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下一个富人就是你
3652700000038

第38章 肚量大(3)

以前在马来西亚,每逢大的工程招标时,往往有多家企业竞争,结果却总是貌不惊人的华侨企业中标,且是以极低的价格。让那些财力雄厚、资金充实的英、美白人企业及精明过人的日本企业感到很迷茫,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华人企业到底葫芦里在卖什么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华侨承包工程,并不指望从工程本身赚取多少利润,而是利用工程施工另外开辟财源。当时的工程大都在荒山野岭施工,条件艰苦,工人和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娱乐都很不方便,于是精明的华侨变工人和附近居民为对象,开展服务经营活动。他们开办各种价廉物美的的饭馆、百货店和娱乐场所,几乎是能做什么生意就做什么,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大大吸引了附近居民和施工工人前去消费,形成了完全为自己所控制的市场。这样钱当然也就赚得多了,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不显山不露水,看似“吃亏”,其实却是大赚了一笔。这可谓奇招,但也相当不易,不能说没有风险,可目光深远的华侨却往往能出奇制胜。难怪那些白人企业家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华侨们认为:只要是自己看准了一定能赚钱的生意,就该毫不犹豫地去做,开始时赔点钱没什么,人要高瞻远瞩、目光远大,而不能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得在暗处,这既是经商的智慧,更是与人交往的诀窍。与人交往的吃亏就是心理上的宽容忍让,语言上的客观平和,行动上的配合、协调。这样就能赢得别人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使自己占人气、得人和,终身受益。

6.广积善缘,和气生财

人生的道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有的人路越走越宽,有的人则越走越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你懂不懂得“和气生财”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经营生意就如同经营人生,并不总是刀光剑影,很多时候反倒是和气生财。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和气生财是中国人信奉的生意经,指的是做生意必须广积人缘、广开财路,避免四处受敌,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做到与人为善、笑脸迎人、以小损换大益、以小忍促大成。一方面趋利避害,巧创商机;另一方面以“知足常乐”为座右铭,以“假糊涂真聪明”为基本原则,变危机为契机,从长计议、细水长流,真正开辟和气生财的生意局面。

在美国的一个超级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妇人本着和气生财的道理,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为什么你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回答:“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的摊位上,我怎么舍得拒绝?你看我的生意不足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可以说,“和气生财”足一句最古老的生意经。把待人和气用于经商中,不仅可受到顾客的欢迎,改善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提高商店信誉,还可促进成交、扩大销售、增加赢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和气生财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生意经。

新加坡的“伊势丹”商场是日本人经营的一家高级百货公司。每天早上开门营业之时,售货员夹道迎客,一面微笑躬身,一面用英文问候顾客:“早上好,欢迎光临!”人们进入商场后,会在各个楼层的人口处都受到同样热情的接待。顾客走到柜台前,售货员立刻颔首行礼,微笑着说:“先生(女士)请问需要什么东西?”她们不但主动介绍商品,并拿出来供顾客选择。一位打算只看不买的人,在持续热情的微笑之下,不禁觉得不好意思,结果花6.5元新加坡币买一件小纪念品。

几天后,这位顾客路过小摊档时也看见了这种小纪念品,但标价仅为4元坡币。再仔细对比,发现与它在“伊势丹”商场买东西的毫无区别,但价格却低了许多,其他一些商品也是如此。然而,光顾“伊势丹”的顾客们,特别是那些阔气的先生、太太们,是绝对不会在小摊档及小商店买东西的,也不可能作价格对比,只要微笑和颔首使他们称心如意,多花些钱他们也会心甘情愿。

美国人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但直到35岁他仍穷困潦倒。后来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份汽车销售员的工作。为了推销汽车,吉拉德到处发名片,但效果并不好。有一次,吉拉德去参加一个葬礼,照例向所有人发名片,大约发出了250张。回到家里,他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在葬礼上发出的名片数量惊人的相似,都在250张左右。吉拉德由此得出结论:每个葬礼上的人数都在250人左右。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一生中真正有影响的交往人数大约是250人,这就是著名的“超级二百五定律”。得出这个结论后,吉拉德又用它来总结自己的推销工作:如果自己得罪了一位顾客,那么失去的将是250个潜在客户,一年内只要有10名顾客对自己不满意,就将影响到2500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反之亦然,如果自己获得了一名顾客的好评,同时也就获得了250名潜在的客户。从此,吉拉德对每一个顾客都不敢稍有轻视,总是付出十二分的真诚和热情。人缘好了,他的汽车自然就越卖越多。在以后的15年里,吉拉德一共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并创下了一年卖出1425辆的纪录。这一纪录已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至今无人打破。

