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思想
3598100000010

第10章 季氏(2)

6,周任:古代有名望的史官。陈力就列:有能力和才华才去干这个职位。列,职位。不能者止:没有这种能力就辞去职位。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盲人有了危险不去扶持,摔倒了不去搀扶。焉用:何故用。彼相:帮助盲人的那些看得见的人。

8,尔:你。言过:言语有过失。

9,虎:老虎。兕:野牛。押:槛栏,围栏。出:逃走。龟玉:龟壳和玉器。毁:毁坏。椟:放龟壳和玉器的匣子。是谁之过:这是谁的过失?

10,固:坚固。近:接近。指颛臾小国接近季康子管辖的费城。费:季康子的城池。不取:不取得。指如果不拿下颛臾。后世:以后的时代。必为子孙忧:必然为子孙后代所担心。

11,君子疾:有道德的人所痛恨。舍曰欲之:不说出自己想得到的。舍曰:不说。必为之辞:必然找另一番说辞,即找借口。

12,丘:孔子之名。此处是孔子自言。也闻:听说。不患寡:不担心财富少。患不均:担心财富不平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两句当作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不担心百姓少,患不安:担心不够安定。

13,均无贫:财富平均了就不会有贫穷。和无寡:大家一团和乐,百姓就不会少下去。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14,远人不服:远方的人们不信服。指国家之外的百姓。修文德:修正礼乐典章。以来之:召唤远方的人来此安居。

15,来之:来到此地。安之:安心居住。

16,今:现在。由:子路。求:冉求。相夫子:帮助季康子。邦:邦国,国家。分崩离析:国家处在支离破碎的境地。守:守护。

17,谋动:谋划发动。干戈:干,楯。戈,戟。都是古代兵器,这里指用兵打仗。

18,季孙:季康子。忧:忧虑,担心。萧墙之内:屏风的里面。这里指鲁国君主殿堂屏风的里面。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3;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4;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5。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6。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7。”

1,有道:指礼制的秩序。礼乐:礼制典章。征伐:出征讨伐。指古代的大一统。自天子出:都是君王的决定。

2,无道:没有秩序,国家处于混乱。诸侯:诸侯国。

3,十世:十代的人。希:少。不失:不失去的。

4,大夫:古代的臣子为大夫。五世:五代的人。

5,陪臣:公卿大夫的家臣。执国命:执行国家政务。三世:三代的人。

6,政:国家的政治。不在大夫:不在于臣子。

7,庶人:百姓。不议:不非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1;政逮于大夫,四世矣2;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3。”

1,禄:俸禄。此处指俸禄不由鲁国君主发放,即不执政。公室:鲁国在爵位上是公。公室就是鲁国君主的家室。此处指鲁国的君主。五世:五代。指鲁国君主不执政已经五代了。即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

2,政:国政。逮:执掌。大夫:臣子。四世:四代。指季孙家族的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四代人掌握政权。

3,三桓:鲁国的三卿,仲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的后人,后来仲孙改姓孟。故称“三桓”。微:衰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2。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3。”

1,益者:有益的。三友:三种朋友。损者:有害的。

2,友:朋友。直:正直。谅:诚实可信。多闻:广博见闻。

3,便辟:习惯表面上假惺惺的。善柔:善于取悦于人。便佞:习惯巧舌利辨的。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1。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2。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3。”

1,乐:喜乐,快乐。朱熹说,除去“礼乐”的“乐”以外,这里其他的“乐”都读洛。

2,乐节礼乐: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乐道人之善:喜欢称道别人的优点。乐多贤友:以结交有益的朋友为快乐。

3,乐骄乐:以骄奢为快乐。乐佚游:以懒惰到处游荡为快乐。乐宴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2,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3,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4。”

1,侍:侍奉,陪在君子身边。君子:在位的有德君子。三愆:三种过失。

2,言未及之而言:不该他说的话,却先说了。躁:急躁。

3,言及之而不言:该他说的话,却没有说。隐:隐匿,隐瞒。

4,未见颜色而言:不观察君子的脸色,就乱说话。瞽:眼盲。此处比喻犹如眼盲。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2;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3;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4。”

