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卡耐基成功管理学
3518600000035

第35章 领导者激励和批评员工的技巧(4)

一个人的品格大都是经过他的习惯来培养成功的。有些青年人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一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许多年轻人一开始很不注意自己的习惯,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因为一些恶习而为人所排挤,到时候他可能会懊悔起来,开始反思:“没想到那样随便玩玩也会成为改不了的恶习。”但是,到时再懊悔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立志成功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动。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去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那家杂志社的社长查尔斯?克拉克先生也对我说:

许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

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拿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让他有所成就。

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入社会工作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必须发挥出所有才干,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才会被人所发现,才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才能走上成功之路。我们杂志社外派去采访社会名人的记者,他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功者的生意是否兴隆、收入是否多;而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和奋斗过程。

许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你向别人借钱后,到了约定日子无法去还钱,你随口说过几天再还吧。对方如果稍有判断力,他一定可以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值得信任。

你或许会这样想:过几天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那位借给你钱的人不是很有钱吗?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这样一来你本身的信用要受到多大的损害啊!

又有不少年轻人平日为人的确很诚实可靠,但他们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对任何事情都太马虎,这样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信用丧失。比如,他们明明在银行里存款已经不多,却还是开出了一张超额的支票,结果害得收款的人到银行去碰壁。假如这样做生意,那么他的一切信用将最终会破产。

一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做起事来总是很迅速、敏捷,从不会显露出拖拖拉拉、行动缓慢的样子,这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有效手段。他们订立合同后从不违约,也决不会开出空头支票。他们明白,无论是树立信用、还是生意成功都需要小心谨慎,否则,一旦信用丧失,生意必将失败。

要取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果断、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假如做事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而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其他人,也不想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一个有信用的人要使自己的信用破产,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即使你多年来一直有诚实守信、有口皆碑的历史,但你从今天开始只要变得糊涂起来,不再把事情放在心上,丢三落四,错误不断,这样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再也没有一个人会来信任你了。

轻易不可批评别人

1931年5月7日,纽约发生了该市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一次剿匪事件。经过几个星期的搜寻,“双枪杀手”克罗里——这个既不喝酒也不抽烟的枪手——陷于穷途末路,被困于西尾街他情人的公寓里。

150名警员和侦探,包围在他顶楼的藏身之处。他们在屋顶穿洞,要用催泪弹把这位“杀警察者”克罗里熏出来。然后,他们把机关枪架在附近的建筑物上,于是有一个多小时,纽约一个最优美的住宅区,不断地响着呼呼的手枪声和哒哒的机枪声。克罗里伏在一张堆满杂物的椅子上,不断地朝警方开火。1万名惊恐的群众,看着这场枪战。在纽约的人行道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类的事情。

当克罗里被捉到的时候,警察总督莫隆尼宣布,这位双枪恶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他杀人,”总督说,“连眼都不眨一下。”

但是“双枪杀手”克罗里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呢?我们明白他的看法,因为当警方向他的藏身之处开火的时候,他写了一封《致有关人士》的信。他在写这封信的时候,鲜血从他的伤口涌出,在信纸上留下一道红色的血迹。在信中,克罗里说:“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之心。”

在这不久之前,克罗里在长岛一条郊外的道路上和女朋友温存。出其不意地;一位警员走到停在那儿的汽车旁,说:“让我瞧瞧你的执照。”

克罗里掏出他的手枪,一言不发地朝那位警员连发几枪。当那位垂死的警员倒下去的时候,克罗里从汽车里跳出来,又朝那不能动弹的尸体开了一枪。而这就是自称“在我的衣服之下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一颗不会伤害任何人的仁慈之心”的凶手。

克罗里被判坐电椅。当他抵达辛辛监狱的死刑室时,他是否曾经说:“这是我杀人的下场?”没有。他说的是;“这是我防卫自己所得到的结果。”

这则故事的重点是:“双枪杀手”克罗里不曾责怪自己任何事。

这是匪徒中一种不寻常的态度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听听这段话:

