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红楼梦
3604700000004

第4章 《红楼梦》版本诠解(3)

那么,为什么遗失的恰恰是八十回后的稿子呢?很可能是传阅者急于知道《红楼梦》的最终结局,所以八十回后的稿子传阅得比较多,因此八十回后的稿子遗失得也最多。缺得越多,八十回后的稿子就显得断断续续的,即使“誉清”也很难了,所以八十回后的稿子就慢慢地遗失了。这很可能是传抄存世的《红楼梦》稿都止于八十回的真正原因。

从时间上推算,上面所引的批语大都是在曹雪芹逝世后第三年加在书稿上的。畸笏叟说,曹雪芹死后,诸亲友也都已“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从这里,我们可以推知,除去遗失的八十回后的五六稿,剩下的那些稿子很可能在曹雪芹死后都由畸笏叟保存。也只有这样,畸笏才会只叹息五、六稿“迷失”,仅仅以不得见“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了。

也许这些稿子刚刚遗失的时候,曹雪芹并没有把它们放在心上,因为仅仅是“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它们并没有确定是被投于水或焚于火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再无失而复得的可能。也许,如果当时真的是确定那些稿子已经迷失到再也“不可复得”的地步了,那么曹雪芹理所当然会把遗失的稿子再补写出来。也许,当1764年2月2日,这个灰暗的日子来临的时候,曹雪芹以及那些批借阅者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一天,穷居北京西山的曹雪芹因为失去惟一的爱子,悲痛之下,与世长辞。本来的小疏忽,却造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巨大的遗憾。曹雪芹永远失去了把遗失稿补写出来的机会。

曹雪芹死后,脂砚斋也相继去世。残留稿都留在了畸笏叟一个人手里。又过了三年,当畸笏叟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为奇书致残事叹叹不已的时候,遗憾已经注定。这个可怜的小老头(根据研究“畸笏叟”应该是男性)这时候才意识到那些稿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于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就把自己手里的残留稿子保存起来,再不轻易示人。然而,这又造成了更大的遗憾。在这以前,在外面传阅甚广的只是前八十回,至于八十回后的稿子传阅的也只不过是那么五六稿(所以遗失的可能性很大);在这以后,在畸笏叟不轻易把稿子借给外人阅读的情况下,八十回后的稿子(除了遗失掉的那五六稿)传阅的机会大大减少了,传抄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流传下来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了。而在此之前已经传抄开来的前八十回的稿子这时候可能已经有了很多的手抄本在民间流传。在这种情况之下,畸笏叟死后对八十回后残留稿子的处理情况直接决定着八十回后残留稿的命运。然而,随着这个无名无姓,只有一个代号“畸笏叟”的小老头到底死于何地?死于何时?他究竟是谁——都无从稽考,八十回后的稿子自然也就没有了下落。

以上就是《红楼梦》八十回后稿子遗失情况的基本概述。

《红楼梦》到底有多少个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但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程乙本改动尤甚。

脂评抄本系统主要有:

甲戌本

甲戌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见于各册首回首页首行。因第一回第八页楔子正文中“出则既名,且看石上是何故事”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这里所说的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1863年)、同治七年(1868年)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批语三十余条,署“左绵痴道人”。之后流传不详,1927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并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1961年5月,胡适决定由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次年6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朱墨套印出版两种。1985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

己卯本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己卯本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

己卯本当为清怡亲王弘晓府中原钞本。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十三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此本约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后来由其友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1959年冬,己卯本残卷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1980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线装五册,计四十一又两个半回,首有冯其庸序及凡例。

庚辰本

庚辰本又称脂京本,题《石头记》,见于封面;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每回卷端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字样;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庚辰年,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本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底本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庚辰本十回一册,共八册,每半页十行,行三十字。

