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罗素的智慧
3605600000011

第11章 不幸之源(4)

纯粹体力上的疲劳,只要不过度,往往会成为幸福的原因之一;它使人睡眠酣畅,胃口极好,对于假日可能有的娱乐活动兴致勃勃。然而,如果疲劳过度,就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危害。除了那些高度发达的地区外,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由于过度劳累,刚到三十岁便已经衰老了。超过一定限度的体力劳动,实在是残酷的刑罚,而事实上常有那样的苦役,使得生活本身变得不堪忍受。

然而,在现代世界最先进的那些地区,由于工业生产劳动条件的改善,体力疲劳已大为减轻。在这些地区,神经疲劳却变成了最严重的问题。令人惊讶的是,抱怨这种疲劳的呼声,最常见于那些富裕阶层,比起实业家和脑力工作者而言,在雇佣工人身上要少见得多。

要在现代生活中避免神经疲劳,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首先,城市劳动者在整个工作时间内,甚至是上下班时间里,不断受到噪音的侵扰。尽管他们学会了对大部分噪音有意识地不去注意,但仍免不了受到噪音的折磨,而且无意识中竭力避开噪音所造成的紧张,反而使人更为疲惫。

另一种我们并未意识到的造成疲劳的原因是,陌生者的连续不断地出现。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的自然本能也习惯于对同类的每一位陌生者进行观察探究,以便决定用友善的或敌意的态度去对待他。这种本能在高峰时间里乘坐地铁的人们身上受到了抑制,这种抑制的结果是,他们对每一位陌生者,对这些不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被迫挤在一处的陌生者,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扩散性的愤怒。

此外,急着赶早班火车的紧张情绪,会引起消化不良。等到赶到办公室,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这位职员的神经已经紧张劳累,从而对整个人类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他的雇主也带着这种情绪赶到办公室,对雇员身上的这种疲劳和厌烦置之不理。雇员由于怕被解雇,不得已装出温顺恭敬的样子,但是,这种不自然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剧神经的紧张。要是允许雇员们一个星期有一次机会去捏捏雇主的鼻子,或是用其他方式表示对他的真实看法,他们紧张的神经也许会得到放松。

然而,从雇主的角度而言,他也有自己的烦恼,因而这样做并没有解决他的问题。雇员怕的是解雇,雇主怕的是破产。确实,有些雇主已经足够富裕,根本用不着为此担忧。但是,在他们取得这样的地位之前,他们一般都经过了多年艰苦顽强的奋斗,在这期间,他们一定要时时警惕、关注着世界各地行情的变化,不断地设法击败对手。这一切的结果是,当真正的成功来临之时,这个人的神经已经崩溃了,他已经如此习惯于焦虑状况,以致于在需要消除这种焦虑时,他仍不能摆脱它。

富人也有子孙后代,但是,他们也多半给自己制造焦虑,而且这类焦虑同他们如果不是出身富家时可能遭受的焦虑几乎一样。他们聚众赌博,因而招致与父辈相同的烦恼;他们牺牲睡眠,通宵达旦寻欢作乐,弄垮了自己的身体。等到一切平静下来,他们也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已经没有力气去享受幸福了。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出于选择或需要,大多数现代人过的都是这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生活,这种生活如此使人困乏,以致于没有酒精的刺激,他们就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对那些愚蠢的有钱人,我们并不想多说,还是让我们来谈谈为了谋生而疲劳的比较普遍的情形吧!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情况下的疲劳往往是由焦虑引起的,这种焦虑可以通过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哲学以及一定的心理控制而加以避免。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思想缺乏控制能力,换言之,面对那些自己一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阻止自己去想它们。深夜里,男人们上床睡觉,在他们本应该去好好恢复体力时,却依然在床上翻来覆去、苦思冥想,为工作上的事情操心费神。实际上,他们这时对这些问题是无能为力的,他们这样地苦思冥想,并不能找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而只不过是一种半精神错乱的状态所致。这种状态正是失眠症所伴有的思维紊乱。黎明来临,半夜里的那种精神错乱依然紧紧缠绕着他们,模糊了他们的判断力;他们的脾气变得更加急躁,对每一个困难障碍他们都感到非常恼怒。

聪明的人只是在有某种明确的目标时,才会去考虑那些问题,平时则考虑别的事情,如果是晚间,他们就干脆什么也不去想。我们并不是主张在遇到大的危机时,比如面临破产或者一个丈夫有理由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时,由于没有解决的办法,就可以不去加以考虑。当然,对少数头脑特别清醒的人而言,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麻烦,除了那些必须立即处理的以外,可以把它们暂时搁置起来。

