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罗宾了解了过去他所写出那些好歌曲的背景后,发现都是在作一些运动后所得到的灵感,例如滑雪、开过小飞机或赛车之后。这一切活动都有一个特色,就是其中都包含了“速度”,使得他的肾上腺大量的分泌,再伴随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因而得以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受人欢迎的曲子。这段时间他之所以会处于瓶颈,乃是因为欠缺运动所致。因而罗宾建议他生活得有些改变,最好多加强一些体能上的活动,结果没有多久他便恢复了自信,创造力源源地涌出。同样地,只要把你的形气改一改,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有相同的改进,我们的潜能一直都没有消失,若是想把它挖掘出来,只要让自己处于那种能释放潜能的状态即可。
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不时让自己处于“动”的状态,这可使你产生自信,而当你有了自信便会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得以灵活地面对各种环境。当一个人的能力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时,往往是因为欠缺活动之故。
如果你曾留意雨后走在马路上的孩子,当他们发现前面有个小水塘时会怎么办?是不是很高兴地跑进去玩着、闹着、笑着?反观那些大人,是不是从水塘边绕过去?不仅绕过去,同时嘴里还抱怨个不停。如果你希望有个不寻常的人生、如果你希望人生中常是春天,那么就在脸上挂着笑容吧,展现出一副充满活力的面貌,让自己对于未来有个乐观的期望,这是你活在人世的最大权利。
三、如何应付求职面试
(哈佛大学1999级商学院) 安德·埃尔芬斯通
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择业目标。对于哈佛MBA生来说,问题不在于找不找得到工作,而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需要、兴趣、特长、生活方式的工作。理想是美好的,通向理想的路只有自己走出来,实现理想的努力有时是沉闷乃至庸俗的。
整个谋职过程从二年级开学起始,到第二年4、5月才偃旗息鼓,前后差不多八九个月。
择业的第一步是自我估价。一年前刚进校不久,哈佛的学生择业咨询服务处就组织过一次名叫斯特朗—坎倍尔的心理学测验。测量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个人兴趣,并且把你的兴趣同在不同职业上成功的人的兴趣作对比,兴趣相近,也许说明你可以考虑他们的职业。
斯特朗—坎倍尔测验的第一部分的6个职业主题是:实干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进取型和常规型。第二部分按第一部分的6个主题将基本兴趣分门别类。列入实干型的兴趣为:大自然、农业、军事活动、手工操作;列入研究型的兴趣有:科学、数学、医学;艺术型为:音乐、戏剧、美术;社交型为:教学、社会服务、体育运动、宗教活动;进取型为:公共演说、法律、政治、经商、推销、企业管理;常规型为:办公室工作。
然后将你的兴趣和在职者比较,兴趣相近,说明很可能你会喜欢他干的那一行。商学院的实例法和课堂讨论,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你的能力和个性。有的课程你很感兴趣,你分析实例得心应手,也许说明你可以考虑类似的工作;有的课程你觉得沉闷乏味,视为畏途,也许你就应该回避这类工作。
到了二年级,如果对自己要干什么还不清楚,可以找MBA咨询服务处的心理学家请教。除了帮助择业以外,该服务处还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上遇到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上课发言有困难,不适应实例教学法,注意力不集中,考试怯场,以及MBA课程的压力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困难。据说每年有600多位同学登门求教。
谋职的第二步是写个人简历。哈佛择业办公室专门准备了《学生简历撰写指南》。简历列举自己的背景、经历、成就、兴趣、特长,力求用词简练、准确、鲜明。商理学院崇尚实干,择业办公室特地挑选了150个“行动”词供学生采用。为避免歧视,保证就业机会均等,哈佛不准学生在简历中提年龄、出生地、宗教信仰、性别、种族、肤色、国籍、残疾,不准夹照片。个人简历可以说是一份自我广告,尽管单靠风格和语言并不能保证成功,但是一份马虎的简历很可能使学生丧失中意的工作。择业办公室还组织了帮助同学撰写简历的写作班子。此外,还可以征求教授和同学的意见,反复推敲一番后再定稿。
简历可由哈佛负责印刷,也可在校外自己找人印。每位同学的简历印500份,其中400份由择业办公室装订成《学生简历册》,出售给有意来哈佛招聘的公司。
