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释然:内心宁静的智慧
3487300000010

第10章 解愁·忘忧(2)

男子说:“我和女友相恋多年,如今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无房无车,怎能结婚呢?家人逼迫我,女友也逼迫我,如果不结婚,她就远走他乡,和我断绝关系,我不是不想结婚,实在是不敢结婚啊。”

老和尚笑了笑说:“有何不敢,如果你因为没有金钱而不敢娶她,那说明你并不爱她,她不能让你成为一个为之努力拼搏的人。年轻人应该有担当啊,拼搏一番又何妨。”

男子转头一想,老和尚的话有道理,现在是什么都没有,可是通过一番努力,相信什么都会有的,男子顿时觉得茅塞顿开,既然爱她,那就为了她去拼搏吧。谢过老和尚,他便去向女友求婚了。

三年过去了,那名男子来找老和尚,面色憔悴,令人不禁哑然,他说:“结婚以后,我每天都辛勤工作,工作之余还做起了小生意,直到今年生意才好起来,房子有了,车也有了,可是她却有了别人,为什么命运对我这样?我辛苦打拼不就是为了她吗?她怎么可以如此对我?”

“她为何有了别人?”老和尚问。

“我很忙,总是没有时间陪她,为此,她生气了好几次,但是我对她发过誓,只要我们买了房子,我一定好好陪她,可是她实在耐不住寂寞,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了。”男子悲痛地回答。

“那个男人如何?”

“富有,帅气,比我好。”

“那女人对那个男人如何?”

“无微不至,他们在一起看起来很好,让我有些嫉妒。”男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勇敢放下是一种智慧,你应该放手了,还她自由,也给自己一片宁静,想必你已经被这段感情折磨太久,既然如此受折磨,那就不如放手,给自己一片宁静的天空。”

男人听后点点头,便走了,小和尚却气愤得不行:“师傅,明明就是那女人不对,男人拼死拼活在外,她却找了别的男人,这样成全她,太便宜她了!”

老和尚说:“便宜她也便宜了自己有何不可,这样纠缠下去,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用自己的伤痛去换取别人的伤痛,又有何意义。”

“可是,师傅,当初劝他求婚的人是你,现在劝他离婚的也是你,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你倒好,劝人家离婚,要知道这样,当初就不应该劝人家求婚嘛。”

“拿起是担当,放下是智慧。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人生真正大无畏的境界。”老和尚缓缓地说。

小和尚摸摸头,顿时也觉得很有道理。

拿起与放下之间,存在度的衡量,它们并不矛盾。适时,世人该拿起,缘尽,世人该放下,万类霜天,各有自由,无法永恒占有。

人的一生,吃、穿、用,着实有限。“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三餐。”古来兴废皆流水,我们只不过是宇宙暂时的存在,暂时地拥有世上万物,但当我们寿终正寝,积聚再多,却什么都无法带走。当我们竭力去网罗天下的财富,砌起金山银山,以为世上最快乐的顶端就在山顶。殊不知,为了成功舍弃了亲人、友情的人,站在繁华的峰顶,心底却是深深的落寞。

佛家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中六识”,三者产生意识活动的所有途径。如能放下,便可解脱。若放不下,便会苦恼。话虽如此,古往今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能够真正放下功名、金银的,有几个?

放下,需要智慧。放下,是一种度量。大起大落之后,唯余平静。风风雨雨人生之路,坎坎坷坷我尽走过。曾经的欺骗、伤害、荣华,错过的机会,心伤的爱人,不堪的过往,得失……就任他去吧,只想在静静的河流撑一只小船独钓江雪,香茗一壶,让我们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放手,在茶香袅袅中,看天上云卷云舒。

拿起,是一份难得的承担。放下,是一种坦荡,一种人生境界。拿起,放不下,心里只有永远的遗憾与牵挂;拿起了,放下,水穷之处,云起乾坤。

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生活未必都是大起大落的,但充满了选择,充满了诱惑。拿起与放下之间,需要有度。该拿起时毫不犹豫,该放下时悄悄离去。

做人,从拿起开始,从放下延续,经历红尘万种,这份超然,你是否仍在心中?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处世三禅: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

生气,最终折腾的是自己;抱怨,到头难过的也不会是别人。人为什么会烦恼?有人说,财富不足;有人叹,权势不如;有人伤,知己难逢;有人惊,世风不古。种种烦心,让人不得安宁。可曾想过,心上的这些债,都是自己将它背负?