《史记·礼记》中说:“和,百物不失;和,百物皆化。”先人告诉我们:和,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和,让你获得一切,又帮助化解矛盾;事业中有敬业与和善,便一帆风顺。因此,“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并发扬光大。当今中外一些成功的实业家不仅传承了“和”的精神,而且成功地将“和”运用于创业、营销、管理等经营实践。

但是,有的人和企业却为了获取更大利润或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顾法律和商业道德,破坏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采取不正当的甚至卑劣的手段来搞垮对手。所谓的“猎头”公司,就是专门帮人“挖人”或窃取经济情报的,目的就是不择手段地搞垮、搞倒、搞臭对方。这种“恶性”竞争并不少见。

市场经济决不会有永远的敌人。同行业间应本着瓦利的原则退一步,惠让一些,并通过“和”来沟通、“和解”,消除一切误解及矛盾,化“干戈为玉帛”,最后走向联合。商场上无谓的争斗既消耗财物,又消耗精力,往往导致两败俱伤。正如孔子所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知道,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搞垮对手不算本事,“双赢”才是英雄!因为今天你不择手段地搞倒别人,明天他“以牙还牙”,又不择手段地来搞倒你。冤怨相报何时了?

富人不相信只有通过“抢”别人的“蛋糕”才能让自己的“蛋糕”的变大,而选择一种“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

7.别把同行当冤家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观念时,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外国人的竞争观念是:“你比我强,我一定努力比你更强。”而我们有些商家、同行之间却常常是:“我跑不快,你也别超过我。”于是,他们将精力花在使绊子上,千方百计地想致对手于死地。报上曾有一则消息:某地有两家饭馆在一起经营,其中一家店主见另一家生意红火、顾客盈门,心生妒忌。为了搅黄对方的生意,竟指使自己的伙计偷偷到那家店里下毒。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只能导致两败俱伤。

一位出访匈牙利的记者在一家批发市场采访中国商人的经营情况。一位来批发货物的匈牙利妇女告诉她:我不愿意买中国货,因为中国货永远能降价,你永远不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也不知道别人拿到的货是不是比你的更便宜。而如果别人拿到的货价格比你的更低,你的货就有可能卖不出去。她还说:阿拉伯人的货并不比中国的好,但他们所有的摊位都是一个价,结果很多阿拉伯人很快就发了财。而中国人互相压价,很多人来了好多年还是老样子。

尽管千百年来不少商人都信奉同行是冤家之论,但真正的商界大亨对此却不以为然。松下幸之助认为:你多我更多,你好我更好,才称得上经营有方。同行在他眼里是“同仁”,从来没有“嫉妒”二字。同行是竞争对手,但绝不是冤家、死对头,要使自己的生意兴旺发达,就必须学会在同行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变同行竞争为自己奋进的动力。若同行都是资力雄厚者,势均力敌,相互较量根本难分伯仲,竞争杀价、相互中伤只能两败俱伤。

1984年,香港超级市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不是枪炮、火箭,而是大减价。这场“战争”是由百佳超级市场集团打响的第一枪。1984年4月26日,在香港拥有79家分店的百佳集团,突然刊登减价广告,宣布几十种商品削价出售,减价幅度10%—30%不等。拥有78家分店的另一超级市场集团惠康立刻做出应战姿态,把商品的价格压得比百佳更低。百佳、惠康分属两个财团,互相之间早有激烈竞争。当时,香港超级市场越开越多,商场云涌,使竞争白热化。为了刺激消费,这两大集团爆发了这次降价战。这场商战把香港市场搅得风云乱滚、酣斗数月,多数商品削价10%—20%,甚至一些主要商品降到了成本以下。人们形容这是一场“肉搏战”,而且“拳拳到肉”。最终这两大集团元气大伤,一些跟着起哄而又财不大、气不粗的中小超级市场和商店,更是损失严重,有的应声而倒,有的岌岌可危。倒是那些隔岸观火的中小企业稳如泰山,不盲目介入这场战事,反而在后来的价格回升时获益不少。

