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终极期望
3567900000012

第12章 克服工作中常见的通病(2)

如果你继续以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对待工作,那么你的前途必将是黯淡的。因为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应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的。在一个公司里,几乎没有一件工作是一个人能独自完成的。大多数人只是在众多的分工中担任一部分工作。只有依靠部门中全体职员的相互合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整个部门,或是整个公司的工作都失败了,那么你本身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个优秀员工要自觉主动地把自己融入团队,站在团队的立场和角度上看问题,从团队整体利益出发,积极更正和调整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与团队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共创佳绩并同享胜利果实。而如果各人自扫门前雪,看不到或故意割裂个人与团队的整体利益关系,那么只会导致个人和团队两败俱伤的结局。

有一家生产汽车电器产品的公司,业务科负责采购某一原材料的采购员因病住院,无法及时回公司采购生产急需的材料,而业务科其他采购员只愿忙自己的任务,并以业务不熟悉为由不愿出面帮忙,他们把自己负责的采购任务出色完成了,其原材料堆在仓库里一年都用不完。而生病住院的采购员负责采购的原材料没能及时供应上来,结果造成公司因缺原材料而停产了一个星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带来的可悲结局。

一个没有合作意识的员工,即使个人的工作干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就像上述事例中的采购员一样,只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因其不善于合作,即使做得再出色,采购的原材料再多再好也没用。这种不善于合作的结果,会影响整个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效益。

有这么一个故事,即一只马掌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就是说,一只脱落的马掌毁了一匹战马,一匹战马毁了一位将军,一位将军毁了一场战役,一场战役毁了一场战争。这个故事寓意非常丰富深刻。微小的缺失很可能会带来一连串的巨大严重的损害。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往往也是如此,如果个人不与团队配合,那么个人的失误所引起的损失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整个团队的全局利益。因此,个人与团队一定要密切协作,才能两全其美,取得超乎寻常的成就。

作为职场中的个体,你可能会凭自己的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你绝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能善于合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团队当中,凭借整体的力量,你就能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解决好,老板会因此对你高看一眼,从而提拔你。所以,一个人在工作中最明智且能获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善于同别人合作。

正如俗语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拧成一股绳”、“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等等,可见团队合作多么重要!只有团队成员充分沟通配合、心心相通、协调默契,才能形成强大的阵势与气势,才能攻关夺隘,无往而不胜。一个人只有自主融入团队,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才干和能量。诚如一滴水融入大海,才能更显现出自身威力,也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一棵小草只有置身于茫茫草原,才更显现出自己的盎然绿意与生机,也才能争取到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自然界是这样,而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尤其在当今市场竞争白热化且变幻莫测的情势下,团队合作才可能增加胜算机率。可以断定,唯有团队合作,个人和公司才会有出路,才会有美好前程。否则,一切不堪设想,死路一条!

害怕遭遇挫折

挫折是试金石。

挫折对于人才,就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你想成为人见人爱、耀眼夺目的人才至宝,那么,你不可错过挫折对你的检验和打磨!

挫折是肥沃的养料。

人才需要“营养元素”,挫折是其中最好的成分。也许,挫折的味道是苦涩的、难忍的,但是,最奇缺、最伟大的人才都来自于它的丰润滋养。

纵观人生,一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比如,你的想法得不到上司的支持,公司里有人阻挠你的工作,当你试图主动提案时,总是遭到失败等等。这些都是每个在职场上奋斗的人几乎都经历过的挫折,是很难避免的。解除这些挫折不太可能,只有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昂起头来,才是你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既然挫折不可避免,何不自己转变态度,山不转水转,主动把挫折视为朝夕相处的良师益友,让它们激励你迎难而上,不断磨砺你,锻造你,成就你。

但很多人心理素质薄弱,意志力较差,经不起一点点的失败。在工作时,遇到挫折,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不行,一天到晚愁眉不展,怨天尤人,根本无法振作精神,即使有好机会使问题出现转机,也被这拉长的苦脸吓跑了。如果你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到最后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失望。最后自己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俗话说:“天不弃人人自弃!”所有的失败,从根本上看,是人自己认输了,所以才会输。