一个人能否过得好,要凭内心安定。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在智慧之人看来,清欢,才是人生的有味。人的一生,有如长河静静流淌,偶尔有云投影波心,有浪花悄悄惹起一阵调皮的心情,飞鸟轻啄激起一圈圈涟漪。但它不受时间的阻挡,默然渐逝,带走一段又一段的流金岁月。

而庸人却失了这份宁静致远。他们在乱花丛中凄凄惶惶,疑神疑鬼,烦恼徒生。

古代杞国之人,成天担心天会塌,地会陷,无处存身立命,因而寝食难安,连连嗟叹。

一位智者宽慰他,天只不过是积聚之气,空气到处都有,我们呼吸间皆在空气,何必担心天会塌?

杞人低下了头,说:“尽管天是气体不会沉落,但日月星辰也会下坠的呀。”

智者摇摇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才能发光发亮,不会伤害到我们。”

杞人听了,还是皱眉:“即使天不塌,可是地也会陷下去的。”

智者开导他:“地不过是积堆的土块,土块大地四处都有,怎么还怕呢?”经一番安慰,杞人终于展开了笑颜。

杞人愚钝,自寻烦恼。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问问自己,我是否也是可笑之杞人?

天下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事,再大的事,只要摆正心态,也会船到桥头自然直。

反之,没事找事,小事化大事,把简单的事情越弄越复杂,那就没完没了。处理问题,莫要慌张,莫要急忙,冷静观之,从头理顺,一团乱麻,也会渐渐揭开,麻烦自然简单。

佛说,处于快乐时,须知快乐只是一时。处于痛苦时,也须明白痛苦不会永恒。当你被尘事苦苦纠缠,要告诉自己,这烦恼只是过眼云烟,任他如何喧闹去吧。

人不愿庸人自扰,但要做到内心不扰,绝非易事。看外界事情太多,看内心世界太少,索取太多,知足太少,活得不单纯,生活又如何简单?又如何容易?

三伏天,寺院草地倒去一片,枯枯黄黄,了无生机。小沙弥见之,请教师父:“为何不撒草籽,如此荒芜,心里也不舒服。”师父笑曰:“随时。”

中秋至,师父手携草籽,吩咐与小沙弥,去播种罢。师父与小沙弥边走边播,秋风阵阵,卷起草籽,纷纷遗落。小沙弥着急道:“这可如何是好?”

师父笑了笑:“心空的才会被吹走。干瘪的种子,也不会发芽,总之--”师父停了停,说:“随性!”

小沙弥与师父撒种完毕,鸟儿就来了。纷纷啄食地上的新鲜草籽。小沙弥急了,转头向师父求救。“没有关系,种子多,也吃不完。”师父摆摆手:“随遇。”半夜疾风骤雨。小沙弥从雷声中惊醒,冲进师父房中大喊:“这下可不好,草籽要全军覆没了。”

师父呵呵一笑:“冲到哪儿,就在那儿发芽吧。”他摸摸小沙弥的头说,“随缘。”

为外物所扰,小沙弥尽日不得安心,闷闷不乐,可见其修行不足;而师父睿智禅言,让他淡定置之,凡事清净,便是有为。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道出人生多少智慧。

人间太多不平事,你寝食难安,伤心恨日长,但你是否想过放手,让自己紧紧抓住的烦恼过去,静看风轻云淡?