“我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都花在提供别人轻松的娱乐、帮助他们得到快乐上,而我所得到的是辱骂,是一种被搜捕者的生活。”

这是阿尔卡朋所说的。是的,作为美国昔日的第一号公敌——横行芝加哥最阴险的匪首,卡朋不曾责怪自己。他真的自以为是一个大众的恩人——一个不受感激,而且受误解的大众恩人。

苏尔兹,纽约最恶名昭彰的匪徒之一,当他在纽瓦克被枪手击倒之前,也是如此。在一次报纸访问中,他说他是一名大众恩人。他相信自己真的是一名恩人。

在这一方面,我跟辛辛监狱的典狱长刘易士,通过几次很有意思的信件,他说,“在辛辛的罪犯,似乎没有一个自认是坏人。他们和你我一样是人。因此他们辩护,他们解释。他们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撬开保险箱,为什么随时要扣动扳机。他们大部分人,都有意以一种不论是错误的或合逻辑的推理,来为他们反社会的行为辩论,甚至对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因此气势昂然地坚持他们根本不应该被下狱。”

如果阿尔卡朋、“双枪杀手”克罗里、苏尔兹,那些监狱里的亡命之徒,都一点也不责怪自己,那么你我所接触的那些人呢?

过世的约翰?华纳梅克尔一度承认:“我30年前就学到,责怪别人是愚蠢的行为。我不责怪上帝对智慧分配不均,因为要克服我自己的缺陷,都已经很困难了。”

华纳梅克尔早就学到了这一课;但我自己却必须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碰撞了1/3个世纪。才开始领悟出:100次中有99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

世界着名的心理学家史金纳以他的试验证明,在学习方面,一只有良好行为就得到奖励的动物,要比一只因行为不良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更能够记住它所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类也有着这同样的情形。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够让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经常会引起愤恨。

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他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他人的指责。”

批评所引起的愤恨,经常会降低员工、家人以及朋友的士气和情感,而所指责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俄克拉荷马州思尼德市的江士顿,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职责之一是监督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戴上安全帽。他说他一碰到没有戴安全帽的人,就官腔官调地告诉他们,要他们必须遵守公司的规定。员工虽然接受了他的纠正,却满肚子的不愉快,而经常在他寓去以后,又把安全帽摘了下来。

他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后来他发现有人不戴安全帽的时候,他就问他们是不是安全帽戴上不舒服,或者什么不适合的地方。然后他以令人愉快的声调提醒他们,戴安全帽的目的是在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建议他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戴安全帽。结果是遵守规定戴安全帽人多了起来,而且不会造成愤恨或情绪上的不满。

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之间曾发生过着名争论——那次争论分裂了共和党,使威尔逊进入白宫,写下了世界大战的辉煌之页。我们很快地来看看那些事实:当罗斯福于1908年步出白宫的时候,他使塔夫脱当上总统,然后到非洲去猎狮子。等他回来的时候,大发雷霆。他斥责塔夫脱的保守主义,有意为自己弄到第二任的提名,于是组成了雄鹿党,结果把共和党弄垮了。接着大选结果,塔夫脱和共和党只得到两州的选票——维蒙州和犹他州。这是共和党的空前惨败。

罗斯福责怪塔夫脱;但塔夫脱总统有没有责怪他自己呢?当然没有。跟中带着泪水,塔夫脱说:“我看不出我怎么做,才能和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一样。”

该怪谁呢?罗斯福或塔夫脱?坦白说,我不知道,而且我也不管。我现在要指出的一点是,所有罗斯福的批评,都不能使塔夫脱承认自己错了。结果只使塔夫脱竭力为自己辩护,眼中带泪反复地说:“我看不出我怎么做,才能和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一样。”

