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3664600000048

第48章 感谢为难的事,训练你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2)

于是他压下了自己的意愿,顺从同事的模式,在喧闹、嬉笑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吃喝玩乐的夜晚。他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痛恨自己,想改变这种令他厌恶的上班式无味之友谊,想大声向同事们说“不”,可又总提不起勇气。他甚至觉得自己就像头被人牵来牵去的猪。

还有一位书生气很浓的青年人下海经商。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拉关系,不会与人讨价还价等等,好像商人应具备的资质他全没有。但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他的公司在经过一段艰难的沉寂之后,竟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说:“我只做好了最基本的几点,以诚待人,守诺守信,保证质量,客户们刚开始有些不习惯,现在都挺喜欢同我打交道的,省心省力还踏实。”

有些约定俗成的东西或大家都习惯的做法未必是完全正确的,也未必适合于你,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坚持一下又何妨?

一旦寻求别人的认同、赏识和赞赏成为你的一种需要,并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习惯,要想做到保持自我并逐渐进步就很困难了。如果你非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不可,并常常向他人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坦诚相见了。有些人虽然会奉献出他们的赞美之词,但其内心未必对你有什么好感。同样,你更容易无法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价值。

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放弃了自己不仅会失去成就自己的机会,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自己做回主: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事

有人想为自己的假期定一个电视计划、一个戏剧计划和一个旅游计划……他想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如果速度比方向更重要的时候,不是很可笑吗?一边争分夺秒,一边却在大把大把地挥霍着岁月,甚至正在埋葬自己的梦想,这种做法难道不危险吗?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考虑得太少的缘故。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做着与昨天和今天完全不同的事情。

我们的梦想和目标足以成为一种磁石,吸引万物和所有的人,使我们能逐渐将它变成现实。的确,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有类似的经验。

但是,仅仅偶尔做一做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目标纳入自己的思想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想着自己的目标,相信它能实现。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窍门:我们想象着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就是说,我们不光在思想上实现了它,并从感情上去享用它。

每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梦想上的时候,我们就在现有的起点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每一次的想象都会加深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的必然性,这种确信会转化为促成成果的实际行动。自信也会在此过程中得以加强,从而激励我们去寻找可行的方式和机会。

吉尔贝特·卡普兰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发行量巨大的知名杂志之一。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出什么事了?

有一天,他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

他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决定要成为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一致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的经理当指挥,这简直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意见动摇不了卡普兰的决心,他甚至将目标定得更高了: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作品。

然后他就开始学习,他向最优秀的指挥家求教。他请了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过了两年,他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就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

诺曼·文森特·皮尔一针见血地说:“大多数人不愿意相信他们本身具备着所有可以让梦想成真的素质。因此,他们试着满足于那些与他们不相配的东西。”本杰明·迪斯累里也说过:“对于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甚至不惜拿生命去冒险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摧毁他们的意志。”

为什么有的人能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而另一些人却甘愿为别人卖力呢?区别就在于我们追求自己梦想的程度。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通常那个作出了真正的决策,并竭尽全力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总是能最终影响另一个人,而且或多或少地让他跟随自己的脚步前进。我们将梦想抓得越紧,我们就会越坚强。

生命中没有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人满足的了。从另一方面说,世界上也没有比背叛并最终放弃自己的梦想更令人沮丧的事情了。

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问自己:“我是在体验我的梦想,还是在畏惧不前?”但丁说过:“熊熊烈火是从微弱的火苗中产生的。”

你要以你的方式来生活。就像弗兰克·西纳特拉在歌中唱到的那样:“很多甚至更多的,是我以自己的方式来行事。”西纳特拉先生是这样生活的,也是这样辞世的。因此,美国总统在他的葬礼上说道:“他以自己的方式而行事。”

你可以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可以创造自己梦想中的未来,规划与自己匹配的生活蓝图。过去以及现在都不等同于未来。即使你与别人手中握有同样的画笔,也能描绘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美丽画卷。

不为“眼光”而活:坚守自己的原则

如果你思考的时候受人左右,做哪一行都不会出人头地。

曾有一个女孩,她喜欢穿大喇叭裤,头顶阿福蓬蓬头,脸上涂满五颜六色的彩妆,为此常遭到各式人士的批评。

有一天晚上,她跟一位邻居友人约好去看电影。当她以一身嬉皮士的打扮出现在朋友面前时,她朋友说:“你应该换一套衣服。你扮成这个样子,我才不要跟你出门。”

她怔住了说:“要换你换。”于是她朋友走了。

这一幕正好被她母亲看到了,她母亲对她说:“你可以去换一套衣服,跟其他人一样。但你如果不想这么做,而坚强到可以承受外界嘲笑,那就坚持你的想法。但是,你必须知道,你会因此引来批评,因为与大众不同本来就不容易。”

这一席话使她受到极大震撼。她非常感激她的母亲,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活出了一个真实、与众不同的自己。

