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远和坏习惯斗争
来自西点的星火
乔治·史密斯·巴顿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凭借着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进而享有民族英雄的美名。
巴顿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但巴顿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凡事爱冲动,他自己也知道冲动不好,但改正又是多么难啊,巴顿的一生就始终在与这个坏习惯作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担任欧洲战场坦克旅旅长。1918年底,他率坦克部队参加圣米耶尔战役。
当时的坦克和现如今的气象武器差不多,还是个新鲜事物。实战,这还是第一次。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庞然大物究竟有多大杀伤力,于是巴顿的坦克旅被当做秘密的杀手锏,放在了最后等待命令,准备给敌军以最后一击。
一场鏖战下来,德军比仓皇逃跑的兔子还快,美军步兵在经历了长时间战斗后有些追不上。巴顿恼了,这坦克空有一身本事,却只能跟在步兵屁股后头干着急。
巴顿是越追越着急,眼看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他头脑一热把上级指示丢到了亚特兰蒂斯。他擅自下指示率领刚从法国购买的22辆坦克绕过步兵全速追击,果然,不到半天便追到德国兴登堡防线,坦克的力量摧枯拉朽般打击了德国军队,结果大获全胜。
仗是打赢了,但巴顿却因擅自行动捅了大篓子,因为他的轻率举动,美军拥有坦克的秘密被公之于世。顶头上司塞缪尔·罗肯巴克准将暴跳如雷,将巴顿骂得体无完肤。
巴顿立刻承认错误,罗肯巴克准将见爱将态度如此诚恳也没过多追究。可是长官原谅了自己,他自己却不能原谅自己。为了改掉急躁的毛病,巴顿也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实行惩罚措施,每次犯老毛病他都会惩戒自己,像在西点一样关禁闭。另外,他还让妻子一起帮他改正坏习惯。
点亮孩子的天空
坏习惯谁都有,做家长的明知道抽烟不好却迟迟放不下手中的香烟,孩子也是一样,明知道吮指头不卫生却难以抑制把手放进嘴里的冲动。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一个好习惯可以引领你走向成功,与此同时,坏习惯也足以把你推向坟墓。
褪去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远比褪去他身上的污垢来得麻烦,所以家长们不要寄希望于一下子就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你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了解坏习惯的成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至于适得其反。拿孩子乱丢东西这一坏习惯来说,家长首先就应该找出孩子养成这一习惯的原因所在。一般来说,坏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三个因素:模仿,重复和纵容。身为父母,你们平时是否就是一个邋遢的人,用过的东西随意摆放?孩子久居这样的环境,受父母影响也会养成乱丢东西的习惯。孩子有了第一次乱丢东西的行为,家长就应该及时制止,决不纵容。沉默有时也是一种许可,是一种心理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就放开手去做,终成恶习。
及时干涉,反复纠正。意识到孩子存在坏习惯就要及时加以干涉,不要觉得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感情。纠正习惯要对症下药,最好是反复纠正,把纠正的过程也内化为一种习惯,所谓“以毒攻毒”,这样不仅可以改掉孩子的习惯,还能杜绝复发。
温馨小提示:父母的不当教育促成孩子的坏习惯
对孩子要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孩子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养成欺骗的坏习惯。
2.“蚁穴”与“寸土”——病灶往往始于微末之处
来自西点的星火
西点非常注重学员的细节培养,在西点的课堂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
一战期间,法军一个旅司令部在前线构筑了地下指挥部,人员深居简出,十分隐蔽。同时,他们的长官还养了一只小猫。
而正是这只该死的猫让法军暴露了。德军一个参谋人员在长时间观察战场中注意到:每天八九点,这只小猫都会在法军阵地后方的一座坟包上晒太阳。这只猫究竟和法军有没有关系呢?参谋仔细地思索着。
首先,这只猫肯定不是野猫,野猫白天不会出来晒太阳,更不能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晒太阳;再有,猫的栖身处就在坟包附近,可周围却没有人家,会不会是法国人的猫呢·如果是的话,那不就是说法军设立了一个地下掩蔽部吗?仔细观察,这只猫可不是普通的猫,是相当名贵的波斯品种,谁还有条件能在打仗时玩这种猫?想来想去,普通的军官恐怕没这闲情雅致,从而断定那个掩蔽部是高级指挥所。
于是,德军集中6个炮兵营的火力对那里实施突袭,祸从天降,指挥所里的人员全部阵亡,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被一只猫咪出卖了。
