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02

第2章 人定胜天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语出《荀子·天论》)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尧是贤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

天不能主宰人,人可以驾驭自己。人生在世,出身不由己,成功靠自己。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勇于奋斗,不为宿命论所蒙蔽。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语出《荀子·天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是宿命论。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落后,认识水平低下,对自然及其规律所知甚少,因此,对“天”、“命运”诚惶诚恐。

在强权统治的社会,这种宿命论甚至起到了精神鸦片的作用,统治者竭力宣传它,如周武王伐纣,宣扬“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伐纣成功,又宣扬“天体震动,用附我大邑国”。这种宿命论历代传承,统治者把自己装扮成“天子”,天生具有富贵享福的命运,以此来麻痹被统治阶级。除此之外,生活中那些懒惰不思进取者、奋斗失败不愿振作者,也以此来安慰自己。

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则是批判和反抗这种宿命论的先行者。

荀子在《天论》中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认为,大自然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尧是贤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

接着,荀子分别论述了日月四季的变化、水旱等自然现象,批判了“治乱在天”的思想,提出日月、星辰、时序的气象变化在夏禹、夏桀的时代是相同的,可见安定、混乱并不在天,而是人为的结果。

荀子曰:“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意思是如果人勤奋耕作,省俭节约,那么天也不能使其贫穷;如果人注意营养、锻炼身体,那么天也不能使其疾患;如果人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办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也不能使其遭祸。所以说,人的吉凶福祸,并不取决于天,而取决于人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不仅如此,荀子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人不仅不取决于天,而且可以战胜天。《荀子·天论》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意思是说,推崇上天而思慕它,不如把它视为物体蓄养而控制它!顺从上天而颂扬它,不如掌握它的规律而利用它!盼望时节而等待它,不如适应天时而使用它!任凭万物靠“天”的力量而增多,不如施展人的才能去改变它!意欲万物为自己使用,不如合理利用万物而不失去它!仰慕万物生长的原理,不如掌握万物生长的规律!所以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于上天的赐予,那就违背了万物的实际情况。

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荀子对自然、对人生能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实在难能可贵。

吃古通今

有一个农夫意外地拾到了一只老鹰的蛋。他把这只蛋和一些鸡蛋一起放到了一只母鸡的巢里,不久,这只蛋孵出了一只幼鹰。

这只幼鹰长大后,行为举止跟其它的鸡一样,它咯咯地叫,有时拍拍翅膀像鸡一样只在低空飞几米远。也像鸡一样,只吃在地上扒到的种籽和昆虫。

有一天,它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一只老鹰在万里晴空中绕着大圈翱翔,在云中钻进钻出,它问:“那是什么东西啊?”

一只公鸡用嫌它少见多怪的口气说:“那是老鹰,是最伟大的鸟。”

“太厉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样。”

那只公鸡说:“别做梦了,我们跟它不一样!”

如果幼鹰放弃梦想,那么它至死都会认为自己是只鸡,但它没有放弃,坚持练习飞翔。虽然多年鸡的生活让它的翅膀无力、肌肉萎缩,但它坚持不懈,摔下来,再飞上去。终于有一天它飞离了鸡巢,飞上了蓝天,成为了“最伟大的鸟”。

老夫子点评:

命运不由天注定。所谓命运,就是沦落在鸡窝里的鹰。你愿意选择鸡一样的生活,就会平庸一生、碌碌无为;你愿意像鹰一样展翅翱翔,就会光耀一生、鹏程万里。

链接共享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荀子·天论》

上天有它的时序节令,大地有它的财富资源,人类有他的治理方法,这叫做能与自然相互配合。人如果舍弃了能与自然相互配合的治理方法,而只盼望天地的恩赐,那就太糊涂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

——《荀子·天论》

社会的安定、动乱是天造成的吗?回答:日、月、星辰的运行,这在夏禹、夏桀时是相同的;夏禹凭借这些使社会安定,夏桀凭借这些却使社会混乱,可见社会的安定、混乱不是天造成的。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荀子·天论》

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每天都能进步;小人舍弃自身的努力,而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每天都在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