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石述思说中国:中国各阶层矛盾分析
3599400000006

第6章 贫富之殇(1)

谁让穷人“死不起”

自古以来,善待死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深层原因之一是国人普遍不相信来世。

如果缺点兼济天下的情怀,便往往活得功利而憋屈,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样的人死后轻如鸿毛。

其实,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死后重如泰山的机会本来就少,人的胜败往往由生命的长度决定——社会流行语:伟大是熬出来的。

加上价值迷失、信仰缺失,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相当盛行,成全了张悟本、李一等养生大师。

于是,中国式宽恕都出现在生命终点,有古语为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最凶猛赌咒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今天,这句赌咒将成为一部分穷人必须直面的噩梦。

原因很简单:我国殡葬行业,盛行“骨灰盒比电视机贵”、“坟墓比房子贵”、“火化比自焚贵”,导致未富先死的同志死不起。神奇的是,“维持殡葬业公益属性”竟是国策。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当然也包括为死去的人民服务。于是,为了避免死无葬身之地的悲剧像拆迁自焚那样频现,在土地资源无比稀缺的今天,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推出新政——据报道,为了解决北仑区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的殡葬难题,北仑区30个公墓推出805个经济适用型墓地,最高售价不高于7800元。

其实,对于特困户而言,7800元也是个不小的数字,照样死不起。更重要的是,这也折射出目前披着公益性外衣的殡葬业收费该多么昂贵。

黑色利益链条相当触目惊心:比如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刚曾列出一份丧葬清单: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一个墓穴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给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白包”:运尸费、抬尸费、火化费、取灰费、火袋费等名目繁多服务项目,无一不是收费的名目。

背后是行业管理和运营的垄断——由于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缺位,诸多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屏蔽市场竞争,管理者和运营者责权不清,社会监督渠道狭窄。

更重要的是,多数活着的人被高房价困扰,正在为活着有立锥之地奋斗,无暇关心死后何处容身,导致一些黑心人钻了空子。毕竟全国每年只有约800万人永别,而有13亿人需要顽强活下去。

部分民政部门和自己的亲戚殡葬馆并不是穷人死不起的最大元凶——而是目前畸形的土地开发热潮。

在人均土地资源无比稀缺的今天,面对发展的压力,受短期政绩冲动驱使,各地普遍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圈地运动,大搞基建、房产开发,致使全民共有的土地资源变成了部分人谋取利益最便捷有效的工具,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房奴、蜗居现象层出不穷,终引发中央最严厉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发轫。

主要福音是廉租房的大规模开建,被称为活着穷人的最后庇护所。

经济适用坟疑似充满积弊的经济适用房的借尸还魂,其开发销售黑幕、监管困局会否再现都值得高度警惕——会不会又成为权力续租和冒牌穷人的盛宴?在民政一统江湖的殡葬业,一切皆有可能。

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建廉租坟——将穷人死的成本减至最低。土地就直接征用地产商手里闲置的吧——足够了。

仇富与均贫富

绝大多数人民都爱人民币。

但由于没教育好,“人民币”不学好,变得特势利,只爱人民中的权贵,导致穷人越来越多,富人越来越富。

多数人很气愤,便将怒火烧向那些银子多的人。

史称仇富。

因此,中国最仇富的人想必是个穷人——怎么遵纪守法地奋斗都翻不了身。

错了。

没钱仇富有羡慕嫉妒恨成分,似乎更确切地说只是仇恨富人,但不恨富,有些穷人比富人还嫌贫爱富。

真正仇富的人应做到有钱且不在乎钱,且逼迫富人都能如此。

这个没有因此住进精神病院的人叫陈光标。

本来这个苦孩子是得到命运眷顾的,意外地发了财,竟然决定千金散尽,承诺裸捐不说,还整天高调行善,因此获封“中国首善”,颇受穷人追捧,所到之处,各类苦主闻风而动,宛如财神驾临。

标哥积累的巨资只要系合法所得,如何支配属个人权利,闲杂人等不应妄加揣测动机。

后来标哥钱墙都码到台湾地区去了,但由于过于大张旗鼓,搞得慈善理念、制度、社会中介相对先进的宝岛一片哗然,耗资1.4亿人民币的感恩之旅居然演变成争议之旅。

台湾之行使他有些水土不服,决定重回大陆找回信心。陈光标宣布:今年要到北京、上海和广州“敲锣打鼓发红包”。明确表明这样意图:促使三地富豪倾囊行善举。

结合今日社会严重不公现状,此举有其现实意义,但也值得商榷。

想必富豪倍感压力巨大,内心相当不爽,哪怕捐款也是迫于道德压力的无奈之举。

显然这有违慈善自觉自愿本意,因此,此次行为只会使标哥加冕中国仇富第一人,而无助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进程。

