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落实重于一切
3605700000010

第10章 建设落实型文化(1)

1.让落实成为一种文化

人能创造环境,环境也能造就人。巨人只能生长在需要巨人的时代。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日记里曾经记载过他做的一件“蠢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周游世界。一次,他来到非洲的一个原始部落。他看到,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达尔文在那个原始部落住了几天之后,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现象当气候恶劣,人们找不到食物时,他们就将老弱病残的人分而食之。理由是,这些人没有用。

达尔文很痛心:世界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而这里的人还这么野蛮残忍,一定要想办法改造他们。于是,他用高价买下一个当地的男婴,把他带回英国,他要用现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人”。然后,再用这个“文明人”去改造他家乡人吃人的原始现状。

16年之后,这个小男孩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经熟人帮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达尔文又来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了多大进步。可是,他却找不到那个“文明青年”了。当地人告诉他,他们把那个青年吃掉了。

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当地人告诉他:“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留下有什么用?”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组织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正像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的基本哲学思想对组织的作用比技术资源、经济资源、组织机构创新和抓住时机的作用更大。”

抓落实,则必须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组织要想搞好落实,无疑是天方夜谭。

所谓落实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落实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也就是把干实事、求实效即“落实”上升为一种文化。如果组织成员对自己所计划要做的事情,诸如制度、措施、政策、任务等,都能确立“落实”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并形成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人人都以落实为责、以落实为荣,“落实”便自然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正是我们所缺少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的。

良好的落实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相反,不良的落实文化则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落实能力的发挥,从而影响落实。

一般说来,无论什么样的组织,落实型文化的内涵都主要包括这些方面:重求实、贵行动、担责任、讲诚信和抓细节。

2.重求实:崇尚求实的作风

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它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赞誉汉景帝儿子刘德严谨治学态度的话。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实。”唐代的严师古注释“实事求是”说:“务得事实,每求真实也。”这里是说,做学问,务必掌握详细真实的资料,以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

毛泽东吸取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并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加以概括,从而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1941年5月,在延安干部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对实事求是作了如下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邓小平同志认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字。他说:“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抓好落实工作,也必须靠实事求是。换句话讲,建立落实文化,首先必须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氛围。“实事求是”是我们各级各类组织抓好落实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实践证明,凡是能够有效落实的组织,都具有求实的文化氛围。IBM公司、海尔公司,等等,都是如此。

台湾塑胶企业集团总裁王永庆就曾说:“我认为IBM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它从事电脑科技行业,而在于它一向都能脚踏实地,从基础的地方着手,并且追根究底,探求出事物的道理之后,确实加以履行。IBM有员工手册近十种,而手册内容包括从如何开车到如何对客户提供良好服务,样样都有,从这一点就可以了解,他们的踏实做事的精神,实际上超过了任何其他开发中的企业。”

日前,贵州武警总队总队长管吕贵少将、政委张生枝少将在基层蹲点调研期间的“工作日志”出现在总队局域网上。两位将军严谨求实、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在部队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工作日志”对两位将军每天的主要工作和生活情况做了简约而全面的记录,看似“流水账”,但不少细节却令人感动。“11月21日,蹲点中队所在县的主要领导前来中队请管总队长到县里赴宴,首长坚持不允,并亲自下厨做饭,在中队反请地方领导。席间无烟,以茶代酒。”

这顿没有香烟也没有美酒的宴请,令几位地方领导由衷感慨。用他们的话说,这顿饭虽然少了觥筹交错,却多了温馨自在,是一次最好吃、最舒心、最畅快的宴席。这件事情也令工作组同志和中队官兵深受感动和启发。一年以来,武警总队党委针对部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发布了“禁赌令”和“禁酒令”,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保持高压态势,严加督查,被官兵们称为“高压线”。像这次,有好几名地方主要领导在场,在外吃上一桌上档次的宴席,于情于理都是说得过去的。但管总队长却反而热情邀请地方领导和全体官兵一起共进晚餐,为表盛情,还挽起袖子为大家做了“红烧肥肠”、“清炖萝卜”等自己的拿手菜。席间,仅以一壶香浓的茶水敬地方领导,敬中队官兵,大家吃得热气腾腾,欢声笑语不断。官兵们说:“总队长坚持和基层官兵同吃一锅饭,不搞半点特殊,不仅是谢辞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更重要的是引领了一种优良的风尚。”

