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成功的信心。成功是一条崎岖曲折的路途,并无畅通无阻的康庄大道可走。成功者善于处理前进中的障碍,有坚忍不拔的忍耐性。“成功者是在多少次的失败中振奋前进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意味深长。H.C.威尔斯,在他成为文豪前曾尝试过近十种职业,但都一无所成。着名科学家克达林曾说:“我的成功发明,每项几乎都经过了九十九次的失败。”
犹太人,对忍耐性格非常认可,而且他们的忍耐能力让人侧目。在犹太民族深受迫害的历史中,他们为了生存学会了怎样忍耐,汲取了各种忍耐的经验,并且懂得怎样如何忍耐。犹太人对于忍耐有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细胞都在不时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创新,所以昨天吵架时,您的细胞到今天早晨已经变成了新细胞。吃饱了和饿肚子时的想法完全不同:我仅仅是等待您的细胞变化罢了。”多么生动、形象、精辟的见解。
厚黑商人的处世哲学是,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宽容和体谅。这一点能够从犹太商人身上看得一清二楚。
7.借钱给别人,等于花钱买敌人
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否则你会人财两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来的钱会使你忘了勤俭。
犹太人有一句名言是:借钱给别人,等于是花钱买敌人。
犹太人认为,你可以用其他方式接济你的朋友,但不要借钱给他。借钱给他人,就等于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花钱伤神又伤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亏本的生意。
犹太人朋友之间很少涉及金钱,他们之间朋友是朋友,钱是钱,分得十分清楚,一般都不把友情掺入金钱关系,也不会借钱给朋友。
犹太人之间的朋友,大家彼此的状况都很不错,才会在一起吃饭喝酒,这样的朋友关系就表示你是他喜欢的朋友,他愿意和你经常的来往。但是你要是借钱,他们很少答应。
这不是因为犹太人不喜欢自己的朋友,也不是因为大家彼此之间不信任,而是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哲学。
犹太人是十分自尊的,他们一般是绝不肯向人求助的,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是尽量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而很少向别人请求帮助,否则,就算借到了钱,也会有愧疚感。
借钱的人,为了减轻这种愧疚的感觉,一般都会回避自己的债主朋友,希望自己尽快的还钱,那样自己才能在朋友面前没有压力,有了这种心理,这样的朋友就会因为有了借贷关系,变得很不自在,让彼此感觉不舒服。
此外,借钱给你的朋友,如果刚好也急需要这笔资金,但是已经将钱借给你,而且为了让你放心,他一般不会催你,也不好意思要你还钱,他只好再去向别人借钱,这样一来,大家的心里多少都会不舒服。
所以,犹太人之间早就心照不宣地达成默契:不借钱给自己的朋友,尤其是要好的知己。
犹太人开的餐馆贴着这样的一首歌谣:“我欢迎你,我想和你做朋友,但如你要借钱,我不能借,怕你借了,以后不再上门。”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犹太人喜欢放高利贷收取利息,这是他们几百年的传统了。所以,犹太人没有钱的时候,喜欢去借贷,来让自己渡过难关。向他人付利息借贷资金是一种商业行为,这和向朋友借钱的私人行为是不一样的。有个故事是这样说:雅可夫借给亚瑟500美元,明天就要到期了,但是亚瑟根本没有钱可以还。雅可夫三天前就已经提醒亚瑟,还有三天就要还这一笔欠他的钱了。
“明天雅可夫一定会来要钱的。”
想到这里,亚瑟坐卧不宁,烦躁地在房子里走来走去。
“你为什么还不睡觉?”
他的妻子问他,他说:“我向雅可夫借了钱,明天早上非还他不可。”
“你现在有钱了吗?”
“我连一个子儿也没有,怎么还?”
“既然这样,那你就安心去睡觉吧!着急的应该是雅可夫,而不是你。”
亚瑟妻子的话,代表了我们处理债务的一般态度,既然没有钱就干脆放心休息,反正着急也没用。
事实上,雅可夫也确实没有办法,自己的朋友没有钱,如果逼朋友还钱,那与朋友长久培养起来的感情就会因此崩溃了。如真要打官司,更是浪费自己的钱和心力,对朋友的感情也更是致命的打击。
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当做利息。借钱出去,就等于掏钱替自己买了个敌人。
8.保持怀疑和警觉的习惯
厚黑学说,凡事自己不去思考和判断,等于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厚黑商人总用一种很挑剔的眼光看问题,他们怀疑一切、置疑一切。
同样,精明的犹太人也持有高度的置疑精明。犹太人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他们以一种冷峻的眼光看这个社会和这个纷繁的世界,他们拒绝崇拜任何偶像,从不盲从大众的潮流,他们是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
当一个犹太人的小孩上学的时候,他就被鼓励发问,他放学回家之后。他的妈妈就会问他:“鲍比,你今天在学校里向老师提问题了吗?提什么问题呢?”
