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37

第37章 以谦逊的态度待人

荀子曰:“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语出《荀子·荣辱》)虽然有戈矛的锐利,也不如以恭谨谦逊的态度待人的作用大。

谦逊,即谦恭有礼。谦逊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能否做到谦逊是衡量一个人品质是否高尚的标准之一。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

——《荀子·荣辱》

荀子曰:“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语出《荀子·荣辱》

荀子曰:“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虽然有戈矛的锐利,也不如以恭谨谦逊的态度待人的作用大。

谦逊,是一个优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以谦逊的态度待人,能获得较好的人缘。

具有谦逊品德的人恪守的是一种平衡,即,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不仅如此,谦逊有时还能让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能获得的所谓优越感。所以,不让别人感到失落而使人产生优越感的秘诀之一,便是在他面前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谦逊。

谦逊的人不易受到别人排斥,容易被社会和群体接纳和认同。一个功成名就而又谦逊的人,身价定会倍增。

关于谦逊,荀子非常推崇春秋时楚国宰相孙叔敖。

一次,有一疆界的执掌官见到了孙叔敖,问:“我听说:做官久了的人,士人嫉妒他;俸禄多了的人,百姓怨恨他;官位高的人,君主憎恨他。如今您,居官久、俸禄厚和职位尊三者都具备,却没有得罪楚国的士人和民众,这是什么原因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三次做楚国的相国,思想上更加谦卑,每当俸禄增加时,施舍就更加广泛,地位越高,待人就越恭敬。因此,才不得罪楚国士人和民众。”

满招损,谦受益。荀子在《荀子·宥坐》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子路的对话。

子路问:“请问有保持‘满’的状况的办法吗?”

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以愚拙的样子来保持;功盖天下的,就用谦让的态度来保持;勇力盖世的,就用怯懦的样子来保持;天下最富有的,就用谦逊的态度来保持,这就是谦让再谦让的办法。”

谦逊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谦逊的人从不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以为是。

荀子说:“傲慢轻侮,是人的灾祸;恭谨谦逊,能排除战争的危胁。”

谦逊,连战争的威胁都能排除,又何况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呢?

然而,对于谦逊,有一点需要指明:谦逊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趋炎附势。过度的谦逊不仅是在欺骗别人,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诋毁。所以,谦逊必须与适时的自我肯定相结合。

吃古通今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取了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名士去招安刘表。孔融推荐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作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有人问刘表:“祢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心,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有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被杀,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老夫子点评:

古语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自己有无本事,本事有多大,别人都看得见,心里都有数,不用自吹,更不能狂妄。没有人乐意依赖一个言过其实的人,也没有人乐意帮助一个出言不逊的人。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谦逊一些,恭谨一些,切忌出言不逊。

链接共享

桥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摒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傲慢轻侮,是人的灾祸;恭谨谦逊,能排除战争的危胁。虽然有戈矛的锐利,也不如恭谨谦逊的态度待人的作用大。所以,用美好的语言称赞别人,比送给人布帛温暖;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比矛戟伤人更深。

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荀子·宥坐》

子路问:“请问有保持‘满’的状况的办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以愚拙的样子来保持;功盖天下的,就用谦让的态度来保持;勇力盖世的,就用怯懦的样子来保持;天下最富有的,就用谦逊的态度来保持,这就谦让再谦让的办法。”

荀子交友

荀子与人交往十分谦逊有礼。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是无知的表现;谦虚谨慎会使自己得到益处,是做人的美德。

谦逊,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