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经典的销售智慧(全集)
3532900000021

第21章 巧妙征服谈判对手(5)

一个有经验的销售员,他总能够对一次完整的推销过程做出全面周到的考虑。虽然利润最大化是每个销售人员的追求,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要懂得向顾客让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是这种让步是有条件的,是在顾客也在让步的情况下,双方做出的相互的妥协,而不是你对顾客无条件的让步,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向顾客做出合理的让步,才能够让顾客购买你的产品。

对顾客让步,一定要把握住恰当的时机,不宜过急、过早。与客户刚一沟通,就开始大幅度让步,这让客户有进一步的期望,希望你能给予他更优惠的条件。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让步。

在谈判前,一定要考虑好让步的幅度与层次。对方大幅度的让步,可以换取你较大幅度的让步,对方小幅度的让步,也只能换取你较小幅度的让步。让步的过程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让到底。让步的幅度应该是先大后小,越到后来越难。比如,你在第一轮谈判中降价5%,在第二轮谈判中你的让步幅度一定不能高于2%,你不可能第二次降价5%甚至更高,这只能让客户觉得你合作没有诚意,从而对你失去信任。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那种无条件、无休止的让步,不但不能感动客户,反而让顾客得寸进尺。

准备一些小问题作为专门的让步工具。在和顾客谈判之前,你可以准备一些对自己无关紧要的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在这些方面向顾客妥协,说明一定作出一定的让步,以表示自己态度的诚恳。但是,在顾客面前,你一定不能把这些条件当作无所谓的条件,而是当作对自己至关重要的条件。在做出让步的时候,一定要让客户感觉到,你的让步是非常艰难的。哪怕是个当场就能决定的小小要求,也不能表现得过于轻松,而是假装向一级级的领导请示,故意在时间上拖延,这样可以降低顾客对你让步的期望。

当你对顾客的让步已经达到了自己底线的时候,对方依然在谈判的条件上步步紧逼,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地向顾客妥协,而是死死坚持自己的原则。你的坚持不但不会吓走顾客,反而会让顾客感觉到你的产品已经降到了利润的底线,自然就会和你签单。

永远不要接受第一次开价或还价

在和客户谈判的阶段,请各位销售人员一定要牢牢地记住这样的一句话:永远不要接受顾客第一次的开价或还价!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销售人员最容易犯的失误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你对顾客的第一次给价表示同意,顾客就会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有一种想反悔的想法。

咱们可以打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比如,你儿子对你说:“爸爸,今天晚上有一个同学聚会,我能借用一下你的车吗?”你说:“当然可以,去吧。”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心思:“既然我爸那么轻易地就答应把车借给我,我再向他要100块钱,应该没什么问题。”要不也可能会有另一种想法:“我以前借他的车,总是死活都不同意,今天为什么这么痛快?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想快点打发我走,要不我今天就不出去了!看他究竟想干什么?”

面对上面的情景,你的儿子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认为: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可信,往往不是陷阱,就是欺骗。当你置身于谈判中时,你可能会对买主有一种心理预期,事实上这是很危险的!

拿破仑曾经说过:“指挥官最不可饶恕的罪过就是凭空想象,假想在已知情况下,知敌人行动的方式,而敌人的反应则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在面对顾客的时候,你不要给他们制定一个所谓的最低预期,结果往往会出乎你的意料,你认为的价格也许远远低于客户心理承受的价位!

一天,一家杂志的广告推销员,向客户推销自己杂志的版面。因为客户对这种杂志的理念很是认同,所以很想让自己的公司在这个杂志上做广告宣传。客户给出了800元的低价,推销员觉得有点低,犹豫了一下对客户说:“这样吧,我回去跟我们经理商量一下,您这样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不知道我们经理能不能接受!”

第二天,推销员给顾客打电话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以为我们经理能够同意800元的价格,昨天我们核算了一下成本,我们的杂志实在不能为你做这期广告,您可以打听一下,真的不行!”

