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马克思说:“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就是说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并存,如影随形,缺一不可。一个员工在企业中享有了各种权利,如获得经济收入、利用办公条件和学习成长环境等,自然,他或她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遇到意外的因素、工作遇到难题,甚至出现失误,这样的情况更需要我们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出现失误,但是,当问题发生后,只知道一味地怪罪别人,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你可能也是这样做的,当上司指责你工作中的错误时,你会马上找出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并且说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别人不采纳我的意见”,“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等等,你以为这些借口能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也可能上司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并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不良印象。你这样做不但无法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如果以后出现问题,你还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令上司无法信赖,那么你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可能离另谋高就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英国大都会总裁谢巴尔德在位时有一句名言:“要么奉献,要么滚蛋。”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不能够,办不到。”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他面前不能因干不好工作而找理由推脱责任。一次,一个员工为了一件极难办的事找他,说自己尽力了,并说出许多客观理由,最后说无论怎样,这件事都“办不到”。谢巴尔德听后觉得这个下属就是怕得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于是就轻声对他说:“够了够了,现在我需要的不是这些好理由,而是要你仍旧照我的命令去做,否则,你就别做这个部门的经理。”
谢巴尔德的做法很正确,他就是要让下属明白,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该负责,而不能随便找个理由推脱,这样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
关于承担责任,不找任何借口的事例,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成功实践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士兵在回答上级长官的问题时,都只有固定的答案,那就是:是,长官;不是,长官;我不知道,长官。这些回答的模式目的就是——作为士兵,坚决不能给自己寻找借口,要勇于承担个人责任。很多时候,寻找借口就是寻找失败;回避责任就是回避成功。
固然,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在有错误发生时,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自己而起,就应该努力承担,并弥补错误,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负责任的印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会破坏与同事和上司的关系,使自己的工作陷入无助的境地。
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是自己的责任就要一肩挑,一定不能推脱,否则就会失去老板对你的信赖,看低你的道德品行,老板如果这样看待你,就不会再对你委以重任。
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成为一个敢于负责任的人,就必须改掉推脱责任的坏习惯。犯了错误有什么理由要解释时,你自己首先要反省,我的理由是不是客观事实,真实可信?是不是只是想用来掩饰自己的错误?然后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确实有错误的地方,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诚恳地承认错误,并且要改正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
这种对自己的严格检查,可能刚开始时有些困难,但是你要相信,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可怕的并不是犯错误,而是犯同样的错误。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也不应该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不幸犯了错误的话,必须找出为什么会犯这样的一个错误的原因,如果你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能够真正改善你目前生活的质量,从而大大提高成功的几率。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勇于自我解剖,严于律己,不断修正自己,追求进步的典型榜样。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错误确实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那你也不要急于替自己辩解,而应着眼于整个公司的利益,等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后,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如果你确实被误会了,你的上司也自然会在事实中看到,还你一个清白。
聪明的员工,要勇于承担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责任,积极地寻找并把握谋求公司利益的机会。也只有这种员工,才是老板心目中值得栽培的人才。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责任才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正是承担责任才使一个人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正如一艘船或一辆车,如果它们不能装载货物或运送乘客,那它们还有什么实用价值?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勇担责任;责任越大,人的能耐就越大,成就也越大!
环顾周围,你会发现: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勇于主动承担责任,而且承担的责任也更大。显然,优秀的员工比一般员工更勇于承担责任,出色的主管比平庸的主管更勇于承担责任,经理、总裁等更高层次的级别情况也是如此。因此,作为一个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当前不甚如意的处境,想提高自己在公司的职位和薪酬,那么,你就要自觉自愿地承担应该承担的、甚至是更大更多的责任,竭尽全力地发挥和释放自己的潜力,用成就、业绩与事实说话,从而得到上司的赏识,同时也就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可以说,正是责任成就我们每一个人!正是责任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更成熟、更智慧、更成功!责任就像大气压力一样,有了大气压力,我们人的躯体才能正常健康地茁壮成长;而如果没有大气压力,我们的躯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急剧膨胀爆裂,一命呜呼了。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责任,拥抱责任,勇于和乐于承担责任。
对工作心存恐惧
恐惧是心灵的毒药和强腐蚀剂。严重的恐惧感可以置人于死地,使人动弹不得,毫无生机与活力。很多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因恐惧而死的;同样,很多失败者不是因为挫折或困难本身而失败的,而是因为对挫折或困难的强烈恐惧而畏缩不前导致失败的。
可惜的是,恐惧的心态常常出现在一些人的工作当中,它让很多人在挑战面前莫名其妙地退却,它能够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妨碍一个人更好地利用、把握时机。
可以说,对于任何人来讲,无论在事业上的追求,还是处理人际关系上,恐惧都是走向成功的头号敌人。
在工作中,恐惧的理由有无数种,比如:害怕犯错误,担心该做的工作做不好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公司开除,害怕同事在上司面前打你的小报告等等。这些恐惧想法在大脑中相互交叠,如同天空中密布的乌云一样,笼罩着你的工作,时时压迫着你的神经,使你变得神经兮兮,处事盲目,迷失在各种担忧和恐慌的纠缠之中。更糟糕的是,就算没有具体、实际或明显的理由,你还是会感到莫名的恐惧。这些障碍不仅会让你的活力尽失,而且会让你不愿意在工作中冒任何风险。
乔治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他生来遇事便生恐惧。每做一件事情,他总是先想别人会怎么评价他。一想到别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会否定他的做法,他就不寒而栗,于是事情也就做不好了。他总想自己长相不好,没有亲和力,因此不敢与客户接触。更严重的是,上司无意中的一句冷语,一个漠然的表情,都令他感到失业的恐惧。结果,他的工作成绩总是不能让人满意,致使上司真的开始考虑他的去留问题。
毫无疑问,乔治是自我恐惧心理的牺牲品。恐惧会令人停滞不前,而且使人们的潜能无法正常地发挥。其实,这不是工作或社会环境为你设下的壁垒,障碍就存在于你自己心中,惟一令人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在工作中,你如果受到了恐惧的控制,那你就不可能有新成就。有一位哲学家说过:“恐惧是意志的地牢,它跑进里面,躲藏起来,企图在里面隐居。恐惧带来迷信,而迷信是一把短剑,伪善者用它来刺杀灵魂!”
