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孟子》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说:请问老师,您的长处是什么?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对孟子说的浩然正气,曾有一首长诗作出过生动的文学描绘,这就是一身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写的《正气歌》。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月浩然,沛乎塞苍冥。……”
意思是说,浩然正气寄寓于宇宙间各种不断变化的形体之中。在大自然,便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间社会,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时,便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便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气节。社会秩序靠它维系而得以长存,道义是它产生的根本。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作为例证,说明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
我的意志我主宰
生活是一个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上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竞争,并力求超越自我。一个人只能征服自己,才能尝试着去征服世界。然而,要主宰自己,最需要的是意志。俄国的乌申斯基曾说:“意志是一个十分强劲的杠杆,它不仅能改变精神,也能改变身体及其对精神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
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大志与良谋为成功的必要条件,志不强者智不达,如若腾达,就要强志。钢铁般的意志比一个人的智慧、博学更为重要。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就能成为主宰自己心灵、情感、行为的主人。人生的幸与不幸,是命运对我们的考验,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无人幸免,关键要看我们的意志够不够坚强,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坚强的人在经受了老天对他的一切考验之后眼前便是一片光明,经不起考验的人只能是越来越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这句名言现在说来好象有点虚,但是这就是真理,老天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磨难,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回报。
硬骨头与软心肠
当然,硬不是把别人搞死,不是一错到底。硬,也要分对象。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大大师季羡林又是怎样理解这个硬字的。有文如是说:
“硬骨头、软心肠、怀真情、说真话”, 这是北大大师季羡林的名言。
一种从作品里自然生成的境界,一种极富美感的让人心花怒放的崇高境界。当然,也是一种文人们嘴上不厌其烦念叨却很难达到(或不客气地说,相当一些人不想真正达到)的境界。难达到却不能不努力达到,想要取得一点小成就不下工夫学还不行。
“怀真情、说真话”的重要暂且不说,只说硬骨头与软心肠。没有硬骨头就撑不起身体。季羡林所说的硬骨头当然属于精神的范畴,是指一种人格,人格懦弱、低下同样撑不起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毛主席曾赞扬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作为伟大的文化斗士,鲁迅的硬骨头独自扛起黑暗的闸门,确实是够硬的;季羡林也是个硬骨头的汉子。他对一切恶人恶事绝不姑息迁就。文革中他曾自己跳出来反对当时在北大干尽坏事的老佛爷,即使差点丢了小命也不畏惧。这时的季羡林不再是温文尔雅的教授、学者,而是一尊怒火四射的金刚。他的骨头比钢铁还要硬。
名人当中,懂得人格的尊严、人格的独立,也即骨头要硬者不乏其人。普通人晓得硬骨头之理者也很常见。生活的担子重压的时候,没有硬骨头人就要垮,骨头不硬行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越魔,骨头越硬———不但压不碎,还铿然有声、光芒四射!道挺立起来,你就能在人生道路上潇洒行走。
硬骨头而不是软蛋,常常体现在恶势力面前敢于抗争。面对道貌岸然的假洋鬼”,敢于蔑视并揭露之而不是匍匐在地还要叩头称颂。若是在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为了一己私利当奴才,当随风倒的墙头草,有奶便是娘,你就失去灵魂,与行尸走肉相差无几。
再说软心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同时又俯首甘为孺子牛,满怀深情为人民的疾苦鼓与呼;季羡林原谅一切可以原谅的人和事,文革中把他打翻在地再踩上一脚的人,他不是没有机会报复,可他原谅了他们。对于一个人很难避免的、非原则的缺陷,心肠软不软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胸怀是否宽广,是否有人情味。品格高尚的好人在该软心肠的时候心肠软如流水、柔似绸绢,还那么热乎乎!生活必将给他以丰厚的回报,取得大成就就是一种必然。普通的善良人也能因善而获益,过安宁日子。有人在该是软心肠的时候却硬得很。这种人对待老百姓、对待同志冷若冰霜,甚至冰刀霜剑严相逼……他们还得意洋洋呢!殊不知,他们的自食其果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硬骨头或只有软心肠是不够的,一硬一软二者兼备才是最完美的人格。
《挺经》说挺
第一点,什么是“挺”?
