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人们把学习视为困难重重、压力不断、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把自己看做是学习的弱者便不足为奇了。在许多人眼里,学习已成为一项艰苦繁重的、枯燥烦人的、难以胜任的任务,甚至一想到自己将不得不学习某种新东西,人们也会产生类似的厌烦和惧怕感。
如果在你的学习中有这些状况出现,那么一定要运用一些技能改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否则你就不会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也不可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事实上,大多数人能够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地学习,但是人们自己妨碍了自己的学习。人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学习的反感以及社会上有关学习的荒诞说法,使人们相信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取得成功。当人们面对一项学习要求时,头脑中就不断浮现有关学习的种种错误念头,使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活动产生紧张或失败感。
要使你的学习效果从消极转变为积极,你需要向大脑灌输一些积极的信息,使它了解你作为一个学习者所拥有的能力,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令你精力充沛而信心十足地抓住各种学习机会。要改变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花很长时间,但转变态度不需要等所有消极观念都消失之后。在你了解自己已有的对话方式后,你就可以提醒自己,按照成功学习者常用的方式改变自我对话。你这样做过几次后,有关学习的积极自我对话就会慢慢增加,你会越来越容易想出一些新的积极自我对话方式,而过去那些消极的自我对话便慢慢减少了。
比如,学习真是枯燥乏味。这个荒诞说法是人们在自己学习道路上设置的第一个障碍。首先,事实并非如此,只需要稍微回顾一下过去,你就能回想起许多时刻——你感到学习是那么令人激动,你被完完全全地迷住,甚至废寝忘食。但是如果你不停地说“学习真是枯燥乏味”,好像学习是在白白浪费时间,那么毫不奇怪,你会在学习的时候烦躁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
学习你所喜欢的科目和学习一种新的财会制度没什么两样,它们所需要的都是同样的脑力。如果你能学会这个,你就能学会那个。但是如果你不断地告诉自己你学不会,那么你头脑中与学习有关的区域就会拒绝接受有关的信息。这就像你先在手指上抹了油,然后又试图捡起一个滑溜的小物体一样。大脑会把你反复告诉自己的信息当做事实来接受,而让你听到的或读到的东西立刻消失。
如果积极强化能帮你把事情做得更好,那么想一想,你不断告诉自己你记不住报告的细节又会产生什么结果。你这是在向大脑发出“清空”或“删除”命令——它会在你刚刚把大脑填满时,就清除脑中的所有信息。让大脑停止重复那些带有破坏性的自我陈述,用那些有利于你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的自我对话取而代之。
做一个轻松的学习者,你还要做到:当你需要学习一些新东西时,把关注的焦点从学不会可能导致的灾难和惩罚转变为学习可能带来的益处、奖励上。你会发现,这将使你的学习热情高涨,而高涨的学习热情又会使你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延伸阅读
▲轻松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更高
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看来一个人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进而也会延缓疲劳的时间。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使疲劳及早到来,从而影响智力活动。
学习不是为了解脱压力,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效率高的人会努力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利用丰富多彩的学习手段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乐观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研究表明,快快乐乐学习到的东西比较记得牢。
有位心理学者做了一项“学习达成度”的测验,分两组进行:一组是学习的时候,安排一些游戏,让学习者快乐地学习;另一组是填鸭式的学习。学习完毕,测验的结果,两组并没有什么差别。但经过一个礼拜后再测验,快乐学习的那一组成绩优越很多。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尽早忘掉会联想到不愉快的事情”的防卫作用产生的结果。人们往往重视“只要坐在书桌前面就行了”的形式主义。却不去关心形式背后的实质问题,虽然坐在书桌前,却梦游周公,引不起更高的学习自发性和意愿。
把学习和快乐结合起来,即使我们不能像隐士那样超然物外,也要善于为自己制造一个轻松的气氛。比如每天早晨充满活力地起床,用手推开窗户,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让身体沐浴在朝阳中,你的愉快情绪从心里升起。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当你将学习看做是一件真正使自己愉快的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学习的时候,你的一天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就是处在学习的一种最佳状态,学习使你感到轻松愉快,那么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运作,使你整天保持积极的状态。
1.给学习设定一个目标,达成了你就会快乐
每次学习时在大目标既定的情况下,再去设定一个阶段学习目标,小目标经过努力达成了,成就感有了,快乐就跟着来了。
2.调整心态学习
告诉自己将要学习一些快乐的事了!将要学到一些早就渴望学到的东西!即使再忙,你也会想办法腾出时间,坐在书桌前面学习的;而且会想多学一些时间,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3.不定时地给自己创造一些奖赏,愉悦自己
个人奖励可以分为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你学会一门乐器时获得的快乐,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所产生的良好感觉,这些就是内在奖励。孩子们在做完作业后获得的糖果,在辛苦学习后的合格证书,这些就是外在奖励。理论家研究结果说明,尽管获得外部的积极反馈很有帮助,而真正成功的学习者依靠的是内在动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然并不全是快乐的。但如果最终目标的快乐大些,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会快乐。
在最基础性的阶段里,可能无法那么快乐地学习。到了某种程度,就看你的方法是否得当,才有可能继续快快乐乐地学习。
§第9封信 在学习中完善自我
我亲爱的孩子,不必为我的病痛担心,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病症出现,多休息几天自然会好的。正好还可以利用这几天的空闲时间,把那几本早就想看的书看完。也许,只有空闲下来,才能从生活中体会到一种闲适的乐趣,即使一台发动机也不能总是一刻不停地工作,也需要补充汽油,也需要休息。
虽然以前给你讲过一些关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的方法,但或许你心中仍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人一定要上学呢?在我幼年时,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问题。我想,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而且它还有残酷的一面。如果一个人不经过任何教育而进入社会,那么他就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不仅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很可能,他会触犯社会的基本准则,会受到惩罚。