在武警总队官兵的心目中,张政委是扎实工作、爱兵为兵的榜样。他们每一次基层之行,都是一次满怀深情的“爱兵之旅”。他在基层蹲点的8天内,除了有两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陪同省委省政府领导前往另外两个中队看望慰问退伍老战士外,其余时间都“泡”在基层,同基层官兵广泛谈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与基层官兵建立了亲密互信的关系,成为广大官兵可信赖的朋友。

“工作日志”记录了这样一件事:蹲点第二天,张政委发现中队的战士洗澡超乎寻常地快,有的战士进澡堂几分钟就出来了。张政委拧开水龙头一试,马上就找到了答案:澡堂供热能力太差,水温太低!他立即令管理股重新调整供热方案,更换了供热设备,加装了挡风玻璃,战士们在澡堂里高兴得跳起来。张政委对支队机关干部说道:“澡堂水温低,冷却的不仅是战士们的身体,还有战士们的心。如果我们身在基层心却不在战士中间,不为他们着想,就不仅会损害党委机关的形象,给基层干部留下坏榜样,而且会让官兵心寒,最终挫伤部队士气。”为此,张政委通过会议、谈话等方式引导支队、中队干部举一反三,深入分析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大家进一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理念。

从管总队长参加中队的一日生活,与官兵们一起打扫卫生、维修营院、手把手教炊事员做菜、坚持深夜查勤、与官兵促膝谈心、帮助中队修订各种工作计划等;到张政委通过纠正部分干部汇报工作报喜藏忧、落实制度规章不严、训练中不按时让战士休息、驾驶员管车爱车意识不强等“小事”,给基层干部传经验、教思想、授方法,给战士们送温暖、奉真情、献爱心,“工作日志”清晰地勾画了两位将军求真务实的工作姿态、身先士卒的人本品格。两位将军在蹲点期间一直坚持同基层官兵“五同”:和基层官兵一样睡单人床,吃大锅饭,一起看新闻联播,一道参加班务会……管总队长和官兵们朝夕相处的情景经刻录光碟后,成为战士们最心爱的警营馈赠,而《贵州日报》刊发的张政委与退伍老兵一起开展文体活动的照片,则成为老兵们最珍贵的纪念,尤其是两位将军百忙中写给退伍老战士的一封信在《贵州日报》刊发后,当天的报纸被大家争相收藏。

两位将军的“工作日志”公布以来,在总队广大基层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兵在网上留言,就机关干部下基层的作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对部分机关干部下基层“来去匆匆,走马观花”的漂浮作风进行了批评,有的对少数机关干部“不懂装懂瞎指挥、指手画脚乱表态”给予了抨击。与此同时,基层官兵还对那些形象好、作风实的机关干部给予了高度赞誉。

“工作日志”和基层官兵的反应在总队、支队两级机关干部中也引起了不小震动。他们有的坦诚自己对基层工作确实存在感情不深、态度不好、形象不佳、精神不振、作风不实的问题,有的则对自己从基层到机关的心态变化做了深刻剖析,更多的则从将军“工作日志”中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方法。一位机关干部作了这样的留言:“看了这两份‘工作日志’和大家的讨论,我感到十分羞愧,我为过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真诚地向基层的同志道歉,请大家相信并监督,我一定会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负组织和领导的重托,真正肩负起自己的职责。”

诸多事实告诉我们:唯有求实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也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拥护或市场客户的深深信赖。

3.贵行动:一有工作,马上落实

落实的根本在于行动,建设落实文化的核心也在于让每个人都养成行动的习惯。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只在表态、开会、造声势上做文章,而要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任何一个组织中优秀的成员,他们做的永远比说的要多。他们知道凡事只有动手去做,才能得到自己想拥有的结果,说得再好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他们同样知道动手去做,永远比言语的说教更有影响力,能使人信服,从而使整个组织团结一致,朝共同目标前进。

