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用诸葛亮智慧
3612700000055

第55章 不惜一切 求取人才

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诸葛亮

诸葛亮攻打天水郡时,其用意被天水大将姜维识破,面对着智勇双全的骁将姜维,诸葛亮接连失去两阵,诸葛亮知道自己碰上了对手。因此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收降姜维,为此,他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首先,他得知姜维的母亲在冀县,而姜维又是个孝子,因此就派军诈攻冀县,使姜维担心母亲的安危到达冀县,蜀军乘机将姜维困在城中。然后,诸葛亮又开始使用他擅长的离间计,他故意对魏军都督夏侯水说:“天水姜维现守冀城,派人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只要驸马(指夏侯 )投降,我也愿意投降。’我现在可以饶恕你性命,你肯不肯去招降姜维?”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明明知道夏侯 根本不会去劝降姜维,他偏要夏侯 投降去“招安”姜维,本意并不是为了争取夏侯 ,而是制造一种假象,让夏侯 觉得姜维有投降蜀汉的意图,因而对姜维心存怀疑。在放走夏侯 后,孔明又在他途经的路上设下陷阱:安排一些自称冀县百姓的人对夏侯 说:“姜维献了城池,归降诸葛亮,蜀将魏延纵火劫财,我等因此弃家奔走,投上 去也。”夏侯 接着向天水方向而行时,又见百姓携男抱女而来,所说的话如出一辙。这就使夏侯 更加相信姜维已经降蜀的事实。为了使包括天水郡其他将领在内的所有魏将相信姜维已经降蜀,诸葛亮又派蜀兵夜间攻城,命令一个相貌和姜维很相似的人假扮成姜维,在城下挺枪勒马,耀武扬威:“我为都督而降,都督何背前言?汝写书教我降蜀,汝要脱身,却将我陷了?我今降蜀?熏加为上将,安有还魏之理?”说罢,驱兵打城,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退兵。

魏将亲眼目睹“姜维”已经降蜀,真实确凿,不由得他们不信。待到单枪匹马的姜维回到天水时,魏将大骂:“反国之贼,安敢来赚我城池!吾已知汝降蜀矣!”遂乱箭射下。

姜维无奈,只得拨马向长安而去,路上又遭诸葛亮伏击,走投无路的姜维见“前有孔明,后有关兴,又无去路,只得下马投降”,诸葛亮收降姜维后非常高兴地对他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遇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

诸葛亮收降姜维之后,非常器重他,在临终之时将平生所学尽传姜维,为蜀汉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执行“曼哈顿计划”,60年代又执行了“阿波罗计划”,为了使这两个计划顺利实行,当年美国政府到欧洲网罗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瑞典有一名研究生研制成功一支电子笔及一套辅助设备。这支笔能接收到人造卫星上传下来的脉冲,可以画出3种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又有50种不同色调,卫星感到的森林、矿产、田亩等都能画出来。

当时欧洲也有一些公司千方百计地想聘请这个学生,于是各公司围绕着这个人才展开争夺战,大家互不相让,争相以最高的薪水聘请他。

最后,美国公司表示,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定了,我们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一起去了美国。解决了美国地球资源卫星上的一大技术尖端问题。

三星集团董事长李秉哲认为,人是企业最宝贵的因素,因此,他千方百计地网罗人才,在其集团里,有韩国退任的国防部长、法务部长等,他认为,只有量才用人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他量才用人的依据是工作业绩,不是凭理论或关系。对工作成绩不佳的要追究责任,直至免职。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视效益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他对公司内职工奖金的发放金额保密,除当事人以外,其他职工是不知道也不得打听的。

正是由于李秉哲使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措施把各方面的人才都征集来,使其形成一个竞争智囊,从而在竞争中建立优势。

不惜代价追求人才的例子在商战中屡见不鲜。

美国有家公司,非常想聘请一位工程师,给他很高的薪水,但这位工程师表示高薪水固然很有诱惑力,但是他不想离开自己的公司,因此这件事就暂时搁浅了。但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板不肯罢休,他太想把这个工程师收归到自己的旗下了,但是这位工程师又很坚决地不离开自己的公司,最后,公司总裁气魄宏大地出巨资将工程师所在的公司并购,这样工程师自然就为他服务了。

在三国时代,袁绍最初占有四州之地,兵精粮足,手下人才也很可观,但最后终因不能人尽其才,而在官渡大战中失败,彻底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本。用人得当与事业兴旺的关系不言而明。倘若诸葛亮没有重视人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人才的信念,那么他绝不会费尽心机地收降姜维,倘真如此,诸葛亮平生所学岂不是要传一位碌碌无为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