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管到位(全集)
3516300000033

第33章 协调到位(2)

下属如果做错了一些小事,不必斤斤计较。动辄责骂训斥,只会把你们之间的关系弄僵,相反,要尽量宽待下属。

对下属要宽容,即使是得罪过你的下属当他有困难时,也要真诚地帮助他。特别提醒的是要真诚。如果你勉强自己去做,就会觉得很不自在,如果对方的自尊心很强,还会把你的帮助看做是对他的蔑视,会对你的帮助加以拒绝。

宽容别人表现出一个人高尚的品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会不犯一点儿错误呢·宽容,也能让自己紧张的心情放松。学会宽容别人,让生命中美好的阳光渗透到你的心灵,让一切笼罩生活的阴影随之飘散,你的管理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理者与下属出现意见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管理者需要克服这样一种心理:我说了算,你们都应该以我说的为准。其实“众人拾柴火焰高”,把大家的智慧集合起来,进行比较、综合,你也许会找出更完善的方案。下属提出高招,你不能嫉妒,更不能因为他高明就排斥他,拒绝他的高见。你因怕他超过自己而对他产生恶意,他怀才不遇,遭受压制也会心怀不满,双方的矛盾就会变得尖锐。你有权,他有才,发生争斗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作为管理者,要能够发现下属的优点,挖掘下属的潜力,对有能力的下属大胆予以任用、提拔,肯定其成绩和价值,这样才会有利于企业发展。

发现下属的潜能并能委以重任,可以减少很多矛盾。下属对你的提携会心存感激之心,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不会过分苛求,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会心知肚明,也就避免了很多与你发生矛盾的可能。

从另一角度讲,管理者努力发掘下属的潜能,下属从管理者那里得到点拨,就会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得到什么,不应该得到什么,就不会因得不到某些机会、某种奖励而与管理者发生矛盾。

(三)认真负责,及时纠错

解决矛盾时,如果是你的责任,或者不是你的责任,有必要时都要勇于承担责任。谁都会失误,再加上一些决策本身就具有风险性,工作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与之相关的人都在考虑责任问题,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推给他人自己省去麻烦,岂不更好·但作为管理者,无论如何都会有责任,如果是决策失误,自然是管理者的责任;如果是执行不力,也许是制度不严或是管理者用人失察,也许是执行者自身的责任;如果是因外界原因造成失误,那么管理者和执行者都有分析不足的责任等等。

出了事儿只知道责备下属,把责任推给下属,不从自身找原因,就会与下属发生矛盾,会让你失去威信,失去民心。

即使是下属的过失,管理者也应该站出来承担一部分责任,比如指导不当、计划不周等,这样做更能显出你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风亮节,这样处理就会把很多矛盾化于无形,不至于在出了问题以后把上下关系弄得很紧张。

(四)处理错误的技巧

发现确实属于自己的错误时,要允许下级发泄。如果因为管理者工作有失误,下属会觉得不公平,有时会发泄出来,甚至是直接面对管理者诉说不满,指责过错。

遇到这种情况,管理者不能以怒制怒,弄得双方剑拔弩张,这不仅不利于矛盾的解决,而且会使矛盾更加激化。在遇到下属直接冲你发泄对你的不满时,应该理解为这是对你的信任,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你诉说他的真实想法,表明他对你们之间关系寄予希望。没有信任,害怕说了会挨你的整他就不会说了,没有寄予希望,他也不会来找你了。因此,管理者在接待发泄不满的下属时,应耐心地听他说,如果经过发泄能令其心里感到舒服,能更快地投入工作中去,听听又何妨·同时这也是一个了解下属的很好机会,不能一怒而错失良机。

矛盾的发生无论原因在管理者还是在下属,管理者都应该采取忍让的态度。责任在下属,适当给予宽容的同时,也要明确给予指正。否则他会浑然不觉,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责任在管理者,有效地处理后,对于一些不知深浅的下属,也不能一味容忍。宽容并不是愚蠢,退步不等于软弱,在适当的时机,予以反击可以阻止下属无休止的纠缠。解决与下属之间的矛盾时,就要学会指出下属的错误,提出批评。但要为下属保留面子,不能因此招来怨恨。在指出下属的错误,提出批评前,不妨先赞美对方的优点,这种方法就像做手术前先施行麻醉一样,患者虽然要遭受刀割线缝之苦,但麻醉剂却能帮助其抑制疼痛。

