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技能培训全案(下)
3677000000072

第72章 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2)

(5)必须定期估计实际输入数据与计划输入数据之间的偏差,并评价其对预期的最终结果的影响。

(6)采取措施。与其他计划和控制技术一样,前馈控制是向人们显示问题之所在,而这些问题显然还要采取措施来解决。

3.前馈控制的优缺点

(1)前馈控制的优点有:由于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控制,避免了事后控制对已形成的偏差无能为力的弊端。另外,在工作开始之前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不是针对具体人员,因而不易造成面对面的冲突,容易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2)前馈控制的困难在于: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这是很难做到的。

控制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控制侧重点不同,划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三种类型。

控制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前馈控制因为是一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方式,能将差错在出现前就进行纠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最理想方式。

使用六西格玛设计提高前馈控制能力

六西格玛管理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六西格玛设计作为六西格玛两大方法体系之一,弥补了六西格玛改进的缺陷,将六西格玛理念成功地应用于新产品、新流程的设计,是六西格玛管理战略实施的最高境界。同时,它具有事前控制的特征,可以大幅提高控制效率,更适合欲提升执行力的组织的要求。用六西格玛设计提高前馈控制能力,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六西格玛设计和六西格玛改进的区别

六西格玛改进和六西格玛设计是六西格玛的两大方法体系。六西格玛改进是对现有流程的改进,主要针对现有的产品、流程做详细的测量和分析,找出缺陷产生的原因并从根本上予以消除,经过不断改进,使流程趋于“完美”。但六西格玛改进有其局限性,它对流程的改善是在现有业务流程的框架中进行的,对新产品和新流程的设计无能为力,因此它更类似于一种现场控制方式。

为了弥补六西格玛改进的缺陷,六西格玛设计应运而生,它以详细研究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核心。六西格玛设计是按照合理的流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理解并把握顾客需求,对新产品、新流程进行设计,使产品、流程在低成本下实现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同时使产品、流程本身具有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即使是操作不当或使用环境恶劣,产品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六西格玛设计与六西格玛改进的不同之处在于,六西格玛设计是一种事前控制方式。它要求在产品、流程设计一开始就寻找缺陷和漏洞,将一切可能的问题都消灭在萌芽阶段,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产品、流程。而六西格玛改进不注重产品、流程的初始设计,只考虑改进措施。所以,六西格玛设计比六西格玛改进在理念上更先进,更符合提高企业执行力的要求。

杰克·韦尔奇曾形象地指出,六西格玛改进是引入了修理工,可以用来改进当前的状况;六西格玛设计是引入了设计工程师,可以设计未来的产品。二者都是卓越企业的左膀右臂,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构建六西格玛设计流程

到目前为止,六西格玛设计并没有统一的流程,比较常见的设计流程有以下几种:DMADV流程,即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DMEDI流程,指定义、测量、研究、概念、实现;还有一种是IDDOV流程,主要针对制造业设计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业务。这些流程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内容却大同小异。下面以IDDOV为例,简要说明其流程。

(1)认识机会。即首先要寻找机会,确认所要执行的项目,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并明确项目组的权利范围、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最后要达到的目标。(2)定义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识别顾客、识别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把这些需求转换成衡量标准,作为判断顾客满意程度的依据。换句话说,在这个阶段需要作好市场调查,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并将顾客的需求转换成具体的要求,以便形成一些基本的衡量尺度,如产品、流程的关键质量因素等,方便在后面的各个阶段使用。

(3)概念设计。要求用创造性的思维勾画一个可以满足顾客需求的方案。注意,这个阶段是概念设计,而非技术设计或实物设计,所以该阶段的目标只是产生书面模型,即保证在概念上设计一个完全满足顾客需求的模型。

质量关键特性(CTQ,CriticalToQuality),指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标准,或者说符合顾客需要,做到使顾客满意。

过程关键特性(CTP,CriticalToProcess),即新设计所具有的特性,且这个特性可以使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要求。

