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管子
3608900000003

第3章 凡事应当机立断

管子曰:“时至则为,过则去。”(语出《管子·国难》)时机到了就要有所作为,否则时机一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要及时把握,不然机会一旦失去,再想寻找机会就不太可能了。其实,很多事情在最后成与不成,关键就在于是否更好地把握住了时机。

时至则为,过则去。

——《管子·国难》

管子曰:“人君惟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语出《管子·小匡》

管子曰:“时至则为,过则去。”

时机到了就要有所作为,否则时机一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管子主张,凡事应该当机立断。否则,机会就会一去不返。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当机立断呢?

管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能当机立断是因为优柔寡断的缘故。

据《管子·小匡》记载:

管仲拜相三日后,齐桓公找他谈话:

齐桓公说:“我有三大恶行,还能把国家治理好么?”

管仲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您有什么恶行。”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狩猎,不分白天黑夜地驰骋山林,打不到猎物绝不回朝,诸侯国的使者来了带不回讯息,百官奏事无人批复。”

管仲说:“这虽然不是件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饮酒,夜以继日,诸侯国的使者来了见不到我,百官的请示无人批复。”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是也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说:“我还有一大恶行,就是不幸嗜好女色,以致有姑妹至今还有未出嫁的。”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问:“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

管仲说:“人君惟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为不可。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

在管子看来,齐桓公好玩、好酒、好色固然不好,但也没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的危害大。

管子告诉我们,要做到凡事当机立断,就必须改掉优柔寡断的毛病。

所谓优柔寡断,即是指在需要做出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决、产生无休止的动机冲突,执行决定的时候又踌躇不前、迟疑不决。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怀疑所作决定的正确性和决定实现的可能性。

世间最可悲的就是那些优柔寡断的人。他们对待任何事都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他们一生会有很多机会,但却由于性格的缺陷而错失良机。这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更不会为他人所重用,他们总与成功无缘。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去克服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像成功者那样,勇敢、果断,对人生充满自信。

管子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认为是对的,一定要立刻去做,绝不拖泥带水。这样就远离了优柔寡断,具备了当机立断的好习惯。

吃古通今

华裔电脑奇才王安博士,认为影响他一生的最大教训,发生在他六岁之时。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经一棵大树的时候,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在他前面。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小鸟,便准备带回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门口时突然想起妈妈不允许在家养小动物。于是,他把小鸟放在门后,急忙走进屋内,请求妈妈允许。

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答应了儿子的请求。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不料,小鸟已经不见了。一只大黑猫正在那里意犹未尽地擦拭着嘴巴。王安为此伤心了好久。

通过这件事,王安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绝不可优柔寡断,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不能做决定的人,固然没有做错事的机会,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遇。很多时候,机会成本远远大于错误成本。宁可做错,不可不做。

老夫子点评:

优柔寡断是当机立断的大敌。做事情切忌优柔寡断,而要当机立断。如果一个人做事情始终不断迟疑,那么到最后他将什么事也做不好。

链接共享

人君惟优与不敏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管子·小匡》

人君惟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为不可。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

公子举为人博闻而知礼,好学而辞逊,请使游于鲁,以结交焉。公子开方为人巧转而兑利,请使游于卫,以结交焉。曹孙宿其为人也小廉而苛忕,足恭而辞结,正荆之则也,请使往游,以结交焉。

——《管子·小匡》

公子举为人见闻广博而知礼,好学而语言谦逊,请派他出使鲁国,以结国交。公子开方为人机变而锐利,可出使卫国,以结国交。曹孙宿,他的为人有小廉又有小明,十分谦恭而善于辞令,正合乎荆楚的风格,请派他去那里,以结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