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药治疗的对象有:
恶人、坏人、冷酷之人、灵魂丑陋之人、魔鬼、贪婪之人等。
《心命歌》中说: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心智秘方,阴阳恐虚矫;
心智秘方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该诗的意思是:心地善良命运也好,则荣华富贵一直享到老;命运好心地不善良,福气转变为祸害;心地善良命运不好,祸害转为福气;心地和命运都不好,就会遭祸殃贫困夭折之灾。心可以挽救生命,最主要的是心存仁道;命运实际来自于内心,吉祥和凶恶都是人自己召来的。相信命运却不心智秘方向善,恐怕会颠倒阴阳;心智秘方向善听命运安排,天地之神自会来保护。
这是一首劝善歌。作者从心与命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角度谈。心命俱善,富贵到老,命善心恶,转福为祸;心善命恶,转祸为福;心命俱恶,殃祸连连。善心可救恶命,仁善之心,长存心中,命由心修,恶由心造,福由心作,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信命要心智秘方,信命要心智秘方,阴阳恐虚矫,心智秘方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中国人历来是善恶分明的,而且主张惩恶扬善,大多都嫉恶如仇。并且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还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说:“要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就得做大量有益的事;一个落得毁灭自己的人是因为长期干坏事的结果。宋代朱熹在《改过》中说:“见人之善而寻己之善,见人之恶而寻己之恶。如此方是有益。”他主张: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找找自己有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才对自己有好处。元代的《来生缘》中有这样一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明代的《名贤集》中也说:“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清代朱伯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他认为:做好事想让人知道,不是真心做好事;犯了错误怕别人知道,则是更大的错误。
古人的这些论述,基本上清楚明白地阐明了中国人的善恶观。
善是一切智慧的源头,也是一切智慧的终点。如今许多策划者在心中都认为:智力能战胜道德,而大众却认为道德永远战胜智力。
正因为如此,许多聪明人就以为自己比别人脑子好使,就过分地相息自己的智商,于是去占别人的便宜,去算计别人,去打信息差、时间差、空间差、知识差,从而得到更多。他们也不怕问题出现,因为他们总相信一切问题都必然能想出妙法解决。这种人在短期内的确能博得他人好感,能获得局部成功。但从长期来看,他们极少有人登上了大雅之堂的。
天地有大道,大道就是德,这是老子说的。儒家说得更到位——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由此看来,善才是最高的智慧,善是一切智慧的根本,自然也是人生的思维和行为准则。
这是天道。这不是人自己捏造出来的。这是经过了了历史几千年检验了的真理。因为善能吸引善,恶能吸引恶。因为种善因,是幸福前提,而种恶因则是恶梦的开始。
你的身体是你怎样对待世界的一面镜子,你身上的各种病变,显露的或潜伏的,都是你负向努力的结果,都是你行恶的结果,都是你不善的念头在身体里的积累和投影。表面上,你自己看来没有行恶,没有对身体行恶,谁又能看到自己的无知和盲区别,恶人他也说他在追求积极的人生和有价值的人生,所以说,由于你的无明和习惯,你的吃、穿、住、行中有许多地方都是错误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这些错误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是在对你进行伤杀、有如自杀。
除了你的恶行对身体的自杀之外,你的人际关系,你的事业,你的亲情、爱情、友情等,都与此类似。你的现状必然是恶的映射或善的镜子,没有人例外。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个小和尚从对面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两人见状,便拉住他问道:“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树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了一坛子黄金。”
两个人暗自窃笑,心想:“这人真蠢,挖出了黄金还被吓得魂不附体,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问道:“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害怕。”
和尚说:“还是不要去了,这东西有毒,会吃人的。”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就告诉我们黄金在哪里吧。”
和尚告诉了他们具体的地点,两个人跑进树林,果然在那个地方找到了黄金。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好大的一坛子黄金!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把黄金运回去,肯定不太安全,还是等天黑再往回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弄点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等半夜时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那该多好呀!等他回来,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么,这些黄金不就全归我了吗?
