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释然:内心宁静的智慧
3487300000013

第13章 静心·悠然(2)

在场的大部分宾客,围着两位画家,仔细地观看两人的画作,即使两人笔力苍劲,但还是觉得画作不够生动,两位画家根据旁人意见多次添加笔墨,还是不尽如人意。

众人议论纷纷,各自都给出了意见,但没有一种说法能将大家的怀疑说服。

最后,他们只好请教城里最德高望重的智者。

智者正在角落里品着茶,本无心参与这一场讨论,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只好起身。他走上前来,看了一眼两人的画作,笑着说:“这龙虎的神态倒是极好的,只是画者不懂龙虎的品性罢了。龙在进攻之前,它的头必定先往后面缩着蓄势待发,而虎要扑向对手的时候,也会往下低头,两人往后退缩的幅度越大,其爆发的力量,也就会更惊人。”

宾客们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原来,退,是为了向前啊。

智者似有所思的看着在场的宾客说:“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一位宾客不解地问道:“如何方能退?”

智者笑着说:“身心清净,便是退隐之道。”

从一幅小小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到,“退”不是在倒退,而是让心灵,在往更高的境界迈进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下一步。很多人只是知道一味地向前,不断地改变方向,却违背了自己的本愿,失掉了那一份纯净。

佛曰:愚人将幻当真,智人观幻即离。所有的当下,不过是虚幻,很快就会消弭。而在消逝中行走的世人,却可以保持一份凡心,坚持自己的“愿”。这种“愿”,是对宇宙无常的安身立命,接近于儒家的思想,保持自己内心洁净。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子,它让我们守着应该坚守的,返回最初的自己,顺应内心,随心所欲,静看庭前日升日落。

“圣人听心,不求佛;愚人听佛,不求心。”愚人之所以不得其乐,是因为被外在的繁华所蒙蔽,或者看不到未来,也见不到过去,只是天天被尘世痛苦奴役。有时候,“丧我”才能得到“真我”。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人与人的相处,本无你争我夺,本无你欺我诈,如今的得失都是人心惑乱。忘怀得失,听从内心的本愿,方能闲情自适。

放下万千重担,让我们走在心灵的田地上,悠闲地迈开步子,在静谧中感悟,在静谧中沉思,记住当初的自己,忘掉繁杂的束缚。掬起一把月,揽起释然的岁月。

心安住在所缘境

一双旧鞋,一件新衣,一段文字,一张照片,都是能使我们心静安宁的物件,它们或带领我们回到旧时的美好岁月,或引领我们走向一趟新的旅途。就像未知的生命,总是在带来新奇之后,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有因果联系,因此,佛家讲求因缘际会,我们身处何方,遇见何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上苍的造化,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们只需要心绪安宁地随缘而往,享受其中的乐趣,并感恩上苍的恩赐。

无论是苍茫大地上的日升月落,抑或蓝天上的阴晴云雨,万事万物都有其变幻莫测的外形,令人难以捉摸。因此,我们只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内心,自省自检,趁岁月静好,趁时光还在,趁所缘境地,遵照心中安宁,让其带领我们奔赴未知的美好将来。

这是一个四处弥漫着光亮阳光的午后,柔软的春风似乎把沉睡中的万物都吹醒了,人间一片生机勃勃。

小沙弥在春天的困顿中醒来,他看着院落里新发芽的柳条,陷入了沉思。

师父经过禅院,看见小沙弥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停下脚步,向沉思中的小沙弥招了招手,问道:“你不去做午课,在这里干什么?”

“师父,你看那些柳条,他们为什么要一直动呢?是因为有风在吹吗?还是他们自己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摇摆?”小沙弥看着摆动的柳条,一脸疑惑地问道。

师父顺着小沙弥的目光,望着禅院门口的那棵大柳树,会心一笑,面容上的褶皱更加明显了。师父从逆光里转过身来,说道:“柳树的摇动,既不是因为有风在吹,也不是它自己想要动,而是你的心动了。”

小沙弥似懂非懂地听着师父所说的话,他虽不甚明了其中的深意,但阳光在师父身上打出的光环,让小沙弥产生了一种十分神圣的敬畏之情,他想,神圣的师父应该是得道顿悟了的吧。于是,对师父的话语深信不疑。继而从迷糊中清醒过来,随师父一起,去做午课了。

许多年过去,长大成人之后的沙弥终于理解了当年师父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深意。若心平静不起波澜,那么眼中的万物也是宁静安然的;若心清明澄澈,那么眼中的万物也是不染尘埃的。反之亦然。