1,三戒:三种戒律。

2,少之时:年轻时。血气:心血和精气神。血气未定是指心里和生理都不成熟。朱熹说,血是阴性的,气是阳性的。色:女色。

3,及其壮: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血气旺盛。斗:争斗。

4,及其老:到了老年。血气既衰:血气衰弱。得:贪得,贪求。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1: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3,狎大人,侮圣人之言4。”

1,畏:忌惮的,畏惧的。

2,天命:顺、吉、逆、凶。亦即吉凶祸福。朱熹说,天命是天所赋予的正道。大人:身居高位的人。圣人:有道德的至尊的人。如尧舜、大禹、周公。

3,小人:常人,无德者。

4,狎:轻视。侮:侮蔑,侮辱,蔑视。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1;学而知之者,次也2;困而学之,又其次也3;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4。”

1,生而知之:生来就知道的。上:上等。

2,学而知之:学习后知道的。次:次一个等级。

3,困而学之:遇到困难才去学的。又其次:更次一个等级。

4,困而不学:遇到困难而不学习。民:百姓。为下:为下等。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1:视思明2,听思聪3,色思温4,貌思恭5,言思忠6,事思敬7,疑思问8,忿思难9,见得思义10。”

1,九:九种。思:思虑,思考。

2,视:看。明:明朗,明白。

3,听:倾听。聪:听得远,听得多。

4,色:脸色,面色。温:温和。

5,貌:相貌,容貌。恭:谦恭。

6,言:言语。忠:忠信诚实。

7,事:做事,办事。敬:谨慎,诚敬。

8,疑:疑问,疑虑。问:请问,请教。

9,忿:发怒。难:祸患,灾难。

10,见得:见到能得到的。义:道义。此处指见到能得到的,考虑是否是应得的。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1。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2。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3。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4。”

1,见善:见到善良的。如不及:犹如赶不上。即恐怕失去。见不善:见到邪恶的。如探汤:犹如将手放进开水里。喻为及时躲避。

2,吾:我。见其人矣:见过这样的人。闻其语:听过这样的话。

3,隐居:有理想的或有志向的人,避开尘世,不问世事。求其志:求全个人的志向。行义:以道义规范行为。达其道:达到自己所主张的道。

4,闻其语:听过这样的话。未见其人:没见过这样的人。朱熹说,这样的人大概只有伊尹、姜太公能够担当起来。这正是孔子说不见其人的缘故。

齐景公有马千驷1,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2。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3。其斯之谓与4?

1,齐景公:齐国的君主。千驷:四千匹马,即所谓的千乘之国。

2,死之日:死了以后。民:百姓。无德而称: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的。

3,伯夷、叔齐:孤竹国君主的两个儿子。饿:饿死。首阳之下:首阳山下。到于今称之:到如今还在称颂他们。

4,其斯之谓与:百姓就是这样说的啊。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1?”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2。曰:‘学诗乎?3’对曰:‘未也4。’‘不学诗,无以言5。’鲤退而学诗6。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7。曰:‘学礼乎8?’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9。’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10。”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11,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2。”

1,陈亢:陈子禽。亢:音同刚。伯鱼:孔子的儿子。子:对伯鱼的称呼。亦有异闻乎:指伯鱼在老师那里,听到与别人不同的教诲没有。

2,未也:没有。尝独立:曾独自站在那儿。指孔子。鲤:伯鱼的名。趋:快步。过庭:从庭中走过。

3,曰:这是孔子说的话。学《诗》乎:学《诗经》了么?

4,对曰:孔子的儿子伯鱼对孔子的敬辞。

5,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6,退:回去后,离开以后。

7,他日:有一天。又独立:(孔子)又是独自站在那儿。

8,学礼乎:学了礼的典章没有?

9,不学礼,无以立:不学习礼制,就不能立足社会。

10,闻斯二者:只听到这两件。

11,退:回去后。喜:欢喜。问一得三: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

12,君子远其子:君子并不偏爱他的儿子。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1,夫人自称曰小童2;邦人称之曰君夫人3,称诸异邦曰寡小君4;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5。

1,邦君之妻:国君的妻子。君称之曰夫人:国君称她为夫人。

2,夫人自称曰小童:夫人称自己为小童。

3,帮人:国人。称之曰君夫人:称她为君夫人。

4,称诸异邦曰寡小君:称别的国家的夫人为寡小君。

5,异邦人:别的国人。称之亦曰:亦称我们国君的夫人为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