所以,当恐惧的想法开始侵占你的思想领地的时候,你需要转变思想,如同拒绝不良行为一样拒绝恐惧。
战胜恐惧的第一步,就是要鼓起勇气采取行动。一个伞兵教练曾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幻想太多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第二次,他就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
同样,在做工作时,每个人心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恐惧,但一个优秀的员工会鼓起勇气把恐惧转化为采取行动。行动能够平抚焦虑不安的情绪,提升人们的信心,在锻炼中不断战胜内心的恐惧。而你若一味地等待、拖延,只会增强恐惧感,让你永远停滞不前,不知所措。
当接手一项你没有把握的工作时,你要记住一定要马上行动,不再犹豫。很多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困难,你可能会很顺利地就做完了。即使第一次没做好,你也不要被恐惧吓倒,同样要积极地行动起来,你可以认真分析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看看自己做的是否符合上司、部门和公司的要求,是否对公司很重要,如果你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与同事讨论或向上司请教,赢得他们的支持,然后再去做。如果工作确实有难度,你还可以将它细分成容易执行的小任务,各个击破,一步一步地完成。当你始终处于行动的状态中,你就不会感到恐惧的存在,它会慢慢地从你的身上溜走。当你圆满完成任务时,再回头看看,你会感到克服恐惧原来也很简单。
有一句话说,恐惧是无知的产物。这是很有道理的,一旦你对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精通和把握,那么,恐惧也就自行消失,甚至恐惧变成了喜爱和热爱。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与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恐惧会让你固步自封,窝在自己的小城堡里不去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也不愿去迎接工作中的种种挑战,使你失去创造性。这时,你需要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工作时,把比较有创造性的想法列成清单,同时列出得与弊,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挑选出最好的方法,用它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样你就会充满自信,控制住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如果对恐惧作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恐惧并不是一种实体,它只是一种个人主观感觉或不良臆想。只要你能从心理上认知到这一点,并在内心里一直想象自己没有这种恐惧时的理想状况,那么恐惧这个“魔障”就会自行隐退,就像我们面向太阳,阴影就会自动留在身后一样。因此,每当在工作中产生恐惧心理时,你要在内心里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恐惧,情况会怎么样?如果我勇敢地、充满信心地克服了恐惧,情况会怎样?”然后在大脑里想象自己成功地克服了恐惧之后的、令自己十分满意和振奋不已的生动画面。想象的画面越清晰、越逼真,效果就越好。只要你能坚持每天演练两三次,特别是在早上醒来之际和晚上入睡之前想象或“排练”,久而久之,成效就会越发凸显出来。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恐惧,自然而然地变得积极勇敢、乐观自信和敢冒风险而突破自我。此方法特别有效,且极具心理学上令人信服的依据,请你务必施行!很多成功人士都遵用此法,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惊人成效。随着你不断熟练地运用这种富有魔力的方法,你会发现恐惧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你能轻而易举地把它干掉!从而更加顺心如愿地走向真正的辉煌与成功。
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制胜的法宝,个人英雄主义和一盘散沙注定失败。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无数事实都不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真理。
刘邦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打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中国共产党依靠统一战线夺取了伟大的胜利,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依靠“智囊团”法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可如今,有许多人都信仰个人英雄主义,自认为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就可以打拼天下,就可以撑起一片蓝天。因此,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应有的合作意识,不善于与人合作,而仍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工作成绩来赢得老板的青睐。
但是,现实却往往会令他们非常失望,他们非但没有得到令人钦佩的成绩,相反却总是因为自己的做法不符合公司的需求而被炒鱿鱼。其实,作为一个个体,就算你才华横溢,无所不能,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仅靠自己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就算一时做出了某些业绩,往往也是昙花一现,难以持续长久,力单难支。
你可能也存在这种“独行侠”意识,接手工作后喜欢单独蛮干,从不和其他同事沟通交流,并且好大喜功,专做一些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展现自己。这些独行侠就像唐吉珂德斗风车一样,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