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3683300000040

第40章 汉文(7)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1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19}。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注释】

①先帝:指刘备。崩殂:古代天子死亡称崩,也称殂。

②疲敝:也作“疲弊”,穷困贫乏。秋:时刻。

③殊遇:特别的知遇,指恩宠、信任。

④开张圣听:广泛听取意见。开张,扩大。圣,古时对帝王的尊称。恢宏:发扬。

⑤引喻失义:说话不合宜。

⑥宫中府中:指皇宫内苑,朝廷上下。陟罚臧否(pǐ):奖善惩恶。陟,奖励,提拔。臧,善。否,恶。异同:偏义复词,重于“异”。

⑦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时为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时为侍中。董允:字休昭,枝江人,时为黄门侍郎。简拔:选拔。

⑧裨补阙漏:弥补过失、疏漏。阙,同“缺”。

⑨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晓畅:精通熟悉。督:谓中部督,统领禁卫军。

⑩行(háng)阵:指军队。和穆:和睦。穆,同“睦”。优劣得所:意指能力大者与能力小者各得其所。

{11}躬耕:亲自耕作。闻达:闻名显达。

{12}卑鄙:出身卑微,自谦之词。枉屈:屈尊。

{13}驱驰:奔走效劳。

{14}值:碰上。尔来:自那时以来。

{15}夙夜:早晚。不效:不见成效,不能实现。泸:水名,金沙江支流,据说那里有瘴气,三四月渡水会致病而死。不毛:五谷草木不生之地。

{16}奖帅:奖励、率领。庶:希望。驽钝:自谦之词,谓才能低劣。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铲除。旧都:指长安或洛阳,西汉的都城。蜀汉以继承汉统自视,故把这两个地方称为旧都。

{17}斟酌损益:衡量利弊得失,掌握分寸。

{18}慢:怠慢、疏忽。

{19}咨诹(zōu):询问。追:追念。

【鉴赏】

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相机出师北伐,临行前,上此表给后主刘禅,以明他对朝廷内政的建议以及对出师所作的保证。表中先陈述了蜀汉当前正处安危存亡之际,紧接着反复劝勉刘禅继承先主遗志,“亲贤臣,远小人”,顾全大局,不偏私左右亲信;最后表白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决心。

表中进言常称引先帝,常云宜如何不宜如何,常云窃以为怎样、愿陛下怎样,意气勤勤恳恳,一如严父慈母,对后主之切切开导与对先帝之殷殷追思,溢于言表。全文语言质朴,叙事说理周密,感情真诚,为历代传颂。

■ 妙评

……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五《章表》

表为出师而作,而出师语,却只在末段点过。前后惓惓,惟以君德为词。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九

伊尹频称先王,武乡频引先帝,具圣贤气象,兼骨肉恩情。似老家人出外,丁宁幼主人,言言声泪兼并。而一时外攘内顾,双管并下,于事则主行师,于情则主居守,平侧自见也。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七

■ 后出师表(诸葛亮) ■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①。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②?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③。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④。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⑤。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⑥。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⑦。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⑧。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⑨。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拂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⑩。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11}。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12};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13}。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14}。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15}。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16}。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17}。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18}。

【注释】

①汉:指蜀汉。贼:指曹魏。立:存在。偏安:偏居于一个角落。

②孰与:何如。

③思惟:考虑。南:益州南部诸郡。

④并日而食:两天只吃一天之饭。

⑤非计:不是上策。

⑥适:才。疲于西:后主五年,诸葛亮率军攻祁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叛魏应汉,关中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西镇长安。务于东:同年秋天,吴将陆逊大破曹魏将领曹休于石亭。乘劳:趁敌人疲劳的时候。进趋:进攻。

⑦渊深:谓深谋远见。被创:身受创伤。刘邦与项羽作战时,曾为流矢所伤。

⑧坐:谓坚守,常驻不动。

⑨动:动不动就,动辄。坐大: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

⑩困于南阳:建安二年(197),曹操在南阳郡治宛城为张绣所败,中流矢,长子曹昂等战死。险于乌巢: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当时操军势力弱,且一度绝粮。后来曹操出奇兵夜袭袁绍屯粮之处乌巢,扭转战局,取得胜利。逼于黎阳:袁绍子袁谭据黎阳,曹操用兵吴蜀,谭兵逼迫其后;建安八年,曹操攻黎阳,不胜。几败北山:建安二十四年,留守汉中的曹操大将夏侯渊为刘备所斩。曹操为了争夺汉中,运送军粮经过北山。曹操兵与赵云遭遇,军败,死伤甚众。殆死潼关: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将渡河,超军突然至,箭如雨下,曹操几被射死。伪:诸葛亮以蜀为正统,故指曹魏为伪。

{11}下:攻陷,降服。

{12}曲长、屯将:军队里曲、屯的长官;曲、屯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突将无前:勇往直前的勇士。

{13}賨(cóng)叟(sǒu)青羌:指蜀汉军中西南少数民族将士。賨叟,巴賨之兵;賨,古巴人赋税之称,有时也用以称巴人。

{14}事:指战事。劳费:消耗的劳力与费用。

{15}平:衡量,此处指预测。

{16}拊手:拍手。

{17}关羽毁败:关羽,蜀汉名将。守荆州时忽视联结孙权的战略意义,致使孙刘联盟破裂。建安二十四年,吴将吕蒙袭取荆州,杀关羽。秭(zǐ)归:在今湖北秭归。蹉跌:失足跌倒,引申为失败。

{18}钝:这里指受挫。逆睹:预见。

【鉴赏】

本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公元228年,魏将曹休被东吴打败,魏兵东下,关中空虚,诸葛亮欲趁机出师北上击魏。然群臣疑虑,后主动摇,故临行前,他写了这篇表。针对议者的非难,文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不能坐而待亡的观点,坚信若要建立帝业必须北伐。最后表明虽成败难料,但自己决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较而言,诸葛孔明之前后《出师表》,一以开导庸主,一以审时度势,意气勤勤恳恳,可使有心人泪下;文情慷慨激越,可使有志者奋发。本篇写得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且光明磊落、正气堂堂,因而能与诸葛亮其人其事一道流芳千古。

■ 妙评

……伸讨贼之义,尽托孤之责,以教万世之为人臣者。“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言,凛然与日月争光。前表开导昏庸,后表审量形势,非抱忠贞者不欲言,非怀经济者不能言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六

一篇只是说事势成败难以逆料,然却条陈利害,已若烛照,数计而龟卜,其计以为听之言,则有如前所云之者,否则利钝所不敢知,亦冀先帝阴有以谅之气。忠款之意,溢于毫端,真有古纯臣进谏之风。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四

起手提出主意,下分六段“未解”,总是汉贼不肯两立,王业不可偏安也。读到“鞠躬尽瘁”等语,不禁一击节,一堕泪矣。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五

二表出三国时,附此以殿汉文,足为一代增色。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