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经典的销售智慧(全集)
3532900000028

第28章 掌握必要的销售技巧(6)

小贩甲回答道:“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

李大妈听完后摇了摇头,走向了小贩乙的水果摊前,又问:“你的李子好吃吗?”

小贩乙答:“我这里的李子有好多个品种,大的、小的、国产的和进口的。不知您想要什么样的李子?”

“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我这篮李子又酸又大,咬一口就流口水,您要多少?”

“来1斤吧。”李大妈买完李子,继续在菜市场中逛。

这时李大妈又看到小贩丙的水果摊上也有李子,而且个个又大又圆,十分抢眼,便问小贩丙:“你的李子多少钱1斤?”

“大妈,您问哪种李子?”

“我要酸一点儿的。”

“一般别人要买李子都挑又大又甜的买,您为什么要买酸的李子呢?”

“我儿媳妇怀孕了,想吃酸的。”

“大妈,您儿媳妇真有福气,有您这么体贴的婆婆,她想吃酸的,也许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您要多少李子?”

“再来1斤吧。”李大妈被小贩丙说得很高兴,便又买了1斤李子。

小贩丙边称李子边问李大妈:“大妈,您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

“不知道。”

“维生素是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的营养。您知道哪种水果中含维生素最丰富吗?”

“不清楚。”

“猕猴桃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

“真的吗?那好,我就再来1斤猕猴桃。”

“您人真好,谁遇到您这样的婆婆,是她有福气。”

小贩丙在给老太太称猕猴桃的时候,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摆摊,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找新鲜的批发来的,您媳妇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李大妈被小贩丙夸得十分高兴,提了水果,一边付账一边应承着。

甲、乙、丙三个小贩的销售结果完全不同,小贩甲没有卖出李子,原因是他围绕着自己的产品销售,而没有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销售,结果没有销售成功。小贩乙挖掘出一些客户需求,卖出了李子。小贩丙知道李大妈买李子的原因是为了自己怀孕的儿媳妇,不仅卖出了李子,还卖出了猕猴桃。

李大妈去买李子的动机是为了给怀孕的儿媳妇吃,俗话说“酸儿辣女”,李大妈当然希望儿媳妇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孙子来。所以,李大妈采购的原因既是给儿媳妇补充营养,也是借机与儿媳妇处好关系,采购李子只是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如果李大妈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她肯定会考虑的。因此,采购只是达到客户目标的手段。小贩丙挖掘到李大妈的需求后,便提出了新的建议,狒猴桃含有更多的维生素,这一提议一下子吸引住了李大妈,所以小贩丙就卖出了更多的水果。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需求是有层次的。虽然三个小贩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客户的需求,但挖掘深入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最后销售结果的不同。

营销人员必须明白,客户往往不是其所采购领域的专家,营销人员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采购动机,采购动机衍生出采购需求,这也是营销人员需要了解的。

7、引导——用利益说话

戴伊是美国著名的销售高手,他曾成功地将纽约帝国大厦卖给美国钢铁公司的创始人盖瑞。

盖瑞早就想买一幢办公大楼了,但他并不喜欢戴伊推荐的大厦。通过多次沟通,戴伊知道盖瑞其实真正想要的东西就在眼前——帝国大厦。

这实在是太好理解了,美国钢铁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这里办公,所以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感情。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让盖瑞拿不定主意的是,他的手下们并不想继续在这栋陈旧的大楼里工作了,用他们员工的话说,他们想要一座“新型的大厦”。

但是当戴伊隆重地向盖瑞推荐帝国大厦时,盖瑞却故意批评帝国大厦位置不佳、结构陈旧、设施落后等等。戴伊知道这不是盖瑞的真正想法,而是在他一旦决定购买时所产生的必然心理反应。戴伊意识到自己必须帮助盖瑞克服这种心理困扰,于是平静地对盖瑞说:

“盖瑞先生,请您想一想,您刚到纽约时是在哪里办公的?”

“就在帝国大厦。”

“您的美国钢铁公司又是在哪里创办的呢?”