有些人也许会问:“老天生来就待我不公,我生下来就有生理缺陷,那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属于这类“不幸者”之列,那就想想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吧!还有谁能比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孩更为不幸的呢?可她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新员工,因他提的建议被老板一一否定了,他就认为老板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与同事们关系处理得不好,他认为同事们都在排挤他,于是他觉得再也呆不下去了,想到了辞职。但由于所学专业是冷门,苦苦找了半年的工作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去处,就因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他最终自杀了,而准备录用他的公司得知后则庆幸:“幸好没有录用他,因为他经不起挫折。”

这是一个悲剧,一个有才华的人就因这么一点点挫折而辞职,自杀,放弃了努力,放弃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实在让人觉得遗憾。

每当遇到挫折,想想那些历经磨难而冲破重重障碍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名人、伟人及其非凡创举,你就会倍受鼓舞!还有谁比林肯经受的挫折更多?还有谁比率领红军成功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领袖们经受的挫折更多?还有谁比重度残疾的霍金探索宇宙奥秘经受的挫折更多?他们能变挫折为前进的动力,我们为什么不能?

其实,面对挫折,与其黯然神伤,自怨自艾,倒不如乐观一点,马上把情绪调动起来,尽快恢复冷静,别老想着挫折,也不用因此就认为将来无望,而要聚精会神把握好现在,把所有的心思和知识都用到工作中去,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自己给自己信心,给自己培养信心的机会。自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当你的提案遭到上司否定时,你可以检视自己哪一方面存在问题,以后有想法时,先与上司讨论是否可行,然后正式拿出企划提案,以免徒劳无功;当你的工作得不到上司支持时,你要想到这一点,能让上司支持你想做的一切,是少之又少的,只有不断地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才能取得上司的支持;当同事对你的错误提出反对和怀疑时,你应该从错误中学习,将他们的建议列入工作计划中,将他们的忧虑尽量减至最少;当你感觉技能不够工作很吃力时,你要自己想办法去培养,只有自己准备好,你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挑战。

当然,每个人都很难一下子就抛弃了挫折感,很快从苦恼中走出来。这时候,你可以记下自己的烦恼与不安,然后再慢慢思考,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著名的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在16岁的时候只是一家五金公司的收银员。他每天都卖力地工作,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步步高升。他做起事来,永远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一心想把工作做得最好。他希望以此获得经理的信任,提升他为推销员,可他万万没想到经理对他的印象很坏。

有一天,他被叫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斥责,经理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这一番话,对于当时的史坦雷来说,无异于平地惇雷,他想不到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一个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到这样的挫折,换了谁也受不了,可能换作你,早就气得暴跳如雷,从此消极不振,不肯“劳而无功”了。

但史坦雷却平静地对经理说:“你说我无用,这是你的自由,但这并不减损我丝毫的能力,无法磨灭我的意志,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10倍。”

史坦雷从挫折中走了出来,并借着这一次挫折的激励,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就有了惊人的成就。

学着用一颗忠诚、上进的心去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吧,它能很快调整你的心态,充分调动你的精神,战胜挫折。

在此,让我们再对挫折多一点认识和了解,尽可能挖掘挫折的积极和正面意义。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在每一个挫折和困境的背后都同时隐藏着一个同等或更大的利益的种子。”自古有言:“不经一番寒彻苦,哪来梅花扑鼻香?”用现在最流行的话说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的反面就是成功!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挫折的背面写着“成功”。因此,当遇到挫折时,你应该庆幸地对自己说:“挫折到了,成功还会远吗?”

