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应用在有目共睹地发展,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在亦步亦趋地增进,但是,整个人类社会并没有因此而迈上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存在境界,而依旧在重复着过去的那些因果循环,世故往复,甚至发展盲目化、信息阴谋化、选择无端化、价值灰色化已经成了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及的社会常态。不得不承认,我们始终都没能在与生命自我、与生命同类、与整个人类社会乃至与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尽可能遵循时空衡动规律的位置角色,以使我们的生命存在得以有效保全,持续发展。谈及健康和幸福我们会深表无奈,谈及社会的另一极我们会同仇敌忾,谈及2012年12月21日我们会心潮澎湃,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和身边的一切让我们越发觉得难以释怀自己的存在意义,更莫谈人类社会某种未来趋势的可能性存在。
并不是没有人在寻找新的方向,也不是没有人在尝试新的方式,以求引导我们摆脱目前的知行黑洞。他们中的一些试图从人类社会的历时性演进过程与同时性关系存在中觅出些微共性和规律,还有一些则以人类社会的各种功能性组织形态为立足点,力图将组织中个体的认知方向统一,将个体的行为规则明晰,进而通过某种定向的组织价值输出以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然而,过去一个世纪里的文化学并不具备任何的预见性,而管理学也根本无法驱导人类社会整体的价值创造与持续发展,同时,静态的以人为本、以和谐为目标的所谓文化管理日渐难以维系人类社会的内生稳定,知行实践上的根本性变革已经迫在眉睫。我们亟需重新审视自我的时空生命存在,挣开思维桎梏去感念人类社会在时空衡动规则中的演进方向,并以一种更加富有普适性的生命实践模式去体验生命的过程和关系。
人类的文化使命还将延续,管理职能也要继续,社会层面的文化管理之道尚有很远的路要积淀。时下,无论你把自己设定为一国的公民还是相对更具有特定功能性的某种组织形态的成员,抑或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都是时候该追讨一下你真正的生命自我价值了,或可是改变世界,或可只是改变自己,无可厚非的是要珍惜利用时空所赋予的感知能力,去主动强化生命关系间自我的存在感、互动感、归属感以及恩受感,从而以制衡与趋衡的动态存在状态为导向,不断调适自我的认知角度和行为方式,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专属于你自己的知行习惯。哪怕被别人看作是毫无城府的行为艺术,但你仍然可以若无其事地去想你设想,去做你想做,无论怎样,人类社会的未来都可以安心地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