企业经营者如果把市场竞争看做是非要吃掉对方、挤垮对方,那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我国近几年爆发过几轮VCD大战、彩电大战、空调大战,其结果无一不是自相残杀,谁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在商业领域,对付竞争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他变成并肩作战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只知经营自己的事业,把同行全都当做真正的敌人来对待,那么他的利益必然不会长久。香港漫画家黄玉郎曾经红极一时,但是他对竞争者残酷无情,对身边助手和旗下员工也不友好,以致当他炒股失手时,竞争对手和周围的人或高价收购他的股权,或控告他账目作假、抄袭他人作品、妨碍他人著作出版。结果,不但公司姓了别姓,别墅和轿车等也被政府没收,人还被送进了监狱。世界同行都说:这是他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顾他人的结果。所以说,同行之间不仅要竞争,更要合作。依靠对手的力量,将眼光放远,舍小利而逐大利,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精诚合作,就会弥补各自的不足,借“对手”之力达到双赢的局面。一代奇商胡雪岩就非常注重同行间的合作,他说:“同行不妒,什么事都办得成。”面对竞争,靠的不是搞倒对手,而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并强调质量和服务。还要明白: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久的对手,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合作呢!只有随机应变、把握尺度,才能真正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8.越分享,越赚钱

有人说:一份痛苦找个人分担,就变成了半份痛苦;一份快乐找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分享可改变你的心情,也可给你带来更多收益。

在创富过程中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分享恰恰能激发出大家的潜力,对事业发展十分有益。

“周哈里窗户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内在都像一扇窗,分成四个方块。第一块是自己看得到,别人也看得到的部分;第二块是自己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第三块是别人看得到,自己却看不到的;第四块是自己和别人都没发现的。和人分享的时候,第二块和第三块会愈来愈小,第一块会愈来愈大,因为你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别人也会把他看见的部分告诉你。不管是创业还是交友,好的点子、做事方法观念,都是通过真诚分享获得的,若光靠一个人绞尽脑汁,不是那么容易突破好的。多分享多受益,希望每一个创富者都铭记在心。

台湾一期《商业周刊》中的一篇文章《分红2.7亿的海豚管理学》介绍了台湾本土餐饮界新霸主、王品集团董事长戴胜益的“海豚管理学”,即一个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说的是:戴胜益有一次坐在香港海洋公园剧场高高的看台上,欣赏海豚跳火圈,看着几只海豚一次又一次跃过燃烧中的火圈。每次海豚跳过火圈,驯兽师立刻喂给它一条鱼作为奖励。戴胜益发现:驯兽师的立即奖励,是海豚愿意往火圈里跳的最大诱因。这一年,是戴胜益创办王晶牛排馆的前一年,他将从海豚跳火圈中领悟到的“实时奖励、立即分享”道理运用于实践,改变了王品集团的发展。

戴胜益开始创业时,跟大多数企业一样采取分红入股的方式,每年算一次分红。但香港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却让他悟到“立即”奖励的重要性。所以1993年他成立王品牛排后,就采用每月分红的做法。他自创的入股分红的精神是:每开一家分店,店长、主厨以上的主管,包括区域经理、总公司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都依比率认股。因此,员工也是股东,门市一旦开始赚钱,所有出资者将依持股比率分红。2001年,台湾出现30年来首度经济负成长,不少餐厅关门、裁员。但这一年,王品集团却在戴胜益每月分红做法的带动下快速发展起来。

无独有偶,位于台湾省苗栗广源科技园区的友旺科技公司成立时间虽然不长,规模也不大,知名度更不高。但是,在仅有的200名员工中,却有20多位亿万富翁。

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公司竟能在短时间内造就这么多富豪?原因就在于总经理欧阳自坤具有“利润分享”的观念,采用“切蛋糕哲学”实现了“利润分享”的“公平性”。公司内人人都可共享成功的幸福,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业绩成倍增长。

欧阳自坤表示:他大学毕业之后曾在好几家公司任职,但他发现这几家公司的老板在财富增加之后,却很少将利润与员工分享。许多优秀的员工在失望之余,纷纷离职。这些留不住员丁的公司,后来都倒闭了。欧阳自坤认为:这是老板“自肥”、“独肥”,导致“财聚人散”的恶果。于是,他兴起创业的念头,同时决心将“利润分享”的观念付诸实现。而且公司取名“众旺”(友旺的前身),意即希望众人皆旺,“友旺”则是所有的朋友都旺。

欧阳自坤说:“所谓‘切蛋糕哲学’,就是对利润的分享,员工如有意见或不满意时,就由那个人负责切。不过切蛋糕的人,要最后才拿蛋糕。如此一来,就不会有不公平的情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