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3522400000010

第10章 拥有正确的经商理念(3)

做事一向沉稳的李嘉诚这次是怎么了?商人还没有来,生意还没有谈判,就已经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工业大厦给抵押进去了,如果生意谈不成,那不就鸡飞蛋打两头空了吗?这个险冒得也未免有点太大了吧?可是话又说回来,只有这样做,才存在着一线生机,否则,就只有放弃了。而这必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具有远见的李嘉诚又怎么会放弃呢?

但是这一系列的工作又是那样的杂而多,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购置新的机器设备,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安装调试,还有新聘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又要入新的轨道并保证正常运作……这么巨大的工程,要在一周内完成,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更何况,无论在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都极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那样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这其间的消费又岂是哪一个人能承担得起呢?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奋斗了七昼夜,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李嘉诚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装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进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就这一点可见李嘉诚的冒险,并非草率行事。

当北美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的那天,全部的工作也正好结束,李嘉诚把安排全员上岗生产的事情交付给了副手去负责,自己亲自驾了汽车去启德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港岛与九龙,隔着一道维多利亚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九龙的汽车一般不流通。李嘉诚为了表示诚意,几经周转来到启德机场接机。

在这位大客商到来之前,李嘉诚早已为他在港岛希尔顿酒店里预定好了房间,等到客人上了车,李嘉诚就问这位外商:“先生,您是先住下休息一下,还是先去工厂里参观一下呢?”那位外商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还是先去工厂里看一下了。”

李嘉诚不得不立即调转车头,朝北角来时的路驶去。说实在的,这时他的心里也忐忑不安,他在担心:全厂的员工上岗生产,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呢?当汽车驶进工业大厦后,李嘉诚停了车并亲自为美商打开车门,听到了那再熟悉不过而又觉得异常亲切的机器声响,同时也闻到了塑胶的气味,简直是好闻极了,一颗悬挂的心才放了下来。

外商在李嘉诚的带领下,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由衷称赞道:

“李先生,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一定有不小的厂房和较先进的设备,没想到规模这么大,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是这么井井有序。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

李嘉诚说道:“感谢你对本工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还可以价廉。总之,信誉问题,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可签合同。”美国人的性格,性急而爽快。

外商办完了自己应办的事情之后要回去了,李嘉诚又亲自驾车送他去希尔顿。当他告辞要离开的时候,李嘉诚诚恳地对美商说:“明天我再来接您,带您去参观一下别的塑胶公司,你说怎么样?”

外商道:“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寺庙。我知道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好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

“不,不。”李嘉诚说道:“我有这个自信。”

这家北美公司从那天起就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来香港长江工业公司的订单数都以百万美元来计算。更值一提的是,通过这家大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且发展成为合作好伙伴的关系,进而也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桥梁,为李嘉诚成立跨国公司打下了基础。

由于李嘉诚对市场趋势了如指掌,塑胶花的销售行情愈来愈好。他建立了香港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工厂,被誉为“塑胶花大王”。到1958年,他的资产已经突破了港币一百万元,开始跨进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做生意和指挥作战一样,需要审时度势,才能把握时机。审时度势,主要是要求人们认清客观形势,明察事物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来的时机。李嘉诚认为,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他说,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市场必须靠自己才能建立起来。

1984年,当中国内地市场对港商乃至外资完全空白时,李嘉诚坚信这片土地潜力无穷,他毅然决定携百佳和屈臣氏进入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成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一直到1989年4月,和黄旗下的屈臣氏在北京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店。当时,许多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政府开放零售业市场政策心怀疑虑,不敢进发内地市场,而李嘉诚以其独特的眼光,在内地开店比家乐福在华第一家门店早了11年,甚至比红色资本背景的华润进入内地也早了7年。因此,百佳和屈臣氏分别打入内地,不单首次引入“超市”“连锁店”“个人护理”这些新名词,也成为外资摸索中国零售市场的急先锋。中国加入WTO后,内地零售业开放的大势越发不可逆转。担当“掘井人”的李嘉诚,让众多的外资零售商尝到了中国市场的活水。正所谓“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生意。