菜根谭上曰:“随缘便是遣缘,似舞蝶与飞花共适;顺事自然无事,若满月偕盂水同圆。”随缘,便会与花开蝶舞一般自然,顺事,便不会滋生是非,庸人自扰,如月射盂缸,两轮明月,一样圆盈。

诸多幻象,稍纵悉离。我们把握不住生活,却可以把握看生活的窗口。打开心窗,看到的将是彩虹,而不是风雨。

古时有位老妇人,生有两女,两人皆已出嫁。大女儿家卖雨伞,小女儿家摆鞋摊。每至艳阳高照之时,老妇人就愁眉不展:大女儿的伞铺子必是门前冷落了。而当大雨倾盆,她又眼泪连连:小女儿家的鞋摊,要怎么开张?于是,她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有高僧闻之,劝慰她道:“有个办法,可让你天天欢笑,但必须照我吩咐行之。”

老妇人叹道:“该如何才好?”

高僧笑了:“不要想太多,便好。换个角度去看天吧。”顿了下,他指着外面的晴天说:“阳光高照时,你何不想想,小女儿的鞋摊生意会很好,你应该开心才对;而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时,大女儿就会卖出很多很多的伞,你也应该高兴。”

老妇人恍然大悟,她擦干眼泪,笑逐颜开,之后,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抱怨了。

老妇人只见了生活的阴暗面,把烦恼堆在心头,终日不得快乐,而高僧找到了解铃之术,引导她换个角度思考生活--世上本有欢乐事,何必苦痛自找之?可见人要超脱,就要跳出自己画下的心圈。

禅经上书:浮生在世,意皆由心生,心亦随意动。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心不动万物皆不动。换个意念所向,活着就会如意得多。生活无论给我们怎样的脸色,我们都可以报以一笑。发生什么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挽回;有些人,我们无法再追。现实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好好调整自己。

过去的事情,大可不必烦恼,因为过去已成往事。现在的事情,也不必烦心,万事皆有定数。以后的事情更不必伤神,毕竟将来的还未发生。无论何种境况,千万不要庸人自扰。

心总是自由的。若不快乐,一定是你束缚了自己。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烦心事,只是你绑架了自己,牢狱就筑成了。随缘吧。跳出自扰迷宫,你会发现天地是如此美好。

微笑生西,犹留莲花香

庄子言,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忽然之间,犹如大雨倾盆黑云压城;忽然之间,阳光满撷一室灿烂。人生,时常尚未待到白驹过隙便已走完一生。

偶有疑惑,“含笑九泉”的说法,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想了许久,大概是去得干净,走后亦无憾畏罢了。再思量下,觉得身后的世界并非我们所能干涉和影响的,还不如把这笑留给现世的自己好。

佛家常说,不可说不可说,因为,一旦说了,事情就不再是那么回事了。百年之间,有许多事情是说不得也道不明的,此时,不如一笑置之。恰似一笑泯恩仇,人生天地均化于双方凝视而对的眸中,都融在心领神会你知我知的心境中。

一位苦心修行的信徒听闻怀闵禅师道行修为十分高深,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疑惑,找到了怀闵禅师,希望禅师能给自己指点一二。

信徒说:“禅师,我以前总是想着要成家立业、发财致富,所以我花了很大价钱从别人那儿租来土地,也很用心地在耕作,可是天不遂人愿,久旱无甘霖,我的庄稼全毁在地里了。后来,我又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来给替我耕作的农民发工资,最后剩得全身上下只剩5个铜板,只好在大街上乞讨为生。我想我今后的人生就算是定了性了吧,老话不也说--穷者袭三代啊!”

禅师听过之后,二话不说把这位信徒带到柴房,他随手抓起一只蟋蟀,放在一个小竹节里,蟋蟀一下就跳出来了。之后,禅师又把蟋蟀放在竹节了,但盖上了盖子,蟋蟀在里面奋力跳着,差一点就顶开了盖子,但没过多久,竹节就没动静了。禅师打开了盖子,蟋蟀还是在跳,但是再也没能跳出来过。

信徒看着这个躺在竹节底部不再动弹的蟋蟀,深有体悟,像是看到了自己。

禅师这时点拨了他一句:“限制这只蟋蟀不再跳出来的不是竹盖,而是它自己。”

信徒感慨道:“是的,我就像这只蟋蟀一样,被一次失败就吓得什么都不敢再做再尝试了,束手束脚的,不敢再向前了。但我现在懂了,我回去之后会正确看待,争取找到一个真正好的适合我的事业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