从9月份起,各公司就陆续派员来校游说,往往是总裁亲自出马,随员中一定少不了商学院的校友。这些公司在豪华的酒店竞相举行招待会,有的在开会前向每个出席的同学赠送礼品;有的邀请小批同学与公司头面人物聚餐。一个MBA学生在往有几家乃至十几家公司竞相争取。
学校的职业咨询服务处每周出版职业通讯简报。该处各有1300多家公司的背景材料、年度报告、报章摘要、招聘职称及其他有关资料,还按行业、职称、地区、工作内容将各公司分门别类。咨询服务处备有大量录音录像带,为同学熟悉某公司某项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感性知识,并公布各行业各职称的工资标准,让同学谈判时心中有数。此外,商学院还将历届MBA毕业生按公司汇编成册,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向1万多名校友打听情况,征求意见。学生会和各专业俱乐部还举办专题讨论会,邀请三四年前毕业的校友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在各行各业的经历和成就,如何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商学院自己也参加招聘,且是最大的雇主之一。
美国20多所重点管理学校公认。哈佛商学院为学生谋职提供的服务,是全美大学中最先进最全面的。
二年级的功课不比一年级轻,谋职的压力使生活更加紧张,但这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紧张;写求职信,面谈;出访,都要在课余进行。万不得已,才顾此失彼。
如果当天的日程表有谋职约会的话,出门前就得按一套不成文的衣冠法打扮一番,衣冠不整,不修边幅去赴约,会引起对方怀疑你谋职的诚意,在谋职的高潮期间,课堂上每天总有1/3的同学衣冠楚楚。
平常穿戴鲜艳的女同学到了这天,往往像男同学一样,穿上深色的服装,耳环、项链是惟一的女性标志,女生的这种打扮几乎千篇一律,就像制服差不多,来校招聘的女校友亦是如此。
一月份开始,谋职过程进入持续3个月的高潮,这是一个巡回演出,巡回赴宴,巡回旅行的季节。
招聘面谈有两种。一种是开放性,公司代表约定来校时间,人人可以去谈,不用事先联系。一种是封闭性,是对方收到同学的求职信和简历后决定面试的。职业咨询服务处准备了大量招聘人员在面试时常问的问题,还举行示范表演和放映面试录像带,帮助应试者作面谈的准备。
找工作中,学生们既是卖方又是买方。买比卖更重要,因为一旦找到的是不适合你的工作,你被迫辞职时更痛苦的不是雇主,而是你自己。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宁可挑剔一些,越了解招聘公司的情况越好,只有知道对方的需要,才能决定自己有什么特长可以贡献,以及将来的工作环境是不是令人愉快。可是谈的公司越多,准备工作就越难面面俱到。
虽然大多数同学一开始采取万箭齐发的战略,可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毕竟需要高明的口才和可靠的记忆力,故作姿态的表演即使混过了一二次面试,几次以后总要原形毕露,对方仍会察觉。再高明的口才也代替不了情发于中的诚意,诚意只能来自你对所谋工作的真正兴趣,问题不在于你拿到几份聘书,而是你是否拿到那份你最向往的工作。
第一次见面带给人以深刻印象,第一次面谈一般只有半小时,这半小时里,你的任务是充分表现自己,而最初的几分钟特别重要,握手的方式,视线的接触,紧张的程度,外形仪表,都是表现一个人的无声语言。“第一面印象”在整个面谈过程中或得到加强,或削弱或保持不变。
无论你能力多强,只要对方认为你对所谋工作的兴趣不大,他就不会聘用你。招聘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喜欢你作他将来的同事,所以谈话一开始,彼此合不合得来,势必攸关全局。
应聘者心理紧张,其实招聘者也紧张。有的招聘者对自己的问话技巧信心不足,不知问什么好,有的对判断应聘者的性格没有把握,惟恐雇错人,因而你自己一定要显得充满信心。如果对方局促不安,你就要主动一些,谈点家常话,使对方轻松。你也许不得不暗暗地控制局面,做到这一点,事先得有充分准备。就像打网球一样,你不必老是被动防守,而要伺机主动发球。对方需要了解你,你也需要了解对方。你提问题的质量很重要,问号是使对方开口的百宝匙,问什么要胸有成竹。有关工资、工作单位的风气,领导的作风等微妙的问题,如何提法就看你老练不老练,圆通不圆通了。这也是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
人类是理智的动物,但更是情感的动物,能够操纵情感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应征工作的面试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没有一个人单凭职业能力被聘用的。你的态度要自然、诚恳、稳重、温雅,要充满自信而不骄矜,要轻松幽默又热情坚定;既不轻浮又不僵硬,既不散漫又不拘束。