庚辰本原出北城旗人家中,徐星署1933年初于北京东城隆福寺地摊以八银币购得,格外珍视。1949年5月5日,经郑振铎先生介绍,燕京大学图书馆折价黄金二两购自徐氏后人之手,与原藏之明弘治岳氏《奇妙全像西厢记》(此书最古刻本)及百回钞本《绿野仙踪》(刻本皆八十回)并称燕大馆藏“三宝”。1952年北大燕大合流之后,始入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55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朱墨两色套版影印出版,是首次影印行世的早期脂本,所缺二回据己卯本补入。1955年10月出精装二册,12月出线装八册。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换用蒙府本文字补入。1974年2月,出尺寸依原大的线装本八册;10月,出版大32开本四册。

列藏本

列藏本又称脂亚本,题《石头记》,见于各回回前所题,无书前题页;因藏于原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列藏本。列藏本存七十八回,即一至八十回,中缺第五、第六回;第五十回未完止于黛玉谜,缺半页;第七十五回末至“要知端的”下脱半页。列藏本共三十五册,每半页八行,行十六、二十、二十四字不等。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1832)由随第十一届俄国传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PavelKurliandtsev传入俄国,书首有其墨水签名及两个笔画拙劣的汉字“洪”字,当是他的中文姓氏。原存外交部图书馆,1962年苏联汉学家B·L·Riftin(汉名李福清)于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收藏中重新发现此本,1964年撰文介绍,始为人所知。列藏本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1986年4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会同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编定,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六册。次年1月出线装本,二函二十册。卷首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序,次李福清、孟列夫二人文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的发现及其意义。

戚本

戚本又称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题“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见于封面;中缝则题曰《石头记》。因卷首有戚蓼生所作石头记序,故世称戚本。此本为石印本,由上海有正书局印行过三次。

戚本为乾隆年间德清戚蓼生收藏并序。戚本是最早传印的八十回脂本,突破了延续120年的程高本垄断的局面,首次将一个真的(或接近于真的)曹雪芹原文的《红楼梦》行显于世,意义非同寻常。

戚本原本黄绫装面,存上海时报社。曾传闻已于1921年毁于火。1975年冬,上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底本前四十回半部,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称戚沪本。197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戚大字本”影印出版,线装二十册;1975年6月出平装八册。1980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全五册。

戚宁本

戚宁本又称南图本、脂宁本,题《石头记》,见每页中缝。戚宁本今藏于南京图书馆,卷首有戚蓼生之石头记序,故称戚宁本;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行款格式与戚本全同。但无格栏。此本抄写字迹,有的较工整,有的很幼稚;文字几乎与戚本全同,凡有正副印改过的地方,此本保存原貌;据高一涵分析,此本约在咸丰年间抄成;今存书上有标签“泽存书库藏书·子部·小说家类·平话之属·清曹雪芹撰·石头记八十回·二十册·抄本”。钞本所用毛太纸,黄软;几一色,不暗;蛀痕有无及大小不一。戚宁本有谓在1930年前后曾属昆山于氏,后归伪内务部长陈群“泽存书库”。日本投降之后,陈群畏罪服毒自尽,其藏书移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即南京图书馆前身,收藏至今。

蒙府本

蒙府本又称王府本、府本、脂蒙本,题《石头记》,见于目录页及版心;疑为清蒙古王府旧藏,故名。蒙府本存百二十回,全;分装四函,函八册,共三十二册;十回一卷,共十二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补配部分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四字;版框高十九厘米,宽十二点五厘米。蒙府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源之本,但无戚序;此本中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第十八册四回和十九册前二回),以及后四十回(第二十五至三十二册),乃后人据程甲本抄配;抄写书法端正,书首程伟元序则抄写拙劣,显系抄配;共计批语七百一十四条;双行夹批和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本,有多出之,无署名;第七十一回末总评后半版有“柒爷王爷”字样,一般据此推测此本是清蒙古王府旧藏。此本抄录时间颇晚,在总目中六十七回与其他各回似为一色笔墨,故当迟于程甲本刊印的时间,即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版框界格及版心书名系雕版印就,精美考究。朱丝栏,朱色浅暗,双边;粉色连史纸抄写,纸色黄白不等,周边黄,比己卯本庚辰本新;补配部分系素白纸;有总目;外黄绫装面。