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就像苦与甜一样——苦尽甘自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害怕挫折就是拒绝成功。

挫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意蕴鲜明而深刻的信号。一方面,它表示我们存在某些不足和弱项;另一方面,它提示我们需要作一些调整和改变。比如,如果你是一个销售人员,你在面对客户进行销售的过程中,总是无法找到客户的真正需求或无法把握签单的良机,因而“战果”寥寥。这一方面表明你在销售的技巧、方法、能力、心态、素质等领域或多或少还不够老到精熟,有待加强和提高;这时你就需要仔细分析自己,找到销售业绩不好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多下功夫,相信不用多久,你就会提升业绩水平。因而,挫折就变成了转机!把不利变成了有利。当然,另一方面,也许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销售业绩和能力总是提不上去,那你就要好好想想自己的选择了,就是要反思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否适合自己?如果种种事实证明自己确实不适合从事销售,那么,就要果断地重新抉择,做出明智的决定,转向新的职业或事业,没准就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看来,挫折正是迈向成功的开始!可见,挫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挫折。强者都是善于转化挫折和征服挫折的人;强者都是从挫折的磨炼和滋养中成长起来的。

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

不言而喻,利益或利润自古以来都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可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企业正是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的合法正当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可以说,企业无时无事不言利!

企业就是要营利,就是要谋求丰厚合理的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时刻高举悬挂的信条!企业的最终目的和一切活动就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常,企业主要通过生产、销售、营销、服务等活动来争取利润,而管理则贯穿这一切活动的始终。

管理有个主要目的:使企业持续下去。这毫无疑问,但要以何种方法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以提供答案。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总裁在城中一家餐厅吃午饭。饭吃到一半,他发觉有四个熟悉的声音由隔壁的厢房传出。那些人的讨论相当热烈,他忍不住偷听。他听出手下的每位高级主管都得意地谈起他的部门。总生产工程师说:“没人能跟我比。对一家公司的成功,贡献最大的部门就是生产部门。如果他们没有像样的产品,那等于什么也没有。”

销售经理抢着说:“错了!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一点用都没有,除非你有强大的销售部门把它卖出去。”

主管公司内部及公共关系的副总裁也有意见:“如果公司内外你们没有良好的形象,惨败是绝对的。没人会向一家他不信任的公司买产品。”

“我认为你们的观点都太狭窄了,”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展开攻击:“我们都知道公司的力量在于它的员工。去掉强有力而且工作意愿高的员工,公司立刻陷于停顿。”

四位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继续讨论,为他们的部门力争。直到总裁吃完午饭,他们的讨论仍未结束。他离开餐厅时顺便在那间厢房门口停一下。“诸位,”他说:“我忍不住听了你们的讨论,很高兴你们能为自己的部门感到自豪,不过我不能不说,经验告诉我,你们没一个说得正确。在任何公司里,没有哪个部门能对公司的成败负责。如果你追究到问题的核心,你会发现管理一家成功的公司就像玩特技的人维持五个球在空中。其中四个球是白的,一个写着‘产品’,另一个写着‘销售’,第三个写着‘企业与公共关系’,第四个是‘员工’。除了这四个白球,还有一个是红球,它上头写的是‘利润’。在任何时候,玩特技的人一定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绝不能让红球掉到地上。”

这位总裁的话绝对正确。没有利润,公司即使有最完美的产品,最好的形象,最有能耐的员工,最引人注目的财务基础,它还是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创造利润,让公司有发展,是所有员工的首要责任。总公司考核你,最高主管评价你,只问一件事:有利润吗?当然,我们所谓的追求利润不是说要不择手段地去赚钱,而是要把追求利润看成是责任是目标,并且始终牢记心中。

因此,一个优秀的员工在企业中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强烈的利润意识,都要考虑成本投入与实际产出情况。一般来说,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产出主要指工作业绩和成效。不论何种形式的成本和产出,归根结底,通常都可以用货币即钱来衡量与评估。作为员工,就要对钱敏感,对利润敏感,增强利润观念,围绕利润或以创造利润为核心来开展工作。只有创造了利润,员工个人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才得到确确实实的体现,也才表明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得到市场用户的认可,从而企业才可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离开了利润,一切努力与付出都是徒劳。作为员工,务须谨记——利润是企业的命脉,创造利润和盈利是企业天经地义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