开始越来越少了。

【原文】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而还报吴。

【译文】

四年后,吴王想要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听从子贡的意见,带着他的人马协助吴国作战,把贵重的宝物献给太宰嚭。太宰嚭多次接受越国的贿赂,就非常喜欢并信任越国,不住地在吴王面前说越国的好话。吴王总是相信和采纳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对吴王说:“越国是我们的心腹大患,现在相信那骗人的话而攻打齐国。占领齐国,就像占领了一块石田,一点儿用都没有。《盘庚之诰》上说:‘破坏礼法,不听王命的就要彻底消灭他们,不能让他们传宗接代,不能让他们把好人带坏了。’这就是商朝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攻打齐国,先攻打越国;不然的话,后悔也来不及了。”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派他出使齐国。临走前,子胥对他儿子说:“我规劝大王很多次了,可是大王不听。我看吴国的末日就要来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没有任何好处。”于是,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回到吴国向吴王报告去了。

【原文】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译文】

吴国太宰嚭和伍予胥有些矛盾,就趁机在吴王面前诋毁他:“子胥为人强硬凶恶,无情无义,心狠手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酿成沉重的灾难。上次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认为不可以,但大王最终发兵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子胥感到羞耻,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如今大王又要攻打齐国,伍子胥又独断固执,强行谏阻,阻挠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现在大王亲自出征,出动全国的力量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意见不被采纳,因此他不上朝,装病不和大王一起出征。大王要防备他啊,这很容易引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做大臣的,在国内不如意,就在外投靠诸侯,他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被重用,常常郁闷,产生了怨恨情绪。希望大王早点处理这件事。”吴王说:“你不说,我也会怀疑他。”于是,吴王派人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吧。”

【原文】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豁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译文】

伍子胥仰天长叹:“唉!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却要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你没被立为太子时,公子们争着做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才让你做了太子。你做了太子后,答应把吴国的江山分一部分给我,我不希望你报答,可现在你却听信谄言要杀我。”接着,伍子胥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一棵梓树,它长大后做成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我要看着越寇是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的。”接着就自杀了。吴王听了这些话,大发雷霆,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扔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还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胥山。

【原文】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其后二年,吴王召鲁卫之君之橐皋。其明年,因北大会诸候于黄池,以令周室。越王勾践袭杀吴太子,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越王勾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已比周也。

【译文】

吴王杀了伍子胥后,就开始进攻齐国。齐国鲍氏杀了齐悼公,拥立阳生作国君。吴王打算消灭鲍氏,但没有成功,就撤兵回去了。两年后,吴王召集鲁国、卫国的国君在橐皋会盟。第二年,趁势北上,在黄池大会诸侯,来挟持周天子。就在这时,越王勾践进攻昊国,杀死吴太子,打败吴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就班师回国了,派出使者用丰厚贵重的礼物与越国议和。九年后,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杀了吴王夫差。因为不忠于国君,接受外国的贵重贿赂,私下亲近越国,太宰嚭也被杀了。

【原文】

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叶公谏曰:“胜好勇而阴求死士,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号为白公,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

【译文】

当初,和伍子胥一起逃到楚国太子建的儿子胜来到了吴国。吴王夫差在位时,楚惠王想让胜回楚国。叶公说:“胜喜欢动武而暗中寻访能为他死的勇士,可能有私心啊!”惠王不听,执意把胜叫了回来,还让他居住在楚国的边邑鄢,称为白公。白公回到楚国三年后,吴王杀了伍子胥。

【原文】

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阴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

【译文】

白公胜回到楚国不久,他痛恨郑国杀了他的父亲,于是秘密地召集死士向郑国复仇。回到楚国五年后,他请求楚王进攻郑国,楚国令尹子西同意了。可是,还没发兵,晋国已经开始进攻郑国,郑国派人到楚国求救,楚王派子西率兵救郑,和郑国订立了盟约才回国。白公胜发怒说:“我的敌人不是郑国,我的敌人是子西!”白公胜亲自磨他的宝剑,有人问他:“为什么磨它啊?”白公胜说:“我要用它杀死子西。”子西知道了,笑着说:“白公胜就像鸟蛋一样,能做什么啊?”

【原文】

其后四岁,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綦于朝。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之王如高府。石乞从者屈固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而虏石乞,而问自公尸处,不言将亨。石乞曰:“事成为卿,不咸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复立之。

【译文】

四年后,白公胜和石乞在朝廷上突然刺杀了令尹子西及司马子綦。石乞说:“不杀楚惠王,就不能成功。”于是,把楚惠王劫持到高府。石乞的随从屈固背着楚惠王逃到昭夫人住的宫室。叶公听说白公胜谋反,就带领着他的手下袭击白公胜。白公胜被打败了,白公胜逃到山里自杀了。石乞被俘后,叶公威胁他不说出白公胜的尸首在哪里,就要把他煮死。石乞说:“事情成功了就做卿相,不成功就被煮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就是不说白公胜的尸首在哪里。于是,石乞被煮死了,叶公找回楚惠王,又拥立他做国君。

【原文】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自公如不自立为君者,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译文】

太史公说:“怨恨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国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结下怨恨,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呢!如果伍子胥和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就没有什么不同。放弃小义,洗刷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真是可悲啊!当伍子胥在江边一筹莫展时,在路上沿途乞讨时,他难道曾经有忘掉郢都仇恨的时刻吗?所以说克制忍耐而成就功名,不是血气方刚的男子,谁能做到啊!白公如果不自立为王,他的功业和谋略恐怕是说也说不完啊!

【活学活用】

不要成为小人的恩人

小人遇到恩人的帮助和提携,他日日思夜夜想的不是感恩,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超越恩人的地位。恩人的肩膀能靠一靠的,他会踩着上;如果不可,恩人成了他往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对不起了,一脚踹开,毫不怜惜和犹豫。

春秋时期,楚国伯嚭一家被佞臣费无忌谗害遭族灭,只身一人颠沛流离逃到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