(4)设计优化。这个阶段是将构思转变成现实,设计一个真正优质的产品或流程。在给定解决方案框架以及质量关键特性(CTQ)和过程关键特性(CTP)的衡量尺度后,技术设计解决方案必须达到衡量尺度的要求,否则将被拒收。所以,设计必须不断完善并且针对过程关键特性(CTP)进行评价和测试,直到充分满足顾客和设计师的要求。这就是六西格玛设计的精髓。该阶段的最后成果是一个得到充分评价和验证的产品原型。

(5)验证设计。这个阶段要证明前面的设计理念能否像希望的那样起作用,所以要投入试用,再次进行绩效测量、评价,根据顾客反馈等来验证流程是否达到目标,最后,经过适当调整后再投入大规模生产。总之,这个阶段要把设计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可见,六西格玛设计在本质上是属于前馈控制的一种方式。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产品、流程的设计阶段,因此可以避免事后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达到简化流程、防止漏洞、提高执行力的目的。另外,六西格玛设计是一个既前沿又复杂的问题,要想在企业里有效地使用并获得成功,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判断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要使控制系统发挥作用,取得预期效果,在设计时必须保证控制系统是有效的。尤其当企业的内外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判断控制系统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有效的控制系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1)准确性。如果一个控制系统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就可能导致管理人员在应该采取行动时没有行动;在不该行动时又采取了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有效控制系统必须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

(2)及时性。即使是准确的信息也会因为过时而变得毫无价值。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在最合适的时间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灵活性。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企业处于永远不变的环境中,即使是高度机械式的结构,也需要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调整其控制方式。所以,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去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

(4)经济性。任何一项控制工作都需要以一定的成本为代价,管理人员应该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控制。

(5)关键性。管理人员不可能控制组织、计划过程中的所有事情。所以,管理人员必须重点控制那些可能对组织或计划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问题。

(6)通俗性。一个难以理解的控制系统不可能引起员工的兴趣,相反,还会挫伤他们从事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有效的控制系统一定是通俗易懂的。

(7)例外性。由于管理人员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活动,因此控制系统应该考虑到例外的情况。有效控制系统的例外性可以保证有偏差出现时,计划工作依然可以顺利进行。

(8)标准的合理性。控制的标准应该是合理的、可以达到的,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所以,控制的标准应该具有挑战性,是能鼓励员工做得更好的标准,而非令人泄气或令人说假话的标准。

(9)标准的多重性。组织中的目标往往并非只有一个,例如组织既追求利润,也追求市场份额,因此,控制标准应该是多重的。而且,实际工作是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给予客观评价的,所以,多重标准可以更有效更准确地衡量实际工作。

(10)纠正行动。一个有效控制系统不仅能指出有偏差发生,也可以建议应该怎样去纠正这些偏差。

2.建立有效控制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严格按照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来设计本企业的控制系统。

(2)建立企业控制的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收集、传递、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控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加强适应能力。

(5)由于控制系统的存在,人们为了避免因工作绩效差而受指责,有可能篡改控制数据,达到强调成绩,隐匿过失的目的。所以,管理人员要注意加强对这些反控制行为的控制。控制系统是否完善、有效,关系着控制系统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在设计控制系统之前除了要了解有效控制系统的各个特征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某省在年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与各市县签订了年度生产总值目标,并对年末完成和完不成目标的各种情况规定了具体而严厉的奖惩办法,其中如“对完不成目标的市长、县长,两年内不得升职”等。转眼半年过去了,市长、县长们明显感到目标实现的艰巨性,尽管他们一直在努力,但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到了第四季度,他们互通的信息表明,除极少数市县有可能完成目标之外,其他大多数都无法按期完成。可是到了年终总结汇报会上,绝大多数市县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这又是怎么回事?

上面的例子说明该省的控制系统缺乏合理性——控制标准即年度生产总值目标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对完不成任务的领导又实施严厉的惩戒。在这样的控制系统下只能产生相互欺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