回去取饭菜的那个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于是,回去的人提着饭菜刚到树林里,就被另一个人从背后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当场毙命。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里就像火烧一样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前,他想起了小和尚的话,不禁暗自悔悟:和尚的话真是应验了,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明白呢?
其实,不是黄金有毒,而是人心有毒。贪欲会把人带向罪恶的深渊,让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残,相互欺诈,甚至使最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害人害己。然而,等到幡然悔悟,找回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这样的教训并不只有一个:
在一问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个吝啬鬼……”
这时候,佛祖在穷人的身旁出现了,说道:“好吧,我会让你发财的。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觉得够了的时候,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佛祖便消失了。在穷人的身边,真的有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经有一大堆了。他想:啊,这些钱已经够我用一辈子了。
到了第二天,穷人很饿,很想去买面包吃。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于是,他拎着钱袋向河边走去。
走着,走着,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
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又瘦又弱,头发也全白了,脸色蜡黄。
然而,他仍然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穷人倒了下去,守着一大堆金币,死在了他的破屋子里。
一念上天堂,一念下地狱。恶会使你下地狱,谁也逃不过天理轮回。
为什么我们都如此痛苦呢?
因为我们每天从没停止过恶思、恶行。无论是善的能量,还是恶的能量,都会传播全身甚至传播到体外去传递到他人身上和工作之中去。
每个人都有能量,因此每个人都会有感染力 ,只是这种感染力有正有负之分,有善和恶之分。
无论你认清或没认清人生的德行,但只要你坚持行善,你必得好报,只要你行恶,你必得恶报。
那么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就看不了呢?
因为我们太关清高自我的得失。为了钱,我们许多人都想多占有别人应得的那份。你应拿八分时你总想拿十分,这个多出的二分就是恶,就会在某个时间时机成熟时回报到你身上来。你应得八分,你却只拿六分,这就是行善,别人就愿意跟着你干。李嘉诚说,他就是这样做大的。
另外,生活的施善和施恶是由点点滴滴造成的。
是由我们不注细节造成的。比如你总是恶语伤人,或者表现傲慢,或者一脸死相,这都是对他人不负责,都是一种伤害。
之所以善不了,是太贪婪,我们想得到更多,而别人基本上有与你相同的想法,因此,冲突便起;二是你本来就是个恶人,你接受的是一套错误的文化体系,文化已浸入到你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因此,你的一念一思一行都成了负面传递器。
如果你的内核是善的,你就能像磁铁一样慢慢地将周围的点点滴滴的善吸引过来,反之亦成立。
应该怎样善一些呢
一是“众善奉行,诸恶莫做”。社会自有公道,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认为是恶的,就千万别做,都认为是对别有人帮助的就应多做,应立即去做,切莫迟疑。
二是斩断恶念。你所有的恶行都源于恶念,因此,你只有斩断了恶念,那个恶就不能生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就被你扼杀在摇篮里了。命运是可以操之在我的,怎么操控?就是一旦你脑内升起恶念时立即就打断它斩断它,一旦你升起善念时,你就爱护它扩大它,让它走向大众,走向事业之中,走向社会之中去。如此天长日久,你就会因积累而伟大。人与人首先都只有很小的差别,就因为这一点点差别的积累,到最 后却导致了极大的差别,有人下了地狱,有人上了天堂。
三是从点点滴滴处行善。深切理解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威力,要知道短跑运动员第一名与第二名一般都只差不到一秒。画家与画匠只差一点点,山是一点点积成,江河也是一点点积成,这就是点点的神奇魅力。
四是行善不要等。比如行孝道这是行善,如今许多做子女的在外工作,生意做得还行。他们有的一年也没给家中老父母打几个电话,而且一打电话听到父母的啰嗦他们就不耐烦。他心中还想,要是将来有了更多的钱,他一定会善待父母。只可惜他错了,追求无止境,你的追求何时是一个尽头,没有的。而你的父母的生命却有尽头,他们一天天在老去,头发早已白了,你却不知道,身体渐渐垮了,你却不知道,他们并不想你的钱,只想多听听你的声音,多跟你说几句话,多想和你呆一会儿,你却都做不到,就连最基本的你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将来。这世上的一切都能等,只有行孝不能等呀!朋友们,多给点点话吧,多听听他们的啰嗦吧,你听不了几句了,免得到时又假慈悲白流泪。多给点钱吧,在他们活着时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别等他们死了再假慈悲。
灵魂每天修善一点点