首先,中国慈善之落伍,既受制于中国目前民企发展阶段和国民待遇缺失,也与慈善观念、体制、管理滞后相关,更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在一次二次分配中对国民都存在巨大欠账,将弥合社会贫富鸿沟之重任过度集中到目前以解决就业、提供税收、产业升级为使命的民企富豪身上,显然用力过猛。

其次,用最原始的发现金的方式行善,虽说可以规避机构贪污挪用风险,但对于根本改变穷人命运价值有限,古人尚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故真正伟大的慈善家往往偏爱低调的教育、培训等长线工程,没有发红包张扬刺激,但却摆脱单纯救急之低效,而实现救穷之长效。红包发不好,还有被骗之虞和纵容懒惰之嫌。

此外,大张旗鼓行善、尤其是将受助者置于媒体聚光灯下真诚或被迫感激涕零,也会伤及受助者人格、尊严,古人尚不受嗟来之食,何况现代公民社会更应充分彰显平等人文情怀,慈善只是给予,主体是对方,而非自己。抛开政治因素,台湾之行的争议多由此而生。

当然,结合陈光标过往扶危济困之行动,这些问题显得瑕不掩瑜。

对受助穷人而言,比红包更重要的是获得自立自尊的可能;对中国慈善而言,则是创造更加公开透明的制度环境。

这些都是发红包换不来的——哪怕所有富人都发。

首善先生,该告别迎合公众仇富情绪、进而均贫富的简单逻辑了。

中国穷人改变命运的10个准则

毋庸讳言,这是贫富分化严重的年代。

造成的社会问题很多。比如大家纷纷对靠自己创业失去信心,纷纷热爱当官,使国考热震惊世界。

更可怕的是贫富世袭。拼爹游戏的盛行似乎在鸣响序曲。

不在失望中沉沦,就在失望中骂娘。

这可以泄愤,但却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假如你真的想靠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版本的人生可以尝试。

在一个叫浙江的地方,万千的民营企业家从最基层的草根崛起,打开了一扇通向财富的中国窄门。他们以充满传奇的经历修正了我对中国商业乃至社会的认知,并结合我在浙江考察的真实经历,总结了当代中国穷人要想改变命运的10个准则,欢迎拍砖。

1.不要将祥林嫂当成偶像,抱怨生活。浙江商人忠告:一无所有其实意味着不怕失去什么。

2.不要被面子所累,要敢于从最基层做起——卑微不是身份,是心态。浙江台州的两大富豪飞跃集团老总邱继宝、杰克集团老总阮福德都是修鞋匠出身,而闻名世界的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不过是教师出身。

3.不要害怕创新,只有符合市场需求,即可遵循法不禁止即是可行的原则尝试。浙江商人的成功表明:只有先行一步才能领先市场。具体可参考温州经验。

4.不要单打独斗,要抱团取暖。浙江商人之所以不断在全球上演蚂蚁战胜大象的奇迹,和其靠特殊血缘、地缘关系凝聚的集团力量不无关联。

5.不要重义轻利,要义利并重。具体从学习浙江永嘉学派的精髓开始。

6.不要偷懒,勤劳永远是成功的第一个阶梯。浙江商人的勤劳举世闻名,逼得竞争失利的西班牙人直烧温州人的仓库。

7.不要奢靡,永远牢记你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所得,但在该花钱的地方一定不要吝啬。浙江商人善聚财,更善于利用一切资金将自己事业做大。

8.不要欺骗,要将诚信当成信仰。浙江商人之所以引领市场和民间金融发展,是因为在诚信制度缺失的今天,普遍自觉恪守内心的准则。

9.不要勾结官员,更不宜与政府对抗。浙江商人其实努力建构了一种相当先进的政商关系——用商业思想家冯仑的话说是建立在基本的道义、制度、根本方向上的一致。很多浙江民营企业的老总都兼任本公司党委书记,不仅可以让党放心,还能尽可能争取政策支持。

10.不要怕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并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成功。浙江商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接纳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并勇于率先实践的能力在中国无出其右。

当然,这一切建立在一个这样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尊重法治、尊重市场、尊重企业的政府。浙商很幸运:浙江官员也许是当代中国最不像官员的群落,多数低调务实,恪守权力的边界,不轻易干预微观经济运行,并尽力制定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公共政策,并尽其所能提供到位服务。可能距法治市场经济要求还有距离,但已足以让其余省市民营企业家艳羡不已。