几十年前,一位住在犹他州首府盐湖城的年轻人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令认识他的人大跌眼镜。在这之前,他因为工作勤勉努力、生活节俭有规律而被所有朋友称道。

他做了什么呢?原来他从银行中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买了一部新车,这还不是最“愚蠢”的,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在车库里动手拆卸汽车,车库里摆满了零零散散的汽车零件。他仔细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这个行为重复了许多遍,人们对此感到大惑不解,嘲笑他是不是“疯了”。

几年后,那些嘲笑过这位年轻人的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错了,而这位年轻人具有异乎常人的远见卓识——他开始制造汽车了。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他还在汽车这个领域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他成功了。这个当年反复拆装汽车的年轻人名叫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源于一个伟大的想法,而故事的主人公无一例外地会遇到嘲笑和困境。而他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使这些杂音在头脑中沉寂下来,让自己静静地倾听真正的声音。他们的“疯狂”并非真的盲目,其中蕴涵着目的,蕴涵着方法。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抱有积极的态度。

你有自己的头脑和心智,好好运用,自己作决定。千万别让自己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1969年9月某日,美国总统顾问基辛格,就越南战争问题与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举行会谈。正当基辛格发言时,尼克松总统给基辛格打来电话,谈了几分钟之后,基辛格对多勃雷宁说:“总统刚才在电话里对我说,关于越南问题的火车刚刚开出车站,现在正在轨道上行驶。”老练的多勃雷宁试图缓和一下气氛,机智地接过话头说:“我希望是架飞机而不是火车,因为飞机中途还能改变航向。”基辛格立即回答说:“总统是非常注意选择词汇的,我相信他是说一不二,他说的是火车。”

基辛格的这句话非常有力量!在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即使对方是在开玩笑,也应该当仁不让。

20世纪50年代是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横行的日子,这股恶浪浊流把爱因斯坦惊醒了。他决定挺身而出,担当起一个人权斗士应有的责任。

爱因斯坦参与的最有名的案件是菲劳恩拉斯事件。菲劳恩拉斯是纽约布鲁克林詹姆斯·麦迪逊中学的英语教员。参议院国内安全委员会认为他是“恐怖分子”,要他到委员会去作证。菲劳恩拉斯根据宪法修正案的人权法案第五条,拒绝前往作证。此举惹恼了国会。麦迪逊中学在国会的压力下,解雇了菲劳恩拉斯。菲劳恩拉斯向爱因斯坦诉说了案情,爱因斯坦经过沉思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并授意这封信可以公开发表。

爱因斯坦在信中说:“我国知识分子今天所面临的现状非常严重。反动的政治人物们利用外来的危险为借口,已经向公众灌输了对知识探索的怀疑。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他们现在又着手要镇压教学的自由,并要剥夺那些不愿俯首帖耳的人的工作职位。对这种丑恶行径,知识分子的少数派应如何对付呢?我认为只能采取甘地式的不合作主义革命行动。凡被召至国会作证的人应当拒绝作证。他应当做好坐牢和经济破产的准备,也就是为了我国的文化福利而牺牲自己的个人福利。”

爱因斯坦这封信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报纸评论说:“如果人们都听从爱因斯坦博士的劝告,宁可坐牢而不愿出庭作证,我们的代议制政体岂不要瘫痪吗?”

爱因斯坦面对这一质疑坚决回击,他在《纽约时报》撰文说:“原则上讲,保卫宪法权利是人人一样的。但知识分子的地位有点特殊,因为他们所受的特殊训练,使他们对公众舆论的形成会产生特殊强烈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想误导我们接受威权政府的人特别注意知识分子并要胁迫他们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就特别要尽他们的重要责任。对任何违反宪法权利的图谋,我认为,拒绝合作就是我们的责任。”

看到这篇文章,原来叫嚣得狂热的反对者们也只得偃旗息鼓了。

如果你决心自始至终地捍卫原则,你就会发现,常常有一些与原则相违背的事情摆在面前,倘若意志不坚或碍于情面,就很容易放弃原则。因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原则,虽然较为困难,但绝非不能做到。

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也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因为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累人的刻意迎合:不必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活动,总会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周围世界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褒扬,也可能是非难。但不论是褒扬还是非难,都有理解与不理解、公正与歪曲的成分在。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后,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处,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拿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要努力支配自己的命运。自己的未来,不要放在别人的手中,要自己发掘自己想要的,并且想办法获得它。我们要从别人手中拿回自己的画笔,以雄浑的笔力描画自己的人生。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当然要由自己把握,才能觉得它有价值。

做人面面俱到,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为人方面,我们不可能顾及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及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领情。再者,每一个人对相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让这个人满意,就会令那个人不满意。

你想做得面面俱到,其结果却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自己累得半死;第二,被人捏住软肋,任人摆布。

如何防止这两种可能发生呢?如何做得让大家尽量满意呢?答案只有一个,做你自己,别在意别人的脸色。你自己认为对的,你就雷打不动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