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25

第25章 做一个诚实的人

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语出《荀子·不苟》)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实更好的了,做到诚实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事了。

诚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惟有诚实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曰:“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来从也,虽从必疑。”

——语出《荀子·不苟》

荀子曰:“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诚实更好的了。

荀子认为,诚实是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是为人的根本。

诚实是指在自己在别人面前问心无愧。诚实也是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和恰当的人际交往的一种意识。拥有诚实的人,就不会虚伪和做作,不会使别人产生迷惑和不信任感。诚实有助于形成完整统一的生活,因为诚实的人内在与外在是完全一致的。诚实就是说你所想,做你所想。这就是言行一致,心口如一。

荀子说:“天地是至大的了,不诚实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是睿智的了,不诚实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是最亲的了,不诚实就会相互疏远;国君是至高无上的了,不诚实就显得卑下。所以,诚实是君子的操守,是政事的根本。”

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诚实的人也许无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但至少可以让大多数人都信任他。诚实的人日久天长会逐渐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周围充满微笑和友爱;心地纯洁的人会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周围充满宁静和平的氛围。

荀子说:“保持诚实,就会得到。”其实,诚实本身就是一种奖励。诚实的人,从不担心向谁撒了什么谎,无需忧虑会被揭穿,所以,他们可以集中心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荀子还说:“舍弃诚实,就会失去。”与诚实相对的是欺骗。撒个小谎原本是毫无恶意的,但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小的谎言需要大的谎言来掩饰。然后,谎言就会愈扯愈大。一个不诚实、喜欢撒谎的人,会失去高贵的品质,也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做人必须诚实。生活中,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能为自己的诚实而自豪?如果不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想一想,为什么做出一些不诚实的行为和举动?这么做值得吗?如果当时坦诚以待,事情的结果会不会更好?能从错误中学习,并说服自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荀子说,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君子了。

吃古通今

在我国历史上,诚实善良的人比比皆是,汉代洛阳有名的贤惠女子乐羊子之妻便是其中之一。

一天,乐羊子的妻子到地里去干活了,只有乐羊子的妹妹在家。她看见邻居家的一只母鸡跑到自己家的菜地里,于是就想:嫂子待我像亲妹妹一样,并且为了哥哥的学业整日操劳,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如杀了这鸡炖给嫂子吃,给嫂子补补身子。于是,她就把那只母鸡抓住杀了。

傍晚,乐羊子的妻子从田里干活回来,看到碗里的鸡肉,就问:“妹子,咱们家的鸡一只也不少,这是哪来的鸡肉啊?”

乐羊子的妹妹不敢欺骗嫂子,就如实回答了。

嫂子听了之后说:“我们虽然穷,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想一想,这也是人家辛辛苦苦养来生蛋的鸡,我们怎么能白吃呢?”说着就到自己家的鸡栅栏里抓了一只最大的母鸡,送到邻居家,并且向邻居道歉。

乐羊子的妹妹被嫂子诚实守节、不贪图小便宜的品德感动了,不但向嫂子承认了错误,还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向嫂子学习,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还有一次,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就高高兴兴地拿回家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问:“这金子是哪里来的?”

乐羊子说:“是在路上捡的。”

妻子说:“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

乐羊子辩解道:“反正也找不到主人了,留下也没关系。”

妻子严肃地说:“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即使是人家不小心丢掉,被你捡来了也不能就把它当做自己的东西。我听说,有志气的人连泉叫‘盗泉’的水都不喝,诚实廉洁的人对于捡来的东西也不会要。如果你为了贪图小利,把这块金子留下了,就是不诚实的表现。你得到了这块金子,却丢失了诚实守节、廉洁自律的高尚品行。”

乐羊子听了觉得非常惭愧,就把金子扔到野地里去了。

老夫子点评:

诚实的人总是以真实的一面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管面对什么人,也不管什么时候,所以诚实的人总能赢得普遍的信任。反之,不诚实有可能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狐狸尾巴肯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失去人们的信赖,实在是得不偿失。

链接共享

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来从也,虽从必疑。

——《荀子·不苟》

善于感化改变人的君子是这样的:不诚实,就不能慎独;不能慎独,行动上就表现不出来;行动上表现不出来,那么即使发自内心,表现在脸色上、吐露在言调中,人们仍然不会顺从他;即使顺从了他,也必定心存疑虑。

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荀子·不苟》

只要立身诚实,并将它推行到同类事物上,便能得到诚实。保持诚实,就会得到;舍弃诚实,就会失去。保持而又得到了,就容易感化他们;感化了他们,那么慎独的作风就会流行;慎独的作风得到流行而且坚持不懈,那么人们的诚实就养成了。诚实养成了,人们的才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永远趋向于诚实而不会返回到当初不诚实的本性上去,这样他们就彻底被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