在任何组织中,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最基层的执行者,都必须认识到只有真正落实到位才能获得成功,说得再好,如果不付诸行动,成功始终遥不可及。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杜绝一些空虚的口头谈论,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可是在现实中,往往是语言的巨人居多,真正能说到做到的人很少。

落实最重要的忌讳就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口头理论再好,如果只是坐而论道,光说不练,永远也产生不了任何效果,因此目标有了,方向明了,心态好了,能力足了,就要立即行动,这样落实才会有结果。

公元前233年的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达到亚细亚的弗利吉亚城的时候,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寓言:

传说,戈耳迪是个贫苦的农夫,有一天与妻子乘着牛车来到了弗利吉亚,此前弗利吉亚人(生活今天土耳其中部)接到神谕,称第一个驾着牛车来到弗利吉亚的人便是他们的国王。因此,戈耳迪就被推举为国王。为了感谢神恩,戈耳迪把牛车献给了天神宙斯,并将牛车绑在宙斯神庙的柱子上。绳结是用山茱萸树皮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紧。神谕因此预言,谁能解开这个难解的结就可以征服整个亚洲。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图解开这个结,可是总是连绳头也找不到,根本不知从何下手。

年轻气盛的亚历山大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机会,马上命令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的结。亚历山大观察这个结很久很久,同样连绳头也找不到,直到最后还是无法打开这个结,亚历山大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这个绳结呢?”

于是,他抽出宝剑,一剑辟开了这个难解的结,并声称:“我解开了这个结!”这个保留了几百年的神秘之结就这样被亚历山大解开。

因此,只有行动才能创造结果,如果把落实只放在口头上说一说,在会议上走一走过场,是无法得到结果的。

在落实中,我们肯定会面临很多艰难任务或者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的心里肯定会闪出很多想法:害怕失败,害怕经验不足。但是,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必须抛弃一切恐惧和疑虑,立即动手去做。除了结果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带来真正的影响。立即动手正是去获得结果的第一步。

在行动过程中,有短暂的成功,也有暂时的挫折和失败。要使意志行动的目的最终实现,就要有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既不要迷失在成功的喜悦里,造成后面意志行动的轻率和盲目,也不要因一时的失败就丧失信心,半途而废。特别是对待失败,应该冷静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著名美国时间效率专家兰肯曾经这样说:“面对任何任务,没有不可能完成的,没有特别可怕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开始做起来,这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因为它将使你获得先机与继续行动的动力,而这样的‘仅仅做起来’也最终将带领你走向成功。”

4.担责任:理所应当,义不容辞

写下这个小标题,我首先想起的是两封来自遥远的英国的信函:

2002年的一天,位于武汉市中心的景明大楼的业主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的挂号信,信中写道:

景明大楼为本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设计的安全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2005年的一天,广州市市政部门也收到50多年前提供建造广州海珠桥钢材的英国企业的一封来信。信中说:

修建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接近使用寿命,建议进行检测,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加固。

原来,海珠桥是1950年由广州市政府着手重建的,所使用的钢材是从当时英国的一座旧钢桥上拆卸下来的,所以就其寿命计算,估计快有100年了。

两封遥远的来信,让我们掂量出“责任”这两个字的分量。

岁月流逝,景明大楼当年的设计者、海珠大桥当年的材料供应商,恐怕现在已是退离工作岗位,或者是已经不在人世。然而,他们人离开了工作岗位,离开了人世,但其组织的责任却没有丢。这些公司的工作人员传承了这种责任感,依然在履行着他们神圣的责任。

这实际上是英国公司责任文化的体现。与这两家英国公司相比,我们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就缺少这种责任文化。以至于一些办事人员,遇事推诿搪塞,不敢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要解决落实问题,必须反对遇事推诿搪塞的坏习惯,构建责任文化。只有构建了责任文化,每个人都养成了负责的习惯,落实才能真正到位。海尔集团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在海尔,责任文化已经成了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责任文化成就了海尔的伟业。

在海尔,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大到一个设备,小到一个电灯开关,都有责任人。发生任何的纰漏,总能找到人来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