“挺”,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发一谋,举一事的咬牙坚挺决心。曾国藩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坚挺之诀。余庚戍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又说:凡发一谋,举一事,必有风波磨折,必有浮议摇撼。从前水师之设,创议于江忠烈公(江忠源);安庆之围,创议于胡文忠公(胡林翼)。其后本部堂办水师,一败于靖江,再败于湖口,将弁皆愿去水而就陆,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安庆未合围之际,祁门危急,黄德糜烂,群议撤安庆之围,援彼二处,坚忍力争而后有济。至金陵百里之城,孤军合围,群议皆恐蹈和春、张国梁之覆辙,即本部堂亦不以为然,厥后坚忍支撑,竟以地道成功。
以上两段话,皆言“咬牙坚挺”,这是讲事功经验。要做成一件事就得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放弃,决不中途动摇。这个“挺”字的意思就同今人所说的:“给我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云云。
深入一层说“挺”,就说到对天下大事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含义了。
李鸿章一次在与同僚闲谈《挺经》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
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一早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但时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正挑着菜担,在水滕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对峙着,彼此皆不肯让。老翁赶上前婉言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就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以过去,岂不是两便吗?’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站在水田里,恐怕担子会浸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的。’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蔬菜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的;但我担中是京广贵货,万一进水,便是一文不值,安能叫我让避?’老翁见劝让不过,乃挺近就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执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第一条”。李鸿章说完这段话,看到曾国藩也在听他说,就想倾耳恭听老师发话,而曾国藩竟一言不发。李鸿章的僚属吴永也回忆说:“予当时听之,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仔细推敲,还是曾公说得好,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肩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这段公案掌故,通过两个人的阐述及追忆,已将“发一谋,举一事”的“挺”外延至察天下之势,担天下之责的躬自入局,挺肩负责——参与进去,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承担责任。这个“挺”,其含义为“铁肩担道义”,即承担天下兴亡的责任。
更深入一层说“挺”,那就是“内挺”了。古人云:“成大事功,全仗着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又曰:“人心一真,便霜可飞,诚可损,金石可镂。”而虚伪狡诈之人,不可能承担天下兴亡,至多是“欺世之豪杰”,又如何能“挺膺负责”?曾国藩的《挺经》十八卷,专讲“内挺”大法的竟有十一卷之多,占比例六成以上。读完全书,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他听了李鸿章囉七八嗦地讲《挺经》“竟不复语”。李鸿章按曾国藩的戏谑,是那种“拼命做官”的人,他注重的是如何成就事功,他当了四十年大官还没有读懂自己的老师原来注重的并不是外修成事,而是内修成人。
《挺经》各卷对“内挺”的阐述,已将“内挺”分解为“内正”(《内圣》)、内砺(《砺志》)、内强(《明强》)、内忍(《坚忍》)、内刚(《刚柔》)、内廉(《廉矩》)、内诚(《勤敬》)、内实(《廪实》)、内峻(《峻法》)、内藏(《忠疑》《藏锋》)、内养和内护(《荷道》《盈虚》)。由于内挺之功力深厚,曾国藩已可以同孟子、墨子、韩非子等古圣哲心心相通,将其“正其德而修其身、蓄其气而长其志”作为每日功课,刻刻用心,处处在意,修得一身正气,八面融通。
曾国藩的“内挺”心法,归结到一点,就是用仁爱心(仁)、平等心(礼)、清净心(主静)来管住自己。
“管住自己”最难。然而要经营天下的人必先经营好自己,要管理好别人的人必先管理好自己。管住自己乃是百福之门、万业之基。世间之事,惊天祸福皆源自己方寸以内,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能管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管住自己的大人有前途;能管好自己又能够影响别人的便有内圣之象了。
“管住自己”又是中国本体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大流派,其归依所在无一不是讲管住自己。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点在“管住自己”;老子讲“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自胜胜人”,落脚点在“管住自己”;六祖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我心即佛、自度度人,更是直言“管住自己”。曾国藩讲自立自强、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内挺内实,他所传承、所弘扬的,不正是中国本体文化“管住自己”的绝学吗?
第二点,谁来“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