“也是在这里——帝国大厦。”

接下来的时间内,戴伊并没有让盖瑞马上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他们都不说话。最后,盖瑞首先打破了沉默,说:“其实,我的员工们几乎个个都想搬走,但我不想,因为我感觉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公司在这里诞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壮大——所以,我们要留在这里。”

聪明的戴伊适时地帮助盖瑞理清了自己的思绪,在半小时内就完成了这笔交易。戴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苦口婆心地去劝说盖瑞购买,而是让盖瑞自己说服自己。

在生意成交之前,买方通常需要他人肯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明智,是否符合他的自身利益。这时,不管买方以什么方式表现出这种心理,营销人员都必须引导他,让他明白一件事——完成这场交易是他最明智的选择。

8、巧募一百万

哈伯博士需要一百万美元来兴建新的建筑。他拿了一份芝加哥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向谁筹募这笔捐款。最后他选了其中两位,每位都是百万富翁,而且彼此都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其中一位是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哈伯博士特意在一天的中午时分去见这位总裁。因为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已外出用餐了。他悠闲地走入总裁办公室,总裁对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我叫哈伯,请原谅我不经允许擅自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顿了顿,哈伯接着说:“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的市区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在这方面赚了很多的钱,但是,每每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就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总裁陷入了沉思。哈伯博士继续说:“我常想提供一个让你的姓名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我们的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姓名命名。我本想早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董事会的一位董事先生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某先生(市区电车公司总裁的敌人)。不过,我个人在私下一向很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校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你。”

总裁的脸上有了舒展的笑意。哈伯博士趁热打铁:“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做任何的决定,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一谈。你可以考虑一下这件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拨个电话给我。”

在总裁刚想说话的时候,哈伯博士起身说:“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这些,哈伯博士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总裁表示意见的机会。

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总裁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哈伯先生在说。这也是他事先计划好的。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只是为了埋下种子,他深信,只要时间到了,这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壮大。

哈伯刚回到大学办公室,那位电车公司总裁就打来电话。他要求和哈伯博士约个时间见面。第二天早上,电车公司老板来到哈伯博士办公室,一小时后,一张一百万美元的支票已经交到哈伯博士的手上。

空口光舌地去说服别人,特别是说服别人捐款,是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如果不了解对方的“老底”,抓不住对方的痛处,调动不了对方敏感的神经,是不可能成功的。

9、巧遇——力求掌握对方的底线

美国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兼职为别人设计、整理壁橱,他设计制作的产品品质,与当时最著名的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但价格上却要低很多。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他有什么秘诀吗?

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你就全明白了。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先生有事外出,因为自己的车子坏了,他只得钻进一辆出租车里。

乘客刚一坐好,出租车司机就很友善地主动与他聊起了天。司机问:

“我想,您家的住房一定很不错吧?”

“当然。”

“您在那里住很久了吧?”

“不是。我搬过去没多久。”

听到这句话,出租车司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先生,我敢打赌,您家的壁橱一定不怎么大!”

司机的表情与言语让乘客感觉很好奇,他顺着司机的话说:“没错!我家的壁橱是不怎么大。难道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这个当然!”司机高兴地说,“您有没有听说过有一种‘壁橱分类箱’的东西?它就能让你的壁橱利用得更充分。”

“听说过啊。不是电视就是报纸,我肯定见过。”

“告诉您,其实我做出租车司机只是兼职,我的专职是帮人家设计改造壁橱。您想不想把你们家的壁橱也改造一下?如果想的话,我乐意效劳。”

“是这样啊,您先容我想想。不过,据我所知,似乎有一家专业的公司,专门就是干这个的。”乘客说。

“你说的是加州壁橱公司吧?我当然知道,那是我们这一行中规模最大的一家。我可以做得和他们一样好,但价格却比他们要低得多。”

“此话当真?”乘客问。

“相信我,没错的。”司机信誓旦旦地说。

“我还真不敢相信。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的吗?”乘客问。

“实话告诉您吧,我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司机说了实话,“你先打电话给加州壁橱公司,他们会派人来你家,给你做方案,然后给你估价。你问他们要一份方案的副本。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给你。你可以告诉他们说,你要给女朋友或者妻子看一下,他们就会给你。然后,你打电话给我,我可以照着那方案给你做一个壁橱,并且要价比他们低很多。”

“我真佩服你,你是一个聪明的人。这是我的名片,方便的话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这位先生说完,就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司机。

司机看见名片,心脏病差一点发作。

原来,坐在车上的这位乘客,正是壁橱行业的创始人、加州壁橱公司的总裁鲍特先生。

鲍特先生并没有怪罪司机,相反,他还非常欣赏司机的这种聪明劲,于是就把他招进了自己的公司。后来,这名司机成了一个优秀的营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