小孩子说:“我问老师,为什么鱼是用腮呼吸,不是用鼻子呼吸?它的鼻子在哪里?我过马路的时候,为什么红灯总是亮的?为何老师今天穿了一件咖啡色的裤子?”
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问题让人觉得幼稚可笑,但是时间一长,他们的问题就已经很难让人回答了,甚至一些专业的教授也无法回答了。
犹太人就是这样喜欢提问,因为在他们看来,思考是求得智能的开始。不会思考的人,也不会学习。思考让人明白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他们所探求的是一件事情根本的原因,而不是那些浮在表面的东西。
你如果抓住了这些关键的核心,就等于抓住了深水中的鱼,否则,光抓住表面的东西,抓住的不过是鱼吐出的水泡。
由于轻信和盲从,人们总是习惯崇拜权威,相信他们的意见总是对的,用既成的眼光看待问题,追求大众的判断,这样就很难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突破,相对的,要有成就也很困难。
《圣经》上记载了在犹太历史上,诺亚的后人亚伯拉罕对上帝进行过的一次怀疑。
上帝曾经怀疑有两个城镇的人民违反他的谕旨,便准备毁灭这两个城镇的人,作为对他们的惩罚。
亚伯拉罕听到这个消息,开始怀疑这位万能神圣的上帝,于是便自告奋勇代表人民和上帝谈判。
他质问上帝说:“如果城里有50名正直之人,难道也得跟随恶人一起遭受毁灭吗?”
上帝没有回答,亚伯拉罕进一步问:“难道上帝不愿看在正直之人的份上宽恕其他人吗?”
上帝自知理亏,只好说:“如果该城真有50名正直的人,那么就看在他们的份上饶恕这个城镇。”
亚伯拉罕更怀疑了,难道要有50个人才可以原谅该城的人吗?于是他接着问:“如果只差5个人就能凑足50人,是不是还得毁灭这个城镇呢?”上帝又让步,答应如有45个正直人,就饶恕这城镇。亚伯拉罕更加怀疑这位仁慈宽容的上帝了,于是他步步紧逼,说:“如果只有40名正直人呢?”
在亚伯拉罕不断的质疑下,上帝真的是理屈词穷了,但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万物的主宰,不能说出去的话不算数。然而,他还是为自己的发言辩解。
亚伯拉罕义正词严地问上帝:“把拥有正直的人的城镇全部毁灭,合乎正义吗?”
上帝终于被他问的无话可说,最后他答应:“如果有10位正直的人,就不毁灭这个城镇。”
犹太人就是这样,他们怀疑一切东西,即使那些看起来十分神圣的东西,他们也绝不会不问是非就相信他们,他们不相信任何貌似神圣的东西,也不会被这些东西所吓倒。在他们的眼里,任何偶像和崇拜都是错误的,那些偶像不过是一些吓唬人的东西,他们是不屑的。
所以犹太人并不喜欢,也不愿意把他们的领袖视为偶像,连犹太人最伟大的领导者摩西也不例外。
对于犹太人这种怀疑一切的态度,犹太人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拥有犹太人的两个天性:怀疑和思考,所以我发现自己没有受到偏见的影响,而其他的人在运用他们的智力时,却受到了很多主观和外在的限制。作为一个犹太人,我随时都准备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独立思考的少数人,他们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事情,因而他们从来不受社会既定成见的影响,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想象力,即使他们处于少数派的状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9.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把所谓敌人的敌人轻而易举地化为朋友是犹太人与敌人进行角逐赢得成功的一种安全、完美的方式。
希伯来王诞生于伯利恒,是牧羊人的孩子。他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就奠定了以色列大帝国的基础。
希伯来王非常骁勇善战,百战百胜,是以色列的英雄。但是,当时的以色列王是扫罗,他对希伯来心怀嫉妒,想置他于死地,希伯来只好亡命到国外去。
希伯来在逃亡之间,最后定居在与以色列仍处交战状态的贝利西帝,希伯来对自己说道:“或许有一天,我会被扫罗消灭,我除了尽快逃到贝利西帝,别无他法。如此一来,扫罗就不会派人来杀我,我便可以从他的手中逃过。”
原来,希伯来采取的战略就是选择敌人的敌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从而获取一个暂时生存安身的地方,然后,东山再起。
希伯来来到贝利西帝人的国家后,并不是茫然地过日子,他开始学习他们最尖端的制造铁器的技术。这是当时制造兵器最先进的技术。
在当时,犹太人还处于青铜器时代。所以,每次与拥有铁制武器的贝利西帝人作战,都惨遭痛击;使用青铜制武器对抗铁制武器就像对方是拿着枪站在战车上作战一样,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对于铁制武器制造技术的传授,贝利西帝人有非常严格的管制,犹太人是无法轻而易举地学到这种技术的。希伯来王悄悄地去偷袭以色列同胞的小镇,并带回许多战利品,因此获得贝利西帝王的信赖,被获准去学习制造铁器的技术。
但是,这其中,希伯来在贝利西帝王前耍了一个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