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释然:内心宁静的智慧
3487300000020

第20章 忘我·看破(3)

禅师在听完秀才的倾诉之后,望着秀才问道:“你想要求得专心静气之诀窍,其原因到底是为何呢?”

秀才道:“为了考取功名。功成名就。”

禅师会意地点了点头:“那是不是说你在读书之时也会时常想到你的这一目的呢?”

秀才默默颔首,表示认同。

禅师看到秀才的反应,一副一切都了然于心的样子:“要解决你的问题并不难,现在咱们来试一下吧,你想一下除了读书之外,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秀才沉思良久,答道:“下棋博弈。”

于是禅师摆上棋盘,跟秀才道:“那现在我们就来下两盘棋,之后我会告诉你专心致志的方法。”

在下棋的过程中秀才心无旁骛,很快就投入进去,连续两盘都赢了禅师。

下完棋后,禅师笑着对秀才说道:“好了,现在我想你已经找到了如何专心的方法了。”

秀才不解,追问禅师。

禅师道:“刚刚你我下棋,你始终专注于博弈之中,并未分神。这就是因为你在下棋之时想的只有下棋而已。而当你读书之时,你更多思考的是读书最终将给你带来的好处。人生若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必须超脱狭隘的自我,在忘我中才能够专心。”

听了禅师的话秀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回想过去的寒窗苦读,他发现自己真的已经被那金榜题名的目的桎梏了本心,因此一直无法专心。

幡然醒悟的秀才向禅师道谢之后便回到家中。他从此将科举之事放在一边,博览群书,苦心钻研学问。待到科举之际,他保持着淡然的态度参加,终于高中。

看着榜单上自己的名字,秀才感慨万千:“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来路一直都在,只是唯有超脱,才能坦荡安稳地踏上去。”

生命是一场无法强求的奇遇。苦心经营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人生不设防才能活得精彩,生命无须预设目的地。若能安之若素,终会在无意间的一个转角抵达终点。

佛说:“一切皆是虚幻。人生身处荆棘之中,若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若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体会世间诸般痛苦。”莫让浮华牵绊了心灵,生当无所依恋,才能达到至善至美之境。

以心相绊,生命的重量便会让人不堪负荷;无心畅游,人生的视野就能无限宽广。一滴雨珠的生命、一片落叶的归宿、一盏灯的燃枯……生命在短暂中越发显现出它的珍贵和美好。

不必将人生之路了望到那遥不可及的远方,平静安然地度过当下,在时间的罅隙里感悟无心无求的佛心,远方就会以平和的姿态出现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

生活存在太多的阴差阳错。切勿对人生有太多的苛责和非难,应知无心反而能够更加接近超脱的境界。在一片海的波涛中沉思人事变迁,在一朵花开的声音里感悟世事沧桑。

若要伸展双翼,随心而行即可,即使不能飞翔也能感受苍穹的魅力;若要企盼七彩虹桥,即使乌云密布、暴雨滂沱也无法打扰期望的心情。人生不必执着于最终结果如何,心情如水、寡欲寡求方可觅得花开遍地、芳香处处。

人生苦短,放下虚妄、抛开浮华,聆听一朵花开的声音,在无心中度过无边苦海。

佛祖在心间

人生就似一趟远行,其目的在于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人们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似想象中的洁净与美好。

现实中,许多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向上攀登,路途虽然崎岖,但却从未停止前进。凡人总觉得山巅之上才可看到最美的风景,认为唯有凌驾于万物之上,才可谓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其实,命运从不吝啬给予人们感动与喜悦,但是世人愚昧,大多无法看到近在咫尺的幸福,总以为所有美好的事物皆在远方,只有抵达远方才可圆梦。历尽铅华后,回眸一望,却发现兜兜转转大半生,依旧是回到原点,所有颠沛流离的过程画成了一个圆。

旧时有一位性格淳朴的女信徒,她吃苦耐劳、相夫教子,贤惠地将家里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条。乡亲邻里都对她赞誉有加,她自己对于现在的生活也非常的满意。