在对大脑的思维进行系统的训练以后,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不是不适当地、无间歇地去思考。在要作出一个困难而又劳人心神的决定时,一旦有关的数据信息收集齐全,就应该马上加以最充分的考虑并作出决定;一旦决定作出,除非有新的事实和证据,不要去随便加以修正,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劳心费神、更无成效了。

通过认识到那些引起焦虑的事物的非重要性,可以消除大部分忧虑。许多种神经疲劳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治疗。我们的行为并不如我们认为的那样重要,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关系不大。再大的痛苦都可以忍受克服,那些似乎使人的幸福一去不复返的困难,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渐渐消失,以致于到后来人们都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困难有多么巨大了。除了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考虑,更为重要的是要记住,个人的自我并不是整个世界的最大的一部分。一个能够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够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为自己找到安静闲适之地,而这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

在现代生活中,情绪上的疲劳一直是主要的形式。纯粹脑力上的疲劳,同纯粹肌体上的疲劳一样,通过睡眠就能得到补偿。无论谁从事了大量的不需要情绪卷入其中的脑力劳动以后——例如,繁琐复杂的计算——都能在每天的结束通过睡眠消除日间带来的疲劳。工作过度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一点,而是某种形式的烦恼和焦虑。

情绪性疲劳的麻烦在于,它能扰乱人的休息。一个人越是变得疲乏,他发现疲乏越难消除。这濒临神经崩溃的症状之一就是,认为自己的工作太重要了,哪怕是一天假期都会带来不可收拾的局面。对那些把自己的工作看得很重要的病人,我们开的药方是:休假!看起来似乎是由工作引起的神经崩溃现象,实际上,就我们所知的任何一个病例来看,乃是由于一些情绪上的困境所致,面对这些困境,病人往往试图通过工作来加以逃避。他之所以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是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他将无法驱散解脱萦绕他心头的不幸感,无论这种不幸是怎样的。

当然,当他的麻烦是面临破产的时候,他的工作就与他的焦虑直接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即使如此,这种焦虑也往往会促使他去长久地工作,这种长久的工作会模糊他的判断力,结果破产比他工作少时反而来得更快。在任何情况下,是情绪性困境而不是工作,导致了神经的崩溃。

焦虑心理决不是简单的东西。它涉及到心理自律的问题,这种心理自律主要是指在恰当的时候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极其重要,首先,是因为它能使人以最少的脑力付出完成日常工作;其次,是因为它是治疗失眠症的良方;最后,是因为它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和能力。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触及到潜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东西。当问题变得相当严重时,任何方法如果不能深入到人的意识层次之中,便不能产生什么作用。

关于无意识对意识的作用问题,心理学家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有关意识对无意识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就少得多了。后者在心理卫生学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如果要使理性的信念作用于无意识领域,就必须认识这一作用。这一点对于焦虑问题来说特别重要。一个人对自己说,即使这种不幸发生也没有什么可怕,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只要这种焦虑仍然停留在意识信念里,这种自慰术在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就不会起作用,也不能防止噩梦的出现。

罗素认为,如果给有意识的思维注入足够多的活力和强度,它就能深入到无意识之中去。大多数的无意识的东西是由本来高度情绪化的有意识思维组成的,只不过现在它们被深埋下去了。这种深埋过程有可能有目的地加以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无意识思维做许多事情。

例如,如果我们不得不去写作某一较为困难的题目,最好的办法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里,集中注意力予以认真思考,在这段时间结束时,即发出指令,比方说,要求这一工作转到地下进行。过了几个月后,我们有意识地回到这个题目,发现这一工作已经完成。在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以前,我们习惯于在以后的几个月内,由于工作没有进展而忧虑不已,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忧虑担心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将这几个月的时间浪费了。现在呢,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了。在解决焦虑问题上,也可以运用在许多方面与此类似的过程。

当受到某种不幸事件的威胁时,先审慎地、有意识地思考一下,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什么东西是最糟糕的?在对这种可能的不幸作了表面的考察之后,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相信,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有什么极端可怕的灾难。这类理由总是存在的,因为,说到底,我们个人碰到的任何事情都并没有什么普遍的重要意义。在你对最坏的可能性作了长久的持续的审视,并且怀着确信对自己说:“嗯,毕竟这问题并不是那么严重紧要。”之后,你会发现,你的焦虑已经消减到一种最小的程度。重复几次这一过程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到最后,如果你面对最坏的可能性也没有退缩逃避,你就会发现,你的焦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振奋激昂的情绪。

