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红楼智慧
3571900000017

第17章 让员工在“充电”中激发潜能(1)

1.把办公室与教室连在一起

经过为期六天的面试及筛选,贾氏集团的人才招聘会终于结束了。招聘会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因精英跳槽而空缺的诸多重要岗位都有了理想的人选,王熙凤的改组计划也算初步完成了。

六天来,贾氏集团的股市连日狂跌,各分公司的销售额也因为裁员及跳槽风波的影响而驻足不前。可是,王熙凤顶住了重重压力,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她的计划——为贾氏集团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她决心将这一批员工培训成贾氏集团新一届的精英。

她知道这一次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因为公司现在正处在低谷,而她的员工培训计划需要一笔巨额资金,而且又是长期的投入。但是,为了贾氏集团的明天,她决定破釜沉舟。

在新员工就职的当天下午,王熙凤就向董事会提交了她的《员工培训计划》,其中包括新员工的职前培训、全体员工的在岗培训及交叉培训,还有更为长远的脱产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等若干计划,预计所需资金共5000万元。

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董事会包括贾政在内的几位元老在接到她的计划后,面面相觑,被她这一不合时宜的计划惊呆了。5000万!对于贾氏集团来说,这虽然算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要在此时拿出5000万,而且是用来培训员工,这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吗?

一阵可怕的沉默之后,贾政第一个发言:“熙凤,公司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我想就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来说,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将巨额资金用于员工培训,而是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转,尽快跳出目前的低迷状态。你说呢?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熙凤知道有此一问,于是说道:“公司疲软已是既成事实,目前的形势紧迫也有目共睹,导致现在不景气的原因,恰恰是人才的匮乏。实际上,贾氏集团作为一个传统的家族企业,在对待人才上特别是外来人才上历来都存在着缺陷,只是过去的市场环境并没有使这一隐患突显出来。但如今市场环境日新月异,这种不重视人才的管理体制早已不适应了。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发展靠的是对服装市场的垄断,那么,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已经刻不容缓地需要我们重新为自己定位。如今的市场竞争靠的是什么?是质量,是品牌,但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灵魂,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被无数企业的沉浮经历所验证过了的……”

“我们也并不是不重视人才。”王熙凤的公公贾赦打断她的话,“这次人才招聘,公司就用了一个礼拜时间专门吸引人才。可是,这与花5000万进行员工培训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为了花钱让他们来这里学习,那我们还招收这样的员工干嘛?”

王熙凤因为贾赦打断她的发言有些生气,但她仍抱之以微笑。她知道,对付这几位顽固的“家长”,绝不能操之过急。她说:

“这次人才招聘的确很成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可是,成功的公司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除了对最有竞争力、更富生产性的人才的需求外,还应该将办公室和教室连在一起,对人才进行培训。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激活所有的员工;而要想全面激活员工,首先应从帮助员工自身的成长做起;帮助员工成长,也就必须重视他们的培训和发展。这就像是玩多米诺骨牌,而员工培训则是最开始的那一块,只要推动它,不管骨牌摆得多长多复杂,后面的那些也会被推倒。”

王熙凤说到这里,停下来环顾一眼贾氏集团的这几位“家长”。会议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几位董事都若有所思。王熙凤知道他们还在为那5000万而举棋不定,于是又说:“5000万的确不是个小数目,用它可以购买一批最先进的设备。可是,企业真正最昂贵的资源其实不是设备和工厂,而是员工,是对员工的培训。打个比方,对员工培训投资1元,就可以制造50元的收益,它们的投入产出比为1:50,那么,5000万元的投入就可以创造25亿的收益。与那些不可能升值的设备比起来,这才是企业最应该重视的投资。”

2.员工培训的五大误区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董事长贾政说:“不可否认,员工培训的确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员工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可是,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在正常工作中发展进步,而没有必要讲究那些形式上的培训。至少我认为那些请个有名的培训讲师,然后到一个酒店或学校租个会议室,就算完成一次培训,而根本不管培训的内容和结果的做法完全是形式主义。”

贾赦接过这顶“形式主义”的帽子,说:“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嘛。只有在工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只有在工作中成长起来的员工,才是真正的人才。”

其他几位“家长”也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王熙凤心里清楚,他们都是些“扣帽”高手,动不动就会以权威来说教。不过,她现在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付诸实施。