招雇者的能力有大小,一般来说,使用的策略不外3种。
(1)高压性面试。
此时对方出题难,问话直截了当,观察你如何应付压力,你就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一位哈佛毕业生在纽约和一家大商业银行的人事部主任面试时,即发生过这种情况。对方始终板着脸,他也不苟言笑,从容答话,有时还反诘几句。
(2)间接性面试。
此时对方往往让你自由发挥,你准备得越充分越有利。对方观察的是你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你如何处理捉摸不定的场面。你不必多谈自己的经历,但要以自己的性格、才干和取得的成就,向对方表明你能愉快胜任。
(3)结构性面试。
此时对方事先准备好问题,你的回答要力求生动有趣,不同凡响。
大多数面试是一种或几种策略的混合使用,有时你得提防一些非常规问题的袭击。如一家公司的来人问同学:“如果你被迫在荒岛上呆上一个月,允许你带3本书和3张唱片的话,你打算带哪些书和唱片?”另一家公司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驾驶一辆只有两个座位的汽车,遇到3个行人都需要搭车,其中一个是你的上司,一个是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还有一个是很有吸引力的异性。你怎么办?”有的可回答说让老太太上车,因为她最需要帮助;有的同学提议让上司开车送老太太,自己则陪那位漂亮的异性步行。
每次面谈后,聪明的作法是写一封信给对方表示感谢,既让对方知道你重视他们,又提醒对方不要忘了你。
哈佛学生总务委员会如发现来校招聘的公司因种族、性别、肤色、信仰等歧视同学,就会促请校方制裁违反规定的公司,它有可能被取消第二年来哈佛招聘的权利。
第一次面谈如果成功,对方将邀请你到公司所在地作一日游,会见公司其他要员,进行第二轮面试,以便彼此加深了解,而且更多的是你了解对方。这也是一个旅行的好机会。
一般说,如对方有意,聘书在第二次或第三次面谈后就会发出。为了保证所有来校的招聘公司机会均等,也为了减轻学生受到的压力,哈佛规定1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聘书估价时期”,收到聘书的学生不必早早回复对方。这样,学生们可以较从容地做出抉择。急于成功的人往往没有时间思考成功的意义。
四、勇于超越自我
(哈佛大学2000级商学院) 德鲁斯
哈佛大学最杰出的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曾写下这几句话:“几乎不论任何课程,只要你对它满怀热忱;就可确保无事。倘使你对某项结果足够关心,你自然会获得成功、如果你想做好,你就会做好。若是你想博学,你就会博学。”
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累积而学会的,它是我们生活中行动的指针,指出我们人生的方向,决定我们人生的品质。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病甚深,有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送了,就因为在酒吧里看不顺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杀人罪,目前被判终身监禁。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目前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可不一样了,他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养了3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会有不同的命运?在一次个别的私下访问中,有人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们经常以为一个人的成就深受环境所影响,有什么样的遭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实在是再荒谬不过了,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是环境,也绝不是机遇,而得看我们对这一切抱什么样的信念。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大,对于未来也因为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个想法。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期望,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她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