要在生活中不断地修炼出一双善良的眼睛。生活不是由伟大的牺牲和责任构成的,而是由一些小事情,像微笑、善意和小小的职责组成的。尽可能每时每刻地付出这些,并能够体察任何心灵。生活中最好的东西便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善意的语言使人们的精神产生共鸣,由此产生美好的想象。它使听到的人感到欣慰、安宁和舒适,同时对自己的乖戾、郁闷及其他不好的情感感到羞愧。这种语言非常丰富,能够在许多场合大显身手。
我发现,一个感恩的人随时都会使用善意的细节性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爱戴与钦慕的赢得,是通过每天甚至每小时经常发生的那些看得见的细小的善意行为,它们从一个人的言辞、声调、手势和表情中流露出来。一个仁慈的人的快乐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善良的心好像快乐之泉,使周围每个人闪耀着笑靥。每晚就寝前,我庆幸自己已使至少一个人更加快乐或者更力口聪明,或者至少更加对自己感到满意。
有时我们只不过是扶了别人一把,或者帮同事介绍了一个客户。介绍只需要一分钟,但这个过程却令他终身难忘。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恻隐之心,一种自然流淌的感恩精神,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它们一起构成了一幅朴素纯美的画,一种真纯自然、清净幸福的生存境界。这种生存境界离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遥远啊!
然而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类似的情节发生,如果用心,时时都会有终身难忘的温馨体验。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礼物!什么时候,我们才会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呢?难道只有当我们发现人生无常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并乐于承认,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次呼吸,真的都是……上帝所赐予我们的礼物?
而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记得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感谢上天的?的确,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我们所收到的礼物。然而,骄傲和漠然的我们却不这么认为。我们理所当然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朝露,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我们的自由和快乐。我们有爱我们的人,我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他们的关爱和付出。它们本就是属于我们的东西,怎么突然就成了我们所收获。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欣赏的眼睛。世界上其实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但是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的人还不懂得如何去分辨美。所以,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物质财富。在物质方面的渴求与欲望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扑灭了我们心中对美的热爱。好在还有很多人没有屈服于对金钱的欲望,他们还在执着地追寻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如何欣赏美,那么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他体会不到大自然日出日落的独特韵味,也感受不到美对人的心灵的震撼,这其实是一种缺陷。有许多人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自己对美的欣赏水平,他们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彩虹般的色彩,带来无尽的欢乐。最重要的是,美还可以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工作得更有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呢?无论你的眼睛关注何处,总要赞美他,并看到他性格中良善的一面。把他看成一个性灵,而非一个肉身。
为了训练出自己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是登记已有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一定有他的优点。我们平时没看到对方的优点,那是因为我们与对方沟通得不够,了解得不够。或者是因为我们已戴上了有色眼睛。因此,要想发现对方已有的优点,我们还得多对对方进行观察,多向与对方接近的人请教。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对方的优点。
二是尽力发现对方潜在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没有长大的优点。这些有的还不稳定。时而又闪现一下,时而又消失了。因此,我们若有感恩之心,则应多从正面去协助对方培育那些感恩新秧苗。只要多给一些激励,多给一些赞美,多给一些阳光水份,小苗一定长成大树。到那时,人人都能看到对方的优点,看到闪光点,看到感恩的心。当然,最快乐的自然是你这个培植闪光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