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夫子品评荀子
3608500000011

第11章 永远不要自满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语出《荀子·劝学》)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无止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否则,很难学到更新更多的知识。做人的道理与此相同。自满使人沾沾自喜,从而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

——语出《荀子·劝学》

韩非很聪明,是荀子非常喜欢的弟子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韩非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很多,可以离开老师去辅佐君王了。

韩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荀子,荀子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给韩非讲了一个故事:

孔子到鲁桓公庙中去参观,见到一个倾斜易覆的器物,就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主放在座位的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物。”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空着时要倾斜,注入一半的水就平正,放满了水又会翻倒。”

孔子又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

孔子的学生便舀水往器物里倒,倒到一半时,器物就端立着,倒满了,器物就翻倒了。空着时,器物就倾斜着。

于是孔子大声叹息道:“唉!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韩非听完了荀子的话,脸变得通红,知道这是老师在批评自己骄傲自满呢!

荀子正色道:“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

韩非立即向老师作了自我批评,从此谦虚好学。

自满使人满足已有的成绩,自鸣得意,自以为是,从此止步不前。骄傲自满,会使人丧失进取之心。

荀子提醒我们,千万不能有自满之心。过分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无知,它虽然使人有傻瓜般的幸福感,让人得一时之快,但实际上常常有损于名声。

然而,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说人家这做得不合适,那也做得不够,似乎他什么都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一个大道理来。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满的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怕被别人藐视,才用这种方式来显耀自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人厌恶。

吃古通今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倒入这个来访者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倒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老夫子点评:

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自满,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就必然导致什么都装不下,什么都学不进去,就像杯满茶水溢出来一样。

链接共享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荀子·宥坐》

孔子到鲁桓公庙中去参观,见到一个倾斜易覆的器物,就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主放在座位的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空着时要倾斜,注入一半时水就平正,放满了水又会翻倒。”

孔子又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孔子的学生便舀水往器物里倒,倒到一半时,器物就端立着,倒满了,器物就翻倒了。空着时,器物就倾斜着。于是孔子大声叹息道:“唉!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