这种方法也是避免恐惧心理的更为普通的方法的一部分。焦虑是恐惧的一种形式,所有的恐惧形式都导致疲劳。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不再恐惧,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疲劳大大减少了。当我们不希望出现某种危险发生时,恐惧便以某种有害的形式产生出来。恐惧的情绪时而袭入我们的头脑。

恐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每一个人而言,各不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某种潜在的恐惧。有的人怕得癌症,有的人担心经济上破产,有的人担心自己不光彩的隐私被人发现,有的人受着猜忌的怀疑心理的折磨,有的人则在夜晚时想到儿时听到的地狱之火的故事可能是真的,而辗转反侧,思绪萦绕,挥之不去。

也许以上这些人用的是一种错误的对付恐惧的方法。无论何时恐惧进入了他们的头脑,他们都试图去想别的东西,试图用娱乐、工作或其他方式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种不敢坦然面对现实的做法反而加剧了各种形式的恐惧。转移自己思考目标的做法是由于对鬼怪幽灵的恐惧引起的,人由此转移了自己注视的目光。

正确的对付恐惧的方法是去理智地、平静地、全神贯注地思考,直到这种恐惧完全不再陌生。最后,熟悉削弱了恐怖可怕,整个对象因此变得令人厌烦,我们的思想由此而转移开去;但不是像以前那样由意志的作用引起,而纯粹是由于对该事物的厌恶所致,当你发现自己喜欢对任何事物都苦思冥想时,别担心,最好的对付办法是,用比自己平时更认真的态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直至最后它失去了令人恐惧的特征。

疲劳的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对兴奋的爱好。一个人如果把闲暇时间用于睡眠,他便会身体健康,但是,他的工作却烦闷单调,他觉得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有一种娱乐放松的需要。问题在于,最容易获得的、表面看来最吸引人的娱乐活动,多半是一种消磨神经的活动。追求兴奋的欲望,过了某一极点后,就成了或是扭曲的本质或是某种本性不足的标志。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使人兴奋的娱乐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除非通过兴奋的刺激,否则,生活就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智而谨慎的人,惟一能够做到的是约束自己,不允许自己去寻求那种有损健康、影响工作的过分而又使人疲劳的快乐。

嫉妒

按语:

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嫉妒者本人产生一种非常低下的、丑陋的心理,使嫉妒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嫉妒者受到极大的伤害。对任何人来说,忍住自己的嫉妒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看到别人在一些方面强于自己,自己心中不平衡、不舒服,尤其是此时再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那就不仅仅是嫉妒了,甚至有些人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打击别人,自己也同样受害不浅。所以,嫉妒心要忍,忍嫉妒不是不承认别人的优点、业绩,而是要正确地认识他人的成绩,不自卑、不自满,正确地评价他人、评价自我,从而克制和避免嫉妒心的形成。

使人不幸福的最主要的潜在原因,除了忧虑之外,恐怕就是嫉妒了。罗素认为,嫉妒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儿童不满一岁就有了嫉妒的心理。在一个孩子面前露出些许对于另一个孩子的偏爱时,那个被冷落的孩子便会立刻觉察且憎恨。因此,如果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那就必须对每个孩子都绝对公正、不偏不倚,而且始终如一。

相对于儿童而言,成年人的这种情绪同样普遍,所不同的是,儿童在表露自己的嫉妒时,比成年稍稍公开一些而已。

在普通的人性的特点中,最不幸的莫过于嫉妒。嫉妒者不但希望别人遭受不幸,而且他自己也因嫉妒而忧郁不欢。他不是从自己拥有的一切中寻找快乐,而是从他人拥有的东西中寻找痛苦。如果能够,他就想方设法去剥夺他人的优点长处,他认为是值得这样做的,就像他得到了那些优点长处一般。倘若允许这种情绪放肆,那么,非但一切的优越卓越之士要深受其害,而且对最有益的特殊技巧的运用也是致命的伤害。

为什么一个医生可以坐着车子去诊治病人,而一个工人却只能步行去上班?为什么一个科学研究者可以在一间温暖的房间里度过时光,而其他人却要饱受风寒?为什么一个掌握非凡才能的人,就可以免去他的日常繁杂的家务劳动?对于这些问题,嫉妒并没有提供任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