但是这位女信徒有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缺点,那就是她非常容易嫉妒他人,也时常与周围的人攀比。

一日,邻居娶亲,她随着村里的人前去凑热闹、喝喜酒。可待到一对新人礼成,携手出来向乡亲邻里敬酒致谢时,女信徒的神情就突然显得不高兴了。

原来,邻居家这位新娘穿着佩戴的首饰、衣服都价值不菲,可见其娘家家境殷实,这一身耀眼的装扮让女信徒想到自己出嫁时的寒酸打扮,心里不禁变得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五味杂陈。更让女信徒心生嫉妒的是,新娘不仅家境殷实,而且貌美如花、体态优雅,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虽然女信徒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为了不让自己失态,她忍着一肚子闷气,强颜欢笑直到婚宴结束。

回到家中,女信徒越想越觉得无法忍受,便开始和丈夫絮絮叨叨,哀叹自己身世可怜,并且埋怨上苍的不公。

对于妻子日复一日的抱怨,初始丈夫还加以劝说。多次劝说无效后,也对她无心理睬了。

但是女信徒却没有因为这样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反而从嫉妒变为不满,甚至开始对丈夫也诸多挑剔,认为他种种都不如旁人。

她平时在村里细心观察邻居美妇的穿衣打扮,自己也有样学样地跟着模仿。甚至她还将自己家的家居用品都摆设得跟邻人一模一样。

最后,村子里的人发现,女信徒和邻家媳妇仿佛双胞胎一般,头饰衣着、说话走路都无可救药的相似。

女信徒的丈夫看着妻子病态的举动,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跟她争吵,希望她能够改变这种心态。但是铁了心要学邻人的女信徒完全不为所动。因为她认为邻家媳妇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得令自己嫉妒的,唯有跟她一样,自己才能美丽动人,更得众人的喜爱。

可是事与愿违,因为忍受不了女信徒的盲目攀比,她的丈夫最终一纸休书把她送回了娘家。

这封休书仿佛一记当头棒喝。女信徒开始反省自己:原来自己一直忙着去追寻所谓的完美,却忽略了身边人的感受。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与时间想要得到自认为美好的东西,最终不仅一无所获,更是丢失了原有的爱情,甚至更多。

一场无聊的“邯郸学步”的游戏,让女信徒后悔不已。

回想当初自己的生活,原来自己一直身处幸福之中,但却不自知,最终只能留下终身的遗憾。

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非没有道理。凡人总是会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遗憾。他人的幸福总是璀璨且耀眼,绚丽到人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但对于自己当下生活中的美好呢,人们却麻木地视而不见,直至失去才会发现其中的珍贵。

佛说:“人性最可怕的缺点就是贪心,贪心能够摧毁一切。”人生若已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对名望的追求与渴望便会日益膨胀;人生若已达到名利双收,便又会开始追忆平淡普通的生活。美好的事物似乎总在别处,当下永远无法令人心生满足。因而,人们总在对现实一次次的失望当中开始新的追逐,又在一次次的追逐当中延续另一轮失望,如此循环往复。

生命是无法停住的,所以我们总归要向前行走,向着自己希冀的方向不断跋涉。整个过程尽管波折流离,脚步却也始终坚定。因为人们对于生命的现状似乎永远无法满足,所以追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可人生苦短,生命经不起我们的挥霍。人生存于世间的分分秒秒都是上帝的慷慨恩赐。因此,不能为了向前奔跑便遗忘了回家的路;不能为了追求浮华便抛却了故乡的情。

“零”的原点便是生活最真实的本质。人生从零开始,亦会重归于零。人生无论行得多远、攀得多高,终究都是要回归到原点。历尽万水千山,行遍大江南北之后,回眸过往的人生之路,人们便会发现最美的风景不在别处,就在生活的当下。

生命不息,行走不息。行走是生命必经的状态。或许行走的初衷是因为对于远方的迷恋,但最终的目的地却是初始的地方和实在的生活,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