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41

第41章 做君子,不做小人

荀子曰:“孔子曰:‘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语出《荀子·子道》)孔子说:“君子……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小人……有终身的忧愁,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君子耿直、忠良、光明磊落、胸襟坦荡……小人奸邪、卑鄙、污浊、偏激、狡诈……为什么有的人情愿当小人,而不愿意当君子呢?其实,人人原本的意愿是当君子,之所以选择当小人,归根结底是受利益的驱使。

君子有终身之乐,小人有终身之忧。

荀子曰:“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怒诽以倾覆人。”

——语出《荀子·不苟》

一天,荀子为韩非、李斯等弟子讲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韩非问:“先生,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荀子回答说:“概括而言,君子就是明了礼义,并能亲身实践的人。”

“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且每天检查和反省自己。”

“君子尊重别人,但不奢求被别人尊重。”

“君子讲究诚信,不以不被人相信为耻。”

“君子不会被金钱名誉诱惑。”

“君子不诽谤别人,也不怕被人诽谤。”

“君子拒绝贿赂,小到小禽小犊不要,大到连整个国家给他都不要。”

“君子道德高尚,很容易交许多朋友。君子在朋友之间施行仁义。”

“君子为了‘礼’、‘义’,可以牺牲自己。”

“君子称赞别人的美德,但绝不阿谀奉迎,溜须拍马。”

“君子指出别人的过失,但绝不挑剔别人。”

“君子啊!他的言行犹如日月,人皆仰视。”

李斯问:“先生,那小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荀子回答说:“概括而言,小人就是好利、好嫉妒、好声色,不学礼义,不修养身心,任其本性发展下去的人。”

“小人从来不说真话,不讲诚信,到处搞欺骗。”

“小人惟利是图,大发不义之财。”

“小人嫉恨别人,栽赃陷害别人,好私斗。”

“小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便会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也。”

“小人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小人排挤贤良有功的人,陷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人。”

“小人只想独享荣华富贵,从不懂得与人分享。”

“小人甚至会公然犯法,成为强盗。”

“小人在国家混乱时,会杀父弑君,卖国投敌。”

毫无疑问,荀子赞赏君子,而鄙视小人。荀子教导他的弟子们,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荀子借用孔子的话告诉我们:“君子……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天的忧愁。小人……有终身的忧愁,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君子为人所尊敬,小人为人所不耻;君子凡事顺利,小人灾祸连连。在现在生活中,究竟是选择做一个君子,还是做一个小人,有智慧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吃古通今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吗?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放在棺木里。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到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开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

老夫子点评:

毋庸置疑,李勉是一个君子。千百年来,正义、善良因君子之为而生,和平、美好、真缘君子风范凛然伫立于地。所以,做人应言行一致,要不屑于名和利;为官不听信谗言媚语,不让利益迷惑了心智,始终不渝地保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坚贞的心。

链接共享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怒诽以倾覆人。

——《荀子·不苟》

君子有才能美,没有才能也美;小人有才能丑,没有才能也丑;君子有才能就宽容、平易近人、正直,并且用来开导别人,没有才能也会恭敬、谦逊,用敬畏的态度去体奉人;小人有才能就会傲慢、邪僻,并且用骄傲的轻侮的态度待人;小人没有才能也会妒嫉、怨恨,用言语诽谤来颠覆陷害人。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子路问孔子说:“君子也会有忧愁吗?”孔子说:“君子在没有获得官职时,就以修养自我为乐;在获得官职以后,又以能有所作为为乐。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天忧愁。小人,在获得官职之前,忧愁的是不能获得官职,在得到官职之后,又担心官职会失去。所以,小人有终身的忧愁,而没有一天的快乐。

荀子与韩非

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他以孔子、仲弓的继承者自居,维护儒家的传统,痛斥子张氏、子夏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对子思、孟子一派批评甚烈。其对孔子思想有所损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强调了孔子的“礼学”,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