真可谓“一只小猫引发的血案”。其实在军事素养上,两军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法军不注重细节问题,结果就像千里之堤,最后毁在一个“蚁穴”上;另一方面,德军将领细致入微,思维缜密,看到了对方的破绽,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点亮孩子的天空
中国人习惯以小见大,看一个人做小事的态度就能预测到他未来的造化,是故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能做好,事事尽力而为,自然在大事面前轻松自如。相反,不屑于做小事的人,或者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可想而知,面对大事也必然是茫然失措的。
孩子打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全然在于父母如何在白纸上描绘。孩子的所有优缺点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就像是白纸上色彩斑斓的图画,靠的是一笔一画地累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之圣贤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是以刘备临死前用这句话嘱咐儿子。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往往正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病害葬送了硕大的躯体。孩子成长中的细微病害,我们做家长的又了解多少?即便知道,我们是不是又以一句“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就搪塞过去了呢?纠正孩子生活中的小毛病,远比在他们耳边唠叨如何成才的大道理要更有用。
拿刷牙这一小事来说,懂得节约的孩子总会在刷牙时关掉水龙头,而铺张浪费的孩子则任由水白白浪费掉。“不就是几杯水吗?”没错。但今天孩子会浪费水,明天他就会浪费钱,浪费时间。因为在他眼里,这些水,这些钱,这些时间,都太微不足道了。作为家长,遇到这些小事一定要注意,可以跟孩子谈心,教会他们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比如在孩子刷牙的时候,帮孩子做一个试验,把每天他浪费掉的水都收集起来,一个月后,再把成桶的水倒给孩子看,告诉他,用这些水可以洗个澡,可以洗一件衣服,可以供他喝一个月。拿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让孩子直观感受,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温馨小提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拘“小节”的孩子,难成大事。如果一个孩子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满口的脏话、满手的污泥,众人也会对他避而远之。这样的孩子,机遇如何能够降临到他的头上?要想让孩子成就大事业,注意“小节”很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注重细节的习惯,不仅穿着打扮要合体、言行举止要得体,而且在做事上养成力求完美的个性,这样有助于提高他的整体素质,提高他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正所谓“士优者居上位”,想让孩子将来从事一份优秀、体面的职业,日常“小节”更要多注意。
3.为自己列一份日程表,让生活更有条理
来自西点的星火
1820年7月5日的早晨,西点校长塞耶的办公室突然迎来一个矮小的年轻人,校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位眼中充满智慧但有点羞怯、弱不禁风的丹麦移民,有点担心他在西点是否吃得消。他叫丹尼斯·哈特·马汉,名字也很普通,包括塞耶在内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青年日后会成为西点三巨头之一。
丹尼斯·哈特·马汉入校后被分配在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班级,在未来的战争或工作中走出了很多名人。包括古巴铁路建设的先驱者霍雷·W·威尔逊、帕罗特榴弹的发明者罗伯特·P·帕罗特。
不同于其他美国青年的喧嚣,沉默寡言的马汉在西点的生活可以描述为:刻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据说他每天的睡眠从不超过六小时,而且每天该做什么,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一学年他就被指定为数学助理教授,每次考试他都有不俗的成绩,在31个人的班级中第一个提前毕业。在校长塞耶的推荐下,他又担任了一年数学助理教授,之后又晋升为工程学副教授。
校长塞耶经过多年观察,发现马汉是一个真正研究和分析战争艺术的人,便极力推荐他去欧洲考察军事。
在欧期间,由于工作和读书过累,发烧和眼睛发炎总是隔三差五地来骚扰一下,勤奋向上而又身体虚弱的马汉以至于病倒在巴黎达两周之久。病愈之后马汉又迅速对法国所有的军事学校,尤其是当时被认为欧洲最好的法国梅兹军事工程炮兵学院,进行了走访和研究。同行的人都劝他再多休整几天,可他却说:“这次生病已经大大扰乱了我的日程,如果不抓紧点,我怕会完成不了自己的计划。”
文理兼通的战争理论天才从法国归来后,出版了一系列军事教材,包括:《论野战设防》、《论地雷及其他辅助器材》、《论机械》、《论永久设防》、《论兵种组成及战略》、《论建筑和切石》等。
在19世纪后期乃至整个20世纪,马汉被西点树立为一个异常勤奋和严谨的楷模,成为西点人争相学习的对象。