在港商及外商纷纷在内地投资零售业的同时,畅饮了零售业头啖汤的李嘉诚继而将眼光投注到内地正处于襁褓期的地产业之上。1992年李嘉诚通过长安街王府井东方广场项目高调杀入内地地产界,而当时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普遍认为,这一建筑在古城中心地区属违章建筑,将极大威胁古都风貌,势压故宫。但李嘉诚表明其在确保自身商业利益的同时,努力适应内地的法制与文化。

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做生意必须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制度,以及当地人们的习惯。因地制宜,正是港商一直以来的成功之道。对于如何平衡社会责任与获取商业利益,李嘉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曾表示:“正正当当做一个商人是不容易的,因为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个人没有原则,从一个不正当的途径去发展,有的时候你可以侥幸赚一笔大钱,但是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同时后患无穷。”这或者也解释了随后长实及和黄把在项目中的持股比例降低至52%,而让中方的持股提升至40%的举动。这一股权让步,展露出了李嘉诚高度的商业和政治敏感。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李嘉诚眼里,天下没有不赚钱的行业,没有不赚钱的方法,只有不赚钱的人。李嘉诚从无到有,公司从小到大,所有行业基本上都干过,而且干得很出色,哪怕是在酒楼做当堂仔时,他也能淘到金子。哪一行做好了都会赚钱,都有商机。这一切成功的背后,靠的是“商者无域”的智慧,靠的是一双慧眼。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必须有敢于做首个吃螃蟹的人的精神,走到哪里,就把生意做到哪里。当初,李嘉诚选择房地产行业,就是看重了它的升值潜力,使之一夜之间财富以几何级数字飙升。这正验证了作为商人,哪里有钱赚,他们就奔向哪里,哪个行业利润高,商人便竞逐这个行业。在生意人看来,只要有钱赚,做什么无所谓。这和犹太人“一定要站到富人堆里”的思维相当一致。

为何每走一步棋,李嘉诚都能比别的商家高出一筹?因为他一直抱着“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观念。李嘉诚说:“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到处是金矿。”时代没有抛弃香港企业家,而仅仅需要他们转个弯,因为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变革远远没有结束。而在不断的政策开放中,李嘉诚旗下的长实与和黄已经牢牢在内地站稳脚跟。

(1)做生意要善于借势、造势

“商者无域”,对市场的理解不能仅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还要照顾到商业之外的因素。一个真正的商人,要善于借势、造势。商界流传着一句话: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势。做生意,最聪明的手段就是在市场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营势”“谋势”。善于谋势的商人,才能执市场之牛耳,花小钱办大事。

(2)善于从市场的“边边角角”捕捉商机

商机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李嘉诚说的“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就是要求商人善于从市场的边边角角及市场供求差异中捕捉商机。市场中的“边边角角”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这块蛋糕往往隐藏着极大的机会,这就要求经商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巨大的商机。

(3)善于从市场“供求差异”及对手产品的缺陷中捕捉商机

做生意的最终目的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研究市场供求和竞争对手从中找出其产品的弱点及营销的薄弱环节,也是公司捕捉商机的有效方法之一。“取竞争者之长,补竞争者之短”,找准市场切入点,开发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实现赢利的机会。

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

提起李嘉诚,海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在地产业的卓越贡献,更是让前后左右赞叹不已。

李嘉诚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则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当时,大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搞得香港人心浮动,许多有钱的人士纷纷移民,并抛售物业。结果,香港整个房地产市场立刻陷入低迷。当时,李嘉诚也在房地产市场拥有多处物业。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继续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投入资金。李嘉诚公开宣称:“你们大拍卖!我来大收买!以后,你们有追悔莫及的那一天!”于是,他廉价一座接一座地买进大楼!还趁建筑材料疲软之时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到了70年代初期,香港地价再度回升,房价上涨。而此时的李嘉诚已经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大楼和厂房,不久即全部出售,利润成倍增长。就这样,李嘉诚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最后成为这次地产大灾难中的大赢家。正如李嘉诚所说:“做生意当然要有所顾忌,但是在选择行业、分析市场的时候,首先要有开放的心胸和视野,不能用个人喜好、他人意见加以限制,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