变“管理者”为“指导者”

管理者要掌握指导的艺术。协调是管理者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到恰到好处,主要应做到变“管理者”为“指导者”。

谈到管理,多少年来根深蒂固地延续着下面这套传统,如:

①一般管理者是上司与员工之间的桥梁,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②组织如金字塔,有高层帅才做出决策,有中间将才负责计划及指挥,有基层员工执行。

③管理不外乎“胡萝卜加大棒”,强调领导统御与绩效的奖惩。

然而,这套传统做法已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发现,这套东西已经不灵验了。于是,经常大声感叹:现在的管理太难做了!

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布莱德说:“要想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工商界立足,唯一的存活之道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变。”的确,传统的管理是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当然,我们对传统的东西不能一概否定,而应结合时代的需求和变化,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求变。

但也有不少人仍习惯于旧有的管理模式,认为传统的东西毕竟是经过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即使其中有许多东西已不合时宜,但比起新的东西来,至少要保险得多。

对此,可以用一则笑话来说明。

有一个连被派赴前线,连长正与排长研究作战方案时,敌人已来。连长高声道:“等一等,待我们集合好部队,再正式开战。”敌人可不管这么多,扫了一排子弹之后,继续推进。又遇到正在待命的一班士兵,班长挥手高呼:“等一等,待连长决定作战方案,排长亲临指挥才能开战。”敌人又一阵扫射,轻易地歼灭了这个连。

这个笑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不能一成不变地谨守岗位,一味地墨守成规,不然,结果只能是被对手消灭。

在当今的组织中,帅才、将才、干才趋于三位一体,上层的人要随时到基层,参与活动;员工都是本岗位的老板,分担部分管理的计划与决策,每一分子单独运作时,自成一个完整的单兵作战体;结合在一起时,则成为理念、行动划一的坚实团队。

一位着名的企业管理人调任某公司经理时,有人对他说:“您具有杰出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如今用来整顿这个公司,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吧·”这位管理人立刻摆摆手,说:“千万不可这么说,本公司的制度运作已有相当水准,我只是协调和服务的管理人员。”

这句话可以让管理者们警醒,现代的“官”念应该由“命令统御”转向“协调服务”。

现代的管理者如果仍以为握有大权便能随便命令指挥,把下属压在下面,他必然要感叹“管理难做”了。

作为管理者,你必须首先转变观念:乐于与比自己能力强者相处,真诚为下属的未来考虑,找出每个人适合发展的方向;事事以身作则,付出诚挚,带领全体员工完成企业的使命。

处理好员工的顶撞

遭遇员工的顶撞是多数领导者经常会遇到的难题,处理不好会给领导者本人和员工带来深深的伤害。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有可取之处,被顶撞后领导者应当主动接受他的意见,切不可明知自己不对,还盛气凌人。如果顶撞者的意见是错误的,被顶撞的领导者要针对该员工错误的地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说明和解释,让员工心服口服。

(二)保持冷静

有些员工顶撞上司时,往往会心情激动,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制,因而声音较大,言辞过激。有些领导者不是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针锋相对,毫不相让,最后是激烈的争吵,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冷静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三)回击闹事者

在员工的顶撞中,有些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存心制造争端,刁难领导者,明知自己不对,还要强词夺理,无理取闹,瞎顶乱撞。当然,对这种人领导者者决不能让步,而应该义正辞严,对他进行严厉地批评。

给员工宣泄的机会

当员工感受到心头憋闷时,领导者应创造条件使他们得到宣泄。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摆脱挫折感的困扰,激发工作的热情。

一个总经理每隔一个月就要请自己手下的22名员工吃饭。就餐时先用一个小时让员工们彼此随意发发牢骚,也可以就管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先发泄牢骚,可能是“你上次从我那借的东西没还”,或者是“你一遇到点儿事就慌乱”等等。随后,员工们再用一个小时发表积极的见解,并就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企业的领导者普遍都认为自己能够听取员工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但是这种承诺是否属实,是很难说的。有位领导就能认认真真地把它落到实处。他在餐厅里设了一个意见箱,以便员工们投入发泄不满的信件。该信箱的钥匙只掌握在他一个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