或者,拿“茶壶盖油田”舞弊案来说吧。还记得这个案子吗?报界为这件事抨击了好多年,结果把整个国家弄得一蹶不振。在这一代人的记忆里,美国的政治界还没有发生过这一类的事情。那桩丑闻的实情是这样的:哈定总统的内政部长亚勃?佛尔受权主掌政府在艾尔克山丘和茶壶盖地区油田的出租事宜——那些油田是保留给海军以后使用的。佛尔部长有没有让别人公开投票?没有。他索性把那份丰腴的合同交给他的朋友艾德华?杜韩尼。而杜韩尼怎么做呢?他给了佛尔部长他所谓的10万美元“贷款”。然后,佛尔部长命令美国海军进入该区,骗走了那些对手,免得周围的油井汲走了艾尔克山丘的原油。那些对手,在枪头刀尖之下被赶走。他们冲进了法院,揭发了10万美元茶壶盖油田舞弊案。结果闹得满城风雨,毁了哈定总统的执政,激起全国的公愤,要弄垮共和党,而且使佛尔落入铁窗。

佛尔被骂了个狗血喷头——还没有一个公务员被斥责得如此凄惨。他反悔了吗?根本没有!多年之后,胡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暗示哈定总统之死是由于一个朋友出卖他,令他焦心和忧虑过度。而当佛尔太太听到这段话时,她从椅子里跳起来,泪流满面,双手握紧拳头,尖声叫道:“什么!哈定被佛尔出卖了?不可能!我先生从没有出卖过任何人。满屋子的黄金,都不能使我先生起歹念。他才是被出卖而带上刑场,钉上十字架的人。”

你看:人性表现出来了,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他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因此当你我明天很想批评他人的时候,不要忘了阿尔卡朋、“双枪杀手”克罗里以及亚勃?佛尔。我们要知道,批评就像家鸽,它们总会回来的。我们要知道,我们准备纠正和指责的人,可能会为自己辩护,反过来谴责我们;或者,像文雅的塔夫脱那样,他会说:“我看不出我怎么做,才能和我以前所做的有所不一样。”

1865年4月15日,林肯奄奄一息地躺在福特戏院正对面一家廉价客栈的卧房里。有人在戏院枪杀了他。林肯那瘦长的身子斜躺在那张对他来说嫌太短的床上。床的上方,挂着一张罗莎波南的名画“马市”的廉价复制品,有一盏煤气灯发出惨淡的黄晕。

当林肯奄奄一息地躺着时,战争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世上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元首。”

林肯为人处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我对林肯的一生研究了10年,而且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写作和润饰一本名为《人性的光辉》的书。我相信我已经尽了一切的可能,对林肯的个性和家居生活,做了详细和透彻的研究。对林肯跟别人的相处之道,我更做过特别的研究。他是否喜欢批评别人?呵,是的。当他年轻的时候,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他不只批评,还写信作诗揶揄他人,把那些信件丢在肯定会被发现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所引起的反感,持续了一辈子。

林肯在伊州春田镇执行律师业务的时候,甚至投书给报社,公开攻击他的对手。但他这种事,少做一次就好了。

1842年秋天,他取笑了一位自负而好斗、名叫詹姆斯?史尔兹的爱尔兰人。林肯在《春田时报》刊出了一封未署名的信,讥讽他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史尔兹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气得怒火中烧。他查出写那封信的人是谁,跳上了马,去找林肯,跟他提出决斗。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目由。因为他的双臂很长,他就选择骑兵的长剑,并跟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舞剑。决斗的那一天,他和史尔兹在密西西比的一个沙堆碰头,准备决斗至死为止;但是,在最后一分钟,他们的助手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在做人的艺术方面,他学到了无价的一课。他从此再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候起,他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南北战争的时候,一次又一次,林肯任命新的将军统帅波多麦之军,而每一个将军——麦克时蓝、波普、伯恩基、胡克尔、格兰特——相继地惨败,使得林肯只能失望地踱步。全国有一半的人,都在痛骂那些差劲的将军们,但林肯却“不对他人指责只对大家祝福”,一声也不吭。他喜欢引用的句子之一是“不要评议别人,别人才不会评议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的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回答说:“不要批评他们,假如我处在同样情况之下,也会和他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