客户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那你们经理同意出多少?”

“1200元,再不能少了!”

“好吧,就这样吧。”客户说。

如果你接受了客户的第一次出价,很可能就失去以后提价的机会!绝不要接受第一次出价,这是销售人员百分之百要遵循的原则。

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对手下的经纪人说:“一次,我在一家乡下的加油站去洗手间,等回到汽车旁时,有个人用刀子抵着我的肋骨说:‘把钱给我。’于是我说:‘我给你现金,能把信用卡留下吗?’结果他说:‘少废话,给我钱包!’”看到了吧,尽管有些时候你应该接受第一次出价,但很遗憾,你不能!

所以,销售人员不要匆忙地接受第一次出价,最好的策略是用上级领导做掩护。你的心中总要这样想:“不管买家还价是多少,我都不能接受,我得让经理商量商量再决定!”

就像一句老话说:一个人只有把眼光放远,他的步子才会迈得更长。不要轻易接受客户的第一次出价,顾客的第一次出价往往都没有诚意,只是试探底价的一种对策。你要永远明白,任何时候,顾客总想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产品,而你的目的是从顾客的手中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如果你轻易接受了顾客的第一次出价,顾客不但不会感激你,而是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从此不再买你的东西!

永远不要接受顾客的第一次还价,如果你轻易的接受了顾客的给价,就会失去再次提价的机会。另外,你过于爽快地接受,会让顾客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接受顾客第一次还价的最佳策略是,用上级领导作为自己的掩护,无论顾客的给价是高是低,都要装作为难的样子向领导请示,这样顾客才会认为你对他做出了最大的让步!

把价格放在最后谈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顾客看中了一件皮衣,想要试穿一下,这时,销售员提醒顾客说:“这件皮衣6000元,您要试穿吗?”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买不起,最好别麻烦我给你忙这忙那的,如果你弄脏弄坏我的衣服,怎么办啊?

如果你遇到的刚好是一个心高气傲的顾客,他心里会想:“6000元怎么了,你以为我买不起吗?”他可能会马上刷卡,买单走人,这是赌气。但是,有的顾客并不为钱赌气,他会在暗中和你较量:“你认为我买不起,是吗?好,我自己不买,你也甭想让我认识的人买,只要是我认识的顾客,来一个,我就给你搅黄一个。”这个时候,你失去的,就不只是一个顾客,而是这个顾客所能影响到的所有顾客。

当你向顾客推销产品时,顾客往往第一句话就会问:“多少钱?”顾客的这种提问,并不是说明他真的非常在意产品的价格,而是出于本能的发出的一种提问。有经验的推销员,绝对不会马上回答这个问题,除非,你产品的价格是透明、公开的。对顾客进行价格上的提醒,这是销售中的一条大忌。一名优秀的销售员,他不但不会主动提到价钱,相反,他会把价钱放到最后来谈。

你可能会问,买东西,我不和顾客谈价格那还能谈什么?我的回答是,谈商品的价值,通过你对产品的介绍,让顾客在心理上接受并喜欢你的产品,最终激发顾客购买的欲望。这个时候再谈价格,就会让顾客感觉到你的产品物有所值,甚至感觉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格。

在销售的过程中,如果你不能确定顾客是否购买,绝对不能涉及价格问题,如果你贸然谈起价格,往往会加速销售过程的结束,使这次销售以失败告终。在谈到价格之前,如果顾客对产品有不太满意的地方,你还有说服顾客的机会。但是,如果你过早报价,顾客会因为一些小的问题,狠狠地压价。

可能,你又会问:“如果顾客第一句话就问‘多少钱’,那我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忽视法,把顾客的思路从价格转移到商品的价值上去。下面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在商场上经常看到的销售场景。

顾客:请问有没有好用的豆浆机?

小王:您好!豆浆机在这边。

顾客一款一款地看,不说话。

小王:这是五谷系列的,是最新的一款。

顾客:最新的?多少钱呀?