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人,但即使是天才也都要一直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大部分人的天资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非常平凡,关键在后天的学习,只有经常地、不断地学习,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只有经过正规的教育,才能有一个能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大脑,才能拥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才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和关系。
可以说,一个新出生的婴儿,就像一张空白的画布。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他要接受教育,学习各种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他的颜料,能绘出什么样的作品就在于他对待生活、对待学习的态度。
前几天你的妈妈在信中说,你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读书,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即使对你的比较内向的性格有些担心,但我还是希望你能经常坐到书桌前安静地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书籍。虽然从开始上学到走向社会,你要经历十几年的学习时间,但这段时间毕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在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相反,在学校期间,你也必须从生活中、从游戏娱乐中、从人际交往中学到各种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健康的人。所以,在上学阶段学习的知识还不足以应付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能教给学生们的只是各种学科的知识以及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大量其他知识都需要你通过自我教育来完成。
在历史上或者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接受过高深教育,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有完全接受。但他们都通过自学,最终成为某方面的权威或其他有影响的人物。我的一个儿童时的朋友,由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差,只上了六年学,但后来他阅读了许多历史方面的书籍,竟成了一位历史学家。
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只有自己去挖掘,你才能发现。现在有许多人有一个认识的误区,他们以为人一旦离开了学校就没有必要再学习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社会的发展。有些学习往往是你没有意识到的,但它又确确实实地存在于你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了一项基本活动。不学习,一个人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学习的作用又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还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不过,据我所知,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一定要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从各种事物中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世界就是一所大学,你身边的人,你的生活和工作,你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你的老师。只要你具有不断的自我教育意识,能够以诚恳的态度去学习,你就能赢得你所希望的一切合理的东西。
★延伸阅读
▲斯蒂夫·艾伦■2谈怎样欣赏名著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人类所完成的一项最了不起的也是最困难的技术——怎样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喜欢它,我没有读,我以为我赢了。
可实际上,我输了。我失去了阅读名著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后来,我还是读了它,渐渐喜欢起《白鲸》来,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
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人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名著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
不是很多书都能经受住这种考验的。算一下自从人类第一次用凿子打制石器以来出版的所有著作,名著只占有其中极微小的部分——还不到总数的千分之一。只不过有几千部罢了。在这些书中,它牢固的核心则不足一百部。
为什么我们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呢?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
* 名著开阔人的眼界。
* 名著资助人成长。
* 名著帮助人了解生活,认识自己。
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名著可以使人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可以肯定,人们几乎能够从许多书中得到乐趣;但是,一部名著,一旦读进去了,它会把人带到更高的境界。
我常听到人们说:“名著太难懂了,我啃不进去。”
让我出些主意帮助人找到这个奇妙的世界。拿一本你常说要读的名著,然后按照下面的建议去读?
* 知道自己正在读什么
这是一部小说,剧本,还是传记或历史?要想知道这一点,查一查目录,读一读封面和前言,或者在《读者百科全书》中查一查题目或作者。
* 不要躺在床上读
我承认读名著会是很难的,所以必须思想活跃,器官敏锐。如果躺在床上读,就想睡觉,那么当开始打瞌睡的时候,就会埋怨那本书。
* 不要被众多的人物所左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卡尔马卓夫兄弟》一书中抛出了50多个主要人物,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一章中用了22个又长又复杂的名字,使人脑袋发胀。这时,不要急着往前翻,坚持看下去,渐渐地,这些人物就会变得清晰。就会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一样。每个人记得自己的许多朋友,在结识前也是陌生人。
* 给作者一个机会
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对自己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如果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就把它放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
* 大段大段地读
别小口小口地啃,读的句子越长,就越能进入书的节奏和感情,从中得到的乐趣也就越大。
* 读作者读的书
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尤力斯·恺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人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人思考。
* 阅读有关作者生平的书
读者对作家的个人经历知道得越详细,就越明白他为什么写他所写的作品,就会开始明白隐藏在作家作品中的自传性的花絮。一个作家不可能暴露自己。我们关于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猜测都是从他的剧作中出的线索。
* 重读一遍
所有名著都反复读。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人们,使人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不要只把脚尖浸在名著这潭深水中,要跳进去。像前面一代代聪明的人类一样。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深处被那些历史上最有天赋的作家的思想和洞察力鼓舞着。
§第10封信 勤奋是成功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