当年懵懂的小沙弥在外物影响下,并不能专注于自身,但好在能够听取他人的教导,收心静气。世间大多数的人,也是如此。但也有一些执念过重的人,听不进他人劝解,一味地任性妄为,最终自然是碌碌一生、无所作为。

唯有懂得听从他人劝告的人,才能正视以往自身所犯下的过错,从而矫枉过正;唯有学会珍惜感念的人,才能在失去时依然欢笑着迎接新的旅程,从而听见远方幸福空灵的钟声。因此,人们应该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只因旁观者的看法始终比当局者的看法更加客观和理性,从中可以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

世间的凡夫俗子,唯有做到以上,才能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寻到最美好的笑容;才能匆匆逝去的往昔岁月之中,拾取到最动人的回忆;才能在迈向未来的路途之中,不畏艰难地乐观向前。最终做到不负此生,不负己心。

凡尘的纸醉金迷,容易让人陷在泛滥的欲望之中沉迷不醒;外界的危机四伏,会让人在一步走错之后步步皆错,最终被逼至死角,身心不得安宁。正所谓昨日之事不可追,明日之事不可知。在杂乱的凡尘当中,我们所能坚守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因此,必要令其不被外物所驱使,不为过往的失意而伤悲。只需将目光放在当下,在踏实生活的平凡里,知足心安。

心安住在所缘境,在宁静当中体味岁月,在你来我往中寻得前世姻缘,在生活中,满足于上苍赐予,与天地同宽,与江海同流,与世人同乐;在流年浮生之中携手相伴,在一屋一瓦中静守现世安稳,在日升月落里生死与共,这才该是我们所要珍惜与守护的平凡生活。在平凡中快乐,从自然获得力量,这就是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最美好的样子。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缘分,是人世间最变化无常的事物。在命运的洪流之中,我们早已被拥挤的人潮打乱,但属于你我的终究会到来。在这期间,我们会历经欢乐与哀愁,对此我们必须安然地接受,并在其中成长。只要在所缘之境安心等待,命运终会告知我们一切。

让郁结如冰水消融

佛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生命中有喜就有悲,有爱就有恨。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人生逃离苦难的路途很远,远到让人想放弃,想要咒骂这个无情的世界。但任何的抱怨都无法改变结果,生活不可预知,悔恨也无济于事。

太阳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哭泣就停下降落的脚步,那些丑陋的伤疤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疼痛就在一瞬间消失。生命从来都是残酷的,但也是我们必须去经受的考验,它要我们学会坦然接受,接受那些好与不好,接受那些幸运与无奈。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人生需要的就是一份洒脱的心态。

从前有只兔子,它在一次森林火灾中烧伤了耳朵,从此它再也不出去找小动物玩了,整天郁郁寡欢。

他的好朋友松鼠很着急,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想让兔子高兴起来,可是,都无济于事。松鼠知道,要让小兔子真正高兴起来,必须让它克服心理障碍,重新找到自信。

所以它对兔子说:“我认识一个很有修为的人,我们去找它,它能让你真正的开心起来。”于是,小兔子和小松鼠就这样上路了。

它们首先来到了小马的住处,小马正在找吃的,这样它病中的妈妈才不会挨饿。小兔子看着小马忙里忙外,却依然神采奕奕的,就问:“你妈妈生病了,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平静?”

小马说:“妈妈已经生病了,我只有到处找吃的,妈妈才不会挨饿,病才能好。如果我也心情不好,妈妈也会心情不好,对病情有害无益,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事情发生了,最该做的就是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消沉啊!”

小兔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走开了。

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乌鸦,小兔子看见这个黑黢黢的小鸟,很好奇,它说:“你长得这么丑,没有人笑你吗?”

乌鸦皱皱眉头说:“别人说我丑怎么了,我觉得我挺有个性的,再说我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评价来决定我的长相。我又不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的!”乌鸦说完气呼呼地飞走了!

兔子怔了怔,觉得乌鸦说的很对,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那么沉闷了。

兔子和松鼠继续赶路,后来他们又遇到了狐狸。兔子看狐狸背着个包裹,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就上去问:“你怎么这么悠闲,你要去哪儿啊?”

狐狸看了看兔子说:“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世上还有好多有意思的事情,我都没有经历呢,我要去历练一番,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兔子听得一愣一愣的,突然感觉心胸豁然开朗,觉得这次出行太有收获了,似乎心情也变得好了许多,不开心的事也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