“穷二代”也坑爹

本来,“坑爹的二代”是指那些父母是公职人员或者经商有权势、有关系、有后门的二代子女。甚至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其根源除了社会制度带来的世袭困境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人文精神溃散。当然,也包括郭美美、齐B小短裙“周蕊”之类干儿女无情地坑权贵干爹的神奇插曲。

事实上,“坑爹的二代”也包括一些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命运的苦孩子。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

而这些家庭多数是普通寒门。

仅仅由于身处体制内外,中国公民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住房等国家福利层面竟分成四大阶层:占据塔尖的是公务员,其次是事业单位,再次是企业职工,最后是农民。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养老金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这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达到3倍之多。而我国的医疗保险则根据人群的不同,被划分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下称职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下称居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

在社会保障存在整体投入不足,严重不公的今天,这些无权无势的爹们继续抚养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显得勉为其难。有观察家指出,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啃老家庭”,若变相剥夺相关社会福利,只会恶化“粥少僧多”的困境,未必能够鞭策子女“励志”,相反会逼父母“节食”。

有关调查显示:4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啃老者“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这样的批评不无道理,但却非最核心根源。

而且靠简单的宣传教育不足以帮助这些“穷二代”们弃暗投明,走向自尊自立自强之路。

其实,这些坑爹的苦孩子遇到的却是现阶段日益加剧的就业困境——就业不公又是其中焦点难题。

宏观管理部门已将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调低至7.5%,这是2005年以来,中国首次调低GDP增速预期目标。据测算,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能丧失100万个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最主要的矛盾是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的矛盾并存。总量压力就是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大中专毕业生,同时还有900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结构性矛盾则是指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招工难主要体现在技工和一线普工同样短缺,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难。

在阶层固化、寒门子弟靠奋斗获得上升的通道日益狭窄的今天,无疑会成为这个矛盾最重要的买单者,啃老现象也增添了更多现实的温床,变相转化为社会保障的沉重压力。也就是说,拼爹替代了拼搏,导致相当一批寒门被迫选择了啃老。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马宗林表示,在某些行业,甚至包括公务员行业,现在是“血统决定了身份,身份决定了收入”,老子是干这行儿的,儿子进这行的门槛就会低。因此呼吁消除机会不公,打破垄断行业血统藩篱,还社会以生气。

短期而言,要实现就业公平,除了保障含金量最高的公务员考试进一步公平公开公正之外,将全民选拔模式向效益好、福利好的垄断央企拓展,为寒门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博弈的机会,也捎带降低其爹妈的沉重抚养负担,可谓双赢的善举——建议两桶油做首批试点单位。

从长远看,需要进行深层体制变革——实现更合理公平的收入福利分配机制,权力全面退出微观经济,破除垄断,给市场按照法治的要求为寒门子弟创造更广阔的实现自我的舞台。

毕竟,靠血统定岗位不仅危及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还会激化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

温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强调:要为所有的人创造一个学习、就业和创业的均等条件,让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以公平正义的名义,中国改革已经等不起。

为农民工构筑起真正的安全网

媒体报道,在珠海的建筑工地上,泥水工一类的农民工是以天计工资,他们的日薪是250元,在工地上最辛苦的要数抡大锤的拆迁工,日薪在250~350元之间,就连最普通的杂工日薪也涨了,去年是160元/天,目前也提升至200元/天。

这个消息估计会引起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关注——这些农民工的月薪已经远远超过个税起征点3500元,属于地道的中产阶层,加强征缴的冲动油然而生。

然而,“80后、90后”后对挣这钱鲜有问津,基本都是年过不惑的“60后”,这些行当仍面临严重用工荒,并波及整个珠三角地区。

反差耐人寻味。

抛开这些行业不稳定、工作条件差等因素,专家将原因归咎为老龄化、计划生育引发的人口红利提前终结的预演——拐点将出现在2015年。

我觉得有失偏颇。

首先,相对于养老问题,就业依旧是第一民生难题。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和农民工两支大军在劳动力市场合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即使工资水平逐步下降仍在展开惨烈的饭碗争夺战。用工荒往往是结构性的——伴随着整个经济产业升级和调整、区域转移凸显,总体劳动力人口过剩的局面会长期存在。假如能顺利完成转型,未来对就业人口的需求将从数量转向质量,因此中国近期不存在严重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