蒙府本据赵万里先生所述出自北京蒙古旗人之手,原为清蒙古王府旧藏,1960至1961年间出现于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即由北京图书馆重金购藏。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按原规格影印出版,全六册。

靖本

靖本又称靖藏本、脂靖本,题《石头记》,原藏于扬州靖氏,故名;存七十八回;缺第二十八与二十九回,自别本抄配,附于八十回后;第三十回残失三页;原本分十九小册,合装成十厚册;每半页行数字数未察。

此书1959年由毛国瑶先生发现,并借去将书中批语与戚本对勘,共计有150条批语为戚本所无,散见于共计四十一回中,经他过录在横行练习簿上。撰文脂靖本红楼梦批语首次发表于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1974年八、九月号(总第二十一、二十二合刊)。1959年秋末将钞本归还靖氏。1964年毛国瑶将批语寄交俞平伯,俞平伯发现此本价值,商借原书,而靖家已遍寻不获。

此本原藏者为先人八旗辽阳某氏,因军功赐姓,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复迁南京。在扬州时与吴才鼎(夕葵书屋主人)交游。吴应藏有另本。据考,吴之一生富收藏,精校勘,故其本当非属一般,然不知尚存于天地之间否。

甲辰本

甲辰本又称梦本、梦觉本、梦序本、梦叙本、脂梦本、晋本,题《红楼梦》,见于书端总目和回前回后及版心。因卷首有序一篇,序末云“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故名甲辰本或梦本。甲辰年,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本存八十回,全;分装八函,函五册,共四十册;二回一册;第八十回缺末页;每半页九行,正文行二十一字,序文行十八字;版框高二十点三厘米,宽十二点五厘米。此本工楷精抄,字划美好;仅缺末页;本第四十九回回前总评曰“原本评注过多,未免旁杂,反扰正文。今删去,以俟观者凝思入妙,愈显作者之灵机耳。”故此本中脂批为大量删弃;此本仅有双行墨笔夹批,计二百三十余条,绝大多数在前四十回,第一回尤多,达八十八条。后四十回仅见第六十四回一条;书中凡目录之后,每回前后,每页中缝,明标“红楼梦”字样,是为最早正式题名《红楼梦》。

甲辰本1953年出现于山西,曾藏于山西文物局,后归北京图书馆。1989年10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冯其庸序,全六册。

梦稿本

梦稿本又称科文本、脂稿本、杨藏本、高阅本,题《红楼梦稿》,见于蓝面封皮。首页书签题“红楼梦稿本佛眉尊兄藏次游题”,下有“次游”印,复有“文云密笈”印;次页题“红楼梦稿己卯秋月□□(草书难以辨认,疑为‘堇堇’)”,下“又云印□(不可辨认)”印。第三页题“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补足继振记”,下“又云”印;第四页朱丝栏内题“红楼梦稿咸丰己卯古花朝后十日辛伯于源”,下“于源私印”章。第二、第三页又有“猗欤又云”“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等印,故名梦稿本。梦稿本存百二十回,全;十回一册;共十二册;每半页七行,行三十八字,皇皇巨册,在各本中开本最大。

梦稿本原为杨继振(字又云)道光己丑年(1829)收藏。1959年春,北京文苑斋收得此书,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1963年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线装十二册,后有范宁先生的跋。1984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精装十六开一册。

己酉本

己酉本又称舒序本、脂舒本,题《红楼梦》;卷首有落款“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由此得名。己酉年,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本存四十回;原本八十回;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此本正文属脂本系统;有拼凑现象。

己酉本原为清嘉庆年间姚玉楝号筠圃收藏。今只存半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先生藏,此本是现今所知惟一尚由私家收藏的脂系写本。

郑藏本

郑藏本又称脂郑本,题《红楼梦》,见于版心中缝;后世藏者加有封面题“石头记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原郑振铎藏,故名。郑藏本仅存残卷两回;原回数不详;装订为一册;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版框高二十一点四厘米,宽十二点七厘米。

郑藏本原为郑振铎珍藏,现藏于北京图书馆。郑藏本于1991年2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首以俞平伯先生1954年旧文旧抄红楼梦残本两回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