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教授谈修心
3532800000023

第23章 心的正度修炼(5)

没有一只狗会在打骂中学会站立;没有一个孩子会在批评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没有一对情侣会在相互的指责中增加彼此的爱意;也没有一对朋友会在嘲笑中增进彼此的友谊。

因此,学会由衷地赞赏和鼓励——给别人机会,也同样是给自己。

女人要优雅,男人要幽默,优雅与幽默是一种恒久的时尚。从一个人优雅的举止里可以看到一种文化教养,让人赏心悦目;从一个人的幽默中可以品味出一种独特的机智,开口就让人开怀大笑的人,无疑也是一个语言大师。

具有适当的幽默感,不仅能给你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且会使你的工作更有乐趣。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从而使你的事业更为成功。它同样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个因素。每当面临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幽默,可以出奇制胜,化腐朽为神奇,藏丑显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长得一点都不景气,但他却谈笑风生,说自己的眼睛像金鱼一样凸现,这符合光学上的透视原理;鼻子朝天冲去,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嘴阔大无比,可以同姑娘高质量地接吻。听了这些有趣的夫子之道,人们不但不会对这位相貌丑陋的大哲学家感到厌恶,反会觉得他长得有个性,丑得恰到好处!

幽默,可以显露其谦虚的个性。外国一位著名的女汉学家因非常醉心钱仲书先生的著名小说《围城》,几次远涉重洋来到北京,哭着喊着想见钱仲书先生一面,但自始至终,钱先生就是不给这位洋女士一个面子。只是让人捎话给她,说如果你觉得鸡蛋好吃,你就只管吃鸡蛋好了,何必一定要去见那个呱呱叫的老母鸡呢?

幽默,是其个性、情感、胸襟和才识综合魅力的展示。 幽默的形式,或自嘲或讽喻,不一而足。 幽默的场所,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社交场合来点幽默,可以先声夺人,活跃气氛,使自己同生人之间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如有次老舍先生见到了梅兰芳大师说,咱们两个人你是“君子”,我是“小人”,一句话使得梅先生及在场的许多文化名人茫然无措。当老舍先生道出其天机,“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梅先生唱戏是“动口”,自己创作是“动手”,大家顿时忍俊不禁,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幽默的人,魅力无穷。幽默的人,人见人爱。幽默,不是语言上的巧嘴贫舌,而是多姿多趣的心智的折射。

学会正思维

思维是我们的心语。正思维使我们的语言清楚有用。因为思维通常会导致行为,所以,我们需要正思维来引导我们走正业之路。正思维反映了事物存在的方式,错误的思维导致我们以一种颠倒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思维也是有惯性的。吸毒是因为惯性,吸烟也是因为惯性,一切负面的行为都是因为思维惯性在起作用。因为大脑是有记忆功能的大脑,什么行为一旦在大脑内产生了思维痕迹,那么,几乎一生都难以彻底干净地清除掉。

因此,一理我们形成了负向思维,要想改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并不完全不可能。替代思维法就是一种相对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用一个好的思维来替代一个负向的思维,如此反复,自然而然,正思维也就形成了更深刻的心理刻痕,形成了更深的记忆。于是一种全新的正确的思维方式便逐渐形成了,巩固了。

有所有的正思维之中,利他思维是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世界是一个辩证法,万物都在通过对方而实现自我。因此,一个人要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那么,就要全力以赴修炼利他的思维,否则,其它任何修炼方式都是岔道,都不利于你功德圆满,甚至是皆道而驰!一定要谨记:一个人只有解脱了别人,他才能真正解脱了自己。

有一种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只要个人能捞到好处,别的利益全然不顾,这种先已后人,我们称之为自私;还有一种人,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这类人,我们称之为无私。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至要看他在利己和利他上分别下的功夫多少而定。

第一种人: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

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就是凡事总先想到自己,最后才想到别人。也就是自己吃肉让别人喝点汤,以苟延残喘,留着还有用。

有的人为什么那么自私,就是因为两点:一是你的过分的占有欲,它让你拼命地保护自己的东西,同时又想法设法地掠夺别人;二是你的眼光短浅,总是在乎眼前的一点点的利益,总是认为什么东西还是抓在手里比较放心。

说到这里,必须发出一个警告:哪一位若从今往后奉行处处为自己打算、不管他人痛痒的人生哲学,必然会碰得个头破血流,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因为连蝙蝠都没这么蠢。

为什么说到蝙蝠?因为你我至少有一点跟它们一样,都是群居动物。在蝙蝠社会里,互相帮助蔚然成风。蝙蝠妈妈外出找食——吸血,别的蝙蝠就帮她照看小孩;一个蝙蝠若运气不好,没吸到血,别的蝙蝠就将存在嘴袋里的血分给他一点。不过,这可不是无偿援助,哪个蝙蝠要是记性不好,忘了还情,或小气过了头,赖帐,下次不走运的时候就只好挨饿了。

让我们看看“蛋糕理论”:

就一个己经生产出来的蛋糕而言,必然是资本家分得愈多,工人分得愈少;反之,工人分得愈多,资本家分得愈少,这是任何人的意志都无法改变的。然而,这个定量蛋糕的分配能够引起生产下一个蛋糕的量的变化。资本家在反复的实践中己经明了,如果在现有蛋糕的分配上,他分得太多,工人分得太少,那就会因为这次分配挫伤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个蛋糕可能生产得更小,这就意味着下一次蛋糕的分配,资本家如果不是比上次分得较少,至少很难分得更多。相反,如果他这次分得相对少些,给工人分得相对多些,由于刺激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下一次蛋糕生产得更大,这样,工人可能比上次分得更多,资本家也分得更多。人追求最大利益,资本家追求的是总产品的总利润,他懂得“一五得五”,但他更明白“二四得八”。

第二种人: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别人。

上半夜想别人,下半夜想别人,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

在人人都只知道有“我”的时候,忘我的境界是不易体会的微妙的境界,也是最圣洁,最崇高,在市侩庸俗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境界。那像半夜的钟声,它波动着深远的令人起静穆之感的音响;也像深谷的花朵,它散发着清越的素淡的幽香。

古希腊发明螺丝钉的大数学家亚尔希美德,也有过令人听了肃然起敬的轶事。说是他住的城被敌人攻破了,当一个敌人跑去要杀他的时候,这位老科学家已经老得不能用体力来抵抗了,他只说:“不要动我的图样!”那意思不是很明显地表示着么?杀是不要紧的,要保留我的图样哟!

踢开利害的打算。将生死也置之度外,考虑的只是大家的幸福或真理的存在——走出王宫,丢弃妻子,毅然走进檀特山的释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精神也是这种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精神也是这种精神。至于教人“认识你自己”的雅典哲人苏格拉底,当人家诬告他是无神主义者,是青年的诱惑者的时候,他带着得胜的神气,离开审判法庭去就死。他说:“现在我们走的时候到了,你向‘生’去,我向‘死’去;至于你我谁能得着更好的命运,那唯有上帝知道。”也是这种精神更到家的好例子。

忘我的精神是一种利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