她不屈不挠地说:“员工培训的确有许多误区。很多企业虽然明白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反应出的情形却并非如此。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培训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董事长刚才所说的,也是培训中的一个误区。事实上,这些正是很多企业对培训认识不够的写照。员工的培训作为企业的一种投资,收益与否完全看培训的结果如何。”

说到这里,王熙凤注意到几位“家长”们的脸面已经挂不住了。她这么说,等于是在打他们的老脸。

贾赦就不自在地抢白道:“我看这一切也不一定是企业自身的错误。咱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结果却并不理想。跳槽的那些人难道不就是我们花钱培训出来的吗?可现在反倒成了贾氏集团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总有些得了便宜卖着乖的员工一个劲地抱怨:‘上面思路不明,他们生病,却让我们吃药。’员工们一提起培训就不屑一顾,用心良苦的培训换来的几乎是所有人的不满。不培训是等死,怎么培训反而变成找死啦!”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贾赦,似乎在怪他有些过激。可是王熙凤看到的分明是他们指向她的矛头。她在心里叹息道:“哎,谁让我是贾氏家族的媳妇,又是贾氏集团的总裁呢!”

她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不卑不亢地说:“没错,这种现象不仅在贾氏集团存在,几乎在所有企业的员工培训中都存在。但是,员工培训错了吗?没有!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此前的员工培训都陷入了误区。我认为,员工培训的误区最明显的有五个方面。”

她环视了一下董事会的所有成员,看他们没什么表示,于是逐一分析道:

“误区一:认为员工培训是花钱不讨好。我们往往以为,员工一经培训,由于能力提高了,于是不满足原来的待遇和职务,公司反倒要为他支付更高的薪水;想法多了,不听话了,管理难度也随之提高;翅膀硬了,跳槽到别的公司,甚至成了公司的竞争对手,公司却成了冤大头,有一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平衡感。这样说来,员工培训似乎真不值。可是,一方面,员工培训后能力自然会提高,对企业的贡献就会更大。只要我们从员工创造的收益中分一小部分作为对他的奖励,或是给他更大的舞台让他发挥,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最终受益的还是企业,这样谁也吃不了亏;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将员工的想法增加看成多么可怕的事。事实上,不听话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呢?这样也能给我们更多的信息、更广的思路,从而反过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这又何不乐而不为呢?最后,员工的跳槽其实与培训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公司不能为员工提供他所期望的环境、待遇、氛围、空间等,那他们自然会跳槽。”

王熙凤讲完后,发现董事长贾政在默默点头。这让她有了信心。她继续往下说: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企业总认为培训的对象只是那些初来乍到的,而不是有经验的员工。所以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全体员工的培训上。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所谓的经验,只是相对性的说法而已。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任何经验都是暂时的,何况是在知本时代的今天。再说,相对于别的员工有经验,但是相对于更有经验的员工来说,可能就变成‘经验不足’了。所以,无论员工有没有经验,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及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保证随时能胜任企业交给的任务。很显然,贾氏集团同样也陷入了这一误区,从而使我们的员工培训进程受到了阻碍。”

王熙凤注意到,贾政此时已经在认真地记录她的讲话了。于是她略微停顿一下,免得他只顾着记录而没有思考的时间。见贾政写完,她才放慢语调说:

“员工培训的第三个误区,是择时培训。一般的企业都认为只有当效益不好时才需要培训,否则便是浪费资金和劳动力。然而,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使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其平均寿命也只有30年左右;美国新企业甚至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可以肯定地说,当今企业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树立一个老字号招牌,今天效益好,并不意味着明天也不赖。如果平时不注意加强培训,而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又怎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加强员工培训是激活员工的方法之一,也同样改变企业经济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反之,企业只能走向倒闭的边缘。不说别的企业,我们贾氏集团就正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番发言过后,贾赦也在点头,大家都在专注地倾听王熙凤继续说第四个误区:

“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他们的员工培训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比如赢得ISO9000认证,或者在媒体上做秀等,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企业希望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错误观念。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与此相似的第五个误区是追求时髦,正如董事长前边所说,只把培训的价值体现在一个著名的培训师身上,而忽视了一次成功的培训应该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这样的培训不可能成为解除企业隐患的灵丹妙药,从而为企业创造绩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