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忠于老板忠于自己
3509100000022

第22章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2)

把失败赶出你的潜意识

事业心不断地把信息传给大脑的神经系统,造成期望的结果。所以,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成功,事业心就会不断地鼓舞你去实现;如果你相信会失败,事业心也会让你经历失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被自己的事业心所打倒。他们会不断地说:“我无法获得另一种较好的工作”,“我无法赚到更多的钱”,“我肯定会失败”,“整个社会都在和我作对一般”,“我的老板从来就没有看重过我”,“我的老板压根儿就没把我当回事儿”,等等。剥去笼罩在语言外壳的迷雾,这种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我命里注定了要失败。”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有这种心理的人,都有一种极其不利于自我成功的自我意识。他们认为自身的力量非常渺小,无法改变自己面对的世界,因而也无法透彻地看清他们自己。

真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像事业心这样,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事业心的历史。像哥白尼、哥伦布、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何尝不是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我们事业心的人。如果你想改变自己,那就要首先从改变事业心开始;如果你想效法伟人,那就首先要效法他们成功的事业心。

而你眼下要做的,就是首先改变“我命里注定会失败”的这种消极事业心。这里给你提供几种对你可能有用的方法:

跟自己的心灵交谈时,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哲学家爱默生在谈到有关个人的种种问题时说:“一个人往往会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种种创意抛弃掉;只因为这些创意是属于自己的,就不那么刻意地珍惜它了。”

具有敬业精神,或许不能立即为你带来可观的好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养成了一种“不敬业”的不良习惯,你的成就会相当有限,你的那种散漫、马虎、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已深入你的潜意识,导致你做任何工作都是失败。

最大的差别在于心态

在我们的工作中,总是有这样的现象:相同的工作环境、相同背景的员工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老板最器重的人,高薪重位,而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从来没有被老板注意过。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有的员工认为是人本身的差异造成的,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天分相差无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心态不同。

那些有着“小演员”心态的员工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甚至会因为自己被分配了一个“小角色”而牢骚满腹。在他们看来,“小角色”只要随便演演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下功夫去认真体会。抱着这种态度工作的员工在对待工作时只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就行了,根本不会想着有所提高,对于职责之外的工作更不会主动去做。他们的想法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这种态度下工作,工作自然难以做好。而那些不屑于“小角色”而悲观抱怨的员工,不但不会努力做好手边的事,还会认为这样的小事妨碍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而那些“即使是小角色也会认真演好”的员工则会把每一份工作看作是自己一次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放弃自己的希望,而是更加努力。他们乐观向上,把所有的工作都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于工作,他们不但能够努力做好,而且还精益求精。

在企业里,员工之间在进行着智慧和能力的竞争的同时,还在进行着态度的竞争。一个员工对于工作是尽心尽力、精益求精还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直接取决于他的工作态度。那些对于小角色也能够认认真真演好的人,是态度积极的员工,他们对于工作总是能够投入更多的心血,不管职位高低,工作的任务大还是小,都能够拿出最大的热情去做,这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得到的收获也更大。

越是低级职位的工作,技术含量、所需经验越低,大多数人都能够胜任,这时候工作业绩的高与低几乎完全取决于人的态度。态度就是决定你是不是能够超越他人的唯一因素。

同样的工作,那些积极进取的员工能够从中学到经验,为自己的个人成长积累更多的资本,而那些得过且过的员工则一无所得。那些在工作态度上输给其他员工的人,最终也会在工作业绩上落败。

尽管并不是每一个老板都能够对员工的出色表现给予肯定,但是,只要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一定能够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企业的大小、工作的职位高低并不是决定员工业绩的最重要因素。

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

自信是一个人从事事业最可靠、最有价值的资本;老板青睐满怀信心挑战高难度工作的员工。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

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跃过。

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挠;心,可以粉碎障碍;心,必定会达成你的期望。

在你和老板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最大的障碍是你自己!是你面对“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工作,心中也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的消极心态!

勇于向极限挑战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基础。职场之中,很多人如你一样,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极限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因难的工作,因觉得不能做好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恨不能避到天涯海角。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平凡的工作。

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像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具有坚韧意志的人,不论做什么都全力以赴,每次受到挫折时,总能付之一笑地站起来,然后下更大的决心向前迈进。这样的人从不知道屈服,从不知道什么是“不可能”,任何困难、阻碍都不足以使他跌倒;任何灾祸、不幸都不足以使他灰心。

在自然界当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名叫大黄蜂。根据动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须是体态轻盈,翅膀宽大,而大黄蜂却跟这个观点反其道而行。大黄蜂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的短小。依照动物学的理论来讲,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物理学家的论调则是,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这种比例,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甚至于,它的飞行速度并不比其它能飞的动物差。这种事实存在,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后,社会学家揭开了这个谜。谜底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动物学”与“流体力学”。每只大黄蜂在它长大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如果大黄蜂接受教育,明白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了流体力学。那么,这只大黄蜂,它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在过去的时光里,有许多人在无意间,灌输了你许多“不可能”的思想,但请你把这些种种的“不可能”抛开,大声地告诉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工作中许多事看似不可能,其实是被常规思维束缚的,只要打破了常规思维,许多不可能就会变为可能。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会使人的天赋减弱,像懦夫一样的所作所为。

只要尽心尽力,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办到的事。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你和晋升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你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推诿求安的消极心态。如果你总是认为那些有难度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你就永远无法完成那些工作。如果你缺乏挑战那些工作的勇气,即使你有过人的才华,有种种获得老板赏识的能力,也无法登上公司优秀人员的名单。很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秉承“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准则工作,对于困难的工作能躲则躲,避之唯恐不及。这样做的结果是:终其一生,他们都要守着自己熟悉的工作平庸度过。

要想成为职场中不可替代的人,除了要有过人的才华之外,还要有挑战高难度工作的勇气。如果总是做着人人都能做的平庸的工作,自然难以拥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卓越能力,也难以使自己的地位变得稳固。只有那些不断挑战高难度的工作的员工,才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向成为不可替代的核心员工迈进。

其实,有时候很多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是被我们人为地夸大了难度,只要你能够冷静、认真地去处理,就能够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即使你的挑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你也不必沮丧,任何一种挑战都可能面临失败的结局。就算你没有成功,但是你同样向老板展示了你工作中不怕困难的勇气。你可以把这次挑战当作是一次预演,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这样,你就能够从中收获更多。

成为企业里一个能够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任务”的人。

向自己的极限挑战

“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

“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

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犹如稀有动物一样,始终供不应求,是人才市场上的“短手货”。

在如此失衡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你是一个“安全专家”,不敢向自己的极限挑战,那么,在与“职场勇士”的竞争中,永远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垂青。当你万分羡慕那些有着杰出表现的同事,羡慕他们深得老板器重并被委以重任时,那么,你一定要明白,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

如同禾苗的茁壮成长必须有种子的发芽一样,他们之所以成功,得到老板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复杂的职场中,正是秉持这一原则,他们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直致脱颖而出。

职场之中,渴望成功,渴望与老板走得近一些,再近一些,是多数员工的心声。如果你也在其列,那么当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