目前,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千变万化,充满生机,做生意,永远不要怨天尤人,抱怨市场不好,真正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商业头脑、商业眼光。做生意要抛弃面子,想发财要不怕羞,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只要能赚到钱。李嘉诚认为,对金钱不问出处,因此他的商业思想非常自由,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约束。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做生意不应该有禁忌,不能给自己预先设定行业。

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做生意很挑剔,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到头来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最终一事无成。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没有疲软的市场。”做生意,首先要有商业头脑、市场意识,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市场。如果你顾虑重重,先要解放思想。要大胆想、大胆做,突破禁忌,会发现遍地都是财富。市场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只要我们换个思路想问题,大胆尝试,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了解各个行业的特点,体察商业世界中的人情冷暖,感悟、把握商业的真谛。

商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思想开放,能够灵活适应形势变化,从中发现并把握商机。在经济全球化、资讯网络化时代,一个商人应该追随着市场的趋势行动,去赢利。如果抱着种种禁忌不放,对商人来说不但是可怜的、可悲的,也是危险的。

从李嘉诚的经商生涯来看,做生意,从来不自我限制,从塑胶花开始创业到后来的房地产,有钱赚就是好买卖,一直在尝试一些新业务,找到公司新的盈利点。从夕阳产业中脱身,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把生意做大。

生意的实质是什么?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吗?在李嘉诚看来,这是有条件的,并非随心所欲胡来。而是他抓住了商业的本质,找到了做生意的诀窍。

(1)做生意要先磨炼厚脸皮

自古以来,中国人爱面子,做什么事都顾虑重重,尤其商人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有所顾及。脸皮太薄,害怕亲戚朋友以另类的眼光看自己。这样的人很难做成生意,也很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做到创新。俗话说:“脸皮不厚追不到女人,脸皮不厚赚不到钱。”当年,李嘉诚搞推销,许多人都不愿意干,而他认为,推销员可以锻炼人的能力,没有丢不丢面子的问题,反而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以便能适应这个社会。这为李嘉诚后来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赚钱要突破禁忌,把劣势变成优势

只要有钱赚,就是一门好买卖。不能用个人喜好、他人意见加以限制。尤其在许多人面对经济危机、市场疲软时,总是放弃继续经营的思想,认为目前没有优势可言。李嘉诚却认为,做生意要善于把劣势变成优势,好的赚钱机会不会等你,只有逆势而上的人,才能发大财。

(4)学会创造需求

商人做生意,要学会不断地创造市场需求。一味地等待只会丢失市场的,只有引导与开导才会有新市场。“迎合市场,追随市场,善于创造市场需求”,这是做商人赚钱必备的基本功。

(5)拥有顾客并有优质的产品出售

做生意的宗旨就是要造就为数众多的顾主,必须有顾客购买产品。如果顾客太少,公司营业额不足,生意就难以维持。同时,公司还要确定经营销售哪些产品。经营、销售的产品可以是进货,也可以是自己制造的产品;可以是有形产品,也可是无形产品,但应该是“适销对路”的产品。

做生意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李嘉诚做生意不仅仅局限于香港地区或是中国的范围内,而是全世界,有生意的地方就有李嘉诚公司的业务。李嘉诚认为,做生意肯用心思去思考未来,有长远眼光,当然成功几率较失败的多,且能抓到重大趋势,赚得巨利,便成大赢家。

身为和记黄埔的首席执行官,公司运筹帷幄的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李嘉诚手中。其麾下拥有遍布世界的港口、全球性的移动电话业务、一家在加拿大的大型能源公司、分布在亚洲各地的超市,以及各种其他业务。

他对公司业务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甚至连2G与3G移动电话不同的传输速度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创业初,李嘉诚靠塑胶花起家,而后审时度势转向房地产,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每一次跃进,都是跟随市场趋势做出的决策。可以说,没有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商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没有对最新、最准确资料的掌握,正确决策的做出、并全力以赴地完成,就不会有李嘉诚今天庞大的商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