小王从柜台上取下豆浆机,展示给顾客看。

小王:这款豆浆机特有五谷精磨器,磨出的浆非常细腻;它的周围环绕立体加热,受热均匀;而且还有专用的文火熬制,喝起来更香。

顾客:都可以磨什么?

小王:黄豆、大米、花生、绿豆、玉米等都可以的。请问您家几口人?

顾客:三口。

小王:孩子上学了吧?上学的孩子用脑筋多,营养上一定要保证,这一款五谷豆浆机正好适合您的家庭。

顾客:这一款,得多少钱呢?

小王:看您很有气质,做什么工作的?平时工作很忙吧?

顾客:嗯,很忙!

小王:我们做这个职业的,也很忙。尤其是早上,急匆匆的,我就磨点豆浆,再吃点面包。你家孩子上学,是不是要早起?

顾客:早起,每天早上总是特别忙,像打仗似的!

小王:以前您是怎么解决早饭问题的呢?是自己做,还是到外面吃?

顾客:以前也是喝点豆浆什么的,现在豆浆机坏了,想再买一台。

小王:您家的那台豆浆机是什么牌子的?

顾客:也是九阳牌的。

小王:真的要感谢您呀!一直在使用我们的牌子,原来旧款的那种,功能比较单一。

顾客:是。

小王:您看,这一款豆浆机非常适合您的家庭。它有几款人性化设计,比如,自动防溢、防干烧、自动安全开关,早晨您可以一边打豆浆,一边做别的事,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

推销员小王,最终把这一台豆浆机卖了出去,他胜在哪里呢?他成功销售的原因就在于,每次顾客问到价格时,他都巧妙地把问题岔开,引到对产品的介绍上去,在没有把产品的功能和优势介绍完之前,他没有涉及豆浆机的价格问题,从而给自己更多和顾客交谈的机会。

商品的价值是由价格来体现的,不要害怕高价格的产品影响产品的销量。当你把产品的所有功能详细地介绍给顾客,并把你的产品和同类产品进行优势的对比,只要顾客认可了你的产品,就会很容易接受产品的价格。

几乎每个顾客都有这种心理,当他在心里还不接受你的商品时,总感觉你的产品是贵的;而当他真正产生了购买欲望时,就会更注重产品的价值,从而忽视了产品的价格,甚至会认为,价格高的产品,肯定在质量上有更好的保证!

向顾客说出价格的最佳时机是,顾客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之后。在顾客还没有完全了解你的产品之前,千万不要急切地向顾客报出产品的价格。此时,往往会因为产品的价格稍微偏高,就把顾客送给竞争对手。当顾客从心理上认可了你的产品之后,就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轻易放弃购买你产品的想法!

必要时采用“现场逼订”法

有位销售员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我的同学韩斌,经销药品多年,现在已经是很有谱的老板了。每次开订货会,韩斌很少让客户空手离开,每人走的时候,总要揣着或大或小的订单。

有次订货会,一位老客户推说自己在外地不能参加,但是彼此很熟,驳不过面子,就让太太张敏参会。韩斌了解过了,这位老客户之所以不来,是因为他与另一家经销商有过接触,因为还没有考虑好究竟订谁家的货,所以派太太来应付。在会上,张敏听课听得很认真,资料也研究得很透彻,可是到了订货的时候,她却应付韩斌说回去和老公商量商量。韩斌对这位老客户非常了解,他们夫妻二人共同打拼多年,这种药品只不过是他们经营的一小部分而已,绝对在她的权力范围之内。她所谓的回去商量,言外之意就是,这次会议她不打算订货。

韩斌把张敏请到一边,问道:“嫂子,您对这批货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咱不是外人,您就直说吧!”张敏的回答仍然是自己做不了主。韩斌说:“谁不知道嫂子您的本领,在公司的里里外外你可是一家之主呀!今天不订货,是不是对我们的返利不满意?”顾客的太太张敏终于实话实说:“你的返利确实比别人低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