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17

第17章 贫而志广,富而体恭

荀子曰:“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语出《荀子·修身》)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但志向远大,即使荣华富贵但谦恭有礼。

人穷了,就容易志短,贫而志广的人,是君子;人富了,就容易骄横,富而不骄的人,亦是君子。

贫而志广,富而体恭。

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语出《荀子·修身》

俗语云:“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一贫穷,自觉底气不足,见了有钱有势的人,往往觉得低人一等。

但是,荀子却说:“君子贫穷而志广。”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但志向远大。换言之,真正有远大志向的人,是不会因为贫穷而改变的。

关于“贫而志广”,荀子非常赞赏原宪,他曾不止一次为他的弟子讲原宪的故事,以激励他们。

春秋时,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那里弹琴。

子贡驾着马车,穿着白大褂,紫红的里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

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与子贡交谈。

子贡见原宪落魄的样子,便笑着问:“呵!先生生了什么病么?”

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作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作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

子贡听后,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荀子告诫韩非、李斯等弟子,子贡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原宪对于贫穷的看法,使他羞愧不已。因为他自己实际上有病——心病,不能从高层次看待贫穷的问题,也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更不理解原宪处于穷困之中却胸怀大志。

荀子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而无志”,也就是,没有远大志向,精神上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自己对贫穷的妥协,志向的丧失。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这个“擎天柱”的支撑,其灵魂大厦必将会面临倒塌,他也就会随之胡思乱想,更可怕的是因此而走上邪路,那么,他将永无翻身之日,永远处于贫穷之中。

在荀子看来,“贫穷而志广”固然可贵,但“宝贵而体恭”也不失为君子的风范。

人富贵了,就容易产生骄横之心,富而不骄的人,真的很少,主要是因为人不能隐藏富贵,总想着显富,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殊不知,因富而骄,不可一世,恃财欺人,往往会引发怨恨,招致祸端。再者,也易引起他人的妒嫉,或是坏人的觊觎,产生劫富之心。

其实,富贵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富贵而不能谦恭有礼。富贵者要克制自己的骄横、贪欲,做到富而好礼、富而仁义。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吃古通今

沈万三是明朝初年一个著名的大富翁,他原名沈富。

沈万三竭力向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地向新政权输银纳粮,讨好朱元璋,想给他留个好印象。朱元璋不知是想捉弄捉弄沈万三呢,还是真想利用这个巨富的财力,曾经下令要沈万三出钱修筑金陵的城墙。沈万三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三分之一。可沈万三不仅按质按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

沈万三这样做,本来也是想讨好朱元璋,但没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下火了,他说:“朕有雄师百万,你能犒劳得了吗?”

沈万三没听出来朱元璋的话外之音,面对如此诘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赏每位将士银子一两。”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朱元璋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立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不能容忍。如今沈万三竟敢僭越,想替天子犒军,但他没将怒意马上表露出来,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冷冷地说:“军队朕自会犒赏,这事儿你就不必操心了。”

朱元璋决定治治这沈万三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了他一文钱。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钱,你给我去放债。只以1个月作为期限,初二日起至30日止,每天取一对合。”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为百分之百分,而且是利上滚利。

沈万三虽然满身珠光宝气,但腹内空空,财力有余,智慧不足。他心想这有何难!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嘛。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可是,他回到家里再一细算,沈万三不由得傻眼了:虽然到第十天本利总共也不过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成了52.4288万文,而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高达5.36870912亿文,要交出5亿多文钱,沈万三只能倾家荡产了。

后来,沈万三果然倾家荡产,朱元璋下令将沈家庞大的财产全数抄没后,又下旨将沈万三全家流放到云南边地。

老夫子点评:

有钱,所以气壮;有钱,所以自以为有夸耀的资本,这是富而骄横的一种表现。沈万三意欲讨皇上欢心,自夸豪富,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富不能显,富不能夸,为富要自持,为富有谦恭,这才是长久保持富贵的道理。

链接共享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荀子·修身》

好的农民不会因为水涝干旱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本而不到市场经商,士人和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不遵守道义。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思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荀子·修身》

君子对谋求私利很淡泊,他对问题的思考有预见,他谨慎小心地避开灾祸,他会勇敢地去做合乎道理的事情。

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

——《荀子·修身》

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但志向远大,这是因为崇尚仁爱;君子即使荣华富贵但谦恭有礼,这是因为不以势凌人。

荀子锄田

荀子曰:“君子贫穷而志广。”君子即使贫困潦倒但志向远大。

其实,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只要敢于面对贫穷、挑战贫穷,就一定能战胜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